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作者:共青團中央網(wǎng)絡(luò)影視中心主編   |  字數(shù):3346  |  更新時間:2015-09-16 16:04:11  |  分類:

兒童教育

劉邦“約法三章”嚴肅軍紀

名言

不以私害法,則治。

——商君書·修權(quán)

故事

秦朝末年,劉邦在沛縣(今江蘇沛縣)參加了農(nóng)民起義大軍,并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lǐng)。當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軍的領(lǐng)袖相繼犧牲以后,他和項羽領(lǐng)導的軍隊成了反秦的主力。

公元前206年,劉邦乘項羽在巨鹿大勝秦軍的時機,領(lǐng)兵攻進蟯關(guān)(今陜西商縣西北),進抵灞上(今西安市東)。這時秦始皇的兒子胡亥(即秦二世)已死,胡亥的侄兒子嬰率滿朝文武俯首投降,把劉邦迎進了咸陽(今咸陽市東北)。

咸陽是秦王朝的都城。這里人稠物豐,繁華富庶。尤其是秦始皇修的阿房宮,規(guī)模宏大,堂皇富麗,美人、珍寶等應(yīng)有盡有。劉邦軍隊的將士長期生活在窮苦閉塞的農(nóng)村,一到咸陽這個花花世界覺得樣樣新奇。他們以勝利者自居,在街面上和阿房宮里亂搶亂拿奇珍異寶和衣物用品,有的人還酗酒鬧事,打人殺人,鬧得人人驚恐,東躲西藏。

面對這種混亂現(xiàn)象,劉邦的部將樊噲?zhí)岢鰬?yīng)該用紀律來約束部下。謀臣張良支持樊噲的建議,他說:“要得天下先要得民心,絕不能再讓將士們這樣胡鬧下去了。要快點公布個法令,讓大家依法行事,把社會治安搞好?!?/p>

劉邦聽從了張良和樊噲的建議,就派人把秦朝的府庫官倉全部封存起來,制定了三條法令,把部隊撤回灞上軍營進行整頓。與此同時,劉邦還把咸陽和關(guān)中各縣父老百姓的代表召集起來,對他們說:“過去秦朝的嚴刑苛法使你們動輒得咎,吃夠了苦頭;現(xiàn)在為了使大家能安心做事,我只訂了三條法令。這就是:第一,殺人罪判處死刑;第二,傷人者按情節(jié)輕重治罪;第三,偷盜者也按情節(jié)輕重治罪。其他秦朝苛法一概廢除,你們不必再提心吊膽過日子了?!苯又?,劉邦命人廣泛宣傳,使三條法令家喻戶曉。

這三條法令,就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約法三章”。關(guān)中父老百姓知道了劉邦的“約法三章”,又看到劉邦的軍隊撤到灞上后紀律嚴明,從心里覺得高興。于是,大家爭著拿出酒肉、糧食和衣物到灞上慰勞他們。這時,劉邦告訴他的將士要好言好語地勸說父老百姓把慰勞品都拿回去,今后軍中所需的一切物品都由府庫供應(yīng),絕不準隨便拿老百姓的東西。

從此劉邦和他的軍隊嚴格地按“約法三章”辦事,保持了咸陽和關(guān)中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繁榮,在父老百姓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解讀

“約法三章”,按令行事,法令之下,一視同仁,如果違反法令,則法不容情,做到公正不偏私,這樣才能有效地令行禁止,也才能使人心服口服,贏得民心。

張釋之不畏皇權(quán)大膽執(zhí)法

名言

鞭樸不可弛于家,刑罰不可廢于國。

——李覯

故事

張釋之是西漢漢文帝時的一名大臣,以執(zhí)法公正不阿聞名。

有一次,皇太子劉啟和梁王劉揖兄弟二人,乘車進宮,按當時的規(guī)定,凡進宮者,無論文臣武將、王公貴族,在司馬門前都要下車下馬,違反規(guī)定,必須治罪??墒牵瑒⒑蛣⒁疽勒套约菏腔适易拥?,根本不把國家法令放在眼里,來到司馬門前,不但不下車,而且策馬揚鞭,長驅(qū)直入。碰巧,張釋之也進宮,遠遠看見一輛車子闖門而入,便問守備的軍士:“剛才是什么人,如此目無法紀,直闖司馬門?”軍士驚慌地回答說:“是皇太子和梁王,我們也沒法管呀!”張釋之一聽,非常氣憤,二話沒說就追了上去,沖到太子的車前面,張開雙臂攔住了正在行走的車。太子劉啟和梁王劉揖見有人竟膽大包天,敢攔自己的車,便破口大罵,傲慢地訓斥張釋之。張釋之毫不示弱,義正詞嚴地質(zhì)問他們:“國家法令規(guī)定,出入司馬門者,必須下車,你們?yōu)槭裁床幌萝嚹兀侩y道法令對你們無用嗎?”一席話,問得太子和梁王張口結(jié)舌,無言以對,只好下車步行。事后,張釋之還寫了一封奏章,請求漢文帝懲罰太子和梁王的違法行為。為此,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怪罪漢文帝,文帝脫帽謝罪說:“這件事是我教子不嚴所致?!辈烂C教訓了太子劉啟和梁王劉揖。從此,文帝很看重張釋之,把他提升為廷尉(掌管刑獄的官員)。沒想到,張釋之任廷尉后,做了一件令文帝也意想不到的事。

一天,漢文帝派人押送一名犯人,要張釋之嚴加懲辦。張釋之立刻坐堂審問,說:“你知罪嗎?”

犯人叩頭說:“小民知罪!知罪!小民不該冒犯皇上的車駕!”

原來這名犯人是個鄉(xiāng)下人,進長安城時走到中渭橋,恰恰碰上迎面而來的皇上的車隊,就回避到橋下,待車隊從橋上過去以后,他才從橋下走出。不料皇上的車馬并沒有走遠,而是停在了橋的兩頭。他大吃一驚,拔腿就跑。他這一跑,把皇上車駕的轅馬驚著了,跑了起來,顛得皇上坐都坐不穩(wěn)。皇上一生氣,派騎兵追上去把他抓回來,送來治罪。張釋之問清了案情,處以罰款,就把犯人放走了。

文帝一聽張釋之這么處理,十分震怒,說:“此人驚了我的轅馬,幸虧這匹馬性情溫和,不然豈不是把我傷了嗎?我讓你處理,你該殺掉他,怎么反而把他放了呢?”

張釋之聽后認真地說:“國家制定了法律,天子就應(yīng)當與天下百姓共同遵守。這個鄉(xiāng)下人并不是特意要驚皇上的轅馬,如果重辦這個人,國家法律就會在人民心目中失去信用!”

看到文帝怒氣未消,張釋之接著說:“這個人在中渭橋冒犯了陛下的座駕,陛下盛怒之下,派人追去把他殺了也就罷了,因為人們尚能理解??墒潜菹掳阉核偷轿疫@里,廷尉執(zhí)法就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公平量刑。如果廷尉斷案不公,那么天下用法的輕重,就失去了標準,老百姓就手足無措了,所以廷尉執(zhí)法,決不可失信于民,望皇上冷靜思量!”

漢文帝想了想,說:“張廷尉斷案正確,量刑準確。不能讓國家的法律失信于民,中渭橋事件,就這樣結(jié)案吧!”

解讀

國家的法律對任何人都是一樣的,不能因為地位高下而有所改變。只有一視同仁,秉公執(zhí)法,才能贏得人心,贏得信任。

蘇章勸友坦白自首

名言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盡心下

故事

東漢順帝年間,朝臣蘇章因為政績顯著,被派到冀州(今河北一帶)擔任刺史。他童年時代的好友賈明在清河郡(今山東省臨清縣東面)當太守。在職權(quán)上,賈明要歸蘇章管轄。

蘇章到任不久,清河郡就有人前來控告太守賈明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蘇章接到狀紙后半信半疑,因為在他的印象里,賈明和自己一樣,從小就立下了長大后要報國安民的志向。那時候,他們倆人形影不離,一起讀書寫字,一起練功習武,后來又一起出來作官。雖然作官以后你東我西,很少聯(lián)系。但是,賈明難道能夠忘掉童年立下的志向嗎?他真是不敢相信。

不過因為案情嚴重,蘇章還是決定派官員前去清河查實。結(jié)果,證明狀紙上所說的件件屬實。這時,蘇章十分痛惜地說:“賈明,賈明,你可真糊涂?。 ?/p>

朋友犯了國法,該怎么處理呢?蘇章打算親自去勸賈明坦白自首。

第二天,蘇章帶著衙役去了清河。剛剛住下,就在下榻的官邸設(shè)私宴招待賈明。酒席上,蘇章對賈明非常熱情,又是勸酒,又是添菜,兩人興致勃勃地談?wù)撝陼r代的樂趣和友情。酒足飯飽之后,賈明乘著興頭對蘇章說:“現(xiàn)在做官的手腳都不怎么干凈。你現(xiàn)在是我的頂頭上司,如果發(fā)現(xiàn)我有什么過錯的話,請一定包涵點。”

蘇章這時很嚴肅地對賈明說:“我們今天是朋友聚會,是私事。明天我就要作為冀州刺史來清查你的問題,那是公事。公事就得公辦。聽說,這些年你貪贓枉法,聚了許多不義之財。如果你想爭取寬大處理,還是趁早主動坦白自首為好。”

“難道你就不講朋友的情份了嗎?”賈明囁嚅地說。

蘇章很果斷地回答:“你要知道,我是皇上派來專門懲治貪官污吏的。如果袒護了你,那我以后怎么去處理別人呢?雖然這貪污腐敗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處處都是,但如果聽任這種現(xiàn)象存在下去,發(fā)展下去,那就會民生凋敝,民怨沸騰,國家也不能強盛和安定。況且,你這么做也是違背了咱們童年立下的志向啊!因此,你還是應(yīng)當坦白自首。這是我的忠告。你要知道,我蘇章向來是依法辦事的,絕不會為了庇護朋友去破壞國家的法制。你還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聽了蘇章的一席話,賈明低頭沉思了一會兒。他再也無心喝酒,便急匆匆地告辭了。

第二天天剛亮,賈明又來到刺史官邸,主動向蘇章呈交了坦白書,退出了全部的贓款贓物。蘇章核實了賈明的罪證,如實上報朝廷,依法處罰了賈明。

蘇章勸友坦白自首,辦案不徇私情的事很快就在冀州一帶傳開了。大家都說,蘇章是個清正廉明的好官。

解讀

辦案不徇私情,不偏私,體現(xiàn)出蘇章作為執(zhí)法者秉公辦案的高尚情操;另一方面,真誠勸友坦白自首又體現(xiàn)出關(guān)心、愛護好友的友善品質(zhì)。在情與法面前,要擺正兩者的位置,法不容情是執(zhí)法者的唯一選擇。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