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頓悟 > 3選擇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
3選擇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
作者:牧原   |  字數(shù):1926  |  更新時間:2016-07-13 10:16:21  |  分類:

社科心理

懂得放棄,是擁有大智慧的體現(xiàn)。很多人認為只有用力握緊才能獲得幸福,所以他們不敢輕易放棄,最終恐慌度日;超脫的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而是面對得失都能泰然處之,處變不驚。懂得放棄是種睿智,固守超脫是種大氣,人生在世,唯有用超脫的心去面對得失,才能減少本心的負累,才有快樂可言。

正如云門文偃所說:“終日說事,未曾道著一字;終日著衣,未曾掛著—絲?!边@是禪者的境界。一個人的心態(tài)往往都要靠自己來調節(jié),如何看待得失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心境。上天給誰的都不會太多,不要只盯著別人所得到的,忽略自身所擁有的。哪怕會失去,也要坦然面對,不要讓心跟著得失沉浮,如此,方能幸??鞓?。

超脫榮辱毀譽,才能解脫;放下是非得失,方能自在。人生就好比流水,有激越,必然會有舒緩;有高亢,必然也會有低沉。不論處在什么位置上,做到寵辱不驚才最重要。華麗、平凡、苦難、幸福,是人生必有的環(huán)節(jié),沒人可以擺脫這些束縛,如果看不透,只會被命運牽著走。被動的生活自然不會快樂。

一生難免會遇到不如意,雖然沒人愿意承擔苦難,但卻必須接受。面對不能改變的現(xiàn)實,我們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去適應,去看淡,最后才能超越苦難。不要在過多的得失上花費工夫,我們雖然平凡,但依然可以成為生活的賢者。只要我們學會調整心態(tài),懂得如何去放下,那么就是當之無愧的生活智者。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不論得到和失去,都不要過分計較,讓榮耀成為束縛你的枷鎖。要相信,你放棄的、失去的,必然會在其他地方得到補償,如此一來,還有什么不能放開呢?人生在世,時間并不長,如果將注意力全部放在計較得失上,只會內心焦慮,痛苦至極。

據(jù)說,五臺山有一位高僧,由于年事已高,所以想找位徒弟做接班人。無塵與慧塵都是他比較中意的弟子,但一時之間難以取舍,經過反復思考后,高僧終于想出了一個考驗辦法。這天,他帶著無塵與慧塵來到一座懸崖下面,然后指著陡峭無比的懸崖說:“你們誰能從這里攀登上去,那么我就將衣缽傳給誰,誰就能坐到我的位置?!?/p>

慧塵是個極有野心的人,急不可耐的他自告奮勇要第一個攀巖。他挽起衣袖,吐了兩口唾液,然后抓著繩索往上爬。無奈,峭壁非常陡,盡管他身體健碩,但不一會兒還是從高處摔了下來??上驳氖撬z毫不放棄,繼續(xù)嘗試。他心里默默想著:“無論如何也要爬上去,只有這樣才能繼承師傅的衣缽。”可是無一例外,他都從峭壁上摔了下來,尤其是最后一次跌得異常慘重,從高處摔下的他當場就暈了過去,無奈,高僧只能讓人把他抬走。

接著輪到無塵了,他看了一眼峭壁,像慧塵一樣開始攀登,但結果一樣,他也從峭壁上摔了下來。一連嘗試了幾次,還是無果。后來,無塵不經意看了一眼山下,緊接著拍拍衣衫向山下走去。在一旁觀看的僧人們議論紛紛,并暗暗猜度,難道他這就這么放棄了?只有高僧一個人,看著無塵遠去的背影會意地笑了。

無塵想:“那么高的峭壁,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所以只能放棄,然后找找其他途徑。”他坦然地在峭壁上下兜兜轉轉,后來果然找到一條順流而上的小溪,他心中大喜,然后沿著溪流一直逆流而上,不一會兒就到達了懸崖頂端。

無塵有些擔心,師傅會不會因為他膽小怕事而把他趕出寺門呢?事實上,高僧并沒有懲罰無塵,而是決定讓他繼承自己的衣缽。高僧意味深長地對眾人說道:“那個懸崖是無論如何都爬不上去的。無塵懂得低頭放棄,證明他懂進退。如果一個人心中只有名利,那么他看見的只有峭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設牢。不懂得放棄,不懂得低頭,只會傷心傷體?!?/p>

慧塵無法放棄心中的欲望,所以眼里只有面前的懸崖峭壁,結果卻被摔暈過去,失去了繼承資格。而無塵卻能做到放棄心中執(zhí)念,用超脫的心態(tài)去發(fā)現(xiàn)新的出路,并最終得到了師傅認可。能囚禁一個人心靈的,只有自己,能讓自己不快樂的也是自己。不入名利牢籠,心中無礙,順天而行,坦然生活,才能活得自在。

用超脫的心看待得失的人往往擁有感恩的心。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對外界、對自己都會很寬容。他們內心豐裕,對外界的要求不多。關鍵是這種心中有愛的人永遠不會怨天尤人,不會開口抱怨,而是懂得珍惜所擁有的幸福。面對放棄和失去,他們也能一笑置之。帶著平常心去生活,你的生活會平靜幸福。將心放平,才能將欲望放下,才能看淡得失。生活中,得失是最平淡的事。花無百日紅,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地生活,其間總會有不如意出現(xiàn)。我們要學會看淡這些,保持平常心。

無論遇到什么,都應該理智地生活。人在沖動時容易做錯事,尤其是面對不如意時。因此,要學會用理智的方式去生活。你可以告訴自己,既然必須舍棄,那么傷心難過必然于事無補,那為什么還要傷心呢?放遠眼光,放開得失,把世俗的得失看得輕一些,才能讓心變得澄澈,才能灑脫無羈地生活,才能享受安然歲月。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