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兒童教育 >尚書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 第五章 智慧學(xué)習(xí)篇2
第五章 智慧學(xué)習(xí)篇2
作者:劉加臨   |  字數(shù):6336  |  更新時間:2015-03-18 10:44:33  |  分類:

兒童教育

西漢王朝建立后,漢高祖、惠帝、呂后都著力于恢復(f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文景兩帝相繼即位后,又在這基礎(chǔ)上進一步采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

漢文帝十分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即位后多次下詔勸課農(nóng)桑,按戶口比例設(shè)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員,經(jīng)常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nóng)民發(fā)展生產(chǎn)。同時還注意減輕人民負擔,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租率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還全部免去田租。自后,三十稅一遂成為漢代定制。文帝時,算賦也由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減至四十錢,徭役則減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景帝二年(前155年),又把秦時十七歲傅籍給公家徭役的制度改為二十歲始傅,而著于漢律的傅籍年齡則為二十三歲。文帝還下詔“弛山澤之禁”,即開放原來歸國家所有的山林川澤,從而促進了農(nóng)民的副業(yè)生產(chǎn)和與國計民生有重大關(guān)系的鹽鐵生產(chǎn)事業(yè)的發(fā)展。文帝十二年又廢除了過關(guān)用傳制度,這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各地區(qū)間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對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也有一定促進作用。

漢文帝對秦代以來的刑法也做了重大改革。秦代大多數(shù)罪人,即被判處為隸臣妾以及比隸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沒有刑期,終生服勞役。文帝詔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據(jù)犯罪情節(jié)輕重,規(guī)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滿,免為庶人。秦代法律規(guī)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重的處死,輕的沒入為官奴婢,稱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廢止。秦代有黥、劓、刖、宮四種肉刑(見云夢秦律)。漢文帝下詔廢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減輕了笞刑。改革的后兩項在當時和以后雖沒有認真執(zhí)行,但文帝時許多官吏能夠斷獄從輕,持政務(wù)在寬厚,不事苛求,因此獄事簡省,人民所受的壓迫比秦時有顯著的減輕。

漢文帝

文景兩代對周邊少數(shù)族也不輕易動兵,盡力維持相安的關(guān)系。呂后時,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帝,役屬閩越、西甌、駱,又乘黃屋左纛,與漢王朝分庭抗禮。文帝即位后,為趙佗修葺祖墳,尊寵趙氏昆弟,并派陸賈再度出使南越,賜書趙佗,于是趙佗去黃屋左纛,歸附漢王朝。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年),又與匈奴定和親之約,此后匈奴雖背約屢犯邊境,但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備守,并不興兵出擊,以免煩擾百姓。

文帝即位不久,就廢止誹謗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膽地提出不同的意見。秦代以來有所謂“秘?!敝伲灿袨?zāi)祥就移過于臣下。文帝十三年下詔廢除并且聲明:百官的錯誤和罪過,皇帝要負責。次年,他又禁止祠官為他祝福。文帝自奉也相當節(jié)儉,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之物都沒有增添。他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他所寵愛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臺,聽說要花費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產(chǎn),于是作罷。因為文帝提倡儉約,所以當時國家的財政開支有所節(jié)制和縮減,貴族官僚也不敢濫事搜括,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這是“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文景兩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結(jié)果,使當時社會經(jīng)濟獲得顯著的發(fā)展,封建統(tǒng)治秩序也日臻鞏固。漢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由于國內(nèi)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災(zāi),百姓總是人給家足,郡國的倉廩堆滿了糧食。太倉里的糧食由于陳陳相因,致腐爛而不可食,政府的庫房有余財,京師的錢財有千百萬,連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

記?。骸坝肋h不要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敝卫硪粋€國家和經(jīng)營一個企業(yè)是同一個道理,其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繁雜的事務(wù),這就需要理清哪些是重要的、有益的;哪些是次要的、無益的。千萬不要把精力浪費在那些次要的、無益的事情上,否則就會陷入困境。文景時期的“與民休息”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穩(wěn)定政局,加強中央的控制,進一步鞏固封建統(tǒng)治,不僅對農(nóng)民有利,而且也促進了商業(yè)貿(mào)易的發(fā)展。

升高必自下

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邇。

登高一定要從低處開始,行遠一定要從近處開始。

1.陳蕃是東漢時期的著名學(xué)者。他小時候很懶散,經(jīng)常不掃屋子,室內(nèi)物品堆放得亂七八糟。一次,他父親的朋友薛勤看到他的屋子里那么臟亂,就問他:“孩子,你為什么不把屋子打掃干凈呢?”陳蕃說:“大丈夫立身處世,為的是掃天下,而不是要來打掃屋子的?!毖η诼犃诉@話,就笑笑說:“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還怎么談得上掃天下呢?”陳蕃聽了,覺得他說得對,感到很羞愧,便立即把屋子打掃干凈。后來,陳蕃改掉了懶散的習(xí)慣,長大后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1871年春天,英國蒙特瑞綜合醫(yī)科學(xué)校的學(xué)生威廉斯勒,也對自己人生中的問題感到很困惑。他不明白應(yīng)該怎么處理遠大的理想和具體的身邊小事,一個人應(yīng)該有什么樣的做事態(tài)度才能成功。他渴望成功,但對手邊的小事又覺得沒有什么意義。他甚至以為現(xiàn)在的學(xué)校生活枯燥乏味,沒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成績也每況愈下。他找他的老師探討這些困難的人生問題。他的老師推薦他閱讀哲學(xué)家卡萊里寫的一本哲學(xué)啟蒙讀物。老師說:“他的書里或許有答案幫助你解決問題。”

威廉斯勒是一個意志很堅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謂的名人名言,對許多問題一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既然是老師推薦的,他想或許真的有用,于是拿過書漫不經(jīng)心地瀏覽起來。

突然間,書中的一句話讓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東西,而是要做手邊最具體的事情?!彼腥淮笪?,是啊,不論多么遠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去實現(xiàn)?。〔徽摱嗝春拼蟮墓こ?,都需要一磚一瓦壘起來??!

他想明白了,他的困惑解決了,他終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遠大的理想,應(yīng)該讓它們高懸在未來的天空里,最緊要的,是把自己手邊的每一件具體的事情做好。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1871年春天的一個下午,年輕的威廉斯勒開始埋頭讀書,因為他知道這是他目前最緊要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成績提高上去。半個學(xué)期以后,威廉斯勒就一躍成為整個學(xué)校最優(yōu)秀的學(xué)生。

兩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畢業(yè)后他來到一家醫(yī)院做醫(yī)生,他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對每一次出診都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的態(tài)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為當?shù)氐拿t(yī)。

幾年以后,他創(chuàng)辦了約翰·霍普金斯學(xué)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貫徹到每一個細節(jié)里。許多專家學(xué)者慕名來到他的學(xué)院工作,使他的學(xué)院很快成為英國乃至世界最知名的醫(yī)學(xué)院。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xiàn),我則未敢茍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做。詩經(jīng)·大雅的思齊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語,意思就是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試想,一個不愿掃屋的人,當他著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和基礎(chǔ)步驟,因為這對于他來說也不過是掃屋之類。于是這事業(yè)便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樣,華而不實,連三四級地震也經(jīng)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一個人應(yīng)該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理想就會迷失方向。但是,更要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實現(xiàn)理想,就必須踏踏實實地從手邊的事情做起,不能好高騖遠。因為,手邊的每一件小事才是你理想大廈的一磚一瓦,好高騖遠的空想不過是空中樓閣。事實上,我們研究那些成功者的人生軌跡,你一定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些十分務(wù)實的人,他們有遠大的人生目標,他們每天都在一步一步地扎實地向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他們的人生詞典里沒有猶豫,沒有彷徨,更沒有朝三暮四的空想。

逆于汝心,必求諸道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

有人的言語如果違背了你的心意,一定要研求它是否合乎正道;有人的話順從了你的意愿,一定要研求它是否不合于正道。

漢武帝時候,汲黯被外放為東海太守,到了任上,奉行黃老之學(xué),實施無為之治。他把具體的政務(wù)交給下屬去做,自己成天躲在家里養(yǎng)養(yǎng)病,在大方向上把把關(guān),用了一年多工夫,便把東??ぶ卫淼镁袟l。武帝聽說了他的賢明,召他回京擔任主爵都尉。

在京城做官,汲黯還是崇尚無為,最看不慣有些官員尋章摘句、深文周納的行為。廷尉張湯喜好嚴刑峻法,他主持法律條文的修訂,竟然編出了三百五十九章篇幅的皇皇巨著,光砍頭的罪名就開列了四百九十條。汲黯對張湯這種行為深惡痛絕,在朝堂上指責他說:“你身為正卿,執(zhí)掌刑律,不說想辦法撫恤黎民,讓他們安居樂業(yè),使刑事案件減少,監(jiān)獄空虛,反而到處羅織罪名,以陷人于罪為能事,這算是什么居心?高祖皇帝進漢中時,約法不過三章;蕭何丞相制定刑律,律令不過九條;你張湯算什么東西,死罪就能開列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件?”

汲黯

張湯氣急敗壞,與汲黯吵得面紅耳赤。不過當時武帝也支持制定重典,所以張湯之流還是大行其道。汲黯毫不客氣地說:“刀筆吏當上公卿,天下就有得苦頭好受了!有朝一日,全國上下人人自危,不敢行走,不敢說話,那就是廷尉張湯的功勞!人在做天在看,他這種人,不會有好下場的。”后來,張湯果然弄得身敗名裂,結(jié)局悲慘。

汲黯的率直嚴謹出了名,連武帝都讓他幾分。大將軍衛(wèi)青覲見武帝的時候,武帝就側(cè)著身子倚在胡床上跟他說話;丞相公孫弘覲見,武帝有時候戴帽子表示莊重,有時候懶得動彈就不戴了。只有汲黯覲見皇帝的時候,武帝非戴帽子不可,不然汲黯肯定抓住由頭說個沒完。有一回,武帝坐在帷帳中,侍從稟報汲黯求見。武帝一摸腦袋,冠冕沒戴,去拿已經(jīng)來不及了。皇帝沒有辦法,急中生智,躲進帳子后面,吩咐侍從告訴汲黯:“皇上身體不適,不能見客。主爵都尉所奏一概照準?!边@才把汲黯打發(fā)走了。

汲黯眼里不容沙子,有啥說啥,連皇帝和宰相他也敢得罪。

有一年,漢武帝廣招文學(xué)賢良之士,大臣們都說皇帝英明。漢武帝揚揚自得地說:“我也是為了爭取實現(xiàn)堯舜那樣的治世嘛!”大臣們趕緊恭維,說是有了明君,實現(xiàn)治世是早晚的事。

只有汲黯黑著臉,撇著嘴在一邊說:“堯舜為君,對內(nèi)清心寡欲,對外無為而治,雖然沒什么大動作,可是天下自然井井有條。陛下呢,對內(nèi)索求無度,對外好大喜功,三天兩頭搞運動,那還怎么去效仿堯舜實現(xiàn)治世呢?”

漢武帝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一甩袖子走了。旁邊的大臣們也嚇出一頭冷汗,都說汲黯沒輕沒重,只怕這次吃不了兜著走。過了一會兒,一位內(nèi)侍走出來,大伙兒趕緊問皇上怎么樣,還生氣不生氣。內(nèi)侍吐吐舌頭,說:“陛下回去后就說了一句話:汲黯這個戇大!”聽到這句話,大伙兒松了一口氣,看來汲黯的命算是保住了。有幾個大臣就開始數(shù)落汲黯,哪句該說哪句不該說心里得有數(shù)。汲黯卻梗著脖子說:“天子設(shè)置文武百官,就是用來拍馬屁說好聽的嗎?拿著國家的俸祿,不給國家辦事,心里就好意思嗎?”同僚們見勸不動他,一個個搖著頭走了。

御史大夫公孫弘是個山東人,大個兒,長得魁梧氣派,可就是一年四季穿著舊衣裳,蓋著粗布被,被人夸獎節(jié)儉。汲黯對此不以為然,有一次在朝堂上當眾說:“公孫弘位列三公,俸祿萬石,從沒見他少拿,錢比我們多得多,可是卻成天蓋布被,大概是為著欺世盜名當影帝的吧!”

公孫弘也是個靈活的人,他趕緊跪下,對皇帝說:“對,確有此事,我的確是有沽名釣譽的動機。要說滿朝文武,數(shù)汲黯跟我關(guān)系最好,他今天當眾指出我的過錯,確實切中要害。但是我覺得大臣是奢是儉,跟國家的治亂關(guān)系不大。管仲為人豪奢,花錢的排場跟國君一般,卻能輔佐桓公成就霸業(yè);晏子為人儉樸,吃飯只設(shè)一道葷菜,女眷不穿絲織品,也是天下少有的賢相。不管怎么說吧,汲黯都是一個忠正耿直的大臣,沒有他,皇上不會知道這件事,而我也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漢武帝一聽,覺得公孫弘很有度量,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惫磐駚?,儒家的仁義,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靜心修為,佛學(xué)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無不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寬容哲學(xué)。而睚眥必報則是條幽寂閉塞的小巷,終將堵死所有的前途。寬容才是風平浪靜的海洋,任生命之舟自由橫渡。常懷寬容之心,心靈的原野便冰消雪融,鶯飛草長,風光旖旎。

在我們?nèi)粘I钪?,父母的呵斥,老師的教誨,朋友的建議,甚至是不知誰冒出的牢騷,都是忠言的所在之地。忠言,不過是化了裝的禮物,看似冷漠的熾熱。但是,若一個人連逆耳之語也聽不下去,那這個人離毀滅也不遠了。有前進就必有失敗,成長更是荊棘密布,雜草叢生,成長的路上,我們離不開逆耳忠言!

從另一方面看,一般來說,人們都能接受正確的批評,不能接受的只是批評的方式和方法。錚錚鐵骨式的方式并不可取,古有許多所謂“死諫”之士之臣,之所以引來殺身之禍,除“暴君”不能“從善如流”外,和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不當也不無關(guān)系!進“忠言”時一般要考慮對方當時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采取能接受的“批評”方式,使對方在“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的意見而心悅誠服,這就是忠言所要達到的預(yù)期效果。所以,不僅要根據(jù)環(huán)境、對象的不同,且要根據(jù)不同個性而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之能夠接受和樂于接受。總之,方式方法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進行“對號入座”。唯有這樣,才能使“忠言”不“逆耳”。

念用庶征

念用庶征……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兇;一極無,兇?!瓪q月日時無易,百谷用成,乂用民,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

要經(jīng)常注意各種征兆……這些征兆是:一為雨,一為晴,一為熱,一為寒,一為風。一年中這五種天氣齊備,各自根據(jù)時序發(fā)生,百草就茂盛。一種天氣過多就不好,而一種天氣過少也不好?!偃魵q、月、日、時的關(guān)系沒有改變,百谷就因此成熟,政治就因此清明,杰出人才因此顯揚,國家因此太平安寧。假若日、月、歲、時的關(guān)系全都改變,百谷就因此不能成熟,政治就因此昏暗不明,杰出的人才因此不能重用,國家因此不得安寧……

一群年輕人常常結(jié)伴在一泓深潭邊釣魚。令他們奇怪的是,有一個漁夫總是在潭上邊不遠的河段里捕魚,那是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段,雪白的浪花嘩嘩地翻卷著。

年輕人都覺得這漁夫很可笑,在浪大又那么湍急的河段里,怎么會捕到魚呢?有一天,有個好事的年輕人終于忍不住了,他放下釣竿去問漁夫:“魚能在這么湍急的地方停留嗎?”漁夫說:“當然不能了?!蹦贻p人又問:“那你怎么能捕到魚呢?”漁夫笑笑,什么也不說,只是提起他的魚簍往岸邊一倒,頓時倒出一團銀光。那一尾尾魚不僅肥,而且大,一條條在地上翻跳著。年輕人一看就傻了,這么肥這么大的魚是他們在深潭里從來沒有釣到過的。他們在潭里釣上的,多是些很小的鯽魚和小鰷魚,而漁夫竟在河水這么湍急的地方捕到這么大的魚,這是為什么呢?漁夫笑笑說:“潭里風平浪靜,所以那些經(jīng)不起大風大浪的小魚就自由自在地游蕩在潭里,潭水里那些微薄的氧氣就足夠它們呼吸了。而這些大魚就不行了,它們需要水里有更多的氧氣,沒辦法,它們只有拼命游到有浪花的地方,浪越大,水里的氧氣就越多,大魚也越多?!?/p>

漁夫又說:“許多人都以為風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適合魚生存的,所以他們捕魚就選擇風平浪靜的深潭,但他們恰恰想錯了,一條沒風沒浪的小河里是不會有大魚的,而大風大浪恰恰是魚長大長肥的唯一條件。大風大浪看似是魚兒們的苦難,但這些苦難卻是魚兒們的天然給氧器??!”

做任何事情,“審時度勢”是很重要的。制定戰(zhàn)略的時候,只有觀察分析時勢,看清全局形勢,估計情況的變化,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戰(zhàn)略。因此就必須注意觀察各種征兆,從而制定出相應(yīng)的戰(zhàn)略。聰明才智是人們解決問題的最好工具。因為有了才智,人們才能更有效地去工作或?qū)W習(xí),所以要好好地運用這個工具,增加明辨是非的能力。之后,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成為常勝將軍。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yǎng)自己的才干,把它們應(yīng)用到身邊的小事上,順利地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