在股市中,由于利益驅(qū)動特別強烈,因此,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犯錯誤。“錯誤是偉大的導師,要使自己變得聰明,就必須向錯誤和挫折學習。”盡管股市沒有記憶,同類的錯誤總是不斷地沉渣泛起,讓人一犯再犯。弄清股市操作的通病,經(jīng)常以此為鏡,也是走向成功的階梯。
散戶和“巴甫洛夫的狗”
沈嘉文
作為散戶,對主力資金總是既恨又愛。最理想的散戶操作法,無非是“跟著主力走”,即買上一只莊家正在拉升的股票,“坐轎”至頂點再拋出。但賺錢的事總沒那么容易,大多散戶注定不是莊家的對手,最終往往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早年在大學里的證券投資課上,老師講過“巴甫洛夫的狗”的故事,現(xiàn)回憶起來,與新股民們分享。
當前主力想賺錢,仍只能采用“低吸高拋”的老辦法。吸籌、拉升、震倉、出貨……這是經(jīng)典的四步曲,其中震倉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所謂震倉,又稱洗盤,是指在拉升過程中故意使股價反復上下波動,而非沿一條筆直的斜線拉升。主力低位時大筆買進,逐步拉升至高位賣出,為什么還要在中途震倉呢?這里邊包含了點心理學的學問。
眾所周知,前蘇聯(lián)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實驗發(fā)現(xiàn)了條件反射規(guī)律,實驗過程是:每逢給狗喂食的同時,就搖一下鈴鐺,久而久之,光搖鈴鐺不喂食,狗也會分泌唾液,仿佛得到了食物一般。搖鈴鐺和分泌唾液之間本沒什么聯(lián)系,但經(jīng)反復強化后,生物會建立有規(guī)律的反應機制,這就是條件反射。
主力震倉,在較低位時是想讓意志不堅定的散戶中途退出,以便自己更易于獲得廉價籌碼;到了較高位時,則是意圖給散戶建立某種條件反射,以便自己出貨。震倉的上下波動,使人看來在每次下跌之后,都會產(chǎn)生反彈,且會反彈至更高位。在這過程中,會有一些散戶在初跌時殺跌拋出,至反彈時他們會因踏空而后悔,有的會繼續(xù)追入,并在以后的下跌中不再輕易拋出,同時還會吸引大量的外來搶反彈者。誰說主力在出貨了?每次都漲得更高了嘛。如此反復強化人們的心理預期,即建立了一種條件反射——下跌之后必有更大的反彈??纯?,是不是與搖鈴鐺有點像呢?
可到最后,主力卻是光搖鈴鐺不給食物了,他們真的開始出貨了!這時表現(xiàn)為光下跌不反彈,或者大跌小反彈,造成連續(xù)陰跌不止的局面,使已形成條件反射的散戶們愿望一次次落空。低位買入者盈利大幅縮水,高位追漲者或搶反彈者則被徹底套牢,此時正是主力派發(fā)兌現(xiàn)利潤的時候。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但散戶想賺錢,還得玩“跟莊”。主力到底什么時候開始真的出貨呢?這個只有主力自己知道。也許正是這種猜不準,才是股市的魅力所在。但作為新股民,應有一種保持清醒對抗條件反射的意識,以免自己成了“巴甫洛夫的狗”。
股市操作中的幾種通病,散戶要學會避免
aikere
在股市中,由于利益驅(qū)動特別強烈,因此,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犯錯誤?!板e誤是偉大的導師,要使自己變得聰明,就必須向錯誤和挫折學習?!北M管股市沒有記憶,同類的錯誤總是不斷地沉渣泛起,讓人一犯再犯。弄清股市操作的通病,經(jīng)常以此為鏡,也是走向成功的階梯。
1.忽視震蕩箱
許多人僅根據(jù)宏觀經(jīng)濟面向好,就一廂情愿地指望股市一漲再漲,而忽視了擴容的壓力和政策調(diào)控,淡化了箱型觀念。以上海股市為例,實際上每年都有一個緩慢上移的震蕩箱,如1995年是600~800點,1996年是800~1050點,1997年是1050~1250點,1998年是1200~1400點,若看不到每年箱型震蕩的箱底和箱頂,就必然會在箱底空倉而踏空,在箱頂滿倉而全線被套,把半年乃至一年的成果悉數(shù)揩光。
2.控制不好不同波段位置的倉位
在人氣極旺的時候,許多新股民就迫不及待地入場,小贏了幾次后,就自我感覺良好,迅速作出滿倉決定,生怕資金擱著浪費了利息,而不仔細研判大盤是處于波段底部,還是中部,或是頂部,以致先贏后輸。即使是一些老股民,包括機構(gòu),也往往因為對形勢、政策、供求判斷不準,在縮量的波段底部,人氣散淡時恐懼殺跌輕倉;在放量的波段中部,人氣恢復時從眾建大半倉;而在放巨量的波段頂部、人氣鼎沸時貪婪,追漲滿倉。
3.熱衷于做小差價而告別“黑馬”
當大盤或個股經(jīng)三大浪下跌見底后,主力為了撿回低價籌碼,往往會反復震蕩筑底,甚至將股價“打回老家去”。此時,許多人往往心態(tài)“抖忽”,將抄底籌碼在賺到幾角錢小差價后就拱手相讓;套牢者見股價出現(xiàn)反彈,便忙不迭地割肉,指望再到下面去補回來。豈知,主力往往在底部采取連拉小陽,或單兵刺探再縮回的手法建倉,將底部籌碼一網(wǎng)打盡后,便一路拔高,甚至創(chuàng)出新高,使“丑小鴨”演變成“小天鵝”。很多人就是因為貪圖小差價而痛失底部籌碼,甚至在走出底部時割肉,釀成了與“黑馬”失之交臂的悲劇。
4.急于搶反彈而被深度套牢
股市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連續(xù)幾十個交易日單邊上升后的“緩上急落”波段,指數(shù)或個股在急落時往往跌勢猛、幅度深,主力不顧一切地殺跌,兌現(xiàn)獲利盤。許多看不懂這種兇險走勢的人,往往在見頂后的第一根“大黑棒”時就去搶反彈,好比是在半空中用手去接從高空掉落的一把尖刀那樣的不合時宜,結(jié)果十有九套。隨后就采用攤平法,越跌越買,在下跌第一波中就耗盡了資金,以致眼睜睜地看著下跌第二波、第三波的發(fā)生,直至底部時也無法動彈,陷入極其被動的境地。
5.不善于在上升左半球沖頂時分批了結(jié)
多數(shù)人在大盤個股處于頂部區(qū)時總是對市場利好有較高的預期,受旺盛人氣的干擾比較大,對指數(shù)和個股的創(chuàng)新高的期望值過高,急于擴大戰(zhàn)果,以求暴利。因此,明明頂部區(qū)域特征明顯,也不甘心于在上升左半球時分批了結(jié);而到了見頂回落后,在下跌右半球之初,明明盈利已在減少,仍不忍心下手了結(jié),乃至頂部反抽時又異想天開能“再創(chuàng)新高”,以致再次貽誤了平倉出局、落袋為安的良機,導致頂部套牢。
6.患得患失,不愿及時止損
多數(shù)人買進股票后,抱著“非賺不賣”的念頭,心往一處(上漲)想,勁往一處(上漲)使,而害怕想“虧損了怎么辦”的問題,以致于指數(shù)或個股從頂部下跌5%~7%時,仍死捂不放,執(zhí)迷不悟,不甘心割肉認賠。哪怕指數(shù)、個股一跌再跌,也遲遲不愿做出反應,直到人氣出現(xiàn)恐慌,損失擴大到難以承受的地步,才如夢初醒地殺跌出局。而此時,股價往往已接近底部,割肉不久,股價便出現(xiàn)了大漲。
7.在反彈時用全部資金押在一只股票上,孤注一擲
有的人在底部踏空,心態(tài)很壞。當大盤反彈到中位時,便手忙腳亂,急于憑印象補倉,全線買進在整輪跌勢中不跌反漲的高價強勢股,試圖賭一下。誰知,剛買進,大盤反彈就夭折,所買的個股跳水更厲害,“整筐雞蛋”全都被打碎。若適當分倉,買3~5只股票,還有獲利個股與虧損個股對沖之機會。
8.在漲至波段中位時,不善于高拋低吸
通常從波段底部漲到中部,主力總會進行震蕩洗盤,甚至筑雙底,以提高市場平均持股成本,并降低自己的持股成本。很多人只看到放量后必上漲這種可能性,而看不到放量后回頭的可能性,以致明明有較大的獲利,頃刻化為烏有,甚至變成套牢。意志不堅者誤以為反彈結(jié)束,便割肉出局,誰知稍后又漲了;先期在中部未拋出的人見股價又上來了,便吸取教訓,及時“高拋”。誰知,這次股價真的上去了,遂造成了踏空“黑馬”的錯誤。
9.只想贏大利,而看不上“小利”
許多人總是銘記著1996、1997年大牛市時指數(shù)上漲36%的輝煌歷史,垂涎別人的成功,以此套用到震蕩市、箱型市、平衡市、牛皮市、乃至弱市的贏利期望值,面對著一兩天內(nèi)就獲利10%,面對漲停板,貪欲遂起,不肯將獲利成果全部“拿下”,或“部分拿下”。豈知,此乃“脈沖”行情而已,次日便一路下挫,機會錯失,由賬面贏利變成了實際虧損。在股市中,不善于在資金卡上做“小加法”的人,是不可能在資金卡上做“大加法”的。
10.迷信股評家、咨詢公司和機構(gòu)測市的觀點來研判大勢
許多人總以為自己資金量小、經(jīng)驗不足、人輕言微,把握不了大勢,遂將對大勢的判斷權交給了股評家、咨詢公司和機構(gòu)測市的欄目。其實,這往往是錯誤的。須知,股評家和機構(gòu)發(fā)言人也都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也有思想上的片面性,也有利益驅(qū)動(有的本身就代表了主力、莊家的做多或做空的意圖)。這些人往往在技術指數(shù)處于底部,均線呈空頭發(fā)散式排列、成交量極度萎縮、人氣低迷時看空,稱“還要探底”;在技術指標處于頂部、均線呈多頭發(fā)散式排列、成交量放巨量甚至天量,人氣鼎沸時看多,稱“還要創(chuàng)新高”。這種機械的技術分析和“金玉良言”往往是市場走勢滯后的反映,主力正好與此反做。然而,機構(gòu)在底部怎么揀得到割肉籌碼,在頂部將籌碼去拋給誰?對于這種歷史上曾一再發(fā)生的情況,若盲目跟從,追漲殺跌,便會蒙受重大損失。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股評家、咨詢公司和機構(gòu)在犯錯后,根據(jù)新情況而及時修正了觀點,而大眾并不知道。因此,對“迷信”者而言,喪失了“主權”,就等于把自己的資金的“生殺”大權置于一種十分危險的境地。
扭虧制勝的炒股法寶
分析小家
股市中,“心理障礙”是造成股民虧損累累甚至血本無歸的內(nèi)因根源,認識克服心理障礙,炒股將無往不勝。以下列出八種心理障礙表現(xiàn)。
一、“恐高心理障礙”:這種人總想“參底”而不愿“追高”,哪怕從技術面到基本面已顯現(xiàn)大盤啟動,或某類個股正是熱門,有一段續(xù)漲跟風行情,但就是感到不是底部,價格太高,不敢出手而坐視股價越漲越高,天天后悔昨日沒買。
二、“本金心理障礙”:這種人不設止損位,明知手中股票已進入下降通道,淪落為冷門股,但總不甘心虧本賣出,結(jié)果越虧越多,天天后悔昨日沒賣。
三、“電梯心理障礙”:這種人不設止盈位,買對了股票,漲勢喜人,得意忘形,高了還看高,哪知樂極生悲,股價“飛流直下三千尺”,真后悔高處未賣??墒?,當股價又回頭大漲之時卻依然“舊病復發(fā)”,看著股價走高又走低,上下“坐電梯”。直至由盈變虧,后悔不已。
四、“解套心理障礙”:此類多是深度套牢群體,由于在高位重倉,解套幾無可能,卻非要在一棵樹“上吊”,長期持股,幻想解套,不敢采取“高拋低吸”、“波段運作”或“低位換股”的自救良方。
五、“想當然心理障礙”:該群體對手中股票往往“情有獨衷”,無論漲落總舍不得拋出,漲時,總覺得漲的理由多多,落時,總感到?jīng)]有續(xù)落的道理,想當然,自圓其說,滿腦子利多,無風險意識。
六、“股評心理障礙”:這種人特喜歡聽消息傳聞,炒股緊跟“股評家”,開口閉口非股評者說即傳言如何,沒有自己的思維,如同“無腦兒”,真所謂虧也股市,盈也股評。
七、“慣性心理障礙”:此為群體系“心知肚明”者,他們多是心知自己有這種那種“障礙”,但由于固有心理障礙的慣性如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往往知錯而難改,在矛盾的心理下還是選擇了非理性的操作,可謂盈虧就在一念間。
八、“快速致富心理障礙”:此乃“萬惡之源”,由此可派生出上述種種“心理障礙”并發(fā)癥。他們最大的弱點多是致富心切,不留余地,滿倉操作。自然,也有其獨特的群體表現(xiàn)。
其一是新股民中一族,聽說股市“來錢快”,全然不知炒股常識、投資理念,便急忙投身股海,做快速致富美夢,卻不知股市乃高智商“游戲”,幾個回合便虧損累累,后悔不已;
其二是老股民中一族,幾年“摸爬滾打”,從技術面到投資理念,雖不是爐火純青,倒也有“三板斧”,快速致富心切,無論大盤漲落,他總是“多頭將軍”,滿倉殺進殺出,往往這山望著那山高,時常丟了“黑馬”,多是“虎口拔牙”,年底結(jié)賬,虧多盈少。真所謂“快速致富欲速則不達”。
上述種種“心理障礙”,股民多有并發(fā)之,若能主動認識克服,戰(zhàn)勝自我,扭虧則指日可待。
不能忘記的投資真諦:買到真正便宜的股票
斯蒂格勒他哥
我很佩服能夠根據(jù)市場波動隨時抓住暴漲股票的操盤高手??上也皇牵皇菦]有那個技術;二是不知道到哪里學那個技術;三是沒有學那個技術的時間和精力。所以,常勝將軍型操盤高手的美夢我是無緣去做的,我只想做一個真正的投資人(伴隨著市場波動也做些穩(wěn)妥地投機買賣)。
股票投資的真諦在于通過買入股票成為公司股東,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利潤分紅和股價的同步增長。好公司會帶來好利潤回報,壞公司帶來的只有虧損,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入股票的價格高低決定了未來有沒有回報以及回報的大小,一個好公司,如果我們以過高的價格買入并持有,也照樣不會產(chǎn)生好的利潤回報。以真正便宜的價格買入好公司,是長線投資最重要的戰(zhàn)略之一。
關鍵是從中長期的角度如何判斷價格是否便宜,我以為要重點分析這樣幾個方面的問題:
1.穩(wěn)定成長的前景如何。如果公司從中長期的角度面臨較大的經(jīng)營風險或者沒有新的利潤增長點,而現(xiàn)有業(yè)務又面臨著劇烈的市場競爭,那么這樣的公司是絕對不能買進的,即使當前的價格非常便宜,也不適于中長線投資,因為隨著公司經(jīng)營業(yè)績的下降,當前看起來非常便宜的股價會變得越來越貴,而且市場的未來預期經(jīng)常反映在當前的股票價格中,也許不出幾個星期的時間,股價就會出現(xiàn)劇烈下跌!
2.公司的股本擴張能力如何。公司的股本擴張能力對于投資回報來說至關重要,10送1股的分配方案在填權之后,就意味著10%的投資收益,而面臨股本擴張期的小盤股的送股和轉(zhuǎn)增股本的能力十分巨大,其投資收益是十分驚人的。因此,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較高的小盤績優(yōu)成長股永遠是股市投資的最佳品種。當然,高成長行業(yè)中的高成長公司才具備這樣的素質(zhì),選擇投資品種時不能不注意這一點。
3.公司利潤分紅的力度如何。如果公司是鐵公雞,多年來拒不分配紅利,或者分配紅利過低,公司的投資價值將大打折扣。
4.壟斷性當然是穩(wěn)定成長的最佳保證。
5.公司的財務結(jié)構(gòu)要合理,現(xiàn)金流動充沛。
一般來講,買到真正便宜的股票就應當長期持有,也可以隨著市場的波動做一些差價,但是做差價的過程,需要高度的投機技巧,對于市場的整體走勢和個股走勢,必須要有一個非常冷靜準確地判斷,否則就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得不償失,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