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人要用制度說話,“人治”不如“法治”
孫子兵法指出:“要規(guī)定明確的法律條文,用嚴格的訓練整頓軍隊,對士兵過于寬松,過于愛憐,結果會導致士兵不能嚴格執(zhí)行命令,部隊陷入混亂而不能加以約束?!碑斍捌髽I(yè)面臨的競爭,其殘酷程度不亞于冷兵器時代戰(zhàn)場上的血肉拼殺,如果企業(yè)沒有嚴明的制度,做不到令行禁止,是不可能在競爭中取勝的。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規(guī)矩、秩序、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一個團隊缺少規(guī)章、制度、流程時,團隊就很容易陷入混亂,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下面是企業(yè)因沒有合理制度的規(guī)范、主要靠人治而產生的常見弊病:
(1)職責不清
在很多企業(yè)中,經常會遇到由于制度不合理,導致工作安排不合理,造成某項工作好像兩個部門都管,但實際上哪個部門都沒有認真負責。兩個部門對工作糾纏不休,扯皮推諉,使得原本應該是職責分明的人員安排變得混亂無序,造成極大的內耗。
(2)業(yè)務流程無序
由于人治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很容易導致一項工作原本應該按照一定的流程來進行,但是人受情緒變動的影響,往往容易跳出這個流程,任意所為,最終造成流程無序。舉個例子,采購人員拿著資金外出采購,回到公司原本要上交賬單,和財務交接工作。但是由于公司沒有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采購人員可能遲遲不與財務對賬,甚至私吞公款,利用假票據蒙混過關。
(3)缺少協調與配合
由于制度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哪個部門負責哪項工作,那么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就會出現問題,甚至出現部門間的斷層,彼此間缺乏協作意識,你站在那兒觀望,我也站在那兒觀望,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應由對方部門負責,結果工作沒人管,導致小問題被拖成大問題。協調不力是管理中最大的浪費之一,因為它使團隊無法形成凝聚力,使員工缺少團隊意識,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4)有章不循
還有一種情況是,公司有相關的規(guī)定,但規(guī)定出臺后領導者不遵守規(guī)定,也不嚴格按規(guī)定辦事。當員工違反規(guī)定后,沒有任何懲罰措施,導致員工不把規(guī)定放在眼里。比如,有一家公司的領導對大家說:“從今天開始,大家每個月只有兩次遲到的機會,請大家不要遲到。”可是大家根本不把領導的話當回事,習慣了遲到的員工繼續(xù)遲到,而領導者一點都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妥,沒有采取任何懲罰措施,就連半句批評都沒有。這就是典型的有章不循,其根本原因在于規(guī)章制度不嚴肅,隨口一說,而且并未說明:如果遲到了第三次,將受到何種處罰。
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當一家企業(yè)崇尚人治,忽視用制度管人時,員工就會變得沒有執(zhí)行力。這就是為什么在很多企業(yè)中,當老板在公司時,員工就有執(zhí)行力。當老板不在公司時,員工就沒有執(zhí)行力。因為不用制度管人的公司,其員工往往會無視制度,而只看重老板的言行。這就是人治造成的不良后果。一般來說,人治有這樣幾個弊端:
第一,人治帶有明顯的隨意性,缺乏科學性,難以服眾。
第二,人治帶有專制性,缺乏民主性,容易造成決策失誤,人際關系緊張。
第三,人治經常過不了人情關,很容易使員工產生不公平感,企業(yè)無法產生凝聚力。
作為一個企業(yè)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用制度與紀律管理企業(yè),并使制度與紀律成為員工的行動準則。事實也證明,用制度管人管事比用人奏效得多。如果你想讓企業(yè)完成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你首先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制度,其次還要讓制度產生威懾力,讓大家嚴格執(zhí)行制度。只有這樣,你的公司才會在硬性制度的規(guī)范下,穩(wěn)定有序、高效率地運營。
一家工廠的工人盜竊了廠里的產品,雖然盜竊的產品數量不大,但性質惡劣,屬于盜竊。由于這個工人是廠里的老員工,平時找他幫忙的同事很多,大家與他關系都不錯。于是乎,當老板準備依據公司的制度懲罰這位老員工時,很多員工都來為老員工求情,有人說:“原諒他吧,只要他知錯就好了?!庇腥苏f:“少數服從多數嘛!”
廠長理直氣壯地說:“廠里的規(guī)章制度通過了大家的認可才出臺的,既然有了制度,就要按制度辦事,絕不能徇私情。”結果,那名老員工受到了制度的嚴懲,雖然當時廠長有點被孤立的感覺,但是時間一長,大家都理解他的做法,而此后廠里的盜竊案也少了很多。
在這件事中,如果廠長不顧廠里制度,順從了大多數人的意見,不處理或從輕處罰那名偷竊的員工,不僅廠里的偷盜之風得不到遏制,廠規(guī)廠紀也會變成一紙空文。屆時,廠里一片混亂,廠長的威信掃地,那才是真正的孤立。由此可見,制度出臺之后,就要嚴格執(zhí)行,絕不能找借口,公然違背制度的規(guī)定。只有按制度辦事,才能維護制度的威信,才能遏制不正之風,維護企業(yè)的利益。
2制度“坐鎮(zhèn)”,企業(yè)才能穩(wěn)如磐石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把這句話用在企業(yè)管理上,再合適不過了。盡管企業(yè)員工不斷流動,但只要有牢靠的制度,那么無論員工怎么流動,企業(yè)依然能夠穩(wěn)定地發(fā)展。反之,如果企業(yè)不實行制度化,那么員工就會像一盤散沙,握不緊也抓不牢,無法產生強大的戰(zhàn)斗力。
日本東芝公司的電子產品之所以“容光煥發(fā)”,備受世界人民的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東芝公司對工作間的衛(wèi)生有苛刻的要求:女工嚴禁擦粉,男工必須每天刮干凈胡子,操作時,不允許說話、咳嗽、打噴嚏,防止空氣振動,把塵埃揚起。
然而,在不少企業(yè)中,當員工不遵守制度時,管理者不嚴加處理,卻礙于情面而放縱員工。比如,一天,一位員工遲到了,這位員工與領導的關系很好,領導不忍心處罰他,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過幾天,又有一個員工早退了,由于這個員工的業(yè)績突出,領導想:如果處罰他,很可能打消他的工作積極性。于是,他“寬容”了這個員工。這兩件事情多數人都知道,結果很多員工都不遵守上下班時間。
其實,制度之所以無法約束員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對員工違反制度后的處理態(tài)度,如果管理者不予重視,不加處理,就意味著默許員工的違紀行為。如果管理者毫不猶豫地按照制度處罰員工,那么制度的嚴肅性就得到了維護,領導者的威信也得到了維護。然而,人性化的變通實乃企業(yè)管理的長久之計,如果制度真的不合理,那么就要對制度進行重新審查,做出適當地修改。
宋先生是某私營企業(yè)的老板,經營著一家中型皮鞋公司。一直以來,公司都有非常嚴格的考勤制度——上下班都要打卡,對遲到或早退的員工,公司有嚴格的處罰措施。然而,最近人力資源部的主管向他反映:公司中員工之間相互代為打卡的現象比較普遍,明明看到員工在上班后幾分鐘到公司,可檢查考勤時卻發(fā)現遲到員工的考勤卡已經打過了。
人力資源主管表示,雖然知道員工在考勤卡上做了手腳,但是苦于沒有證據,也無可奈何。于是,宋先生要求人力資源主管每天早一點來到公司,站在打卡機旁邊監(jiān)督員工打卡,希望杜絕代打卡現象。很快,人力資源主管發(fā)現,在她檢查期間,總有員工主動和她搭訕,甚至有人想把她的注意力引開。人力資源主管也是人,不好得罪員工,因此,這一招也難以奏效。最后,宋先生購買了一部指紋打卡機,希望從源頭上剎住代打卡的歪風。
果然,自從推行了指紋打卡的考勤方式,代打卡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扼制。然而,還沒等宋先生高興幾天,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員工因為遲到的問題經常抱怨不斷,以至于影響了工作情緒。
這是怎么回事呢?自從推行指紋打卡制度以后,每天遲到的員工比以往“增加”了不少,很多員工遲到的時間僅為一兩分鐘,有些員工為了避免這一兩分鐘的遲到,不惜花錢打車到公司。由于按公司規(guī)定,只要上班之前沒請假,就判定為遲到。因此,員工經常因為晚了幾分鐘,而被罰款,員工的不滿情緒可想而知。因此,他們會在工作期間大聲地抱怨,還有不少員工附和。接下來,該員工可能一整天都消極怠工,他的不良情緒還會傳染給其他員工。
表面上看起來,宋先生公司的考勤制度得到了嚴格貫徹執(zhí)行,但是卻給員工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樣的結果是宋先生始料未及的,作為公司的老板,他深知員工士氣低落會影響公司的生產效率,可是該怎么辦呢?
或許有人建議:遲到1分鐘可以不算遲到。如果真是這樣,當員工遲到兩分鐘時,該不該算遲到呢?這樣的問題在管理中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它反映了管理的制度化和人性化之間平衡的重要性,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才能使管理效果達到最佳。
針對這個案例中的問題,其實宋先生可以每個月給員工3次遲到的機會,并且規(guī)定遲到最多不得超過10分鐘。這種規(guī)定,就是對意外遲到的一種寬容,是管理人性化的表現。如果遲到次數超過3次,哪怕第4次遲到1分鐘,也要堅決按制度予以處罰。這樣才能維護公司制度的權威性。但是人性化也要掌握好限度,否則也會讓制度失去權威性。
孫子兵法中指出,軍隊要有明確的法律條文,要用嚴格的紀律訓練整頓軍隊;對士兵不能過于寬松,過于愛戀,否則,很容易導致士兵不嚴格執(zhí)行命令,從而導致部隊陷入混亂,沒辦法約束。在現代企業(yè)競爭中,企業(yè)之間的殘酷廝殺不亞于戰(zhàn)場上的弱肉強食,因此,企業(yè)一定要用鐵的紀律約束每一位員工。
3制度設置要兼顧公平和效率
在某工廠的生產車間門口,門衛(wèi)提醒前來視察的領導戴上安全帽,但是卻被領導惡狠狠地瞪了一眼:“懂不懂規(guī)矩,沒看到領導來視察嗎?”門衛(wèi)無奈地賠笑道:“對不起,對不起!”某公司會議室的墻壁上有一個醒目的標語:進入會議室請關手機。但是有些領導者卻沒有這么做,開會時經常有短信或電話鈴聲響起,有些領導者還公然在會議上接聽電話、回復短信,對墻上的標語視若無睹。
從這兩件小事中,我們看到了一些領導者的特權思想,他們把自己凌駕于制度之上,在用制度管人的同時,自己卻不遵守制度,當了員工的反面教材。如此一來,制度就缺失了公平性,員工感受不到公平感,工作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工作效率也會降低。因此,優(yōu)秀的管理者都懂得維護制度的公平性,以保護員工的工作效率。
維護制度的公平性首先要從管理者自身做起,自覺地遵守制度的規(guī)定,在這一點上列寧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俄國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寧參加蘇維埃會議。當衛(wèi)兵要求他出示證件時,他才意識到忘了帶證件,結果被衛(wèi)兵擋在了門外。后來,有人向衛(wèi)兵說情,說那是列寧,但衛(wèi)兵依然堅持按制度辦事。列寧不但沒有批評衛(wèi)兵,反而特意表揚他。
IBM公司有一條重要的管理理念,那就是人人平等。公司的總裁湯姆·沃森表示,企業(yè)的最高管理者經常犯一個錯誤,他們對自己和員工采取雙重標準,他們在違反公司的規(guī)定之后,往往會受到寬待,甚至不會受到任何懲罰。但是當員工違反了公司規(guī)定時,他們則會按照規(guī)定懲處員工。湯姆·沃森說:“這種做法會造成很壞的影響,你應該毫不留情地把這類管理人員開除。只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司的利潤才能實現最大化。”這就是IBM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IBM創(chuàng)立于1911年,目前擁有職工30多萬人,其業(yè)務遍布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yè)公司。其創(chuàng)始人老沃森出身貧寒,在奮斗的過程中,深感不平等給人心理帶來的創(chuàng)傷,給人事業(yè)上造成的障礙。因此,在創(chuàng)辦了IBM之后,他將人人平等的理念融入到管理中來,堅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管理原則,讓每個員工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使他們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
在IBM,管理者與普通員工是平等的,那里沒有單獨的經理餐廳,沒有管理者特有的俱樂部、高爾夫球場,也沒有專供經理人使用的衛(wèi)生間、停車場。這些都反映了一種追求平等的企業(yè)文化。
在IBM,每個職工都有平等的機會展示自己,無論你是誰,都必須從基層做起。當你做出成績,當你證明自己有能力勝任某個更高的職位時,你就會得到晉升的機會。這一點,在小湯姆·沃森身上也沒有例外,盡管他是老沃森的兒子,但是進入公司后,他和普通的員工一樣,必須先接受公司的銷售培訓,然后進入基層工作。培訓結束后,擔任一名普通的銷售代表,負責曼哈頓的銷售業(yè)務。
在IBM,還有一項規(guī)定:不得歧視有色民族或少數民族。在美國,很少有公司出臺這樣的規(guī)定,IBM能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曾經有兩個年輕聰明的猶太人來IBM求職,結果被拒之門外。兩位年輕人認為自己受到了歧視,才失去了進入IBM的機會。于是他們寫信給老沃森。
老沃森十分重視這件事,立即派人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結果證實公司的招聘人員確實對猶太年輕人有種族歧視。老沃森非常惱火,他將所有的招聘人員召集起來,把兩位年輕猶太人的來信讀給他們聽,最后嚴肅處理了公司的招聘人員。從此以后,IBM再也沒有發(fā)生這類歧視事件。
IBM還規(guī)定,每個員工都可以對公司的管理問題、對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向管理高層提出意見和申訴。有一次,IBM的一家分公司的員工被開除了,他寫信給老沃森,說他干活多,拿的工資卻很少。老沃森經過調查,發(fā)現情況屬實,結果嚴肅地處理了這家分公司的管理者,最后留下了那名員工,還給他增加了工資。
IBM的制度文化告訴我們,制度不只是針對普通員工的,而是針對公司所有人員的,這里面包括了所有管理人員以及公司的老板。在制度面前,每個人不論職位高低、對公司的功勞大小,大家都一律平等。公司有公平和正義,公司的工作氛圍才會和諧,員工的積極性才能得到保護和激發(fā)。當大家意識到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公司的回報時,他們自然會加倍努力地去工作。
4制度朝令夕改,員工就會找不著北
在企業(yè)管理中,有一種管理者經常令員工們苦不堪言。他們出臺規(guī)定,朝令夕改,今天這樣規(guī)定,明天那樣調整,整來整去,整得員工不知所云。結果,員工怎么做也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員工感到非常受打擊。
有個年輕人在一家公司擔任經理助理一職,但是他工作得很不開心。理由是,他很怕見到老板,不知道怎么工作是對的。他說,老板經常不停地改變想法出臺規(guī)章制度,讓他無所適從。老板經常說的話是“你這樣做不行”“你把那個通知追回來”“準備修改一下原來的方案”等等。
還有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公司,在管理上也出現了朝令夕改的問題。公司一切都看老板娘的心情,老板娘今天開心,出臺一項福利制度;可是明天卻予以否認,或說忘記了,或說昨天出臺的制度沒有細想,還要具體思考一下。然而,當你沒有按照制度執(zhí)行時,她卻突然間想起某項制度,大聲質問你的不對。
曾經有一次,公司要出臺員工績效考核制度,但是這項制度前前后后改了五六次,到最后還是沒有確定?;蛟S是因為這些原因,公司的員工頻繁流動,今天可以招來30名員工,一個星期后,可以炒掉29名員工。
管理者在出臺制度、下達命令時朝令夕改,會讓員工摸不著頭腦,無法應對工作,整天忙著收拾殘局。在這樣的企業(yè)員工不可能快樂,因為他們工作起來沒有積極性,沒有成就感。這樣的企業(yè)也是沒有希望的,因為它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者徹底失去了員工的信任。所以,企業(yè)管理者要認識到朝令夕改的危害性,改變這種不良的管理習慣。
一般情況下,管理者出臺制度后朝令夕改,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第一,制度操作難度太大,可行性太差。有些企業(yè)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之前,沒有對實際工作進行調查,沒有充分考慮生產、銷售、售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實際情況,于是閉門造車,或生搬硬套別人的制度,結果制度出臺后,發(fā)現水土不服,缺少可操作性。這樣也會導致朝令夕改。
第二,制度沒有系統性和連貫性。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但不少企業(yè)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時,卻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態(tài)度,不注重制度的前后聯系,導致前一項制度與后一項制度缺少連貫性,甚至割裂開來、相互拆臺,這也是造成制度朝令夕改的原因。
除了以上兩點原因之外,管理者出臺制度朝令夕改最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本人性格猶豫不定、遇事反復無常,或做事不慎重等等。那么,怎樣才能避免出臺制度朝令夕改呢?對此,管理者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1)制定制度要慎重一些,注重前瞻性和大局觀
在制定制度時,管理者要考慮到客觀情況的變化,要前瞻性、全局性地看待實際情況。盡可能制定多種制度方案,慎重地從中選出最佳的一個方案,以保證制度經得起客觀實際的考驗,即使遇到一些突發(fā)性事件,也不至于大幅度地調整制度。
(2)制定制度要結合實際,注重具體性和可行性
制定制度是為了真正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制度對解決實際問題沒有任何幫助,比如制度空洞無物、過于抽象,讓人無所適從,或者制度要求過于嚴格、目標太高,讓人無法達到等,這樣的制度都是沒有意義的制度。因此,在制定制度時,要從實際出發(fā),結合企業(yè)的具體目標,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制度的具體性和可行性。
(3)制定制度要征詢員工意見,體現民主性和人性化
有些企業(yè)花了很長時間制定了詳細的制度,但就是執(zhí)行不下去。為什么呢?這與制度缺乏民主性和人性化有很大的關系。要知道,如果只有生硬的制度,卻沒有體現出人性化,員工往往會產生排斥和不認同的心理。因此,在制定制度前期,應多聽取員工的意見,并在制度中附上明確的考核體系和獎懲標準,這樣的制度才會產生約束力和激勵性,才容易有效地貫徹執(zhí)行。
5制度要抓重點,要簡潔、明確
不少公司的制度文本拿出來一大疊,厚厚的像一本書,翻開內文,細細一看,你會發(fā)現,里面啰唆的內容一大堆。原本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他們硬生生地擴展成一段話,好像寫得“豐滿”就意味著制度完善一樣,好像上面的字越多,顯得制度考慮的問題越全面一樣。
其實,真正好的制度,并不是越復雜、條款越多越好,而是針對一定的問題,把該考慮到的方面考慮到,避免有些“壞”員工鉆了制度的空子。與此同時,制度的表述應簡潔、明確、言簡意賅,讓大家看得明白,容易執(zhí)行。說到容易執(zhí)行,我們就不得不提制度的另一個極端,那就是過于簡單,過于模糊籠統,沒有具體的執(zhí)行標準。舉個例子:
某公司員工上班遲到現象屢見不鮮,有時候甚至過了上班時間900,只有兩三個員工準時坐在電腦前辦公,多數員工沒到公司。910之后,那些遲到的員工手里提著早餐,三三兩兩、陸陸續(xù)續(xù)地來到公司,然后大家打開電腦、聊著天、吃著早餐、看著新聞,這么一折騰,時間差不多到了1000,原本只有3個小時的上班時間,僅剩兩個小時。
有幾次,公司領導來到公司,發(fā)現很多員工沒來,于是意識到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天,他開會時宣布:“大家注意了,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以后上班不要遲到了?!本瓦@么一句話管用嗎?當然不管用,這句話說出來等于沒說。因為這項規(guī)定沒有監(jiān)管的負責人,沒有任何懲處措施。
果然,那些習慣了遲到的員工,除了在會議的第二天做了做樣子早到之外,過后又和往常一樣了,他們繼續(xù)發(fā)揚著上班遲到的“工作作風”……
在這個案例中,領導者針對具體的問題——員工上班遲到頻繁的現象,做了一個規(guī)定:“以后上班不要遲到了?!边@個規(guī)定抓住了遲到問題,但是沒有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和處理措施,也沒有指定具體的監(jiān)管人,因此,這項規(guī)定流于形式,如風中的一團煙霧很快就煙消云散了。如果該規(guī)定明確指出,以后上班遲到多少分鐘,要扣發(fā)多少錢;考勤制度由誰來具體負責監(jiān)督實施等,那么效果就會大不一樣了。
現實中,公司在制定制度的時候,發(fā)生這種舍本逐末、表述繁冗或過于籠統、不夠明確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那么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時,應注意什么呢?
(1)抓住重點問題,避免舍本逐末
有些制度條文中,列舉了很多無關緊要或關系不大的內容,這會嚴重削弱制度中重點內容的分量,是典型的喧賓奪主。比如,有一項制度是針對員工上班聊QQ的,但制度條文中,卻大篇幅地說員工上班聊QQ的不良影響,這有必要嗎?管理者只需規(guī)定上班除工作不準閑聊QQ即可,閑聊者一經發(fā)現如何處理等,無需在制度中講大道理。
(2)制度表述要簡明扼要,避免啰唆
制度的出臺,是為了讓公司全體成員執(zhí)行,如果制度條文太繁瑣,就會削弱制度的威信。比如,有一家紡織廠的安全守則中,有這樣一條:“公司廠區(qū)內不得燃放可燃性或容易導致燃燒的器具?!边@句話就不夠簡明,不易被人理解,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廠區(qū)之內,嚴禁煙火。
(3)內容具體,避免誤解
內容具體的制度,不容易讓人產生誤解,可以減少執(zhí)行過程中的偏差。所謂具體,指的是公司希望員工怎樣做,如果員工不怎樣做,將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因此,制度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不允許員工做什么,另一方面是如果員工違反了規(guī)定,將受到怎樣的處罰??墒呛芏喙驹谥贫ㄖ贫葧r,只有前一個方面,卻沒有后一個方面,違背了制度應該承擔什么責任,沒有事先的約定。
比如,公園的草坪上有“請勿踐踏草坪”的標語,但是草坪照樣被人踐踏。廠房里有“禁止吸煙”的字樣,但是員工照樣在廠區(qū)吸煙,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這些禁止的內容,根本沒有懲罰性,如果把那句標語改成“禁止吸煙,違者罰款”,甚至更具體一些“禁止吸煙,違者罰款100元”,那么這項規(guī)定就更有約束力了。
身為管理者,一定要搞清楚:制度的作用體現在哪里?毫無疑問,制度是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的,讓人們按照一定的標準去行事,如果員工沒有做到,要承擔什么責任?是扣獎金、扣工資、降級,還是辭退?當然,具體怎樣處罰,還需管理者自己思考清楚。
6把制度細化為可以有效執(zhí)行的流程
一位從事體育科研的專家,曾對幾位奪得過110米欄的世界冠軍進行了分析,并將他們連續(xù)復雜的動作分解為簡單的步驟。最后整理出簡明的、可參照的訓練流程,然后指導110米欄的運動員按照這個流程訓練,結果成績提高很快。這就是按流程辦事帶來的高效率。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一位顧問曾說:“你所要做的事,如果以前有人做過,你最好把這個人找出來。如果你能把這個人的成功經驗流程化,然后按流程去執(zhí)行,你就一定可以提高績效?!边@句話充分肯定了按流程辦事的價值。
世界500強公司、跨國公司的員工為什么那么有執(zhí)行力?其實,真正的原因是那些公司能夠把制度細化為可以有效執(zhí)行的流程,簡單地說,他們推崇按流程辦事、按流程執(zhí)行。所謂流程,就是做事的步驟和程序,有了清晰的流程,員工就明確了崗位職責和執(zhí)行標準,執(zhí)行起來就可以少走彎路,執(zhí)行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流程就是執(zhí)行的工具,如果你的員工都能按流程執(zhí)行,那么他們的執(zhí)行力就會體現出來。這就是為什么越是優(yōu)秀的企業(yè),越重視流程化辦事。因為他們嘗到了按流程辦事的甜頭,發(fā)現了流程化對企業(yè)發(fā)展帶來的作用。
按流程、按標準執(zhí)行看似煩瑣,實際上保證了工作質量。也許有人覺得按流程執(zhí)行太過死板,太過教條,太過循規(guī)蹈矩,于是他們自作聰明地省掉某些看似不必要的流程,以為這樣可以加快執(zhí)行進度,卻不知,執(zhí)行少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多了一分安全隱患。
有一位中國學生在美國一家飯店里打零工,他的工作就是洗盤子。飯店規(guī)定,每個盤子必須沖洗7遍,學生忙活了半天,也掙不了多少錢。后來他覺得,盤子沒必要沖洗7遍,沖洗5遍就可以。于是,他偷偷省掉了兩遍,這樣一來,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錢也增加了。
可是這家飯店的老板特別重視洗盤子這件簡單的事情,有時候他會到廚房去抽查盤子的清洗情況。一次,老板用專用的試紙檢測出盤子的清潔程度未達標準,就找來中國學生詢問情況。中國學生感到很委屈,就說:“洗5遍和洗7遍效果差不多,何必浪費水、浪費時間,多洗兩遍呢?”飯店老板淡淡地說:“洗7遍是標準,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不按流程做事,請你離開?!?/p>
把制度細化為可以有效執(zhí)行的流程,嚴格按流程辦事,不僅是一種工作要求,更是一種工作精神或者說是一種企業(yè)文化。這家飯店的老板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波音中國公司總裁王建民曾被記者詢問:“對穩(wěn)定的追求和對流程的要求是否會導致公司反應遲緩、執(zhí)行力不足?”王建民的回答是:“按照流程執(zhí)行是我們不變的方針,雖然這樣可能導致反應慢些,但是對流程的嚴格遵守,正是執(zhí)行力的體現?!?/p>
總之,細化制度,并按流程執(zhí)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執(zhí)行力,還關系到團隊的執(zhí)行力。有了流程化的執(zhí)行標準和制度規(guī)范,員工才會明確各自的職責,才不會越位、錯位、缺位,這樣的團隊才有執(zhí)行力和戰(zhàn)斗力。
7得不到執(zhí)行的制度都是“紙老虎”
建立一套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是經營和管理好企業(yè)的前提,但是有了制度不等于高枕無憂,如果有合理的制度,卻沒有有效執(zhí)行,那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天晚上,某家公司的財務室被撬開,墻邊的保險柜也被打開,柜內的20萬元現金被盜。這筆錢是公司第二天急用的購料款,但這筆錢突然丟失了,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正常業(yè)務。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個保險柜是國內最先進的一款,柜子上面有報警器、電擊系統和密碼裝置,而且密碼系統由電腦控制。既然保險措施如此齊備,那保險柜為什么還會被盜賊輕而易舉地打開呢?
事后經過調查發(fā)現,使用保險柜的出納是個馬虎大意的人。雖然公司制定了一整套財務保衛(wèi)的規(guī)章制度,但是出納根本沒有按制度執(zhí)行。在他看來,這個保險柜確實不錯,但是他覺得公司很安全,沒必要小題大做,因此他把錢放進保險柜之后,并沒有將其鎖上,而是虛掩著保險柜的門,這樣便于他取錢時方便……
有保險柜不用,有制度不執(zhí)行,這樣的保險柜還有何用?這樣的制度還有何用?這個案例告訴我們,企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再好,如果沒有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制度也會淪為一紙空文,無法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很多企業(yè)制定了成套的管理制度、工作標準,大到廠紀廠規(guī),小到領物規(guī)定、作息規(guī)定等,不可謂不完善。如果這些制度真的能貫徹執(zhí)行下去,對企業(yè)絕對有很大的幫助。但遺憾的是,很多企業(yè)把制度當作花瓶和擺設,導致制度流于形式——做出來只是為了給別人看,卻沒有體現在執(zhí)行中。
看看那些破產或倒閉的企業(yè),它們破產或倒閉的原因在哪呢?很多人可能會說,管理者的決策失誤,領導不力。也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在管理者沒有失誤、公司制度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有些企業(yè)依然會破產,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源在于,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地執(zhí)行。
而那些發(fā)展勢頭良好的企業(yè),管理者一定是強化制度執(zhí)行的人,絕不會無視制度的權威。當他們發(fā)現有不遵守制度的情況時,肯定會嚴肅處理,必不姑息縱容。
康佳是國內彩電行業(yè)知名度頗高的企業(yè),也是一家十分強調制度執(zhí)行的公司。在康佳公司,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在工作場合不準吸煙!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規(guī)定,并不是每個員工都做得到。公司里有一個20多歲的年輕技術員,非常受公司領導的器重。由于他的能力突出,進入公司不久便晉升為車間的副主任。在走向領導崗位之后,他工作更加積極,表現更加優(yōu)秀。
可是,該年輕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特別愛抽煙,而且煙癮極大。由于公司明文規(guī)定不準在工作場合吸煙,因此,他只好每天上班之前猛吸幾口煙,到了中午吃完飯,再猛吸幾口煙,然后強忍著煙癮熬到下班。
一天,年輕人發(fā)現樓梯的拐角處比較隱蔽,他個人覺得這個地方不能算是工作場合。于是,他抱著僥幸的心理,在上班的間隙在這個地方抽煙。非常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正當他享受吞云吐霧的快感時,公司的副總經理恰好路過此處。
雖然當時副總經理沒有過多地批評他,但是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很快就做出了處理決定:第一,免去了他車間副主任的職務;第二,罰款;第三,全廠通報批評。
這事件被公之于眾后,在康佳公司的整個生產車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很多員工認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苛刻,懲罰力度太大。但是自從這件事之后,再也沒有人在工作場所吸煙了。
如果你是那位年輕人,也許你會覺得自己很冤,心想:我不就是抽了一支煙嗎?至于大動干戈嗎?給我一個口頭警告不就可以了嗎,或者讓我私下寫個檢討書,再不然罰我一兩百塊錢也行,為什么要撤我的職呢?這不是存心讓我難堪嗎?
但是,如果你能站在公司管理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也許就不這么認為了。因為公司已經明確規(guī)定,不能在工作場合抽煙,你卻明知故犯,公然違反制度。如果管理者不按制度的規(guī)定嚴懲你,制度的威嚴何在?今天管理者對你網開一面,明天別人違反了制度,管理者是否也要對他網開一面呢?如此一來,制度還有約束力嗎?
所以說,康佳副總經理的處理方法是明智的,他讓公司的制度成了萬伏高壓電,讓員工害怕觸碰,這對全體員工都充滿威懾力。對不遵守公司制度,不按制度辦事,不按制度執(zhí)行的員工,若不下幾劑“猛藥”,他們是不知道疼痛的。只有讓他們痛過,才能深刻地記住教訓,才能乖乖地執(zhí)行制度。
三國時期,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在軍中樹立了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制度的楷模。今天的康佳公司,嚴肅地處理了違反制度的員工,也為現代企業(yè)管理者樹立了榜樣。如果你想管好企業(yè),想讓企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一定要讓公司的制度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
8勿讓公司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撞車
有句話說得好:“我的地盤我做主?!焙芏嗥髽I(yè)老板都有這種觀念,他們心里這么認為,并且嘴上是這么說的,行為上是這么做的:“在我的企業(yè),你就得聽我的,否則,我讓你滾蛋?!庇辛诉@種心理,他們制定的公司制度,也往往顯得“無法無天”。
2008年10月28日上午,張先生駕駛著公交車途徑某路口時,發(fā)現一名路人騎車上了馬路,為了避讓他緊急剎車,結果造成公交車上的一位乘客摔倒受傷。傷者是名50多歲的婦女,經鑒定構成9級傷殘。
事故處理完畢之后,公司總共賠償傷者139萬元,由于車輛有保險,其中11萬由保險公司支付。公司領導找到張先生,要求他根據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賠償公司的損失。公交公司有一部很重要的規(guī)章制度,叫責任事故損失賠償及行政處理辦法,其中規(guī)定負事故全部責任,按照第四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應當賠償公司損失的20%。
然而,到底怎樣計算這筆費用呢?張先生與公司發(fā)生了嚴重分歧。公司要求張先生支付兩筆費用,第一筆費用為超出10萬元的那部分費用,因為張先生所在的公交公司有制度規(guī)定,凡是10萬元以上的事故就要被解雇。如果想繼續(xù)留在公司,就必須把超出10萬元的部分補齊。第二筆費用是10萬元的20%,加起來總共59萬元。
張某不愿意出第一筆費用,但又不想被解雇,萬般無奈之際,他將公司告上法庭。法庭經過一個小時的審理,法官當場宣判,公司的制度不合理,張先生勝訴——公司不得解雇張先生。
相關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內部規(guī)章制度,與集體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勞動者請求優(yōu)先適用合同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痹谶@里,“優(yōu)先”二字非常關鍵,它表明在企業(yè)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產生沖突時,應該優(yōu)先以法律法規(guī)為準則。這樣才有利于保護勞動者。
事實上,很多老板不是不明白法律大于公司制度,但是他們心中有特權思想,又有僥幸心理,認為制度與法律有沖突沒關系,員工想在自己的企業(yè)里工作,就必須認可這些制度。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有風險的。一旦公司出現勞資糾紛,員工把公司告上勞動仲裁機構或法庭,最終敗訴的肯定是用人單位。所以,經營公司還需以法律為準繩,做一個守法的企業(yè)管理者,尤其是做老板的,一定要敬畏法律,堅決不制定與法律“撞車”的企業(yè)制度。
當然,企業(yè)如果存在哪方面的制度短板,對企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一旦發(fā)現制度的漏洞,一定要設法補齊,或盡可能地補齊,這樣才能保障員工的利益,平息員工的不滿,保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有一家公司各方面的制度都還不錯,但就是薪酬制度存在諸多問題,多次引起員工的不滿,不少員工因此而憤然離職。有一次,公司安排三名員工去接受培訓,老板當時表示前去接受培訓的三名員工每天將獲得100元的補貼。
到了月末,公司核算工資時,老板表示:“三名前去接受培訓的員工,在10天的培訓期間,基本工資要扣除掉。沒有完成當月工作任務的,也要按未完成任務的計酬方法來算工資(最低標準)。”
由于該公司給員工的基本工資為2200元,平均到每一天的工作日,一天100元。那么,當初老板承諾的培訓期間,每天補貼100元,完全就是一個大忽悠。同時,由于三名員工前去接受培訓,因此影響了當月工作任務的完成,這樣一來,員工的工資就減少了很多。
當三名員工得知老板的計酬方式后,立即勃然大怒,他們認為員工在工作期間,接受公司的安排,基本工資不能扣除。在這個前提下,培訓期間每天補貼100元才是有意義的。否則,老板不就是“騙”員工去接受培訓,想省下一筆基本工資嘛!
當三名員工找老板理論時,老板卻說:“我讓你們去培訓,那完全是器重你們,你們想一想,今天你們得到了培訓,能力得到了提高,會給自己一生都帶來好處,是不是呢?”員工表示:“我們壓根就不稀罕這機會,當初要不是你說每天給100元補貼,我們還不去呢?沒想到你這樣坑人,我們不干了?!?/p>
最后,三名員工一同辭職,而他們是公司的骨干員工。三名員工離職后,公司一度陷入了困境,因為大家干不出活,公司沒辦法給客戶滿意的產品。
在這個案例中,老板斤斤計較于10天的基本工資,導致員工憤然離職,結果企業(yè)陷入僵局。由此可見,這家企業(yè)的老板非常小家子氣,在員工的薪酬上算得非常清楚,而且算得不合道理,以至于員工不滿。
其實,無論是哪方面的制度,只要存在過于明顯的短板,對企業(yè)的發(fā)展都是極為不利的。比如,有些企業(yè)特別不重視福利制度,過年過節(jié)的,別的公司又是發(fā)禮品,又是發(fā)過節(jié)費,又是請員工吃大餐,可他們公司呢?什么沒有不說,還要求加班,你說找誰說理去?員工心里覺得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一次次累計,總會有一天爆發(fā)出來。
再比如,有些企業(yè)對考勤管得特別嚴,遲到了就要罰款,哪怕一個月僅有一次遲到也不例外。而員工全勤呢?那就是理所應當的,沒有半毛錢的獎勵。員工每天早上擠公交,火急火燎地來上班,若因堵車而遲到一兩分鐘被罰款,你說他們氣不氣?這種氣憤積累下來,總有一天也會爆發(fā)。
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善于自查,對企業(yè)的制度進行滿意度調查,聽聽員工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很多員工對某一方面的制度有意見,那么管理者就要好好反省一下了,是不是制度真的有問題?然后及時修正不完善的制度,努力給員工一個人性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這樣才能贏得員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