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兒童教育 >莊子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 第一章 大道存天地
第一章 大道存天地
作者:劉加臨   |  字?jǐn)?shù):12216  |  更新時間:2015-03-18 14:53:11  |  分類:

兒童教育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rèn)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rèn)為“道”是“先天地生”的。莊子所謂的道是高度抽象的,也是具體的;既是無形的,又是有形的。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必須遵循天地之間的這個大道。只有這樣,天地萬物和人類社會才能達(dá)到和諧而有序的境界。

在莊子的哲學(xué)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叭藶椤眱勺趾掀饋?,就是一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zhì)。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不材之木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jié)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xì)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致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豕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南伯子綦到商丘一帶游玩,看見一棵長得與眾不同的大樹,可以遮蔽上千輛套四匹馬的大車在它的樹蔭下。子綦說:“這是什么樹呢?這樹的材質(zhì)一定很特別吧!”子綦抬頭看了看大樹的樹枝,全都彎彎曲曲的,不可以用來做棟梁;低頭看了看大樹的樹干,木質(zhì)疏松,從樹心直到表皮旋著裂口,不能用來做棺??;用舌舔了舔它的樹葉,口舌就潰爛受傷;用鼻子聞了聞它的氣味,人好像大醉了一樣,三天三夜都醒不過來。子綦說:“這真是沒有一點(diǎn)用處的樹,因此長得這樣高大。唉,神人也像這樣顯示自己的沒用處?。 ?/p>

宋國荊氏那個地方,很適合種植楸樹、柏樹、桑樹。這些樹長到直徑一兩握粗,想做系猴子木樁的人便把樹砍去;長到三四圍粗的樹,想做高大屋梁的人家便把樹砍去;長到七八圍粗的樹,想做整副棺木的富貴人家又把樹砍去,因此這些樹木都不能享盡天年,而半途夭折于刀斧之下。這就是有用之材的禍患。古人祭祀獻(xiàn)祭品時,不會把白額頭的牛、高鼻折額的豬,以及患有痔瘡疾病的人投河祭神。巫師認(rèn)為這些是不吉祥的,但在神人眼里,這些才是最大的吉祥。

三國時期,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軍處于劣勢。當(dāng)他聽說袁紹的謀士許攸來拜訪時,竟然顧不得穿好衣服,打著赤腳就慌忙出來迎接,對許攸畢恭畢敬。許攸被曹操的這份真誠所打動,于是為曹操出謀劃策,助他一臂之力。最后,禮賢下士的曹操依靠這個“小角色”的力量打贏了官渡之戰(zhàn)。

曹操雕像

但是,曹操也曾吃過“小角色”的虧。西川的張松是一個容貌很不出眾的人,但他胸懷大志,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心想做出點(diǎn)成就來。當(dāng)他聽說曹操因?yàn)闆]有西川的地圖,無法進(jìn)一步拓展疆域,于是就拿著地圖去獻(xiàn)給曹操。然而曹操見到張松時,見他一介草民,容貌猥瑣,便心生不喜,態(tài)度十分傲慢,眼睛連抬都不抬一下對張松說:“你見我有什么事嗎?”張松急忙說道:“我想求個一官半職,為您效勞,這是……”還沒等張松把話說完,曹操就說:“那好吧,你就先留下吧。”曹操還是沒有看張松一眼。張松很快產(chǎn)生了“輕賢慢士”的感覺。張松從曹營出來后,就積極聯(lián)系劉備的軍隊(duì),把地圖獻(xiàn)給了劉備。這對曹操來說,算是事業(yè)上的一大損失。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人無完人,事無完事,各有各的長處與短處。我們看待事物不能以長論短,也許外表越是不成材的東西反而越有價值。曹操不就是因?yàn)楹鲆暳诵〗巧娜宋?,而最終遭受了挫折的嗎?所以,我們對事物應(yīng)該一視同仁,取其所長,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領(lǐng)導(dǎo)者在用人時,常會用老木匠的慧眼,去識別“不材之木”和“真材實(shí)料”。有些人外貌丑陋,但內(nèi)心卻純潔;有些人看似呆頭呆腦,但做起事情卻是游刃有余,這是因?yàn)檎嬲娜瞬挪⒉皇悄切┟菜茝?qiáng)大、華而不實(shí)的人,往往正是一些“小角色”的能力,左右事情的結(jié)局。因此,我們無論做事還是看人都要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這是你取得成功的必備因素。

死生為晝夜

死生為晝夜。

人的生死就如天有晝夜交替一樣,是自然的規(guī)律。

莊子的夫人去世了,他的好朋友惠子去吊唁,莊子正叉開兩腿坐在那里,一邊敲著瓦盆一邊唱歌。

惠子怒斥他說:“你和夫人一起生活了多年,她為你生兒育女。如今年老而死,你不哭就已經(jīng)很無情了,現(xiàn)在還在這里敲盆唱歌,你不覺得自己太過分了嗎?”

莊子說:“不是這樣的。她剛?cè)ナ赖臅r候我怎么會不悲痛呢?但細(xì)細(xì)想一想,起初并沒有生命,也沒有形體,更沒有元?dú)猓嬖谟诨秀钡拇蟮览?。一變而有元?dú)猓獨(dú)庾兓行误w,形體變化而有了生命。今天她又變化而為死亡,這種生死變化如同一年四季的交替運(yùn)行。她如今安息在大道之中,而我卻嗚嗚地在旁邊哭泣,這是不懂得生死的道理,所以我不再哭泣了?!?/p>

莊子將要死的時候,弟子們想厚葬他,他說:“我以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璧,用星辰做珠璣,用萬物做陪葬,我的葬品還不豐厚嗎?再沒有什么比這更好的了?!?/p>

弟子們說:“我們非常害怕烏鴉、鷂鷹啄食你的身體?!?/p>

莊子反駁道:“露天有烏鴉、鷂鷹啄,土葬有螻蛄、螞蟻食,從烏鴉、鷂鷹嘴里奪來再喂給螻蛄、螞蟻,多么偏心??!”

莊子認(rèn)為,氣聚則生,氣散則死,人死后就變成別的物質(zhì)。人和動物一樣,死了就死了,死后的形體就是一堆爛肉,所以沒必要厚葬,所以莊子說“死生為晝夜”,死與生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莊子還說過“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亡以待盡”,這些都體現(xiàn)了道家自然的生死觀。死之時也是生之時,在死亡中孕育著新生,如鳳凰涅槃一樣。

大聲不入于里耳

大聲不入于里耳,折楊皇華,則嗑然而笑。

美好而雄壯的音樂不被世俗的人所欣賞,而折楊、皇華這類通俗的歌曲,聽后人們便會哈哈大笑。

宋玉又名子淵,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風(fēng)流倜儻,瀟灑干練,反應(yīng)機(jī)敏,談吐文雅,所以楚王經(jīng)常邀他陪伴伺候,或游于蘭臺之宮,或游于云夢之澤。因?yàn)樗斡駧煆那?,秉承了屈原的品格與氣質(zhì),是繼屈原之后的楚國第二大辭賦家。他多才多藝,尤其精通文學(xué)和音樂,故而常遭到同僚們的毀謗攻擊。

宋玉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辭賦,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的作品有九辯、風(fēng)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

宋玉

有一天,在楚王游樂的蘭臺宮,有這樣一段對話。文選·宋玉對楚王問中記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是其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大概的意思是說,楚襄王對宋玉說:“先生有什么隱藏的德行嗎?為什么士民眾庶不怎么稱譽(yù)你呢?”

宋玉回答說:“有歌者客于楚國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國中和者有數(shù)千人。當(dāng)歌者唱陽阿薤露時,國中和者只有數(shù)百人。當(dāng)歌者唱陽春白雪時,國中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當(dāng)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雜以流徵’的時候,國中和者不過三數(shù)人而已?!?/p>

宋玉得出的結(jié)論是“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復(fù)雜,能唱和的人自然越來越少,即曲高和寡。這和莊子所謂的“大聲不入于里耳”的意思大體相同。

東漢末年,有個叫牟融的學(xué)者,他對佛經(jīng)有很深的研究,但是當(dāng)他給儒家學(xué)者宣講佛義時,卻總是用儒家的論語、尚書等經(jīng)典來闡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經(jīng)來回答。

儒家學(xué)者對他的這種做法提出異議,牟融心平氣和地說:“我知道你們都熟悉儒家經(jīng)典,而對佛經(jīng)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經(jīng)向你們做解釋,不就等于白講了嗎?”接著,牟融給他們講了“對牛彈琴”的故事,進(jìn)一步表明自己的觀點(diǎn)。

古代有一位大音樂家公明儀,他在音樂上有很高的造詣,彈得一手好琴,優(yōu)美的琴聲常使人如癡如醉。在陽光明媚的一天,他漫步郊野,只見在一片蔥綠的草地上有一頭牛正在低頭吃草,這種清靜怡人的環(huán)境激起了音樂家為牛彈奏一曲的熱情。他先彈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雖然他彈得非常投入,琴聲悠揚(yáng)動聽,但那牛依然如故,只知道低頭吃草,根本不理會這優(yōu)美的琴聲。

公明儀非常生氣,但當(dāng)他靜靜觀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聽不見琴聲,而是實(shí)在欣賞不了曲調(diào)高雅的“清角之操”。于是,公明儀重又彈了一首通俗的樂曲,那牛聽到好像蚊子牛蠅、小牛叫聲的琴聲后,停止了吃草,豎起耳朵,好像很專心地聽起了樂曲。

牟融講完故事后接著說:“我用儒家經(jīng)典解釋佛義,也正是這個道理?!比寮覍W(xué)者聽完,全都信服了。

牛不懂得欣賞音樂,這是誰之過呢?是對牛彈琴之人的過錯,還是牛的過錯呢?很顯然,過錯在于彈琴人對欣賞對象不加選擇。正因?yàn)槟軌蛐蕾p自己音樂的人非常少,所以世人常發(fā)出“知音難覓”、“得一知音足矣”的感嘆。

音樂只有能夠欣賞它的耳朵才能獲得美好的享受,而對無法欣賞的人來說無疑是徒勞,甚至是一種折磨!但就音樂而言,高雅音樂與通俗樂曲之爭,古已有之,“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其欣賞的群體,這又是明擺著的事實(shí)。撇開音樂不談,這個道理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體會到,比如交談,對什么樣的人就用什么樣的話,否則雙方無法進(jìn)行溝通,話不投機(jī)。

惠子笑莊子無用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

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

惠子曰:“無用?!?/p>

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p>

惠子對莊子說:“你的言論總是大而無用?!鼻f子說:“明白什么東西沒有用處,才能與你談?wù)撌裁礀|西有用。大地并不是不廣大,人其實(shí)所用的只是腳踩踏的一小塊。然而,如果只留下腳踩踏的一小塊,其他的土地全部挖掉,一直挖到黃泉,那么你腳踩的那點(diǎn)土地還夠供你使用嗎?”

惠子說:“當(dāng)然不夠使用。”

莊子說:“這樣說來,無用的東西的用處也就很明顯了?!?/p>

南北朝的時候,東晉官員貪污腐化的現(xiàn)象十分嚴(yán)重,結(jié)果導(dǎo)致了大規(guī)模的民變。

有一個名叫石勒的羯人青年家庭窮苦,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維持生活,他在故鄉(xiāng)武鄉(xiāng)給人做苦工。當(dāng)時并州刺史司馬騰為了籌措糧餉,大規(guī)模地抓捕胡人販賣給人做奴隸。有無數(shù)的窮苦青年都被官員逮捕,每兩個人戴上一枷,押到山東的奴隸市場,面向大商人和大地主出售。石勒被抓去時只有二十一歲,有好幾次差點(diǎn)病死在路上。一開始的時候,石勒被賣給一個大地主做奴隸,后來他趁機(jī)逃跑了,參加了附近的一個農(nóng)民起義軍,起義軍的領(lǐng)袖汲桑便給他取了一個名字叫石勒。

過了不久,石勒獨(dú)自成立了一支軍隊(duì),漢趙帝國任命他為將軍,讓他在中原一帶打游擊。由于他卓越的指揮才能,他的軍隊(duì)就好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他從一個貧窮的苦工、一個奴隸成為了一個出色的將軍,最終建立了后趙王國,成為一位皇帝,創(chuàng)造了人生的奇跡。

石勒的出色不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只看年輕時的他,那么他就是個苦工,沒有人會想到他能當(dāng)將軍甚至皇帝,而時間證明他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所以我們看待事物不能一概而論,用莊子的話說,看似無用的東西,等到用它的時候,便知道無用的用處之大了。

我們在為人處世中,一定要言行一致,對待任何事物沒有偏見,不用主觀去決定客觀,不輕易對事物妄加判斷。辨別一個事物的有用與無用,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垂衣裳,設(shè)采色,動容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謂道諛,與夫人之為徒,通是非,而不自謂眾人,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

展示自己的衣服,在服裝上加色彩文飾,不停地變換表情和姿態(tài),以逢迎世人,而不認(rèn)為自己是在獻(xiàn)媚。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而且彼此是非觀念相通,而不認(rèn)為自己是世俗之人,真是愚蠢至極了。知道自己愚蠢,不是最大的愚蠢;知道自己迷惑的,不是最大的迷惑。最大的迷惑是一輩子都不明白大道;最愚蠢的人,終生都冥頑不靈。三個人同行,其中有一個人迷惑,所要實(shí)現(xiàn)的目標(biāo)還可以達(dá)到,因?yàn)槊曰蟮娜松?;如果其中有兩個人迷惑,就會徒勞而且達(dá)不到目的,因?yàn)槊曰蟮娜硕嗔恕?/p>

據(jù)說,在孔融10歲的時侯,他和父親一起去了洛陽。當(dāng)時,洛陽有個叫李元禮的人,社會地位很高,影響也很大,官至司隸校尉。因?yàn)樗嗖哦嗨?,道德高尚,前來拜訪他的人非常多。但是,只有李元禮的親戚和才華出眾的社會名流登門拜訪,守門人才給通報(bào)。孔融幾次央求父親帶他去拜訪李元禮,父親生怕他不懂事,得罪了這位大人,所以一直沒有答應(yīng)孔融的請求。

孔融畫像

有一天,孔融瞞著父親獨(dú)自去拜訪李元禮,他向守門人行了個禮,用充滿童真的聲音說:“李大人是我的親戚,我要進(jìn)去見他。”

守門人見他文質(zhì)彬彬,一舉一動都很得體大方,像是書香門第出身,就進(jìn)去通報(bào)了李元禮。孔融被請進(jìn)客廳后,李元禮并不認(rèn)識他,就問道:“你真是我的親戚嗎?”

孔融答道:“說來話長,過去您的祖先老子和我的祖先孔子有師生關(guān)系,因此我和您自然是老世交了?!甭犨@個孩子如此鎮(zhèn)定自若、自圓其說,在座的賓客都非常吃驚。李元禮不禁贊道:“好口才,真是個神童啊!”

這時,門人進(jìn)來稟報(bào)說:“大中大夫陳韙到。”陳韙大搖大擺地來到客廳,聽見大家正在贊賞一個年紀(jì)不大的孩子,他感到非常好奇,忙著詢問事情的緣由。陳韙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伶俐,并不意味著長大了就會有出息。”

大家都覺得他說的話沒有道理,但礙于情面又不好反駁。廳里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我想,陳大人在小的時候一定也很聰明伶俐吧?!笨兹诓换挪幻Φ鼗鼐搓愴t說。

陳韙想:“這不是用我的話來回?fù)粑覇??說我小時候聰明不就是說我現(xiàn)在是個沒出息的笨蛋嗎?”陳韙滿臉漲得通紅。

大家看到這位大官人尷尬地站在那里發(fā)愣,都不由得暗自發(fā)笑。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是可貴的,但是能做到這一點(diǎn)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莊子還認(rèn)為如果一群人中不自知者占了多數(shù),就會影響行事的最終目的,所以他說,三個人中如果有一個迷惑的,還能達(dá)到目的,而如果有兩個人迷惑了,就無法達(dá)到預(yù)期的目的了。正因如此,以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主張獨(dú)處,而不主張與眾人一起生活。這個觀點(diǎn)有正確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應(yīng)當(dāng)正確對待。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欲惡去就于是橋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陰陽之間相互照應(yīng),相互掩蓋,相互制約,四季相互代謝,相互產(chǎn)生,相互消滅,欲望、厭惡有來有去,于是也就有起有落,雌雄動物交配,于是常有新生命出生。安全與危難之間相互更替,禍與福之間也相互轉(zhuǎn)化,緩急相互摩擦,聚散相互依存而成。

漢武帝時期的董偃就是一個聰明人。館陶公主是漢武帝的姑姑,她號稱竇太主,嫁給了堂邑侯陳午。陳午死后,竇太主寡居,已經(jīng)有50多歲了,卻和董偃私通。董偃少年時和母親相依為命,靠賣珠維持生計(jì),13歲時便跟隨母親出入竇太主家。

漢武帝劉徹

竇太主身邊的侍從經(jīng)常在她面前說董偃容貌俊俏,竇太主便召見董偃,說:“我替你母親撫養(yǎng)你吧?!庇谑?,就把他留在自己的府中,教他讀書、寫字、相馬、駕車和射箭。

董偃成人后,竇太主在家的時候,他就在內(nèi)中侍奉;外出的時候,他就為她駕車。董偃為人溫柔可愛,因?yàn)樗c竇太主的關(guān)系特殊,公卿貴族們都與他交友,滿城都稱頌他,號稱董君。

竇太主非常喜歡董偃,甚至廣施錢財(cái)幫他結(jié)交士人,她還吩咐手下的人說:“董君需要錢財(cái),只有一天用絲帛超過千匹,用金子超過百斤,用錢超過百萬的時候,才需要告訴我?!?/p>

安陵人袁叔是董偃最要好的朋友,他對董偃說:“您暗地里侍奉公主,隨時都有可能被皇上處罰,您打算就這樣若無其事地過下去嗎?”

董偃惶恐地說:“其實(shí)我心里也很害怕,但一直想不出好的辦法?!?/p>

袁叔說:“您何不告訴竇太主讓她把長門園獻(xiàn)出來,這個地方皇上一直想要得到。要是這樣做了,皇上知道此事是您籌劃的,那么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要是您不這么做,讓皇上主動提出來,那時他又會怎樣看待您呢?”

董偃豁然開朗,叩頭拜謝道:“一定照您說的去做?!?/p>

董偃馬上去見竇太主,把這件事告訴了她,竇太主馬上奏報(bào)皇上,決定把長門園獻(xiàn)出來?;噬戏浅8吲d,把竇太主園改名為長門宮。董偃也因籌劃了獻(xiàn)長門一事,將禍?zhǔn)禄跓o形。

真正的禍福轉(zhuǎn)化之機(jī),是在心而不在外的,心善則種福,心惡則種禍;而眼前一時一事的禍福,是由自己之前所造的善惡來決定的,因此對于禍福的根源,既沒有徹底看清的可能,也沒有徹底看清的必要。對于有道德的人來說,應(yīng)該是無視禍福的,應(yīng)該是“但盡人事,各憑天命”的。

山木自寇,膏火自煎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山上的樹木,有的做了斧柄,還來砍伐自己;油膏引燃了火,結(jié)果將自己燒干。桂皮可以吃,所以人們才砍伐它;漆樹可以利用,所以人們才割它。世上的人只知道有用之材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之材更大的用處?。?/p>

有一個叫匠石的木匠帶著他的徒弟要去齊國,經(jīng)過曲轅這個地方,看見土地公廟旁有一棵大的櫟樹,樹的粗干圓徑有百圍,用它的材料可造十幾艘船。圍觀的人非常多??墒墙呈B看都不看,向前走去不停止。他的徒弟看了一番,才追上匠石問:“自從我們追隨先生學(xué)藝,還未曾見過如此好的材料,先生卻連看都不看就往前走,這是為什么呢?”匠石說:“罷了,不要再多說吧!那是‘散木’,沒有用的木頭,用來做船,船就要沉;用來做棺材,是會腐敗的。”到了半夜,匠石夢到這棵櫟樹來到夢中,并對他說:“你說我是個沒有用的‘散木’,要是我對人真的有用,早就被人砍去當(dāng)材料了,我哪還能長得這么高大?你這無用的‘散人’,怎么知道‘無用’的好處呢?”

伊索寓言里一則關(guān)于荊棘與杉樹的故事。一棵杉樹驕傲地對一叢荊棘說:“你一點(diǎn)用處也沒有。像我,到處都有人要我去做屋頂、造房子,以及做各種用具?!鼻G棘回答說:“你真是個可憐的東西,只要你想起斧頭和鋸子臨身的痛苦,相信你就愿意自己是一叢荊棘,而不愿意長成一棵杉樹了?!?/p>

皮毛豐美的狐貍和身上有彩紋的豹,棲息在深山遠(yuǎn)地,在巖穴里藏匿;白天伏居夜晚出來,即使饑渴不堪,也要遠(yuǎn)到?jīng)]有人的地方去覓食,非常謹(jǐn)慎。然而即使這樣,還是不能避免羅網(wǎng)和機(jī)關(guān)的禍害,就是因?yàn)樯砩嫌泻每吹拿樗鼈儙砹藶?zāi)禍??!越絕書·吳王占夢中:“好船者溺,好騎者墮,君子各以所好為禍?!币饧瓷瞄L游泳的人,反而是最容易溺水的,很會騎馬的人最容易摔下馬,人們往往因擅長某一技藝,而大意招致失敗。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

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固天之理也。

同類相求,同聲相和,許多同類事物之間存在相互感應(yīng)作用,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

一次,孔子在路途中迷了路,看見田中有兩個隱士長沮和桀溺在耕田,就讓子路去問路。長沮問子路說:“那位站在車上握著馬鞭的人是誰?”子路回答:“是孔丘?!遍L沮又問:“是魯國的那位孔丘嗎?”子路回答:“是。”接著,長沮故意不回答子路的問題,卻意有所指地說:“這位孔丘先生應(yīng)該是位‘知津’(知道路的人)?!闭f完就沒再理會子路了。

子路只好再向桀溺請教。桀溺也勸子路說:“現(xiàn)在天下這么紛擾不安,你們要和誰去改革它呢?與其跟著逃避壞人的人,不如跟著我們逃避整個社會的人?”子路問路碰了一鼻子灰,回來報(bào)告孔子??鬃诱f:“我們既然不可以同飛禽走獸合群共處,若不同人群打交道,又同誰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同你們一道從事改革了?!贝思纯鬃诱f的“吾非斯人之徒”。

楚國的隱士接輿一邊唱歌,一邊經(jīng)過孔子的車子,說:“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車想要和接輿講話,他卻趕快避開,孔子無法和他交談,所以盡管面對當(dāng)時紛亂的局勢,孔子仍企圖改變政局,是個有所作為的人,與那些隱者是不同類、不同道的人,所以那些隱者也都不愿與孔子攀談?wù)撜f。

由“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去反向思考,若是不同類不同聲,就如同孔子所說:“道不相同,不相為謀。”志向目標(biāo)不同的人,不能共謀于事。司馬遷在史記·伯夷列傳中說:“同明相照,同類相求?!薄霸茝凝垼L(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币馑级际钦f志趣相同的人自然會走到一起。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

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脂膏雖然燒完了,但是火種卻流傳下來,誰也不知道火的盡頭。

老聃去世了,他的朋友秦失前來吊唁,但秦失只哭了一會兒就出來了。老聃的弟子非常不解,更不能接受他的行為,就去質(zhì)問秦失:“你不是我們老師的朋友嗎?”

秦失回答說:“是的?!?/p>

老聃的弟子繼續(xù)問道:“既然是朋友,你覺得這樣吊唁,可以嗎?”

老聃

秦失說:“這樣做可以。以前我認(rèn)為你們都是得道之人,現(xiàn)在看來并非如此。剛才我進(jìn)去吊唁時,看見有年長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輕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你們聚集在這里,必定有不想說的話而說了,不想哭而哭了。這是違背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記了天性的享受,古人稱之為違反天性的過錯。有時出生,是你們老師的應(yīng)時;有時死去,是你們老師的順乎自然。應(yīng)時而生而又順乎自然而死,那么哀樂就不能進(jìn)入身心,古人稱這是自然的懸解。”

后來,莊子提出了“薪盡火傳”這個觀點(diǎn)。意思就是,老聃雖然去世了,他的肉體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像火種一樣一直流傳下去。

下面故事里的王后正是因?yàn)椴欢@個道理,導(dǎo)致櫻桃樹在她的國家絕跡了。

很久以前,有一個園丁,他有一個很大的花園。花園里種著各種花草,但唯獨(dú)沒有的就是櫻桃樹。而在這個國家里,僅有三棵櫻桃樹,而且三棵櫻桃樹都種在王后的花園中。

園丁一直很想擁有櫻桃樹的種子,讓它在自己的花園里生長。但是很少有人見過王后花園里的櫻桃樹,因?yàn)橥鹾蟮幕▓@是被高高的城墻圍住的。園丁每天都在想辦法,最后他決定給王后寫一封信,乞求送給自己一些櫻桃樹的種子。

王后收到信后,沒有給園丁種子,只給他回了一封信,老園丁接到信時頭發(fā)都已經(jīng)掉光了。王后在信里說:“既然你的花園里什么都有,缺棵櫻桃樹也是應(yīng)該的?!?/p>

園丁不甘心,又給王后寫了一封信,王后過了很久才給他回了一封信說:“你已經(jīng)很老了,你的花園里一直沒有櫻桃樹,又何必非要種上櫻桃樹呢?”王后還是沒有給園丁種子。

園丁給王后寫了最后一封信,他沒有再要櫻桃樹的種子,告訴王后說:“也許你收到我的信時,我已經(jīng)在天堂了。我已經(jīng)不需要櫻桃樹的種子了?!?/p>

一天,王后來到她的花園里,發(fā)現(xiàn)三棵櫻桃樹都枯萎了。后來,這個王國再也沒有櫻桃樹了。自私的王后最終失去了自己的最愛,而且是永遠(yuǎn)的失去。

莊子是齊生死的,他認(rèn)為活著死了一回事,人如能齊生死,則不以死為死,其死不是死,死是新生的開始。生是氣之聚,死是氣之散,生死如晝夜的交替,是萬物的自然狀態(tài),故不以生為喜愛可樂,不以死為討厭可怕。

保存火種以取暖并熟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jìn)步。迄今為止,人類還在創(chuàng)造發(fā)明各種火種火源,以使柴、煤、油、氣等各種燃料更方便地供人們使用。任何一種燃燒材料都可能用盡,但火種是永遠(yuǎn)不會熄滅的。物質(zhì)上的火種如此,精神上的“火種”更是如此,一代一代傳遞下去,不正是一種精神的“火種”嗎?

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無不存在對立的另一面,無不存在對立的這一面。從一方面看不見另一方面,從另一方面看就知道了,所以說彼出于此,此也離不開彼。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住在一座華麗的宮殿里,宮殿內(nèi)有許多美麗珍貴的東西,有隨時聽候他命令的仆役,而他只要等著別人服侍就行了。

國王擁有如此多的財(cái)富和權(quán)力,當(dāng)然許多人都很羨慕他。一天,國王的一個朋友對他說:“你多么幸福??!你擁有所有人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p>

國王說:“你真以為我比其他人更快樂嗎?”

“難道不是嗎?”朋友答說,“看看你擁有無數(shù)的寶藏,掌握著最大的權(quán)力。在這世上,你沒有任何煩惱,誰能擁有比你更美好的人生呢?”

國王說:“既然這樣,那么我們互換一下各自的位置怎么樣?”

于是,他們真的這樣做了。第二天,國王的朋友被帶進(jìn)宮里,所有的仆役被命令要像對待國王一樣服侍他。他們?yōu)樗┥狭嘶逝?,給他戴上了一頂金冠。

他坐在宴會廳的餐桌前,桌上擺滿了各種山珍海味,還有稀有的名酒、美麗的花卉、美味的香水和欣喜的音樂。他仰臥在柔軟的床墊上,感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當(dāng)他把一杯茶端到嘴邊想要喝的時候,感覺天花板上好像有東西懸在他頭頂上,那東西差點(diǎn)碰到他的頭,原來是一把劍!

他的笑容從臉上散去,臉變得慘白,手也不自覺地顫抖著。他不想再享受這些美味和音樂了,只想趕緊離開那個位置,遠(yuǎn)遠(yuǎn)地躲開。因?yàn)槟前褎χ挥靡桓?xì)細(xì)的馬鬃吊在天花板上,尖銳鋒利的劍刃閃閃發(fā)亮,直指他的眼睛。他立刻跳起來想逃走,但又驚恐地慢慢停下來,唯恐他的一個細(xì)小動作弄斷了那根細(xì)細(xì)的馬鬃,而那把利劍直扎過來,所以他一動不動地呆坐在那里。

國王問道:“你怎么了?你對這些美味不是沒有胃口吧?”

朋友竊竊私語道:“那把劍!你難道沒有看到嗎?”

國王說:“我當(dāng)然看見了,我每天都能看到它,我把它懸在頭頂上,用它來提醒自己一定有人想謀害我。也許有的臣子會嫉妒我的權(quán)勢,想謀害我;可能有人會散布不利于我的謠言,人民想推翻我;鄰近地區(qū)的國王可能會派兵奪取我的疆土;我可能會做出一個不明智的決定,導(dǎo)致國家的滅亡。如果想掌握國家大權(quán),你就必須承擔(dān)種種風(fēng)險(xiǎn)。你要明白,這些風(fēng)險(xiǎn)是伴隨權(quán)力而來的?!?/p>

世上的一切事物,無不存在對立的另一面和對立的這一面。從另一面看不明白的,從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說彼出于此,此也離不開彼,即事物的兩個對立面,誰也離不開誰。莊子的這句話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

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

以大道的觀點(diǎn)來俯視萬物,萬物沒有貴賤之分;從萬物自身的角度來看,萬物沒有不自以為尊貴而以其他事物為卑賤的;而從世俗觀點(diǎn)來看,萬物的貴賤并不在物自身,而在觀看物的人。

莊子是鄙夷榮華富貴的,他不愿犧牲自由和生命去換取一時的高官厚祿。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吃人家的餑餑,受人家的訶訶。楚威王聘他當(dāng)宰相他都不做,他認(rèn)為宰相也如用來祭祀的犧牛,隨時都有被殺的可能,

秦始皇

到那時想做個自由自在的人,是不可能的。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之所以日漸強(qiáng)大并最后統(tǒng)一天下,與其善于任人唯賢、多用能相有很大關(guān)系。很多有本事的人在別的國家只能做普通的職位,到了秦國,只要有一套能讓秦王信服的治國方略,秦王會立即委以丞相,使其各盡其能。

穆公重用百里奚,孝公用商鞅變法,惠王用張儀,昭王用白起、范雎,莊襄王用呂不韋,秦始皇用李斯、尉繚、王翦,他們都是天下第一流的能人,而且都不是秦國人,但都得到了秦王的信任和重用,秦國依靠諸賢將相的接力式奮斗,終遂一統(tǒng)天下之志,但這個丞相李斯在秦始皇去世后的日子便不好過了。因?yàn)楹ト斡泌w高,一起謀殺了大將蒙恬和胡亥的哥哥扶蘇,胡亥登基,做了秦二世。趙高指鹿為馬,黨同伐異,讒殺李斯。

李斯畫像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官倉里的老鼠是好,住得好,吃得好,又沒有人或狗來嚇唬它。李斯做了一輩子“官倉里的碩鼠”,晚年腰斬,想變成廁所里的老鼠都不行了。刑場上的李斯對他的兒子說:“再也不能和你牽著黃狗走出上蔡城東門打野兔子了!”多么凄慘??!

從大道的角度來看,哪有什么貴賤多少之分呢?不要把行為執(zhí)著在一個方面,以致和大道有出入。因?yàn)槿耸碌匚弧⒙殑?wù)尊卑,完全是帶有時代特色的主觀認(rèn)識,并沒有客觀的標(biāo)準(zhǔn)。李白曾說:“長揖天子,糞土王侯?!比绻f自然界的萬物相對來說還有貴賤之分,那么社會人事的貴賤是一定不會有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的。

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

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

萬物本來是相互聯(lián)系制約的,彼此之間相互感召吸引。

有一次,晉文公組織兵力準(zhǔn)備攻打衛(wèi)國,行軍途中遇到了公子鋤。公子鋤問文公想要去哪里,文公以實(shí)相告,公子鋤聽后大笑不止。文公問他為何如此。

晉文公墓

公子鋤回答說:“我笑我的一個鄰居。他送妻子回娘家,路上經(jīng)過一片桑林。他注意到桑林里有一個采桑女長得非常漂亮,便穿過大路進(jìn)入桑林與之談笑。說話之間回頭一看,路邊有一個男子正與他的妻子打招呼,他的妻子也與之暗送秋波,早就把他撇在了一邊。那個鄰人本想逗引別人的妻子,但出乎預(yù)料的是別人也來逗引自己的妻子,你不覺得這很可笑嗎?”

聽完這番話,晉文公似有所悟,然后傳令班師回朝,可是還沒等軍隊(duì)回到都城時,就傳來別國軍隊(duì)進(jìn)犯本國疆土的消息。晉文公火速命令揮師北上,很快打退了進(jìn)犯的敵軍。

森林里有一朵瘦弱的小花,它長在了一棵非常粗壯的大樹下。

小花一直都很慶幸自己能得到大樹的呵護(hù)。不但風(fēng)吹不著、雨淋不著,而且火辣辣的太陽也曬不著自己,它的生活無風(fēng)無雨、無憂無慮。

可是,好景不長。一天,突然有一些人來到森林里。只見他們拿著一個冒出濃煙并能發(fā)出很大嘈雜聲的奇怪工具,一眨眼的工夫大樹就倒在了自己面前,接著大樹又被截成了一段段的樹樁抬走了。

小花傷透了心,它不但為大樹哭泣,而且為自己悲傷。它無助地哭喊道:“天啊,失去了大樹的保護(hù),我會被瘋狂的大風(fēng)撲倒,被傾盆的大雨砸扁,被毒辣的太陽烤干,我可怎么活下去??!”

離它不遠(yuǎn)處有一棵小樹安慰道:“別再哭了,你應(yīng)該感到高興才對??!沒有了大樹的遮擋,陽光可以溫暖你,甘霖能來滋潤你。只有這樣,你瘦弱的身軀才能漸漸變得強(qiáng)壯起來,你才能開出更美麗的花朵。如果你一直藏在大樹的陰影里,你只能擁有短暫而黑暗的一生。”

小花不再哭泣了,因?yàn)樗杏X到太陽正溫暖自己瘦弱的身軀,突然感到有一股使不完的力氣在身體里涌動著。

螳螂將捕蟬,卻不知異鵲俟其后;異鵲得意忘形,卻不知莊子正執(zhí)彈待發(fā);莊了凝神有所思,卻不知早被守園人盯上了。相生相克形成世界的千變?nèi)f化,相生相克衍生了世界萬物,萬物形成一個因果網(wǎng),網(wǎng)中的每一個事物都處在復(fù)雜的關(guān)系中。不論相生或相克,都互相感召,相生者此惠益彼。人一日見利忘身,則必為利所囿,看不到災(zāi)禍在其身邊,結(jié)果將是利未收而禍已發(fā)。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jìn)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