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30幾歲決定男人的成功 > 第十二章 只有改掉壞習慣才能成功
第十二章 只有改掉壞習慣才能成功
作者:金龍   |  字數(shù):11757  |  更新時間:2015-03-12 16:11:30  |  分類:

社科心理

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些習慣對我們的成功無疑構(gòu)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改變是必須的。特別是在知識經(jīng)濟年代,外界總是瞬息萬變,原來已經(jīng)形成的一些習慣理所當然因為這種改變而適應不了了,如不及時調(diào)整或改變,勢必對成功造成不利影響。

改變是不容易的,因為對一貫的做法已經(jīng)很自在、很舒服,所以,人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改變的傾向。但是,對于阻礙成功、妨礙前進的壞習慣必須改掉,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正視改變、迎接改變、接受改變。

美國石油大亨保羅·蓋蒂曾經(jīng)有抽煙的習慣,并且煙癮很大。

在一次度假中,他開車經(jīng)過一個地方,由于下雨,他在一個小城的旅館停了下來。吃過晚飯,疲憊的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xiāng)。

清晨兩點鐘,蓋蒂醒了。他想抽一根煙。打開燈后,他很自然地伸手去抓桌上的煙盒,不料里面卻是空的。他下了床,搜尋衣服口袋,一無所獲,他又搜索行李,希望能發(fā)現(xiàn)他無意中留下的一包煙,結(jié)果又失望了。這時候,旅館的餐廳、酒吧早已關(guān)門,他唯一希望得到香煙的辦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幾條街外的火車站去買,因為他的汽車停在距旅館有一段距離的車房里。

越是沒有煙,想抽的欲望就越大,有煙癮的人大概都有這種體驗。蓋蒂脫下睡衣,穿好了出門的衣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時候,他突然停住了。他問自己:“我這是在干什么?”

蓋蒂站在那兒尋思,一個所謂有修養(yǎng)的人,而且相當成功的商人,一個自以為有足夠理智對別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離開旅館,冒著大雨走過幾條街,僅僅是為了得到一支煙。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力量竟如此驚人的強大。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話,聽到什么,看到什么就愛四處傳播,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中國有句俗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許多是非往往是我們多嘴多舌造成的。

當然,人長了嘴巴就是要說話的,但說話一定得看場合,看時機。如果說話不看場合,不講究方式方法,不分責任,不考慮結(jié)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煩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舌頭惹出的風波太多了。不負責任的背后瞎說,毫無根據(jù)的懷疑猜測,不經(jīng)調(diào)查的輕信亂傳,東拉西扯的閑言雜語,都會給許多人造成痛苦和煩惱,給人世間增添許多是非和不幸。當然給別人帶來不幸的同時,往往最終自己也得到惡報。

“害人的舌頭比魔鬼還厲害……上帝仁慈為懷,特地在舌頭外面筑起一排牙齒,兩片嘴唇,好讓人們在開口講話之前多加考慮?!边@是文學家的語言,意思是說我們在說話之前要多加考慮,要負責任,不能出口傷人,損害別人。

其實,散布閑言碎語,說到底是人品低下、缺乏道德修養(yǎng)和為人卑鄙的表現(xiàn),是破壞團結(jié)的禍根,是維護同事正常關(guān)系的大敵。所以,對于一個有正義感和責任感的人來說,應該從維護團結(jié)的大局出發(fā),出以公心,多說有利于團結(jié)、有利于事業(yè)發(fā)展的話,學會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多傳善言,摒棄詆毀。

切記:閑談莫論人非。不要因習慣于誹謗他人而知名。不要精明于怎樣損人利己,因為這并不困難,只是會遭到唾棄。所有的人都會向你尋求報復,說你的壞話,并且由于你孤立無援而他們?nèi)硕鄤荼姡銜苋菀妆淮驍 ?/p>

不要對別人幸災樂禍,也不要多嘴多舌。一個搬弄是非的人會被人們深惡痛絕。他或許可以混跡在高尚的人群中,但人們只會把他作為一個笑料。同樣地,說人壞話的人會聽到別人說他的更不堪入耳的話。

三思而后言

盡管我們不情愿,在交際中我們還是常常講錯話。失言就是指這種無意說錯了話的語言現(xiàn)象。俗話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話,一旦從口中說出,就成為一種客觀存在,聽者就可能把它當成你思想的載體。失言,輕則造成別人的誤會和自己的尷尬;重則引起疆界硝煙,人命官司。

那么,交際中如何防止失言呢?

1.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從容自若

語言總是受控于大腦神經(jīng),當大腦神經(jīng)過度興奮時,思維就雜亂無章,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語無倫次,信口開河。如,某部一位首長閱兵后來到一個新兵面前,指著他的肩膀說:“小伙子,胖。”新兵一時緊張,把早先準備的“首長好”的話忘了,冒出一句:“首長胖!”

日常生活中這種因緊張而失言的事并不少見。為了防止因緊張而失言,我們要進行必要的心理訓練的模擬演習,視講壇如家,視陌生人如同朋友,在師長、領(lǐng)導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方能處亂不驚,侃侃而談。

2.避免單向思維,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軌跡

巧妙的回答往往不就事論事,而是換幾個角度,別出心裁,卻又不偏離問話的限制。如蘇聯(lián)成功地制造出原子彈后,美國人問蘇聯(lián)擁有多少核彈頭,蘇政府要員答:“足夠!”

問的是“多少”,即希望答出具體的數(shù)字,但如實相告,顯然是泄露了機密,答話的高明處就在于“足夠”二字,依然是量的概念,卻表現(xiàn)出充分的自信。

如果只順從一條思路,只遵循一種邏輯,陷入單向思維的胡同,失言就不可避免。

在實際交際中,對于某一個問題的陳述,即使人們準備了多種思路,也要根據(jù)聽者的實際反應和其他突發(fā)情況,及時調(diào)整思維的軌跡,這樣才有可能使人們的話中肯而又得體。

3.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不隨便省略語言成分

語言是個奇妙的東西。同樣的幾個詞按不同的方式組合就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意義。同樣一個詞(或同一個音)用在不同的場合,意義可能截然相反。這一方面增加了語言的豐富性,另一方面又給我們的交際帶來某些不利。因此我們運用語言這個最重要的交際手段的時候,就應該力求完整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絕不能隨便省略語言成分,特別是那些過渡性的、限制性的成分。

4.不憑猜測說話,要說有把握的話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個人只是社會的一分子,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感覺,“想當然”地說話,難免出現(xiàn)偏差和失真。

交際中,有時真實情況一時難以掌握而我們又非“表態(tài)”不可,我們至少也應該選擇一些“模糊語言”,不要過早地下絕對的結(jié)論。自作聰明的人,信口雌黃,往往笑話百出。避免陷入自我孤立

這個世界充滿了危險,敵人無處不在,每個人都不得不保護他自己。堡壘看起來是最安全的保護所,但是,相比它對你的保護來說,孤立會把你暴露在一個更加危險的境地,因為它將你和外界有價值的信息之間的道路掐斷。因為它讓你變得惹人注意,非常容易就成了別人的目標。所以男人在三十幾歲不要再試圖建筑堡壘來保護自己,要讓自己隨著人群而流動,混雜于其間,這樣在嘈雜的人群中你才更能受到保護,而且能免受敵人的傷害,這種方法會更好。

失敗的個性特征:極度孤獨

孤獨感是指因離群而產(chǎn)生的一種無依無靠、孤單煩悶、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它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會產(chǎn)生,在青年期、老年期表現(xiàn)尤為明顯。事實上,每一個存在著的人,都會感到孤獨。孤獨是人存在的感受標志。只要有自我意識,就會有孤獨感的體驗。但是如果極度的孤獨或者長期的孤獨,使自己與別人隔絕,這就是失敗個性的特征了。

有位孤獨者倚靠著一棵樹曬太陽,他衣衫襤褸,神情萎靡,不時有氣無力地打著哈欠。一位智者從此經(jīng)過,好奇地問道:“年輕人,如此好的陽光,如此難得的季節(jié),你不去做你該做的事,懶懶散散地曬太陽,豈不辜負了大好時光?”

“唉!”孤獨者嘆了一口氣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軀殼外,我一無所有。我又何必費心費力去做什么事呢?每天曬曬我的軀殼,就是我要做的所有事了?!?/p>

“你沒有家?”

“沒有。與其承擔家庭的負累,不如干脆沒有?!惫陋氄哒f。

“你沒有你的所愛?”

“沒有,與其愛過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愛?!?/p>

“沒有朋友?”

“沒有。與其得到還會失去,不如干脆沒有朋友。”

“你不想去賺錢?”

“不想。千金得來還復去,何必勞心費神動軀體?”

“噢,”智者若有所思,“看來我得趕快幫你找根繩子?!?/p>

“找繩子?干嗎?”孤獨者好奇地問。

“幫你自縊!”

“自縊?你叫我死?”孤獨者驚詫了。

“對。人有生就有死,與其生了還會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縊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邏輯嗎?”

孤獨者無言以對。

“蘭生幽谷,不為無人佩戴而不芬芳;月掛中天,不因暫滿還缺而不自圓;桃李灼灼,不因秋節(jié)將至而不開花;江水奔騰,不以一去不返而拒東流,更何況是人呢?”智者說完,拂袖而去。

物有盛衰,人有生死。順應自然,走出孤獨的陰影,投入地活著,相信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自我的最大價值,才是人生應取的態(tài)度。

沒多會兒,蓋蒂下定了決心,把那個空煙盒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脫下衣服換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帶著一種解脫甚至是勝利的感覺,幾分鐘就進入了夢鄉(xiāng)。

從此以后,保羅·蓋蒂再也沒有抽過香煙,當然,他的事業(yè)越做越大,成為世界頂尖富豪之一。

煙癮很大,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大的缺點。但保羅·蓋蒂卻堅持改變,這是因為他意識到了習慣的巨大力量。一位理智、成功商人居然會為一支香煙六神無主,如果是在休閑時間這倒沒什么影響,如果是在談一筆大買賣,這個習慣則會影響他的判斷,進而影響整筆生意的完成。一個人要是沉溺于壞習慣之中,就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毀掉。

我們每個人都是習慣的產(chǎn)物,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遵循我們自身所養(yǎng)成的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因為它具有一貫性。它通過不斷重復,使人們的行為呈現(xiàn)出難以改變的特定的傾向。就像一句古老的箴言:“習慣就像一根繩索。每天我們都織進一根絲線,它就會逐漸變得非常堅固,無法斷裂,把我們牢牢固定住。”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梢哉f,幾乎是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

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是你的朋友,它會幫助你成功。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而壞習慣則是你的敵人,它只會讓你難堪、丟丑、添麻煩、損壞健康或者事業(yè)失敗。奧格·曼狄諾認為:“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币虼?,如果你要使自己獲得成功,就應當杜絕壞的生活習慣。

一個月內(nèi)鏟除惡習

常言道:“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p>

好的習慣主要依賴于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壞的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同時它也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美麗的園地變成一處雜草叢生的蘆葦叢。那些惡劣的習慣一朝播種,往往10年都難以清除。

習慣的力量是一種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環(huán)境影響之下的法則。這個法則可能會對你有利,也可能對你不利,結(jié)果如何全看你的選擇而定。

當你運用這一法則時,連同積極心態(tài)一起應用,所產(chǎn)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這就是你思考、致富或?qū)崿F(xiàn)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驅(qū)動。

男人在三十幾歲,也正是各種習慣形成的時期。對于一個一心上進的男人來說,一旦你有了好習慣,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那么,如何破除惡習,而代之以良好習慣呢?這樣的改變往往在一個月內(nèi)就可以完成。辦法如下:

1.選擇適當時間

事不宜遲,想改變習慣而又一再拖延,會更加害怕失敗。在較為輕松的日子,所下的決心即使面臨考驗也較易應付,因此選擇的月份應沒有親朋好友來你家小住,也沒有太多限期完成的工作待辦。不要選擇年底之前,年底既要準備過節(jié),又要趕辦年終的工作,不免忙碌緊張,那種壓力只會使惡習加深,令人故態(tài)復萌。

2.運用意愿力而非意志力

習慣所以形成,是因為潛意識把這種行為跟愉快、慰藉或滿足聯(lián)系起來。潛意識不屬于理性思考的范疇,而是情緒活動的中心?!斑@種習慣會毀掉你的一生?!崩碇沁@樣說,潛意識卻不理會,它“害怕”放棄一種一向令它得到安慰的習慣。

運用理智對抗?jié)撘庾R,簡直難以制勝。因此,要戒掉惡習,意志力不及意愿力有效。

3.找個替代品

另外培養(yǎng)一種新的好習慣,那么破除壞習慣就會容易得多。

有兩種好習慣特別有助于戒除大部分的壞習慣。第一種是采用一個有營養(yǎng)和調(diào)節(jié)得宜的食譜。情緒不穩(wěn)定使人更依賴壞習慣所帶來的慰藉,防止因不良飲食習慣而造成的血糖時升時降,有助于穩(wěn)定情緒。

第二種是經(jīng)常做適度運動。這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也會刺激腦啡——腦內(nèi)一種天然類嗎啡化學物質(zhì)的產(chǎn)生。近年來科學研究指出,緩步跑的人所以感受到自然產(chǎn)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腦啡的作用。

4.按部就班

一旦決定改變習慣,就擬定當月的目標。要切合實際,善于利用目標的“吸引力”。如果目標太大,就把它化整為零。

達到一項小目標時不妨自我獎勵一下,借以加強目標的吸引力。

5.切勿氣餒

成功值得獎勵,但失敗也不必懲罰。在改變習慣的時間內(nèi)如果偶有失誤,不要引咎自責或放棄。一次失誤不見得是故態(tài)復萌。

人們往往認為,重拾壞習慣的強烈愿望如果不能達到,終會成為破壞力量。然而只要轉(zhuǎn)移注意力,即使是幾分鐘,那種愿望也會消散,而自制力則會因此加強。

避免重染舊習比最初戒掉時更困難。但是如果你能夠把新習慣維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轍??吹绞虑榈谋举|(zhì)層面

真理就像上帝一樣。我們看不見它的本來面目,我們必須通過它的許多表現(xiàn)來猜測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細弱如絲,混雜在一堆假象里。三十幾歲的男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看到的表面現(xiàn)象來判斷事情的真假,否則你很難會有新的突破。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彪m然第一眼看到的往往并非真相,但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你第一眼就看走了眼,你就很難靠近真相了。

薩穆·藍沙博士這樣說明看的心理過程:“大多數(shù)看的過程都不是經(jīng)由眼睛所造成,眼睛的作用像手一樣,它們‘伸出去’,抓住無意義的‘東西’,然后帶進腦子;腦子又把這些‘東西’轉(zhuǎn)交給記憶,等到腦子用比較的方法去解釋以后,你才真正‘看到’東西?!?/p>

有些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看見自己四周的力量和光明。你不見得每次都能把眼睛帶來的信息,透過心靈過程適當?shù)赜枰赃^濾;你常常只是“看了”卻沒有真正“看見”;你雖然接受了實體的印象,卻沒有抓住它的真正意義。

在佛羅里達州柑橘地帶的中心部位有個小鎮(zhèn)叫“冬港”,周圍的鄉(xiāng)村都是農(nóng)田。它與外界隔絕,沒有海灘,也沒有山岳,只有綿延起伏的山丘與山谷中的小湖泊,以及長滿柏樹的沼澤。因此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那是個不適合開放觀光的地方。

后來這個地區(qū)來了一個人,他卻獨具慧眼,能夠“看見”別人看不上的柏樹沼澤。他的名字叫理查·柏普,他買下了這古老的柏樹沼澤地,在四周圍起籬笆,建立了一個“柏樹花園”。

所以,有時事情的真相并不是你所看到的那樣,如果你現(xiàn)在仍然以表面現(xiàn)象來判斷事情的真假的話,那你就很難會有新的突破。

表面也會與真相背道而馳

眼睛偶爾也會欺騙我們的心靈,有時事情的表面會與真相背道而馳,如果不經(jīng)過大腦的洗練就對事情妄下結(jié)論,我們就永遠找不到真相,就會被真理所遺棄。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并不友好,并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房里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fā)現(xiàn)墻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钡诙?,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nóng)家借宿。主人夫婦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后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fā)現(xiàn)農(nóng)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那頭奶牛死了。

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zhì)問老天使為什么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墻洞,第二個家庭盡管如此貧窮卻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崩咸焓勾鸬溃爱斘覀冊诘叵率疫^夜時,我從墻洞看到墻里面堆滿了古代人藏于此的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墻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nóng)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p>

年輕的天使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他看不到隱藏在紛繁蕪雜的假象背后的真實。所以,有時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相。

真理就像上帝一樣。我們看不見它的本來面目,我們必須通過它的許多表現(xiàn)來猜測它是否存在。真理往往細弱如絲,混雜在一堆假象里,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智甚至我們道德上的缺失都會阻礙我們?nèi)デ庙懻胬淼拈T,對不了解的事,對尚未為人所知的領(lǐng)域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不要太相信你的眼睛,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

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

一戶人家養(yǎng)了一條狗、一只貓。

狗是勤快的。每當主人家中無人時,狗便豎起耳朵,巡視在主人家的周圍,哪怕有一丁點兒的動靜,狗也要狂吠著疾奔過去,就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兢兢業(yè)業(yè)地為主人家做著看家護院的工作。每當主人家有人時,它的精神便稍稍放松了,有時還會伏地沉睡。

于是,在主人家每一個人的眼里,這只狗都是懶惰的,是極不稱職的,便經(jīng)常不喂飽它,更別提獎賞它好吃的了。

貓是懶惰的。每當家中無人時,便伏地大睡,哪怕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睡好了,就到處散散步,活動活動身子骨。等主人家中有人時,它的精神也養(yǎng)好了,這兒瞅瞅那兒望望,也像一名恪盡職守的警察,時不時地它還要去給主人舔舔腳、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它無疑是一只極勤快、極盡職守的貓。好吃的自然給了它。

由于貓的不盡職守,主人家的老鼠越來越多。終于有一天,老鼠將主人家最值錢的家當咬壞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說:“你們看看,我們家的貓這樣勤快,老鼠都猖狂到了這種地步,我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只懶狗,它整天睡覺也不幫貓捉幾只老鼠。我鄭重宣布,將狗趕出家門,再養(yǎng)一只貓。大家意見如何?”家人紛紛附和說:“這只狗是夠懶的,每天只知道睡覺,你看貓,每天多勤快,抓老鼠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動了。那就將狗趕走,再養(yǎng)一只貓。”

于是,狗被趕出了家門。自始至終,它也不明白趕它走的原因。它只看到,那只肥貓在它身后竊竊地、輕蔑地笑著。

大腦不能只成為擺設(shè),那些沒頭沒腦的凝視者永遠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眼光才能穿透事物的現(xiàn)象,深入到事物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和本質(zhì)之中去,看到差別,進行比較,抓住潛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質(zhì)的東西。

1921年,印度科學家拉曼在英國皇家學會上作了聲學與光學的研究報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國。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對印度母子的對話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媽媽,這個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為什么叫地中海?”

“因為它夾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之間。”

“那它為什么是藍色的?”

年輕的母親一時語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饒有興味傾聽他們談話的拉曼。拉曼告訴男孩:“海水之所以呈藍色,是因為它反射了天空的顏色?!?/p>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可這一解釋。它出自英國物理學家瑞利勛爵,這位以發(fā)現(xiàn)惰性氣體而聞名于世的大科學家,曾用太陽光被大氣分子散射的理論解釋過天空的顏色。并由此推斷,海水的藍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顏色所致。

但不知為什么,在告別了那一對母子之后,拉曼總對自己的解釋心存疑惑,那個充滿好奇心的稚童,那雙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來的“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男孩那種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爾各答后,立即著手研究海水為什么是藍的,發(fā)現(xiàn)瑞利的解釋實驗證據(jù)不足,令人難以信服,決心重新進行研究。

他從光線散射與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運用愛因斯坦等人的漲落理論,獲得了光線穿過凈水、冰塊及其他材料時散射現(xiàn)象的充分數(shù)據(jù),證明出水分子對光線的散射使海水顯出藍色的機理,與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而使天空呈現(xiàn)藍色的機理完全相同。進而又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分別發(fā)現(xiàn)了一種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應,被人們統(tǒng)稱為“拉曼效應”,為20世紀初科學界最終接受光的粒子性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

1930年,地中海輪船上那個男孩的問號,把拉曼領(lǐng)上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領(lǐng)獎臺,使他成為印度第一個獲得此項殊榮的科學家。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要用你的心去看透事情的真相,不經(jīng)調(diào)查,勿下結(jié)論,不經(jīng)思考,更不要做出判斷。

“任何一個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種形象”,也僅只是一種形象而已,真理是在漫長地發(fā)展著的認識過程中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中,感覺器官只是用來搜集信息的,思想才是一種本質(zhì)的跨越,“人沒有思想,無異于蘆葦般脆弱”。管好自己的嘴

人類的語言是解析內(nèi)心玄機的鑰匙。你不需要為了顯出很有智慧的樣子,就夸夸其談,我們所需要的是知道怎樣聽別人說話以及怎樣讓他開啟心胸談話。而凡是講話隨便、信口開河的人不久就會招致不良后果。很多時候,自己的嘴巴會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古人講慎言,就是說人說話要多加考慮,切不可信口開河,不知深淺,沒有輕重。一個人說話前應該三緘其口,應該說的話則說,不應該說的話絕對不能說,這看似十分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會不會說話甚至會關(guān)系到事情的成敗、個人的安危以及人生的命運。

古往今來,因為說錯話而招致災禍的例子不勝枚舉。尤其是在古代政治斗爭中,黨派林立,說話稍有不慎就會大禍臨頭?,F(xiàn)代社會因為說錯話,說不當?shù)脑?,說不負責任的話而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和結(jié)果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不要以為僅僅是一句話而已,一句不適當?shù)脑拝s可能給你帶來不希望的改變或是結(jié)局。

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但也是引起各種禍端的理由。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很難收回,況且多言取厭,輕言取侮,說話還是要慎重,不要因為多嘴而做出讓自己后悔的事。

走出孤獨的陰影

那么,如何才能戰(zhàn)勝孤獨,并走出孤獨的陰影呢?三十幾歲的你不妨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戰(zhàn)勝自卑,因為總覺得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就不敢跟別人接觸,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一種孤獨狀態(tài)。這就跟作繭自縛一樣,要沖出這層包圍著自己的黑暗,必須先咬破自卑心理組成的繭。

其次,要隨時跟朋友們保持聯(lián)系,不應該只是在你感覺到孤獨的時候才想起他們。要知道,別人也都跟你一樣,能夠體會到友誼的溫暖?;蛘邽閯e人做點什么。跟人們相處時感到的孤獨,有時候會超過一個人獨處時的十倍,這是因為你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就像你突然來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國度一樣,你無法跟周圍的人進行必要的交流,你也無法進入那種熱烈的氣氛中,你不由自主地覺得自己很孤單,而他們之中那種熱烈的氣氛更是襯托出你的被冷落。

最后,你可以通過確立人生目標的方式來起到驅(qū)趕孤獨感的目的。也許因為人類早在原始社會就過慣了群居生活,所以現(xiàn)代社會才有了“孤獨”這樣一種世紀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害怕被別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時候孤立無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總之是一種內(nèi)心的恐慌,似乎人類的心靈越來越脆弱了。

要想從根本上克服內(nèi)心的脆弱,莫過于給自己確立一些目標和培養(yǎng)某種愛好。一個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的人,是不會感到寂寞的;同樣,一個活著而有所愛、有所追求的人,也是不怕寂寞的。

切莫清高孤傲

清高孤傲的人總是會與普通人格格不入,縱使他們確實很有才情、品位、格調(diào),卻只會遭到別人的反感、疏遠。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目中無人的盲目行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為。它們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往往使你孤陋寡聞。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粗俗。人們會覺得你嘩眾取寵、盛氣凌人,一副“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俗態(tài)。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無知。人們會覺得你庸俗淺薄,狹隘偏見,夜郎自大,是虛榮和一知半解結(jié)合的怪物。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愚蠢。人們會覺得你故作高深,附庸風雅,其實是井底之蛙的仰望,是矯揉造作的不高明的表演。

清高孤傲在別人眼中是自負。人們會覺得你難于接近,只得敬而遠之,或避而躲之。清高孤傲是流沙,常常導致一生的失敗。

清高孤傲是危險的,要擺脫它需要注意做到如下兩點:一是認識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清高孤傲首先要認識自己。一個人要正確認識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清高孤傲者要么自以為有知識而清高,要么自以為有本事而自大,殊不知,山外有山,樓外有樓,還有能人在前頭。人貴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業(yè)者,都是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從不過分自負的人。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其晚年的文學造詣可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他從不恃才傲物,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壞了身體,勸他說:“何必這樣自討苦吃?又不是小學兒,難道還怕先生生氣嗎?”歐陽修回答說:“不是怕先生生氣,而是怕后生笑話!”虛心自知,才是醫(yī)治孤傲的良方。

此外,與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僅是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人品修養(yǎng)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針對傲慢無理而言的。它要求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間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有多大的差別,都一視同仁。切忌眼高于頂,看不起人。

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為人的一種意識和心理深深地附著在人的身上,并時時加以維護。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視,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如果你不愿遭到別人的反感、疏遠,那你要在做人上多個心眼,切勿清高孤傲和過分強調(diào)自我,要注意加強品德修養(yǎng),那么你的人際關(guān)系就會變得很和諧,你的生活會更加幸福和愉快。

放下身段,方圓做人

人的“身段”是一種“自我認同”,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但這種“自我認同”也是一種“自我封閉”,也就是說,“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我和別人不一樣”,而自我認同越強的人,自我封閉也越厲害。

所以,千金小姐不愿意和保姆同桌吃飯,博士不愿意當基層業(yè)務員,高級主管不愿意主動去找下級職員……他們認為,如果那樣做,就有損他們的身份。

拿著“身段”做人,會讓你越來越清高孤傲,越來越孤寂。

如果你想從自我封閉的圈子走出來,就要放下身段,也就是:放下你的學歷、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

不要總是過于自尊。其實,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眾的尊重和喜歡,但是這種自尊的需要僅僅是自己本人的一種希冀,能否在事實上得到,則取決于公眾對自己言語、舉止、行動的評價和肯定。如果說將自尊的需要作為一種行動去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本沒有理論上的錯誤,問題是這種自尊心理不能過分。一個人在社交中讓過分自尊心理占據(jù)指導和支配地位,就會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失當,怕人們會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時會因為過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擔心相比之下,會掉自己的“價”,失去尊嚴。因為過分自尊,也不愿與比自己“差”的人交往,覺得有失身份。如此思來想去,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界往來,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難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了。

要想方圓做人,就要放下身段,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就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正確認識自己,勇敢面對社會、面對他人,走向圓滿成功的人生。

方圓做人的幾個原則:

1.要有社交成功的愿望

只要你想進入大家的圈子,想成為社交的一員,想受到大家的歡迎,想有許多朋友,你就會努力去學習社交,你就會調(diào)動你的一切智慧去掌握社交的技能,你最終就會學會社交。

2.要敢于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要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和別人交往,你就會發(fā)展自己的長處,不斷地顯示自己的長處,你就會吸引別人的注意,你就會找到自己的志同道合者。不要怕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會比別人做得更好,只要你有自信,你就會使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3.要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不但不會丟臉,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敢于承認自己的短處的人是最勇敢的人。很多人不敢在別人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害怕別人看不起他,其實“頭上的爛瘡疤,蓋是蓋不住的”,只有承認它的存在,才有改正的可能。另外,每個人都有不足,你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沒有什么可丟人的。相反,你承認自己不足大家會認為你是個誠實的人,值得信賴,就會愿意結(jié)交你,和你成為朋友。

4.多與別人交談

敞開心扉,能容他人,他人也就能容自己。語言是開心的鑰匙,只要與人交談就會收到交際的效果。多與人交談就會漸漸地敢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就會與人坦誠相待,就會允許別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彼此相容就會達成一致,就會建立友誼,你也就學會了交際。磨練自己堅如磐石的意志

意志力匱乏的人在面臨困難、挫折時總是逃避,畏縮不前;面對批評,他們極易否定自己,從而灰心喪氣,等待他們的只能是失敗的人生。所以,想要贏在三十幾歲的男人,必須要從現(xiàn)在開始磨練自己堅如磐石的意志。愛默生說:“生存的目的就是磨練意志。”當我們考慮到人性的本質(zhì)時,這樣說絲毫也不過分。正如約翰·斯圖亞特·穆勒所說的,“性格是意志力的體現(xiàn)”。

而從通俗的意義來講,意志力的發(fā)展對于一個人的成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人能夠預測出意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和創(chuàng)造力一樣,意志力植根于人類偉大的內(nèi)在力量的源泉之中。人人都有一種來源于自我的力量,這就是意志力。

永載史冊的偉大成就無不源于正確的決斷力、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對于威爾伯福斯、加里森、古得伊爾、希拉斯·菲爾德、俾斯麥和格蘭特來說,正是意志的力量——無論是溫和的還是嚴厲的,無論是愛好寧靜的還是好戰(zhàn)的——造就了他們不屈的性格。他們說到做到,不畏艱險。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使他們停滯不前。而大多數(shù)人的失敗并不是由于教育不夠,也不是因為能力缺乏,而是缺乏堅強的意志力。三十幾歲的男人要記住:意志力的匱乏將導致失敗的人生。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