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樵反清的鐵血殺手
1932年1月28日日寇突然襲擊上海,以陸海空10萬兵力進攻,宣稱24小時占領京滬。十九路軍全力反擊;上海數(shù)百萬軍民投入抗戰(zhàn),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人出人。王亞樵召集部眾,緊急宣布全力以赴抗日,立即成立20個大隊,命劉剛、蕭佩偉、李楷、陳事、傅耀東分任隊長,分頭組織工人、學生、市民參加決死隊。王亞樵漏夜親率至閘北戰(zhàn)地布署,襲擊日寇。旋即又宣布成立淞滬抗日義勇軍,王亞樵任司令,蔡蹈和任參謀長,許志遠任軍事聯(lián)絡專員,朱大剛為聯(lián)絡參謀。集召3000余人,開赴太倉戰(zhàn)場,配合十九路軍浴血奮戰(zhàn)。各報連載王亞樵義勇軍抗日戰(zhàn)跡。
淞滬停戰(zhàn),日本外相重光葵到上海,決定于“天長節(jié)”(日本天皇生日)在虹口公園開“中日淞滬戰(zhàn)爭勝利慶祝大會”。上海愛國軍民對此無不憤恨,當時行政院副院長兼京滬衛(wèi)戍總司令陳銘樞懷憤密至上海,約王亞樵、蔡廷鍇、蔣光鼐及十九路軍將領密議對策,決議搗毀慶祝大會,洗雪國恥。但距“天長節(jié)”僅10余天,日本特務又活動頻繁,且本人規(guī)定允許朝鮮人參加不準中國人入內(nèi)。
王亞樵即命其弟王述樵密約朝鮮革命黨人安昌浩至靜安寺路滄州飯店密議,決定用定時炸彈放在臺肚轟炸。安昌浩旋于霞飛路寶康里40號寓所與其黨人尹奉吉、金天山、安昌杰等設計轟炸慶祝大會,特購制十磅篾殼熱水瓶,裝定時炸彈帶進會場。
4月28日,尹奉吉、金天山、安昌杰均穿日本服裝,尹奉吉一手提熱水瓶,一手攜茶杯,金天山、安昌杰各懷炸彈(以備定時炸彈誤事即擲炸彈炸死白川)。3人順利進入會場,尹奉吉將熱水瓶茶杯放在臺肚,坐旁看望,金天山、安昌杰一旁注視。白川、重光葵等20余日本人登臺。看看時間僅有兩分鐘,尹奉吉離開。
定時炸彈爆炸,連臺帶人轟至半空,炸斃白川,炸傷重光葵,摔死日租界商會會長崗村洋勇,共死傷13人?!皯c祝大會”被搗毀,各報連篇登載,上海數(shù)百萬軍民奔走相告。
1931年夏,王亞樵于上海大華公寓召集華克之、龔春浦、謝文達密議,決定待宋子文來上海在北火車站鋤殺。華克之率張玉華、孫鳳鳴等守月臺。龔春浦率劉剛、龍林、唐明等把守候車室,謝文達率許志遠、黃立群、朱大剛等守車站大門及天目路,并切斷通訊線路。
7月24日下午,宋子文下車,與其秘書唐腴臚均穿白嘩嘰西裝,同戴白拿破侖帽,面貌高矮相似,華克之誤將其秘書唐腴臚擊斃,即命張玉華扔了煙幕彈,全部人員乘煙霧安全離開車站。
宋案后蔣介石回南京,各方反蔣更急。王亞樵殺蔣之心更切,囑鄭抱真去南京,促華克之全力以赴殺蔣。鄭留守南京指揮,華克之率陳成等跟蹤蔣介石,從南京到廬山,再由廬山到南京。王亞樵將所購買的金華火腿割開,將手槍拆成零件藏于火腿內(nèi),再用鹽泥封口,命王亞瑛、劉小蓮兩婦女分送廬山、南京交鄭抱真、華克之。因盤查甚嚴,未能下手。
1931年12月,“國際聯(lián)盟”推英國李頓爵士率國際調(diào)查團來華實際調(diào)查日軍侵我東北事件。李頓一行于次年春來華,先到東北再到上海,發(fā)表談話。其對日侵略行徑所采取的措施是軟弱無力的,某些問題上甚至慫恿了日本人對中國的侵略。對此,上海各界起而反對,沈鈞儒、褚輔成、朱子橋、許世英、王亞樵、吳邁、李次山、許冀公等各界知名人士在大中華飯店集會,討論對付李頓國際調(diào)查團,或言電國聯(lián)抗議,或言訴諸世界輿論,或言質(zhì)問李頓,王亞樵力言“世界上有強權(quán)無公理,只有訴諸武力鋤殺李頓”。
王亞樵命龔春浦主持殺李頓,在大華公寓召集所屬人員計議。李頓國際調(diào)查團住上海華懋飯店。王即命龍林、唐明等亦住進華懋飯店,決定1932年11月10日在華懋飯店鋤殺李頓。不巧,是日上海市市長吳鐵城、保安處處長楊虎宴請國際調(diào)查團。龍林、唐明等乘此空隙時間,持槍搶四馬路春茂錢莊,被四馬路捕房擒獲,供出鋤殺李頓。經(jīng)刑訊拷打,將刺殺宋、蔣等案全盤托出。
數(shù)案共發(fā)后,蔣介石懸賞百萬下令通緝王亞樵。戴笠親至上海,在各交通要道密布特務,捉拿王亞樵。
王亞樵脫險至香港,旋與李濟深、陳銘樞、蕭佛成、胡漢民等各方反蔣人士晤面,聲淚俱下。歷述虎口余生,痛陳蔣介石獨裁專橫,排斥異己……“王亞樵抵港哭訴”,一時盛傳香港。
王亞樵抵港,旋即奔走反蔣活動,與李濟深、陳銘樞、黃居素等密議成立福建人民政府,聯(lián)合廣東陳濟棠、廣西李白出兵討蔣。1933年冬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有不少省代表參加。王亞樵以安徽代表名義出席大會。大會宣布“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李濟深任主席,史稱福建人民政府。福建人民政府發(fā)布命令,興師北伐討蔣,震動一時。后因蔣介石的圍剿,福建人民政府宣告失敗,王亞樵等潛回香港。
1935年,李濟深、陳銘樞,王亞樵等人在香港密議,決定于國民黨的四屆六中全會鋤殺蔣、汪。第一目標殺蔣,第二目標殺汪。
王亞樵召集港、滬、寧三地鋤奸團骨干密議,宣布11月1日發(fā)難,殺蔣、汪以謝國人。
11月1日孫鳳鳴將六輪手槍藏于照相機內(nèi),張玉華、賀坡光各懷炸彈進入中央大禮堂。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合影時,汪精衛(wèi)就坐前排,但不見蔣介石,孫鳳鳴只得將照像機推向汪精衛(wèi)前,厲聲道:“嚴懲國賊,誅殺漢奸?!边B擊汪精衛(wèi)三槍,孫鳳鳴被擊傷兩天后亦壯烈犧牲。
蔣介石極為惱怒,下令戴笠“限期擒王亞樵歸案”,“捉不到活的也要打死,否則再不要見我”。戴笠親率大批特務到香港。
王亞樵脫險到香港,胡漢民、李濟深、蕭佛成等出面商請英國總督葛洪亮關照王亞樵,葛洪亮通知香港情報處處長勃朗對王亞樵加以保護,后王亞樵亦與之相處甚密。大批特務進入香港,勃朗即通知王亞樵潛藏,行動注意。
戴笠持國民政府行文到香港,與港督交涉在港逮捕王亞樵,勃朗即通知王亞樵轉(zhuǎn)移。
戴笠見港督庇護王亞樵,難以下手,復以國民政府名義照會英政府,在港逮捕引渡王亞樵。當時正高談所謂“中英親善”,英政府電令港督協(xié)助,勃朗即通知王亞樵速離香港。
1936年春末,王亞樵逃亡廣西梧州,居住于梧州市西江岸一幢房子里,改名匡云書。跟隨人員分居于梧州市,李濟深即與李白商談,對王亞樵加以保護。后因王亞樵的妻子余婉君的出賣,1936年10月20日夜晚,特務陳資平等20余人至王亞樵住所,適王亞樵外出,特務守候。深夜他只身歸來,特務擊王亞樵5槍1刀,王亞樵就這樣死于特務的魔爪之下。
王寵惠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
王寵惠,字亮疇,1881年在香港出生,原籍廣東省東莞。
王寵惠幼年入香港圣保羅學校學英文,繼入皇仁書院進行長達四年的學習。189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堂法科。1900年畢業(yè)后,到上海南洋公學任教。1901年往日本留學,研究法政問題,并曾參與秦力山、沈翔云等在東京創(chuàng)辦的國民報,任英文記者。隨后轉(zhuǎn)赴歐美留學,獲得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又取得英國律師資格,還被選為德國柏林比較法學會的會員。他將德國民法翻譯為英文,被英、美各大學采用為通行的教本。
1904年孫中山到達美國紐約。王寵惠見著孫中山,聽孫談論有關反對清政府的革命計劃。王協(xié)助孫用英文撰寫了一篇對外宣言中國問題的真解決,揭露了清政府的黑暗,勸西方各國放棄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呼吁歐美人民對中國革命給以道義上與物質(zhì)上的同情和支援。1905年同盟會成立后,王加入同盟會,參與籌措經(jīng)費,發(fā)展會員的工作。
1911年9月王寵惠由歐洲回國,抵天津時,武昌起義爆發(fā),即赴上海,被滬軍都督陳其美聘為顧問。12月,南北雙方在上海開始議和談判,王受派為伍廷芳的參贊。接著孫中山自美洲歸國,各省代表在南京舉行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王寵惠以廣東代表身份出席會議,被推為各省代表會議的副議長。1912年1月3日王寵惠經(jīng)孫中山提名,被任命為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3月袁世凱政府成立,王任唐紹儀第一屆內(nèi)閣的司法總長。6月,唐紹儀忿于袁世凱的獨裁,辭職出走,王也繼唐紹儀之后與同盟會閣員一起辭職,改當外交部顧問。不久又往上海,任中華書局英文編輯部主任,兼在孫中山所創(chuàng)辦的鐵路總公司任顧問。1913年受聘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從事法學研究,當年著有憲法平議,隨后又著憲法危言、比較憲法等書。1915年袁世凱稱帝前夕,曾派人到上海,準備收買王寵惠為袁鼓吹帝制,他拒絕說:“余之筆為共和民主而寫作,不能以擁護帝制受辱?!?/p>
1916年護國運動發(fā)展,5月西南方面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任命王寵惠為外交副使,他在上海曾有所活動。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北京政府總統(tǒng)。1917年王寵惠赴北京任法律編纂會會長,1920年改任大理院院長,兼北京法官刑法委員會會長、法理討論會會長。1921年10月與施肇基、顧維鈞同被派為北京政府全權(quán)代表,出席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的太平洋會議?;貒?,于12月任梁士詒內(nèi)閣的司法總長。
這時,美國為了控制中國,加緊侵華活動,增加對華投資,注意支持和培植親美的政治勢力。王寵惠和胡適等人在1922年5月發(fā)表了我們的政治主張一文,提出了“好人政府”的口號,要求“憲政的”、“公開的”政府和“有計劃的政治”。他們草擬了“政治計劃”,爭取美國公使芮恩施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等的支持。6月黎元洪在直系軍閥扶持下入京取代徐世昌,行使大總統(tǒng)的職權(quán),任命顏惠慶署理國務總理,王任司法總長。8月初國會開會后,黎正式提出唐紹儀為國務總理,名單中王改任教育總長。因直系軍閥吳佩孚等的激烈反對,唐閣沒有組成,便由王寵惠兼代總理。9月19日,王寵惠在吳佩孚等支持下,改組內(nèi)閣,署理國務總理。曾在我們的政治主張一文上簽字的羅文干和湯爾和也入閣任財政總長和教育總長。因此,這屆內(nèi)閣被稱為“好人政府”。但內(nèi)閣的實權(quán)操縱在直系軍閥手里。王寵惠等整天忙碌,向帝國主義尋求借款,為軍閥籌措內(nèi)戰(zhàn)經(jīng)費,引起人民的不滿。當時直系內(nèi)部分為以曹錕、曹銳為首的保(定)派和以吳佩孚為首的洛(陽)派。王寵惠傾向洛派,對其提供較多的軍費。保派對王寵惠內(nèi)閣十分不滿,企圖通過推倒內(nèi)閣,進而驅(qū)逐黎元洪,使曹錕早日奪取大總統(tǒng)的“寶座”,11月18日傾向保派的國會議長吳景濂等借口財政總長羅文干在簽訂借款合同中有貪污問題,逼使黎元洪下令對羅加以逮捕,形成哄動一時的“羅案”。事件發(fā)生后,先是在吳佩孚干預下將羅釋放,接著曹錕與直系其他軍閥發(fā)表通電,主張懲辦羅文干和王寵惠等人。吳為了擺脫孤立困境,只得屈從于曹,王寵惠等人失了后臺的支持,被迫于11月25日下臺,之后由汪大燮署理閣務。
王寵惠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
王寵惠在國際法學界有些名氣,1928年國際聯(lián)盟選他任海牙常設國際法庭正法官,他曾往荷蘭赴任。1924年1月被任命為孫寶琦內(nèi)閣司法總長,1925年改任修訂法律館總裁。此時全國革命運動日益高漲,南方的廣東革命政府正準備進行北伐,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日漸面臨困境。1926年1月他被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同年5月北京政府顏惠慶內(nèi)閣重新上臺,任王為教育總長,但他沒有到任。
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6月24日南京國民黨政治會議通過任命王寵惠為司法部長。1928年8月王當上了南京國民黨政府委員、司法院院長,為蔣介石的獨裁統(tǒng)治效勞。1929年任國民黨第三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不久,國際聯(lián)盟再次選他為海牙法庭正法官。11月兼任內(nèi)外債整理委員會委員長。1931年年初,蔣介石為使國民黨一黨專政和法西斯統(tǒng)治合法化,命王寵惠等草擬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其中規(guī)定“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行使中央統(tǒng)治權(quán)”,“國民政府”主席和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選任”,嚴重地剝奪了人民的合法權(quán)利。1931年年初,蔣介石與國民黨“元老派”胡漢民等為爭奪權(quán)力,發(fā)生沖突。在蔣扣押胡漢民后,又觸發(fā)了兩廣的反蔣行動。王寵惠的態(tài)度傾向于兩廣方面,4月他和孫科一起離職,從南京赴上海。5月,汪精衛(wèi)、孫科等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成立“國民政府”,要求蔣介石下臺,王寵惠不愿深陷國民黨內(nèi)部的派系紛爭,起程赴荷蘭擔任海牙國際法庭正法官的職務。1934年12月國民黨四屆五中全會曾選王寵惠為“國民政府”委員、司法院院長,他未就職。1935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監(jiān)察委員。
1936年王寵惠辭去國際法庭法官之職。這時正當全國抗日運動高潮,他是國民黨內(nèi)以宋子文為首的英美派的重要人物。西安事變后,他們從英美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國共聯(lián)合抗日之后,于1937年2月起用王寵惠繼張群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不久又兼代行政院的院務。當日本帝國主義繼侵占平津后,又于“八一三”發(fā)動對上海的大規(guī)模進攻時,王寵惠等在全國抗日洪流的壓力下,曾于1937年8月14日以外交部的名義,發(fā)表抗日聲明,表明國民黨政府已決定改變自“九一八”以來的不抵抗政策,但又不敢順應人民的要求,宣布對日絕交和宣戰(zhàn),而為以后的“和談”以至妥協(xié)投降保留退路。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特別是在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后,蔣介石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王寵惠也從外交上加以配合。1941年蔣介石集團陰謀制造了包圍新四軍的震動中外的皖南事變。王寵惠等歪曲事實真相,顛倒是非,通過胡適等人在國際上造輿論,誣蔑共產(chǎn).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吹噓國民黨軍事部署周密,“即令共軍續(xù)有異動,必可立予制止”。1941年4月王調(diào)離外交部,后來改任國民黨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1942年2月王寵惠隨蔣介石訪問印度,1943年11月又隨蔣赴埃及出席開羅會議。1945年4月中國派出有國共兩黨代表參加的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聯(lián)合國憲章制憲會議,王寵惠是當時國民黨派出的代表之一。
1946年11月蔣介石召開了由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王寵惠參加了大會并參與中華民國憲法的制定工作。王寵惠還趕忙寫了中華民國憲法之要點一文,吹噓該憲法是“一部具有特性而最新式的民主憲法”,隨后,王寵惠再次任司法院院長。1949年在國民黨政府被中國人民徹底推翻的前夕,王寵惠逃往香港,不久轉(zhuǎn)赴臺灣。1958年3月15日病死于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