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渴望完美的內(nèi)心情結,然而事實卻與人們的期許截然相反??粗F(xiàn)實生活中那些自私、貪婪、丑陋、惡毒的人們時,也許我們會從心底里感到失望。但水至清則無魚,世界上原本就沒有毫無瑕疵的美玉,即便被視為美麗象征的維納斯也不可避免地缺了手臂。于是很多人開始篩選,開始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如此一來,世界自然美好多了。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釋懷,總有一部分人喜歡睜大雙眼,用自己的一根筋自尋煩惱。
佛經(jīng)教理中說,人生的許多煩惱皆由心靈迷惑所生。其中的五大煩惱有:貪、嗔、癡、慢、疑。而唯獨其中的前三者是煩惱的根本,被稱為“三毒”。這是主觀上自取煩惱的根源,要想放下,唯有修心養(yǎng)性,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修說話的藝術、修做人的智慧,萬事不要太較真,當糊涂時且糊涂。正如佛所說: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才是人生的境界。
人不是完美無缺的,社會也不是一塵不染的。要想在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就只能修煉人生的處事境界。曾有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做官的道理,孔子問他:“知道古代圣明之君為什么要在帽子上掛上垂簾嗎?”子張搖頭,孔子接著告訴他:“掛垂簾以遮擋視線,軟物塞耳以模糊聽覺。水太清了就不會有魚,人太苛察了也就不會有朋友?!?/p>
是啊,一個圣明的君主再圣明也不能一個人來執(zhí)政為民,有人脾氣倔強,說話刺耳,但只要廉政該忍讓就得忍讓,人非圣賢,誰能沒點小毛病呢?治理國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工作和生活呢?在職場上,即便是高層領導,也不能太過于苛察,只有做到大事聰明,小事糊涂,盡量寬容,才能得到下屬的擁戴,從而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反之則難以服眾,最終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場。
思嘉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高才生,不管是在學校時還是參加工作后,能干的她總能成為人們眼中的焦點。在上司的眼中,她是個做事認真,對自己要求嚴格的優(yōu)秀員工,也正是憑借這一點,她很快就被提升為部門經(jīng)理。升職本來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思嘉也為此高興了很久,但走馬上任后,煩惱卻接踵而來。似乎每一位下屬都對她這個領導很是冷漠,盡管她為此思考良久,但還是沒有找到原因所在。
在繁忙的工作中,一上午的時間眨眼即逝,眼看到了午餐時間,簡單收拾了一下后,思嘉準備去吃飯,緊接著電話響了,原來是在附近上班的好朋友想約她一起吃午飯。身為中層管理人員,隨時隨地都要做好工作的準備,兩個人剛坐到餐廳,思嘉就接到了下屬的電話,原來是新來的皮特在處理訂單時犯了一個常識性錯誤,她聽完事情原委就氣不打一處來,在部門會議上,她反反復復強調(diào)過多少遍,對于新人皮特更是特意關照過,然而如此低級的錯誤還是出現(xiàn)了,氣憤的思嘉在電話中嚴厲地將對方斥責一頓。
吃飯期間,思嘉和好朋友說起升職后的種種不順。實際上,一通小小的電話便暴露出思嘉身上一個極其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太精明。都說人生難得糊涂,然而每次下屬犯了錯誤,哪怕是小錯誤,她也常常會嚴詞警告一番,所以下屬們暗地里自然不服氣,借著工作的事情給她難堪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看到問題根源的好友見狀開導她:“用人其實和與人相處是同樣的道理,你要多看對方的長處,不要總是盯著別人的短處不放。水至清則無魚,如果凡事都太過認真,難免會得罪人,到時候只能是眾叛親離了?!比欢]有把朋友的勸導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沒過多久,領導便以不適合管理崗位而提拔了另外一名同事?lián)谓?jīng)理一職。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故事主人公犯同樣錯誤的人不在少數(shù),人至察則無徒,凡事不能太認真,該糊涂的時候就要裝糊涂,該閉上一只眼睛的時候千萬別把眼睛睜得太大。然而,很多人卻并不在意這樣的人生忠告,他們自命不凡,清高氣傲,永遠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衡量別人,在他們眼中裝滿的全是別人的缺點與不足。
的確,有些人確實才華出眾,但卻沒有宰相的肚量;盡管學識淵博,但卻少了應有的難得糊涂?;蛟S這部分人在某一個領域可以實現(xiàn)他們的人生價值,但在管理上則缺少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工作中,不僅要學會做事,更是學習如何與同事融洽地合作。同事是業(yè)務上共同發(fā)展的合作伙伴,不是興趣愛好相投的朋友,把對好朋友的標準用在工作上,自然難以駕馭。
生活的本質(zhì)就是學習做人,不管是與同事相處,還是與朋友相交,都不能太較真。凡事切莫太認真,因為“一根筋”只能讓自己陷入苦惱的境地。一邊是堅持自我的執(zhí)著,一邊是難得糊涂的中庸,聰明與糊涂,究竟哪一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呢?與其較真煩惱,不如大智若愚地糊涂;與其在“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明白中煩惱,不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來得開心快樂。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誰都不能強加給誰,放下了,看開了,所有的煩惱也就自然而然地遠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