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數(shù):2311  |  更新時間:2012-08-20 17:03:12  |  分類:

軍史鄉(xiāng)土

第13章

獎勵墾荒,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土地,按土地多少抽稅。三、統(tǒng)一度量衡,促進了國內(nèi)經(jīng)濟聯(lián)系。四、制定秦律。按照李悝的《法經(jīng)》制定秦國的法律,并把它公布,要全國遵守。五、燒詩書,禁游學。變法頒布的第一年里,就有上千的人反對,太子駟也觸犯新法,新法很難推行下去。商鞅決定首先懲治破壞新法的上層貴族,他把太子駟的老師公孫賈處了黥刑,后來又把另一個老師公子虔處于劓刑(古代五刑之一,即割去鼻子)。變法才得以推行下去了。變法適應了秦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切合當時秦國實際,有利于富國強兵。舊貴族的勢力遭到打擊和削弱,新興地主階級地位鞏固了。由于獎勵耕戰(zhàn),大量的荒地被開墾,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了發(fā)展,國家的糧食也多了。同時,軍隊戰(zhàn)斗力也大為加強,秦國逐漸變得富強起來。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繼位,是為秦惠王。公子虔等人趁機在惠王面前誣告商鞅謀反,惠王下令逮捕商鞅,把他車裂(古代酷刑,即五馬分尸),還處死了他全家。之后,秦惠王繼續(xù)實行商鞅制訂的政策,秦國逐漸成了戰(zhàn)國時期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趙武靈王(公元前325~299年),是趙國的第六位君王。他是一個社會改革家,也是一個軍事家。他感到趙國在兼并戰(zhàn)爭劇烈時期,雖然能夠戰(zhàn)勝一些小國,但也難免遭到像中山這樣的鄰界小國家的經(jīng)常侵擾。

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zhàn)爭中,也常常被打敗,甚至城邑被占領。要想使趙國強大起來,就必須進行改革。當時,趙國北方大多是胡入部落,這些游牧民族雖然和趙國沒有發(fā)生大戰(zhàn)爭,但小的掠奪戰(zhàn)斗常常不斷。他們和趙國軍隊作戰(zhàn)時,都是騎在馬上,動作很靈活。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上馬下馬,非常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十分迅速。而趙國軍隊雖然武器優(yōu)良,但大多數(shù)是步兵和兵車混合編制的隊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長袍,結(jié)扎繁瑣,騎馬很不方便。鑒于這種情況,趙武靈王就想向胡入學習騎馬射箭。但是,要學騎射,首先就必須改革服裝,采用胡入的短衣、長褲。這種服裝,不但練習騎射很方便,就是在生活中做其他的事情也很方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公元前302年春季的一天,趙武靈王召見大臣肥義商議說:“我想繼承先輩的事業(yè),使趙國強大起來。要使趙國強大起來,必須改變現(xiàn)在的習俗,我想學習胡人的騎馬射箭,首先要從服裝上學習,穿胡人的短衣、長褲,這樣才便于騎馬射箭。我如果教百姓們學習胡服騎射,恐怕社會上會有議論,你看怎么辦才好?”肥義說:“我聽說過,做一件事情,若是顧慮多,就不能成功;要想實行一項措施,顧慮多了,也就作不成。大王若要改變習俗、學習胡服騎射,就不必顧慮社會上舊習慣勢力的議論。而且自古以來,風俗習慣不是不能改變的。從前舜和禹都向苗、倮這些部族學習過他們的一些習俗。所以大王不要有什么顧慮,就下決心去學習胡服騎射吧!”

趙武靈王聽了肥義的話以后,更堅定了學習胡服騎射的決心。趙武靈王學習胡服騎射,遭到以叔叔公子成為首的王族中一些人的極力反對。所以趙武靈王在下令全國改變胡服前,派王孫緤(xie屑)去勸說公子成,但是,公子成仍然堅持。為了說服公子成,趙武靈王親自到公子成家中,用大量的事例說明學習胡服的好處,終于使公子成同意胡服,表示愿意帶頭穿上胡人的服裝。可是王族公子趙文、趙造、趙俊等人和大臣周紹仍然反對趙武靈王的改革措施,還指責趙武靈王說:“衣服習俗,古之禮法,變更古法,是一種罪過。”趙武靈王反駁他們說:“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襲的,有什么禮可遵循的?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據(jù)時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規(guī),根據(jù)不同的事情而制定禮儀。禮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的那一套?!壁w文等人只得同意。于是趙武靈王下令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因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就得到人民的擁護。趙武靈王的胡服措施成功以后,親自訓練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隊裝備。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后來不但打敗了過去經(jīng)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而且還向北方開辟了上千里的疆域,與齊、楚、秦、燕、韓、魏六國并駕齊驅(qū),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趙武靈王向胡人學習來的這種短衣、長褲的民族服裝形式,以后變成漢民族服裝形式的一部分,兩千多年沿用了下來。馬陵之戰(zhàn)秦國強大后,出兵攻打魏國。原本十分強盛的魏國被打得潰不成軍,國勢也一天天衰落下去。魏惠王心中非常焦慮,四處招募有才能的人,幫助他治理國家。魏國人龐涓聽說了,就前去應招。由于他學習過兵法,很快就做了魏國的大將軍,先后打敗了幾個小國,取得了魏惠王的信任。后來,魏惠王聽說龐涓有個同門師兄名叫孫臏,本事比龐涓還要大,就把孫臏也請到魏國來。龐涓心胸狹窄,他知道孫臏本事比自己大,怕魏惠王冷落自己,就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說他私通齊國。魏惠王相信了龐涓的話,挖去了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了字。孫臏知道自己被龐涓誣陷以后,決心報仇,每天裝瘋賣傻,希望逃出魏國。齊威王知道孫臏是個有才能的人,就偷偷把孫臏救出來,接到了齊國,還拜他為軍師。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龐涓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知道趙國不是魏國的對手,就假裝要攻打魏國,讓齊軍在魏國軍隊回來的必經(jīng)之地設下了埋伏。龐涓果然中計,魏軍大敗。圍魏救趙公元前351年,趙國為了報仇,聯(lián)合韓國,攻打魏國。魏惠王集中兵力先打韓國,韓國連吃敗仗,急忙向齊國求救。孫臏不去救韓國,卻直接去攻打魏國的都城。龐涓聽說國都危急,只好把軍隊從韓國撤回,加速追趕齊軍。一路上,龐涓仔細察看齊國軍隊住過的營地:第一天,他發(fā)現(xiàn)齊軍做飯用過的爐灶夠10萬人用;第二天,爐灶只夠5萬人用了;第三天,爐灶又大為減少,僅剩下3萬人用的。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