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使你痛苦的,必將讓你強大 > 第十二章 無痛苦無成功,吃虧低頭是福不是禍
第十二章 無痛苦無成功,吃虧低頭是福不是禍
作者:謝國計   |  字數(shù):9569  |  更新時間:2015-03-12 11:46:13  |  分類:

社科心理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不僅要靠自身的實力去打拼,還需要合理運用策略,比如說盡量保持低調和吃虧。其實很多人都說“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可是競爭過于明顯的話往往會給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因為你爭得越多,別人就越是要嫉妒。一個人想要在社會中立足和發(fā)展,就要學著低頭,始終保持低調做人的姿態(tài)。即便是鶴立雞群的能者強人,也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有必要的話也要在別人面前示弱藏拙。

1你退讓一步,離成功就更近一步

科學家曾經(jīng)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兩種性格迥異的藍甲蟹:一種喜歡逞能斗狠,常常明目張膽地在海灘的沙地上橫行霸道,相互廝殺,結果兩敗俱傷。不僅如此,這些螃蟹在交戰(zhàn)的時候,還經(jīng)常會被天空的海鳥看到,接著藍甲蟹不得不奮力與之交戰(zhàn),常常被啄食一空。正因為如此,這類藍甲蟹幾乎瀕臨滅絕,全世界很難找到類似這樣的蟹了。

而另一種藍甲蟹性格溫和膽小,非常善于保護自己,它們遠遠地看見挑釁者,一般就會主動讓開逃走,因此彼此之間很少會發(fā)生沖突。此外,它們再出來尋找食物或者爬上沙灘之前,一般會觀察形勢,看看有沒有海鳥在飛,如果海鳥很多的話,他們會選擇暫時躲避起來。等到獵食者離開后,它們才會出來。當然有時候還是會被狡猾的海鳥盯上,這時候藍甲蟹就會翻轉身體裝死,一動不動,并讓身體與沙灘混為一體,而不是張牙舞爪做無意義的反抗。正因為這樣,這些相對弱小的藍甲蟹反而常??梢远氵^海鳥的利嘴,它們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始終非常旺盛,在自然界中保持了進化優(yōu)勢。

生活常常也是如此,那些強勢對抗的人,往往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而那些主動示弱和退讓的人,反而能夠以退為進,在退讓中尋找到成功的秘訣。五代十國的布袋和尚曾經(jīng)做了一首佛偈:“手把青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蓖瞬骄褪窍蚯暗牡览碓谏钪须S處可見,比如我們都知道“弓滿則箭疾”的道理,拉弓射箭就可以看作是以退為進的策略,拉弓箭的時候表面上是退讓,可是在退讓的過程中卻可以在暗中積聚更大的力量,這樣我們射出去的箭就能夠更加接近目的地。

美國是兩黨輪流執(zhí)政的民主國家,兩個黨派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常常會在國會會議上針鋒相對,哪怕是一些小問題,雙方也常常要爭論得面紅耳赤,甚至要大打出手??墒窃谶@種激烈的對抗中往往誰也沒有辦法說服對方,只能陷入僵局,問題卻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唯一得到實惠的就是新聞部門,他們完全可以依靠這個來提高收視率。

美國前總統(tǒng)馬辛利在位的時候,就曾因為用人問題,遭到另一黨派議員的強烈反對。在一次國會會議中,有位議員由于說急了,竟然當眾指著馬辛利的鼻子破口大罵??墒邱R辛利并沒有堅決予以反駁和回擊,而是非常認真地聽完對方的每一句話。等對方幾乎罵到無詞可用的時候,馬辛利用溫和的口氣說:“你罵完了吧,現(xiàn)在你的怒氣也該消了吧。照理我沒有義務向你解釋我做出的任何一個決定,但現(xiàn)在我仍然愿意解釋給你聽……”

正因為馬辛利堅持退讓了一步,那位罵人的議員頓時漲紅了臉,自己也感覺不好意思起來。后來整個會場里再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馬辛利則順利達成了自己的目的。

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下,我們常常會積極進取,主動參與競爭,我們堅信一點: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拼搏,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雙手爭回來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愿意退讓,不愿意妥協(xié)和認輸。可是這種爭搶有時候并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少幫助,反而會引發(fā)諸多的矛盾和麻煩,只會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制造更多的阻礙,也會讓我們越來越遠離成功。

其實有時候不妨直接退讓一步,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同時退讓之后也使我們自己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使我們有機會去積蓄更強大的力量。可以說懂得退讓的人,往往不會計較一時的利益得失,他們會選擇等待時機,蓄勢待發(fā),最終獲得成功。

周易中有句話:“觀我生,進退?!币馑际钦f,一個人要懂得進退自如,要懂得順時而動,該退讓的時候一定要退讓,不能硬碰硬。而星云大師則告誡世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何等清閑。忍幾句無憂自在,耐一時快樂逍遙。”一個能夠忍耐的人,一個善于退讓的人,往往可以更加接近成功,能夠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2越是低調的人,成功的希望越大

有人問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您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那么您說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回答說:“三尺!”那人覺得很荒謬,忍不住笑道:“先生,除了嬰兒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與地之間只有三尺,那不是把蒼穹都戳破了?”蘇格拉底聽完之后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過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下頭來。”

俗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币粋€才華出眾的人常常會遭到周圍人有意無意地妒忌和排擠,一個能力出眾的人往往會遭到別人的打壓,一個地位比別人高的人,常常會受到別人的暗算和陷害。事實上,你的能力越是出眾,就越是要受到別人的攻擊和排擠,所以一個人最好還是要保持低調,要注意隱藏自己的能力,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低調的人往往也不會對別人造成什么威脅,這樣自然就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發(fā)展時間和發(fā)展空間,從而確保自身能力的提升。

明朝初年的大才子解縉才高八斗,深得朱元璋的寵信,可是他為人太喜歡表現(xiàn)自己,常常讓其他人覺得很難堪,這也讓他成為了眾人攻擊的目標。后來明成祖朱棣起兵燕京,最終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而在建文帝時期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的解縉,此時受到了朱棣的欣賞。可是自負的解縉在新君面前又犯了以往的老毛病,不僅口無遮攔地評價皇帝和政治,而且常常當眾揭大臣們的短,大臣們很生氣,于是聯(lián)名在朱棣面前進獻讒言,大肆攻擊解縉。

朱棣非常愛才,所以一直包容解縉的無禮和自負。后來出現(xiàn)了太子之位的官斗,很多人都建議廢除大皇子的太子之位,讓二皇子當太子,而解縉則扮演了先鋒的角色,死保太子,結果引起了二皇子的不滿。于是二皇子及其同黨千方百計地誣陷解縉,那些平時即對高傲的解縉恨之入骨的大臣,此時也不顧孰是孰非,聯(lián)合起來在朱棣面前挑撥是非,以致朱棣大怒之下將解縉處死。

試想一下,如果解縉能低調做人,平時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那么就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也不會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生活往往就是這樣,那些高調展示自己的人,往往會遭人嫉恨,受到別人的攻擊,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常會受到別人的騷擾,前進的道路上也必定會困難重重、危險重重。而那些低調謙卑之人,喜歡隱藏自己的棱角,喜歡隱藏自己的能力,這樣的人對其他人來說,往往是無害的,不會構成任何威脅,所以也會受到對方的過分干擾。

另外,那些低調的人往往更加務實,更加踏實,不會輕易就提出什么大夢想、大計劃,也不會太過飄飄然,凡事都能夠腳踏實地去做,不會搞什么花花架子。這種務實的品質實際上能夠讓他們沉住氣,慢慢奮斗,能夠讓他們經(jīng)受住更多的困難和挫折,從而確保他們能夠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始終保持奮進的勢頭。可以說相比于那些高調的人來說,低調務實的人毫無疑問更容易獲得成功。

華為總裁任正非就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盡管現(xiàn)如今華為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億元的國際巨頭公司,可是任正非始終保持低調本色,和國內那些喜歡拋頭露臉,喜歡到處宣傳和表現(xiàn)自己的人做法不同,任正非多數(shù)時候并不喜歡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哪怕是有人來采訪或者拜訪他,他也會千方百計逃避過去。以前,總是有很多人想要見一見任正非,可是他卻一直避而不見,而且還明確告訴那些接待人員,如果沒有攔住那些拜訪的人,就要撤掉他的職位。對于任正非來說,只有客戶才值得他見上一面,只有合作伙伴,他才愿意出去拜訪人家。

正因如此,很少有人能夠知道任正非的消息,而報道上能夠找到與之相關的信息也并不多,即便是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任正非依然是一個神秘人物。很多華為的員工都認為任正非是一個有大想法、有大計劃的人,可是在工作和生活當中,他則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很少有什么高調的表現(xiàn)。

2005年的時候,美國福布斯將任正非放入中國富豪榜的名單中,這讓任正非很生氣,他在私底下對員工說:“這次上榜讓我感到很不舒服?!睂嶋H上他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虛名,而且也盡量避免在公眾面前留下這類虛名。其實正是因為任正非低調,所以華為才能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工廠發(fā)展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信設備商,才能夠從一個沒有什么生存能力的小公司,成長為最具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之一。

由此可見,做人還是低調一些為好,還是注意隱藏自己為好,畢竟當你收斂自己所有鋒芒的時候,正是你潛心修煉和提升自己的最好時機,而且這個時候,也不會有人覺得你是個威脅而攻擊和排擠你。所以低調的人才更容易獲得成功,才更容易成為贏家。

3如果你想要登上高峰,只能低頭攀登

眾所周知,一個人如果想要往山上爬,那么一定是低頭看著腳下的路,一個仰著頭走路的人很容易從高山上摔下來,只有低著頭專心往上爬,才能夠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才能夠更順利地登上頂峰。簡單來說,一個人如果想要獲得成功,想要登上更高的人生舞臺,那么就要懂得保持低調的個性,就要懂得保持謙卑的姿態(tài),因為只有保持低調,才能夠確保更加安心地發(fā)展,才能更加專注地奮斗。

很多人在拼搏的過程中,往往會高調示人,表現(xiàn)出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盡量讓自己的對手知難而退,這種大場面、大聲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一些激勵作用,可實際上,想要獲得成功,并不是多喊幾個口號,并不是多給自己一些激勵就可以實現(xiàn)的,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奮斗,能夠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去走,這樣才能夠真正把路走好,才能夠不斷向上攀爬。

晚清時期的權臣曾國藩可謂是低調做人的典范,不過在年輕的時候,由于學識出眾,天賦很高,他常常喜歡在別人面前賣弄文采,以展示自己高人一等的學問和見識。那時候他常常和竇蘭全以及其他朋友一起探討程朱理學,曾國藩自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所以說話時不免有些自大,發(fā)表觀點的時候也常常咄咄逼人。尤其是當他和朋友之間的意見相左時,更是針鋒相對,毫不相讓。

曾國藩的好友竇蘭全堪稱程朱理學的專家,對于相關的學術鉆研有很高的造詣,不過他非常勤奮好學,而且低調謙卑,每有真知灼見也都是持保留態(tài)度,從不蓋棺定論。碰到了分歧,他也會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看看有什么東西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因為在竇蘭全看來,自己的學識和先人相比,和那些名家相比,還差得很遠,自己如果想要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那么就要更加謙卑地去學習,需要保持低調。

這樣久了,曾國藩就以為竇蘭全沒什么學識,因此常常表現(xiàn)得非常自負,學識也并沒有什么精進,而竇蘭全不僅富有學識,為人又非常謙遜隨和,因此個人修為不斷得到提高,漸漸成為了一代名家。不僅如此,由于曾國藩非常高調和驕傲,很多人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甚至于處處排擠他。看到大家都在刻意躲避自己,曾國藩漸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力改惡習,并且從此閉門在家,努力學習。經(jīng)過這種強制性的改造和訓練,曾國藩有了很大的改變,開始低調行事、謙虛做人,他曾感慨道:“幸好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尚能包容于我,如果是別人的話,自己恐怕會招來大禍?!?/p>

有了這樣的領悟,曾國藩的才學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此同時,他做人做事更加小心謹慎,尤其是在進入官場之后,始終保持謙卑低調的姿態(tài),曾國藩認為一個人爬得越高,則越是易遭人嫉妒,就越是容易被人排擠下去,一旦鋒芒太露,必然會引來猜忌和攻擊,甚至還會引致抄家滅門之禍。所以每次打勝仗,他都懂得將功勞退給清軍,而且從來不主動邀功,這讓慈禧太后更加器重他。后來他因為對抗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而有功于朝廷,一年之內竟然連升十級,這樣的速度簡直聞所未聞,曠古絕今,而他也很快成為了晚清第一重臣,就連很多八旗貴族也想要結交于他。

高聳云端的大樹總是率先吸收陽光雨露,卻也最容易受到大風的吹折,而那些低俯的小草雖然一直以來都被壓制在叢蔭之中,低調示人,可是它們往往更能傲立風霜,更能夠強勁地生存下去。其實人也是這樣,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那么就要懂得低頭示弱,就要保持低調謙卑的姿態(tài),只有把自己放得更低,才有機會爬到更高的地方。

4你越是表現(xiàn)得卑微,就越是能夠展示自己的價值

英國心理學家查克在研究同情心的作用機制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越是表現(xiàn)得低調謙卑,越是表現(xiàn)得可憐的人,越是容易引起別人的關注,而那些看上去非常強勢,且咄咄逼人的人,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認可。盡管每個人都渴望成為強者,可是在面對強者的時候,弱勢群體卻總是更占優(yōu)勢。

這種心理現(xiàn)象實際上并非出于單純的仇視和嫉妒強者的心理,而是一種社會價值觀的傾向,可以說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那些表現(xiàn)太過強勢的人,都認為強勢的人往往無法準確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無法贏得更多的關注,也缺乏讓人感動的因素。而一旦這些人表現(xiàn)得更加卑微一些,他們的形象就會好很多,因為大家會覺得他是一個有理想,有奮斗,有上進心的人,會覺得這個人識大體,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因此往往會給予更多的幫助和關注。

東漢和帝劉肇的皇后陰孝和因為在宮中行“巫蠱之術”而被廢除,只能在冷宮中郁郁而終,而經(jīng)過這次的風波,皇后的位置一直處于空缺狀態(tài),很顯然,雖然沒有人提及此事,不過立皇后是遲早的事,而且很多妃子和貴人都意欲爭奪皇后之位。

隨著后宮的不良影響慢慢消逝,劉肇開始重新考慮立后。當時他認為貴人鄧綏知書達理,待人和善,人緣很好,是新皇后的最佳人選,不過選后畢竟是大事,身為一國之君的他也不敢自己擅作主張,何況前車之鑒歷歷在目,他不想再次引起宮闈斗爭。為此他只能先對鄧綏進行多方位的調查,他暗中派人對宮人和大臣做了一次民意調研,希望借此了解他們的想法,結果大家一致贊同讓鄧綏當皇后。

看到大家沒有什么異議,劉肇懸在心里的一塊大石頭開始放下,于是準備冊封鄧綏為后,可是就在他提前將這個消息透露給鄧綏之后,這位未來的皇后竟然主動找到劉肇,堅決拒絕了皇帝的好意。其實鄧綏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也想要坐上皇后的位置,不過她知道現(xiàn)如今的局勢還不明朗,時機也不夠成熟,此時如果貿然答應下來,日后難免會有危機。不過她已經(jīng)掌握了皇帝的心思,知道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因此不急于一時,不如放下身份,暫時退讓一步,讓自己更加卑微一些。

鄧綏告訴劉肇說自己身為貴人,無論怎樣潔身自好,也難免會卷入爭寵的宮闈斗爭中去,所以對陰孝和的死也有一定的責任,她希望自己能夠替前任皇后超度亡靈,順便為大漢祈福。堂堂的皇后候選人竟然愿意如此卑微地為一個犯了錯誤的人守靈,這讓劉肇很是感動,于是答應了她的要求。此后的三個月里,鄧綏果然閉門不出,一心為前皇后超度,為大漢禱告。

皇帝認為她賢惠大度,謙卑待人,很有皇后的風范,于是更加堅定了要立她為后的想法。沒過多久,皇帝再次提出冊封之事,群臣也都紛紛附和,可是鄧綏依然拒絕了,她認為陰孝和剛死不久,自己如果立即上位,不免讓人家誤認為自己是依靠宮廷內斗上位,這樣自己聲譽被毀是小,皇家的威嚴受損事大。

皇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同時也為鄧綏深明大義和委曲求全感到震驚。幾個月之后,等到大家徹底淡忘了陰孝和皇后這件事,劉肇第三次向鄧綏提出了冊封,這一次,鄧綏再沒有拒絕,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劉肇的新皇后。

鄧綏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后,并不是因為她的強勢,也不是因為她的能力,而是因為她足夠卑微,而恰恰是這種卑微展示出了她非同一般的氣度和價值,展示了她對于全局的掌控能力,所以她的成功實際上是必然的。

一個人越是想要表現(xiàn)自己,反而越容易貶低自己的價值,一個人越是想要抓住獲得發(fā)展的機會,可能越是要失去這個機會。很多時候把自己看得更加卑微一些,將自己放到更低的位置上,我們的能力和價值才更容易被人重視,我們才更有機會獲得成功。而那些強勢的人實際上只會降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只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的魅力。

林肯總統(tǒng)出身貧寒,但是他從來不曾規(guī)避這一點,反而在競選的時候盡量以一個農(nóng)民的身份來為自己拉選票,那時候他經(jīng)常騎著牛車去演講,結果很快俘獲了美國選民的心。有些心理學家就此分析,林肯將自己擺放在一個弱勢者的地位上,實際上更能夠展示自己的個人魅力,更能夠獲得選民的同情和信任。

今天,很多人競爭的時候,在別人面前,總是表現(xiàn)得很強勢,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強大一些,因為我們誤以為自己的實力會得到大家的認可,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和關注,可實際上你的強勢只會讓別人更加遠離你。而一旦你表現(xiàn)得更為弱勢一些,表現(xiàn)得更為卑微一些,那么實際上反而會增加自身的價值和魅力。

5你比別人更能忍,就比別人更容易收獲成功

宋代大詞人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在蘇軾看來,但凡那些大人物,都必定有著過人的氣節(jié)和超強的忍耐能力,他們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影響自己的生存大計,不會因為逞匹夫之勇而隨時讓自己陷入險境。

古往今來,但凡能夠忍受屈辱,能夠忍受磨難和打擊的人,往往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yè),而那些沖動剛烈,不喜歡低頭,不喜歡隱忍的人,常常會因為性格缺陷而招致失敗。比如說劉備,他因為義弟關羽被吳軍殺害一事,一直耿耿于懷,結果不聽從諸葛亮的勸告,草率出兵東吳,最終落得個八百里火燒連營的悲慘結局,蜀國從此元氣大傷,只能開始轉入戰(zhàn)略收縮的狀態(tài)。而韓信當年受胯下之辱,伍子胥則背負著父兄被殺的仇恨,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年,孫臏裝瘋嘗糞,這些人最后都獲得了驚人的成就。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總會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總會受到別人的排擠和打壓,但是那些強者往往會選擇退讓和忍耐,往往會主動去避免正面交鋒,減少產(chǎn)生摩擦的可能性,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生活變得更加平穩(wěn),同時也為他爭取到了更多發(fā)展的機會。

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位高權重,深受武則天的器重,同時也贏得了大臣們的尊重,可以說他的政治生涯非常平穩(wěn),這在喜歡爭權奪利的封建社會是比較少見的。而他之所以能夠贏得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不僅僅在于他的能力,更在于他的人品和交際手腕。

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婁師德完全可以表現(xiàn)得更加高調、強勢一些,可實際上他卻更像是一個兢兢業(yè)業(yè)、如履薄冰的小官,而且他一生都在尋求一種平衡,盡量減少沖突,盡量減少自己的敵人。為此,他常常在沖突中選擇隱忍退讓,而這就是他的為官之道。

有一次,他的弟弟升任代州刺史,離京赴任之際,婁師德將弟弟叫到一旁,然后鄭重地對弟弟說道:“為兄現(xiàn)任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一職,而你現(xiàn)在又承蒙圣恩出任州郡的最高長官,人們難免會疑忌,這個該怎么化解呢?”

弟弟知道自己的兄長一直以來都不愿意與人結仇,為人處世非常小心謹慎,于是當即答道:“大哥所說的我明白,我去代州上任之后,即使有人往我臉上吐痰,我自己擦掉就算了,絕對不與對方計較,請大哥放心?!?/p>

身為宰相的弟弟,能說出這番話來也算是很難得了,雖然在整個朝廷中,也沒有幾個人敢于和他對抗,畢竟他哥哥是朝廷重臣??墒菉鋷煹侣犃说艿艿脑捄髤s感到非常不滿意,他連連搖頭說:“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別人往你臉上吐痰,這說明他對你已經(jīng)非常不滿,才會有這種過激的舉動;你把它擦掉就更加惹惱了對方,唾沫么,不擦也會干,你只要朝對方微笑就好?!钡艿苈牶?,立即點頭同意下來。

有個朋友聽說這件事后,就問婁師德為什么要如此謹慎,如此委曲求全呢?別說是擦掉唾沫,就是直接吐別人幾口唾沫,估計也沒有人敢吭聲。婁師德苦笑著說:“我并不是還怕誰,但是如果自己能夠忍受下來,那么為什么還要把矛盾激化呢?這樣很容易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边@時候朋友才真正領悟到婁師德為什么能夠官拜宰相且受人擁護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善于隱忍,懂得委曲求全,不爭一時長短,所以才能夠出人頭地。

6懂得吃虧的人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趨利性,也就是說我們在做決定或者在實施某個具體行動的時候,都是向著為自己謀福利的方向去的,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讓自己受益。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出讓步,都不愿意吃虧??墒沁@種趨利性發(fā)展到最后往往會成為一種“趨害性”,因為越是不愿意吃虧,越是精明算計別人的人,越是容易被人算計,越是容易吃大虧。

正因為這樣,有人說“吃虧是?!保m然聽起來有些別扭,畢竟吃虧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從長遠的發(fā)展來看,吃虧實際上只是暫時的,它只是一種暫時的投資策略。雖然眼前是吃了虧,可是隨著你讓利越來越多,別人也會主動為你吃虧,愿意和你合作,可以說吃虧實際上更好地把握住了時機,可以為我們贏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多成功的機會。

著名作家鄭淵潔曾經(jīng)說過:“不懂得吃虧的人是絕對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只有善于吃虧,只有吃得起虧,我們才能夠有更多的收獲。香港首富李嘉誠就是一個懂得主動吃虧的人,他在生意上曾經(jīng)給過兒子李澤楷這樣一個建議:“我和別人合作,如果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我只拿六分就可以了?!笨梢哉f這是李嘉誠在生意場上的寫照,也正是因為李嘉誠吃得起虧,能夠讓利于那些合作伙伴和客戶,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也才能坐擁千億家產(chǎn)而成為中國的首富。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企業(yè)家在獲得成功之前,首先應該是一個慈善家?!币驗槌蕴澗褪瞧髽I(yè)家和商人的生意經(jīng)。

清朝時,晉商聞名天下,當時的山西是中國最著名的富豪集結地,而且他們的生意也遍布全國,有的晉商甚至將生意做到了國外。實際上,從當時的大環(huán)境來說,山西的地緣優(yōu)勢并不十分明顯,這往往會成為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個死穴,不過晉商很有生意頭腦,堪稱當時中國最優(yōu)秀的商人群體。

喬致庸就是當時最有名的晉商之一,而他是靠販賣茶葉起家的。一開始的時候他就把生意做得很大,大家都看到茶葉有利可圖,所以很多不法商販為了掙錢不擇手段,往往會干出一些故意缺斤少兩的勾當,結果很多人開始效仿,這嚴重破壞了茶市交易。除此之外,這對喬致庸這樣的大商人來說,往往也是致命的打擊,畢竟隨著茶商的聲譽被毀,很多茶農(nóng)和買家都不愿意和茶商做生意了。

為了留住自己的茶農(nóng),喬致庸想了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主動吃虧。比如他每次去福建的武夷山販茶時,都要求茶農(nóng)按一斤一兩的標準來制作斤茶,也就是說他從茶農(nóng)那里買來一斤一兩的茶葉,然后按照一斤的包裝和價格出售,這樣一來就等于說他每出售一斤茶葉就要損失掉一兩。人們都說商人唯利是圖,哪有讓自己吃虧而便宜別人的道理,如果每次都這樣主動吃虧,還有什么利潤可圖?

總而言之,家人和朋友都認為喬致庸瘋了,不明白他為什么要做這樣的買賣,這不明擺著自己吃虧嗎?一些同行也取笑他沒有生意頭腦,把利潤讓給別人,簡直就是一個大笑話??墒钱斊渌偁幷叨荚诰鞯厮阌媱e人時,喬致庸卻仍舊堅持糊涂地做著“賠本”買賣。結果當別人的生意越做越窄時,喬致庸卻迅速積累了足夠的人氣和聲譽,這個時候很多人都主動找到喬致庸做生意,這讓他很快就打通了市場。

數(shù)年之后,當初與喬致庸一同出來做生意的伙伴們一個個都在南方掙扎,有的則回到了老家,而喬致庸此時已經(jīng)北進中原,并最終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實現(xiàn)了自己“貨通天下”的遠大理想。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很精明,從來都不會犯錯和吃虧,辦起事來也非常到位,可實際上越是精明的人越是難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而那些看上去非常糊涂,常常吃虧的人卻能夠在吃虧的時候收獲更多的利益。

中國有句話叫“盲人點燈,予己方便”,盲人什么也看不見,卻還要想辦法為別人點燈,這自然是一件吃虧的事情,殊不知點燈后幫助別人照亮前行的路,那么別人自然也就不容易撞到你身上,而最后受益的還是自己。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懂得當一個清醒的盲人。做人不能太精明,更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有時候不妨主動吃虧,讓利于人,先讓別人嘗到甜頭,這樣才有助于建立起更好的合作關系,從而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利益。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