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講得最多的就是為政處世的問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tǒng)治者借鑒,這可以從書名上看出來。書名的意思簡單來講就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tǒng)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統(tǒng)治者高高在上,轄萬民,其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關系著千千萬萬人的冷暖安危,因此一定要慎言慎行,從萬民的利益出發(fā),為萬民的利益著想。編者從歷代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國家的得失經驗總結出統(tǒng)治者(包括各級管理者)應引以為戒的訓條,這些“金玉良言”可以給統(tǒng)治者以警醒和啟示,使其能更好地管理國家,更好地服務于人民。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夫良藥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達者能受之。今者恪等,欲為大王除危殆于萌牙,廣福慶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愿蒙三思!
良藥苦口,只有病人才會甘之如飴;忠言逆耳,只有通達之人才能接受。如今我們這些人恭恭敬敬,想為您解除危險禍患于萌芽之中,擴展您富貴福祿的基礎,因此不知不覺地說得十分尖銳,希望您三思!
隋煬帝楊廣曾對大臣宣稱:“我天性不喜歡聽相反的意見,對所謂敢言直諫的人,都自說其忠誠,但我最不能忍耐。你們如果想升官晉爵,一定要聽話?!币虼?,他的身邊都是那些想升官而聽話的人。
隋煬帝楊廣畫像
隋煬帝驕奢淫逸,大肆出游,那些聽話的佞臣也跟著天天醉生夢死,大力搜刮人民的血汗。煬帝大興土木,建新宮,鑿運河,動輒征民夫幾十萬至幾百萬,那些聽話的佞臣逼民照辦;煬帝三次勞師遠征高麗,那些聽話的佞臣為之搖旗吶喊。而人民因勞役、兵役已弄得窮苦不堪,鋌而走險,國勢日危,他還自欺欺人以顯示他威武不可侵犯。而那些聽話的佞臣還不敢說個“不”字。正是這些人順著他的意,導致眾叛親離,使短命的隋朝迅速走向死亡。
與隋煬帝楊廣恰恰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就很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所以即使有大臣進諫時沖撞了他,他也不會因此而治大臣的罪,這在魏征的身上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
有一年,唐太宗為了擴大兵源,不僅要將十八歲以上的男子全部點為府兵(隸屬各地軍府,平時務農,閑時操練,輪流到京師守衛(wèi)或防守邊疆),還要將十六歲男子中體形壯大者,也一并點為府兵。魏征屢諫以為不可,甚至拒絕簽署命令,一連頂回去三四次。
唐太宗對魏征的這種做法很生氣,把魏征召去指責說:“那些人都是故意隱瞞年齡逃避兵役的,你為什么這樣固執(zhí),認為不行呢?”
魏征回答說:“竭澤取魚,可以得到魚,但明年澤中就無魚可得了。焚林獵獸,可以捉到獸,但明年就無獸可捉了。何況兵不在多,而是在于帶兵得道;只要兵精,又訓練有方,指揮有術,就可以無敵于天下,何必要那不夠年齡的來增加虛數呢?!苯又诌M一步申述說:“陛下不是常說要以誠信治天下,使官吏和百姓都不欺詐嗎,可是陛下即位以后還不久,就已經做了失信于民的事好幾次了!”
唐太宗聽魏征說他已經做了好幾次失信于民的事,不覺吃了一驚,忙問道:“我有什么失信于民的事?”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魏征指出說:“陛下剛即位的時候,曾經下詔,凡拖欠的國家賦稅,一律豁免。但是主管的官吏卻認為秦王府的財物不屬于國家,對欠秦王府的賦稅,仍然催征。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秦王府的財物,怎么能說不是國家的呢?還有,陛下曾經說過,關中(指今陜西一帶),免兩年租調,關外(指潼關以東地區(qū))的徭役,免除一年。話剛剛說完,卻又下令說,已經完納者,就從明年再算。免除之后,又復征收,百姓已經不滿。再說,陛下治理天下,很多事都依靠地方官吏,唯獨在征兵問題上,懷疑他們有蒙騙欺詐行為,能說是以誠信為治嗎!”
唐太宗聽了魏征這番論據充足的話,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地說:“我先前還認為是你太頑固,不通達政事,現(xiàn)在聽了你的話,覺得很精要。的確,政令不講信用,百姓就不知所從,國家怎能治理得好呢?我的錯誤實在不小??!”
后來,唐太宗接受魏征等人的意見,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采取與民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施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的措施,使得人民生活比較安定,連年收成較好。
由于魏征進諫時,措辭有時很激烈,以至觸犯唐太宗的尊嚴。有一次,唐太宗罷朝后,怒猶未消,恨恨地說:“遲早我非殺掉這個老家伙不可!”長孫皇后問他要殺誰,唐太宗說:“就是魏征這個老家伙。他總是在朝廷上當眾批評我,弄得我下不了臺,使我太難堪了?!被屎舐犃耍R上退出,穿上朝服(上朝時穿的禮服),然后又進來,恭恭敬敬地向唐太宗道賀。唐太宗驚訝地問道:“賀從何而來?”皇后說:“我聽說君明臣直。魏征所以那樣直率,那是由于陛下之明啊,我怎能不祝賀呢!”唐太宗才轉怒為喜,此后,對魏征更加敬重了。
好的藥物雖然味苦但對治好病卻有利,忠實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正所謂苦口良藥,逆耳忠言。贊揚的話每個人都喜歡聽,但表面好聽的話卻未必有價值,而有價值的話往往表面上不好聽,是要表面好聽而沒有什么價值的話,還是要表面上不好聽但是卻有價值的話?顯然,后者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只有能夠聽取進去逆耳忠言,才能反省自己言行上的缺點,進而修正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不斷進步。
君仁則臣直
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剑灰苑饩芏苑饩?,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蔽暮钤唬骸昂我灾??”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偅沟澡偃巫粗?,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
魏文侯問群臣:“我是什么樣的君主?”大家都說:“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說:“國君您得了中山國,不用來封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離開。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蔽何暮顔枺骸澳愫我灾??”回答說:“臣下我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蔽何暮畲笙?,派翟璜去追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堂去迎接,奉為上客。
秦王李世民繼位以后,魏征被任命為右丞相。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有人告發(fā)右丞相魏征袒護他的親戚,太宗就派御使大夫溫彥博審查魏征。結果,沒找到證據。溫彥博對太宗說:“魏征辦事的時候,毫不掩飾,不避嫌疑,雖然沒有什么私心,但是也有應該責備的地方?!?/p>
太宗就讓溫彥博責備魏征說:“從今以后,你要掩飾自己的行為?。 ?/p>
有一天,魏征進宮朝見的時候,就對太宗說:“陛下,臣聽說君王和臣子就應該像是一個整體,應該彼此都真心誠意,如果彼此都掩飾的話,那么國家的興亡就不得而知了,臣也不敢再聽從您的詔令了?!碧诼犖赫鬟@么一說,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于是,他就和魏征說:“朕已經后悔了?!?/p>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魏征被授予秘書監(jiān)一職,并且還參掌朝政。他剛擔職不久,長孫皇后聽說一位姓鄭的官員,有一位年僅十六七歲的女兒,才貌出眾,國色天香。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唐太宗,請求太宗將鄭家的女兒納入宮中,選為嬪妃。于是,太宗就聽了長孫皇后的話,下詔書,將這一女子聘為妃子。
魏征聽說這位女子已經許配了人家,就立即進宮,給太宗進諫。他對太宗說:“陛下為人父母,應當撫愛百姓,為自己應該擔憂的而擔憂,為自己應該高興的而高興。您居住在宮室臺榭中,應該想想老百姓有沒有房子??;當您吃山珍海味的時候,應該想想老百姓是否還置身在饑餓之中;您的嬪妃滿院,而老百姓是否擁有合家的歡樂?現(xiàn)在鄭官員的女兒,早已許配了人家,您沒有詳細查問,就把她納入宮中,如果消息傳出去,難道不會被世人笑話嗎?您所做的,難道符合為民父母的身份嗎?”
太宗聽完之后,大吃一驚,當時就表示歉疚,并且決定收回成命。但是,房玄齡等人卻認為鄭官員的女兒沒有許配人家,就堅持詔令有效。與鄭官員女兒定親的那家人,也派人遞上表章,說以前雖然和鄭官員有交往,但是,并沒有定親的事。唐太宗半信半疑,就又召來魏征詢問這件事。魏征直截了當地對太宗說:“定親的那家人之所以否認這件事,是害怕陛下您以后因為這事而害他們,其中的緣故已經十分清楚了,這還值得奇怪嗎?”太宗于是就堅決地收回了詔令。
魏征敢直言進諫,即使在太宗大怒的時候,他也敢和太宗當面爭論,從不退讓。
魏征與李世民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嶺打獵,行裝都已準備好了,卻遲遲沒有出行。后來,魏征問到這件事的時候,太宗就笑著說:“朕當初的確有這個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進諫,所以,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p>
還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鷂鷹,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是,當看到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就趕忙把鷹藏到了懷中。魏征假裝奏事,故意拖延時間,致使鷂鷹在太宗的懷中悶死了。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許多大臣上書,請?zhí)谂e行封禪。封禪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種隆重大典。先到泰山頂上去祭天,然后再去泰山腳下小山梁父祭地,以“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并表明自己是皇天之子,受天命以統(tǒng)治天下萬物。唐太宗也以為自己功成業(yè)就,同意照辦,唯獨魏征認為不可。
唐太宗問魏征說:“你為什么不同意封禪?難道是我的功業(yè)還不高嗎,道德還不厚嗎?天下還不太平嗎,年景還不好嗎?”
魏征從容地說:“陛下功業(yè)雖高,但是百姓受到的恩惠還不夠多。道德雖厚,但是恩澤還沒有及于所有的人。天下雖已太平,但是百廢待舉,財力還不能說十分充裕。幾年來雖然豐收,但是庫存還嫌空虛。因此,我認為還不到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的時候。”他還打比方說:“譬如一個患病十年的人,雖然經過醫(yī)治,已經好了,但是體力還沒有恢復,如果馬上讓他背上一石米,一天走一百里路,顯然是不行的。隋朝的荒亂,不只十年,陛下像良醫(yī)一樣,把它治好了,但是國家的元氣還沒有完全恢復,還不富裕。這個時候就要舉行封禪,祭告天地,說已功成業(yè)就,我認為是不妥當的?!?/p>
魏征又進一步陳述說:“我朝承隋朝大亂之后,至今戶口還沒有完全恢復,財糧也都不夠充裕。陛下東去登泰山,千乘萬騎,物資供應的開支,可不是一個輕的負擔??!同時,陛下封禪,各國必然要派使者前來祝賀。但是我國伊水、洛水(今河南洛河)以東,直到海邊,草木叢生,茫茫千里,人煙稀少,雞犬不聞,道路荒涼,行旅艱難。這樣不正是將外人引入國內,讓他們看咱們的虛弱嗎?即使竭盡財力,給以厚賞,也不能滿足他們的欲望。即使連年免除賦役,也不能抵償百姓的勞費。這種崇虛名而受實害的事,陛下怎么能做呢!”
唐太宗聽了魏征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決定停止封禪。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魏征取代王珪當了侍中。這年年底,中牟縣丞皇甫德參向太宗上書說:“修建洛陽宮,苦了老百姓;地租收得太多,卻都被宮女們穿衣化妝給揮霍掉了?!碧谑盏阶嗾乱院蠛軕嵟?,就對宰相們說:“德參想讓國家不使用一個百姓,不收地租,富人什么事也不干,這才符合他的心意?!庇谑牵鸵o皇甫德參治罪。魏征上諫說:“自古以來,上奏不偏激,就不能觸動人主的心。所謂狂徒所說的話,圣人選擇好的聽從。請陛下想想這個道理?!弊詈笏€強調說:“陛下最近不愛聽直言了,雖然還能勉強包涵,但已不像從前那樣豁達自然了?!碧铺诓坏珱]對皇甫德參治罪,還把他提升為監(jiān)察御史。
君仁則臣直,對君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仁”。只有為君者做到了仁愛,為天下而不謀私利,處事公而不偏心,胸懷博大,才能聽到“直言”,即實話,進而做到革弊興利,富強國家。如果為君者,暴虐,不講仁愛,下面的人多半不敢直言,說實話,假話、謊話、大話盛行,奸佞之臣當道,試想這樣的國家還能有什么希望。各級企事業(yè)領導者要吸取歷史教訓,廣泛聽取意見,正確對待提意見者,這樣無論是機關單位還是公司才會不斷壯大,不斷發(fā)展下去。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上思征不已,謂侍臣曰:“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征,對身邊的大臣說:“人們用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齊衣帽,將歷史作為鏡子,可以觀察到歷朝的興衰隆替,將人比作一面鏡子,可以確知自己行為的得失。魏征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p>
魏征少時家貧,但他性格堅強,胸懷大志,博學多識,特別是對歷代興衰之道頗有研究。這為他以后成為著名的諫臣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唐太宗初年,治國最要緊的事情是使人心安定。當時,河北有不少州縣都在叛亂,這些州縣都是太子李建成的余黨親信,他們害怕李世民鎮(zhèn)壓,于是在惶恐不安中作亂。
唐太宗派魏征安撫,魏征于是建議唐太宗要不計前嫌,這樣才能消除他們的戒心。唐太宗欣然同意。魏征到了河北,大搞攻心戰(zhàn),很快,河北就安定了下來。唐太宗對此表示贊賞。魏征返回長安之后,唐太宗冊封他為尚書右丞,成為行政中樞尚書省的佐官。
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朝臣中進諫的人數日益增多,但有許多人進諫所出的主意很不高明,往往使得太宗龍顏大怒。中丞皇甫德參進諫說,社會上婦女梳高發(fā)型,是讓“皇宮里的宮女帶壞了”。唐太宗聽人說宮女的壞話,自然很生氣,罵道:“難道讓宮人都剃掉頭發(fā),你們才會滿意嗎?”他要以誹謗罪處罰皇甫德參。但魏征堅決反對這樣做,他說:“自古勸諫的奏章,往往用詞偏激,不然,又怎么引起君主的重視呢?陛下要想明白得失,只能讓大家大膽陳說,如果說得對,自然對陛下有益;說得不對,也不會有害。若動不動就治罪,以后誰還敢開口呢?”魏征有力且有理的慷慨陳詞,使唐太宗打消了處罰皇甫德參的念頭。
魏征是朝中最有名的諫臣。他完全憑著自己淵博的學識和為國為民的赤誠,在抑制享樂、輕徭役、薄賦稅等政策方面都有所貢獻,他性格耿直,據理力諫,每每當著群臣的面和太宗激烈爭辯,力求各項政策都能符合當初太宗自己定下的原則。貞觀三年二月,魏征以秘書監(jiān)的身份參與朝政,當上了宰相。貞觀七年又改任侍中,侍中是門下省長官。魏征為相后,對“貞觀之治”的最終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
魏征不僅在國家大事上表現(xiàn)出耿直的一面,而且還敢對與自己沒有多少關系的皇室的內部事務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唐太宗給他最喜歡的女兒長樂公主出嫁的嫁妝遠遠超過了禮規(guī)。魏征于是直言指出:“陛下愛長樂公主,多給嫁妝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符合禮規(guī)。這件事雖然是小事,但不可因為事小而忽略?!?/p>
唐太宗聽從了魏征的話,減少了給長樂公主的嫁妝。后來,長孫皇后知道了事情的前后經過,很感嘆地對唐太宗說魏征是國家的棟梁之材。
貞觀中期,邊境安寧,國家富裕,天下到處都是一副太平景象,魏征卻居安思危,提醒唐太宗守天下不容易。唐太宗說:“任用賢臣,多聽諫言,不就行了嗎?”魏征回答道:“賢明的君主起初往往能聽得進諫言,但安定后就會倦怠,這樣下去,國家就會陷入危險之中,所以圣人在安逸時要不忘居安思危?!?/p>
過了十幾年,天下富裕,國家長治久安,唐太宗又漸漸地開始重視享樂與好大喜功。宮廷之中享樂之風盛行。有一次,房玄齡問少府監(jiān)竇德素:“皇宮里最近有哪些建筑項目?”唐太宗知道這件事后很不高興,特地將房玄齡找來教訓說:“你管好南衙的政務就行了,別管北門的閑事!”宰相房玄齡忙跪在地下,向皇上謝罪。魏征卻對房玄齡的謝罪很不明白,他說:“陛下為什么要怪罪玄齡呢?作為宰相,皇宮內的事務也在他的權限范圍之內,他這是忠于職守。陛下卻因此怪罪他,叫臣如何理解得了?”
有時候,魏征在勸諫唐太宗時言辭激烈,很不給唐太宗面子,只是由于太宗和魏征的情誼一直很深,所以不好發(fā)作,這令太宗有時竟然懼怕他,所以對他說:“你以后不妨這樣,如果你認為我有什么不對的,當著大家的面只管順著朕的意思說,等沒有人時悄悄告訴朕,朕一定照你說的辦!”魏征卻不同意,說:“舜帝曾告誡群臣,不能當面順從,背后反對。陛下雖沒有這樣告誡魏征,臣卻天生是這樣的人?!蔽赫髦v得很有道理,唐太宗不好隨便反對。
有一次,唐太宗在宴請公卿的盛會上公開說:“貞觀以前,跟隨朕平定天下的人中,房玄齡的功勞沒人比得上。貞觀之后,盡心盡力,為百姓犯顏直諫的臣子,助朕成就今天的功業(yè)之人,只有魏征!”可見唐太宗對魏征的評價之高。
魏微生活極為簡樸,雖官至宰相,但居家十分簡單。魏征病重的時候,唐太宗就用自己準備造宮殿的材料為他修建房子。魏征臨終之前,有一次唐太宗親自到府上看望,他流著淚問魏征有什么囑咐,魏征說:“妻子兒女都不讓我牽掛,唯獨擔心國家的安?!边@位忠諫宰相至死都在考慮國家利益。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魏征病逝。唐太宗悲痛萬分,親自登門哭祭,停政五天,并準備用最高規(guī)格送葬,讓文武百官送出郊外。魏征的家屬不同意,說這不符合魏征生前節(jié)儉的品性。最后,太宗只好叫人用牛車載著棺木送到墓地。
魏征雕像
太宗登上內苑的西樓,望著出殯的隊伍痛哭失聲,他對侍臣說:“以銅做鏡,可以正衣冠;以史做鏡,可以知道國家的興亡;以人做鏡,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朕以前有這三鏡,現(xiàn)在魏征去世,三鏡已經不全了!”
聰明的人應該以歷史人物為鏡子,把他們成功失敗的經歷當作借鑒,從而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當然,除了指歷史上的人物之外,我們還可以用與自己同時代的人或自己周圍的人,以他們?yōu)殓R子,聽取他們對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他們身上看見真實的自己,這樣才能不斷修正自身的行為,不斷取得人格上的完善。
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
秀披輿地圖,指示鄧禹曰:“天下郡國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慮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內淆亂,人思明君,猶赤子之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
劉秀翻閱地圖,指給鄧禹看,說:“天下郡國如此之多,到今天我才得到其中的一個。你先前認為我憂慮天下不能平定是多余的,為什么?”鄧禹回答說:“現(xiàn)在天下混亂,人民想要英明的君王,好像初生的嬰兒思慕慈母。古代興起的帝王,只在他品德的厚薄,不在他地盤的大小。”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鄧禹少時敏慧,13歲便能誦詩,后游學長安。正巧劉秀也游學于長安,鄧禹雖年幼,但見劉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隨劉秀,數年后方歸家。
王莽末年,農民起義風起云涌,各地豪強紛紛擁兵自立。公元23年,劉玄稱帝,年號更始,鄉(xiāng)里豪杰多推鄧禹起事,鄧禹不肯從。更始帝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不久命劉秀往定河北鎮(zhèn)撫州郡。鄧禹聞訊,前往投奔。劉秀對鄧禹深為敬重,每遇大事,必定與鄧禹商討。
鄧禹畫像
不久,河北割據勢力王郎起兵叛漢,鄧禹隨劉秀被迫離薊(今北京城西南角)至信都(在今河北省邢臺西南)。鄧禹率領數千人攻拔廣阿(在今河北省隆堯東)。劉秀指示鄧禹說:“天下的郡國這樣多,如今僅得了一個,你以前說以我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為什么呢?”鄧禹說:“現(xiàn)在海內混亂,人們思念明君,就像嬰兒思慕慈母一樣。古代興大業(yè)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眲⑿懵牶蠓浅8吲d。
這期間,劉秀選任將領,多先征詢鄧禹意見,而鄧禹每有所舉,均當其才,因而劉秀深敬其知人。
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赤眉軍攻入函谷關。更始派定國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將軍劉均及諸將,分據河東﹑弘農抵抗。赤眉軍人多,王匡等人不能抵擋。劉秀估計長安將來必為赤眉攻破,想乘機奪取關中。劉秀知鄧禹沉深有大度,拜鄧禹為前將軍率精兵兩萬前往關中。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鄧禹率軍越太行山,出箕關進取河東(山西省南部地區(qū))。河東都尉閉關拒守,鄧禹率兵攻城,連攻十日,大破守軍,并獲取了大批的軍資糧秣。鄧禹又率兵圍攻擊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但數月未能攻下。更始大將軍樊參率領數萬人,渡過大陽準備進攻鄧禹,鄧禹派遣諸將在解縣南面迎敵,大破樊參軍隊,并砍下了樊參的頭。王匡、成丹、劉均等合軍十多萬,再共同攻擊鄧禹,初戰(zhàn)鄧禹軍不利。第二天癸亥,王匡等人認為,癸亥屬于六甲兇日,整天沒有出兵,鄧禹因此得以停整兵器,
鄧禹雕像
重新調整部隊。次日早晨,王匡率全軍進攻鄧禹,鄧禹下令軍中不得妄動,等王匡軍隊到了營下,鄧禹傳令諸將一起出動迎擊,一舉擊敗王匡軍隊。王匡等都棄軍逃走,鄧禹率兵乘勝追擊,繳獲了很多兵器和物資,這樣平定了河東郡。
君是國家最高的主宰者,是決定整個國家命運的最關鍵人物,毫不夸張地說,為君者的一言一行都極大地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一個英明的君主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作為領導者,應該具備全局觀念,胸懷責任感,肩負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做到對上對下都無愧于心。
君者舟也,民者水也
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畢力,以度元元,所謂福也。
君王是船,人民是水,群臣是船上的乘客,將軍兄弟是劃槳的水手。如果大家齊心盡力,普度眾生,這就是福。
隋文帝末年,刑法已很殘酷。隋煬帝統(tǒng)治時,刑法進一步苛暴。對被壓迫階級聚眾造反,包括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叛亂和政變,都要以天下第一大罪——“謀反”來定刑。規(guī)定凡是起來反抗的,“罪無輕重,不待聞奏,皆斬”。又規(guī)定反抗者籍沒其家。到貴族楊玄感起兵后,又制定誅九族之法:“其尤重者,行裂、梟首之刑,或磔而射之?!?/p>
隋煬帝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他在隋文帝“開皇之治”的基礎上,征發(fā)百萬民工,用五年時間鑿通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項偉大的工程;隋煬帝增設進士科,使科舉制度正式形成。他還三次派人到臺灣,密切了大陸與臺灣的聯(lián)系。但是,隋煬帝好大喜功,窮奢極欲,濫用民力,橫施暴政,給人民帶來空前的災難。在歷史上留下了暴君的罵名。
隋煬帝楊廣是隋文帝的次子,被封為晉王。他的野心很大,心術不正。又詭于伎倆。他早就覬覦長兄楊勇太子的地位,想取而代之。為達目的,先要博得隋文帝的好感。他聽說隋文帝對楊勇生活奢華很不滿意,就設法在隋文帝面前裝出節(jié)儉的樣子。有一次隋文帝要到他的府里來,他事先讓平時陪伴他的許多美女都躲到后面去,只留下年紀比較大,又長得不怎么好看的迎候隋文帝;還讓人把一張斷了弦又落滿灰塵的琴放在顯眼的地方。隋文帝果然被他蒙蔽,夸他不好聲色又知節(jié)儉。還有一次他看人打獵,天突然下起大雨,隨從拿油衣(涂有桐泊的雨衣)讓他穿上。他說:“你們都淋著雨,我怎么能一個人穿呢?”一直和大家一起受雨淋。隋文帝聽說后,很是高興,夸他有仁愛之心。為了美化自己,他還在獨孤皇后面前裝作非常孝順的樣子,每次要離開的時候,都是難舍難分,很得皇后的歡心,他還謊說太子要害他,使皇后對太子楊勇更加不滿。他還巴結拉攏皇帝和皇后身邊的人,還把隋文帝的寵臣楊素拉攏過來。這樣,在隋文帝身邊,就形成了以獨孤皇后和楊素為首的反對太子楊勇的勢力。他們合謀,要廢掉太子楊勇,改立楊廣。楊廣甚至把太子的親信姬威也收買到手,充當自己的耳目。他派人指使姬威告發(fā)太子生活奢靡,還說太子經常找人算卦,算到皇帝快死了,太子很高興等。隋文帝聽說后傷心地流下眼淚,馬上下令把楊勇囚禁起來,讓楊素負責審問,楊素舞文弄墨,加油添醋。楊勇不服。楊素就讓人把楊勇府中的服飾都搬出來,展示給大臣們看。獨孤皇后也百般指責楊勇,要求廢掉楊勇,改立楊廣為太子。公元600年,隋文帝排斥大臣高穎的勸諫,下令廢楊勇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得了重病,太子楊廣和楊素等人密謀,派兵包圍皇宮,把隋文帝嚴密控制起來。楊廣調戲隋文帝的妃子被隋文帝知道后,隋文帝怒斥楊廣為畜生,要人把楊勇找回來,重新立為太子。但是一切都晚了,楊廣搶先一步,指示心腹把隋文帝殺死。接著又派人殺了長兄楊勇,楊廣就這樣登基當了皇帝,他就是隋煬帝。
為了滿足驕奢淫逸的欲望,隋煬帝一登基就下令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民工二百萬人,日夜不停地施工。在洛陽西南修造規(guī)模宏大的顯仁宮,所需的木料要到江西去砍伐,一根做柱梁的木料,需要兩千人搬運,運到洛陽需要幾十萬人工。工期緊迫,條件艱苦,官吏驅逼,民工不堪忍受,有十分之四五悲慘地死去。裝運尸體的車輛,往來不絕。隋煬帝還在洛陽西郊修建規(guī)模巨大的皇家園林,叫西苑。西苑方圓二百多里,里面有巨大的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萊、方丈、瀛州三仙山,山高百余尺,上面建有亭臺樓閣。苑中有龍鱗渠,縈回曲折流入湖中。沿龍鱗渠,修建16座豪華的宮院,分別由隋煬帝寵愛的16個妃子主管。秋冬季節(jié),要用七色彩綢,做成各種花葉,綴于枝條,把宮院的樹木裝點得像春天一樣。還要經常更換。湖中的冰也得鑿去,用絲綢做成的荷花綠葉裝飾起來。16宮院的妃子競相進獻最精美的食品,以博隋煬帝的恩寵。隋煬帝喜歡在明月之夜,帶著幾千宮女騎馬到西苑游玩,一邊彈奏著清夜游曲,一邊飲酒賞月。
隋煬帝奢侈無度,殘暴無比,他的所作所為已超出了社會的承受力,給人民帶來無窮的災難,也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公元611年,反隋的農民起義首先在山東爆發(fā)。各地響應,反隋的起義風起云涌。公元616年,隋煬帝不顧大臣們的勸阻,乘著新龍舟第三次巡游江都。在路上有個地方官冒死攔路勸阻說:“如果你到了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彼鍩郯阉麣⒘?。在江都隋煬帝醉生夢死,日夜都沉浸在聲色酒宴之中。在強大的反隋力量的打擊下,隋煬帝自知末日將到。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絞死。一代暴君得到了他應得的下場,繁盛一時的隋朝就這樣滅亡了。
君和民是舟和水的關系,舟在水上,水載舟行。君要善待臣民,體諒臣民的難處,設身處地為臣民著想,這樣國家才會長治久安。如果,為君者高高在上,一心只想吃喝玩樂,魚肉百姓,把百姓作為自己私欲的滿足者,長久下去,民眾積壓的憤怒必然會吞噬施暴于他們的一切,包括他們的君主。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愿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于治!’”由是蜀人稱亮之賢,知祎不及焉。
諸葛亮做丞相的時候,有人認為他不肯實行大赦,諸葛亮回答說:“治理國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因此漢代的賢臣匡衡、吳漢不愿實行大赦。先帝也曾說過:‘我與陳元方、鄭康成在一起時,常常聽他們給我講述治國之道,但是竟沒有一次講到過赦免政策。像劉表、劉琮父子那樣,每年都實行赦免,對于治國又有什么好處?’”因此蜀人極力稱贊諸葛亮的賢明,而知道費祎是比不上他的。
從王莽建立新朝政權到劉秀統(tǒng)一全國,這幾十年的時間里,國家連年戰(zhàn)亂,老百姓受苦最重。他們種的莊稼有時被戰(zhàn)爭破壞得顆粒無收,再加上苛捐雜稅,農民生活十分困難,怨聲載道。光武帝劉秀看到這種情況,決定仿效文帝、景帝,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因為只有這樣,國家才能重現(xiàn)生機。
光武帝看到當時的奴婢生活在底層,沒有一點自由,和過去的奴隸沒有什么區(qū)別。于是,他決心解放奴婢,并下了九道禁止殘害奴婢的命令。
同時,光武帝也對那些殺害奴婢的官吏嚴加治罪。有一次,一個地方官殺了一個奴婢,被光武帝知道后,光武帝當即下令殺了那個不稱職的地方官。從此,再沒有人敢違抗光武帝的命令了。被解放的奴婢也熱情地投入了農業(yè)生產的大軍中。
光武帝看到戰(zhàn)爭時期的苛捐雜稅非常重,便下令廢除王莽時期的各種苛捐雜稅。百姓們非常高興。這時東漢的經濟已經緩慢地恢復了。公元30年,光武帝把田租從十稅一恢復到西漢時期的三十稅一。賦稅減輕,老百姓手中的余糧也逐漸增多,人們都安心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社會也穩(wěn)定了下來??吹桨傩諅冞^上了好日子,光武帝心中也有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他知道百姓是根本,只有得人心者,才能得天下。
光武帝廢除苛捐雜稅,又減輕田租,并很好地控制了財政開支。他提倡節(jié)儉,而且他還從自己做起。歷史上的很多帝王都嬪妃成群,光武帝卻將女色看得很淡,他的后宮只有一名皇后,幾名嬪妃。而且他還嚴格控制她們的開支,規(guī)定每天或每月吃穿花銷的數量。僅此一項,就為國家節(jié)省出了大量錢財。
光武帝知道官逼民反的道理,所以他特別注意整頓官吏,特別是地方官。有一次他對一個貪官說道:“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我漢朝滿朝文武的形象,甚至可以說是代表我的形象,你這樣肆意搜刮民財,百姓不僅僅對你有怨言,對我們漢朝江山都有怨言。百姓一旦爆發(fā),我們的江山就難保,你知道嗎?”這個貪官因此讓光武帝給治了罪。
由于光武帝經常派人微服私訪,有時候也親自去察看地方官吏的活動。所以官吏很少有貪臟枉法的。這樣一來,社會秩序明顯好轉,很多地方都出現(xiàn)了“官愛民,民擁官”的新氣象。
光武帝知道百姓最痛恨戰(zhàn)爭。因此,他為了推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對用兵十分謹慎。那時,匈奴的勢力又有所擴大,但是匈奴不敢直接來犯,而是鼓動別人來侵擾中原。有一個叫盧芳的人,就是匈奴培養(yǎng)出來的“代理者”。他依靠匈奴的力量,出兵占領了北方很多地方。最可氣的是,盧芳還在那里宣布稱帝。
光武帝忍無可忍,便派兵去攻打。盧芳根本敵不過漢軍,向光武帝投降。光武帝出于仁慈之心,把他放了,還讓他留下來,管理那些地方??墒潜R芳賊心不死,又叛變了。光武帝于是再次出兵,又大敗盧芳。盧芳只能逃到匈奴避難去了。
有的大臣建議光武帝乘機消滅匈奴,不然匈奴遲早都會威脅到東漢。光武帝回答說:“依我們現(xiàn)在的實力,大敗匈奴沒有問題,但是和匈奴開戰(zhàn)必然會浪費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漢朝百姓才剛剛過上安定的日子,農業(yè)生產也剛剛恢復,我們不能為了出這口氣,讓百姓又陷入戰(zhàn)火之中。如果匈奴膽敢進犯我們,我們一定會齊心協(xié)力將其打敗的。”
光武帝的許多措施,都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和支持。由于他處處為百姓著想,全國出現(xiàn)了新的景象,社會安定,經濟上升,百姓安居樂業(yè)。
治理國家要真正為百姓著想,解決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比如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只有這些關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國家也才能談得上長治久安,也才可能真正富強起來,百姓才會安居樂業(yè),真正實現(xiàn)國富民強。
雖讎必賞,雖親必罰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對盡忠而有益于國家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加獎賞,對違法而怠慢的人,即使是親近者也必定處罰;對真心誠意認罪悔改的人,即使罪行較重也必定釋放,對革命花言巧語進行掩飾的人,即使罪行較輕也必定誅殺;再小的善行也予以贊揚,再小的惡行也予以貶責。
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州吁在石厚幫助下,殺害了自己的哥哥衛(wèi)桓公,當了國君。接著,又任意驅使老百姓去打仗,引起國內人民的不滿。眾人商量派人去洛陽向周天子告州吁的狀。州吁得知這個消息以后,非常著急,便與石厚研究穩(wěn)定人心的對策。石厚說:“我父親在朝中德高望重,如果把他老人家請來為我們說幾句話,事情就好辦了?!?/p>
石厚的父親石碏本來是衛(wèi)國的大夫,是衛(wèi)桓公的重臣。因為不滿州吁和石厚的所作所為,自己一時又沒有能力除掉他們,因此告老還鄉(xiāng)?,F(xiàn)在見兒子來問解救的辦法,便計上心來。一本正經地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只要周天子答應了,問題就解決了?!?/p>
石厚又問:“怎樣才能得到周天子的許可呢?”石碏回答說:“陳桓公目前很受周天子的寵信,陳、衛(wèi)兩國又一向關系很好,假如州吁和你兩人親自去求陳桓公,我想他是會為你們在周天子面前說幾句好話的。只要周王答應正式封州吁為衛(wèi)侯,人心就可以穩(wěn)住。”
石厚把石碏的話轉告了州吁,州吁認為這是一個好辦法,于是兩個人高高興興地帶著禮物到陳國去。
當州吁、石厚往陳國去的時候,石碏暗地里打發(fā)人帶著密信,趕在前頭送給了陳桓公,請求陳桓公將這兩個殺死國君的兇手抓起來。
州吁和石厚一到陳國,就被陳桓公派人捉住了。衛(wèi)國得到消息以后,立即派大夫右宰丑前去殺死了州吁,考慮到石厚是石碏的兒子,不少人都主張從輕發(fā)落。但是,石碏卻說:“石厚不忠不義,留著有什么用?”即派家臣赴陳把石厚也殺了。
公元227年冬,諸葛亮率領大軍進入漢中,進行第一次北伐。臨行前,諸葛亮給后主上了一道出師表。在文章中,諸葛亮指出南方已經安定,軍隊經過訓練,應當北伐曹魏,奪取中原。他還規(guī)勸后主要親賢臣,遠小人,否則就會出現(xiàn)東漢桓帝、靈帝的災禍。
沒過多久,蜀軍對祁山發(fā)動攻擊。雖然祁山久攻不下,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脫離曹魏,歸降蜀漢。
這時,魏文帝已死,其子魏明帝在位。明帝聽說失了三郡,就命令張郃率領一支軍隊抵擋蜀軍。諸葛亮對眾將說:“張郃大軍來到,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首當兵沖,誰愿意帶兵去那里駐守?”參軍馬謖說:“我愿意承擔這個任務。”諸葛亮就派馬謖去街亭,讓王平做他的副手。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發(fā)生,諸葛亮對馬謖叮囑道:“你必須在路口扎營,否則難以抵擋敵軍?!?/p>
馬謖到了街亭,就親自去察看地形,他對王平說:“街亭有一座高山,非常險要,咱們可在山上扎營?!蓖跗絼褡璧溃骸霸蹅儽仨氃诼房谠鸂I!如果非要駐守高山,—旦魏軍來到,將這座孤山團團圍住,試問您如何對敵?”馬謖說道:“我憑險沖殺,何患敵軍不?。俊蓖跗接终f:“如果魏軍切斷水源,您怎么辦?”馬謖說:“如果那樣,正好使我軍‘置之死地而后生’,更能激發(fā)士卒的戰(zhàn)斗力?!蓖跗揭姛o法說服馬謖,就要求馬謖撥給他一千士兵,讓他在山下駐守。
張郃到了街亭,見馬謖駐守在一座孤山上,覺得有機可乘。他在山下修筑了堅固的營壘,把這座山圍了起來。馬謖命士兵往外沖殺,士兵不敢向前。馬謖大怒,連殺兩人,士兵才向魏軍沖擊。但張郃堅守大營,亂箭齊發(fā)。蜀軍不但沒有破壞敵軍的營壘,反而損失了很多士兵。
張郃又將水源切斷,蜀軍沒有水,無法做飯,軍心打亂。張郃看到進攻的時機已到,就帶兵攻山。蜀軍抵抗不住,四散奔逃。馬謖沒有辦法,只得殺出重圍逃走。
駐扎在高山西面的王平見馬謖吃了敗仗,就命令士兵擊鼓吶喊。張郃懷疑有蜀國伏兵,不敢輕進,馬謖才帶著殘兵敗將逃了回去。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失去了進攻魏軍的有利地勢。蜀軍只好退回漢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被魏國占領。
諸葛亮回轉漢中后,命人將馬謖押了上來,說道:“街亭關系到我軍北伐的成敗。你竟然不聽王平的正確意見,導致街亭失守,三郡失去,我若不將你斬首,叫我如何服眾?”馬謖非常后悔,流著眼淚說:“我罪該萬死!我一直把丞相當父親看待,丞相也待我恩重如山。我的兒子還小,希望丞相另眼看待。”
諸葛亮說道:“我一定好好照顧你的兒子,你不必多說了?!比缓笾T葛亮擺擺手,讓刀斧手將馬謖推出行弄。馬謖死后,諸葛亮大哭不止。蔣琬對他說:“現(xiàn)在馬謖已經明正典刑,丞相為何還哭泣?是不是覺得馬謖是個人才,殺了太可惜?”
諸葛亮畫像
諸葛亮說:“并非如此。當年先帝爺在白帝城托孤的時候,曾對我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脊治也宦犗鹊壑?,才有今日這場大?。∥液拮约簽槭裁从鍪虏幻?,用錯了人?!庇谑牵T葛亮封賞王平,給后主上了一份奏章,請求自貶三級。
后主看罷奏章,覺得諸葛亮態(tài)度誠懇,就將他連貶三級,降為右將軍,但仍執(zhí)行丞相的職權。不久,諸葛亮帶兵包圍陳倉,雖然屢攻不克,但退兵時斬殺了魏將王雙。公元228年,諸葛亮又進行第三次北伐,進駐建威(今甘肅文縣西北),前鋒部隊占領了武都、陰平。后主見諸葛亮立了大功,就恢復了他丞相的職務。
規(guī)則是給一定范圍內人定的,并不應該因某人而有所變化,否則便談不上規(guī)則。正所謂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果搞特權,網開一面,那么就很難服眾。而如果人心要是不能夠統(tǒng)一,那么事情就很難做好了。雖讎必賞,雖親必罰,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xiàn)在,都應該成為一條不變的真理。
省官不如省事
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守、丞,縣置令而已。其余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省官不如省事,官事不省而望從容,其可得乎!
過去州只設置長吏、司馬,郡只設置郡守、郡丞,縣僅設縣令而已。其余應配備的僚屬,則由長官自己挑選任命,得到詔命后就赴任,每州吏員不過幾十人。如今則不然,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由吏部掌管,零零碎碎的事務都屬于考績范圍。減少官吏不如減少事務,官員們的事務不減,卻希望他們辦事從容,那可能嗎?
公元954年,后周太祖死,柴榮繼承皇位,即后周世宗。
在后周世宗柴榮即位后的高平之戰(zhàn)中,樊愛能、劉徽等將領脫逃,險些導致戰(zhàn)斗失敗。高平之戰(zhàn)結束后,柴榮想誅殺樊愛能、劉徽等人以嚴肅軍紀,但一直下不了決心。
戰(zhàn)后的一天,柴榮躺在行宮的床上翻來覆去,思考是否嚴懲樊愛能等人的事情,正好禁衛(wèi)部隊的將領張永德在旁邊,柴榮就問張永德的意見。張永德說:“樊愛能他們本來就沒什么大的功勞,根本沒資格當將軍。這些人望敵先逃,就是死也抵不了他們的罪責。況且陛下正想平定天下,如果軍法不嚴,那么就是有勇猛之士、百萬大軍,又有什么用呢?”柴榮聽張永德這么一說,把枕頭扔在地上,大聲叫好,下令把樊愛能等70多名臨陣脫逃的將領全部拘捕。柴榮訓斥他們說:“你們都是歷朝老將,不是不能打仗。在高平望風而逃,不是為了別的,是想把我像貨物一樣賣給敵人?!辈駱s下令將樊愛能等70多人全部斬首。劉徽以前有戰(zhàn)功,柴榮本想赦免劉徽,但因為軍法必須執(zhí)行,柴榮就下令將劉徽也一同斬首,然后用車子將劉徽的尸首送回老家安葬。
后周世宗柴榮畫像
從此以后,那些向來驕縱不法的士兵和將領知道了軍法的嚴厲,不再敢違法妄為了。后周的軍隊建立起嚴明的軍紀。同時,柴榮對高平之戰(zhàn)中的有功之臣都委以重任,提拔將領只看功績不看資歷,有士兵因為立功而直接被提拔為將軍的。
以前,五代的其他朝代對軍隊的管理都很松,生怕管嚴了傷了人情。而管理松懈導致軍隊機構臃腫,老弱病殘占了軍隊的大多數。不僅如此,軍隊在朝廷的姑息遷就下變得十分驕橫,不聽指揮,打仗的時候不是逃跑就是投降。五代的時候各個朝代滅亡那么快,大多都是由于軍隊作戰(zhàn)不力造成的。
高平之戰(zhàn)中,部分軍隊臨陣逃跑差點讓后周亡國,柴榮對此痛心疾首,下決心進行改革。柴榮對手下說:“兵在精不在多,現(xiàn)在100個農民也養(yǎng)不了1個士兵,怎么能用民脂民膏養(yǎng)一些廢物呢?再說良莠不分,怎么激勵眾人?”于是下令各軍進行大規(guī)模的檢查挑選活動,精銳的提升到上軍,老弱病殘逐出軍隊。因為精銳的士兵大多在地方,又下令地方把精銳的士兵都派到京城參加挑選。柴榮任命禁衛(wèi)部隊將領趙匡胤負責從地方的士兵中挑選最精銳的士兵組成新的禁衛(wèi)部隊,剩下的士兵再由其他將領挑選組成其他各種部隊。經過整頓,后周軍隊士兵素質增強,戰(zhàn)斗力大為提高,是五代十國其他政權所不能比的。
柴榮執(zhí)政時期,后周政權不僅面臨著外部敵人的威脅,內部也有諸多問題急需處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戰(zhàn)亂頻仍,人民生活困苦,給予人民精神寄托的佛教在中原盛行起來。佛教的發(fā)展有利于文化的進步,但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
寺院向來擁有免交賦稅的特權,為了逃避賦稅,越來越多的人出家為僧為尼,納稅人口減少,政府的財政日益困難,同時,軍隊的兵源也難以為繼。佛教的過度發(fā)展已經危及國家政權的存在。為了維護統(tǒng)治,柴榮下達了限制佛教的命令。按柴榮的命令,只有經政府同意開設的寺院才能夠存在,其他未經政府同意開設的寺院一律關閉;出家的人必須在祖父母、父母、叔伯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夠出家;只有京城和另外4個大城市才能舉行出家的儀式;禁止僧侶有自殺、自殘等違背倫常的行為;各地建立僧侶的檔案,僧侶有死亡、還俗的,隨時更改。經過整頓,中原地區(qū)共有3萬多座寺院被關閉,只剩下2000多座寺院,不到原來的1/10,中原地區(qū)的和尚被削減到4萬多人,尼姑為1萬多人。
當時因為民眾都把銅錢熔化了來做佛像,結果導致銅錢缺乏,商品的流通受到嚴重影響。柴榮下令:除了官府的必備銅器、武器和寺院的鐘磬鈸等銅器外,民間的銅器和佛像一律在50天內交到官府,由官府收購,集中銷毀鑄造銅錢。過期不交的,藏匿銅5斤以上的判處死刑,5斤以下按藏匿的量分別判刑。柴榮對手下說:“你們不要對銷毀佛像有所顧慮,佛教是教人行善的,只要是行善就是信佛了。那些銅像難道就是佛嗎?我聽說佛為了他人連自己的眼睛都可以給,如果朕的身子可以用來周濟百姓,朕也不會吝惜。”
柴榮的一系列精兵簡政的動作增加了納稅人口,對后周的富強起了一定的作用。
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它的來龍去脈,知道它的根本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從本質入手,把問題解決得圓滿徹底。省官不如省事就是一個講究解決問題方式的問題,如果單從表面入手解決問題,不但不會徹底解決問題,而且還會造成人浮于事的弊病,因此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吉兇由人,不在于地
上曰:“吉兇由人,不在于地。高緯葬父,豈不卜乎!俄而國亡。正如我家墓田,若云不吉,朕不當為天子;若云不兇,我弟不當戰(zhàn)沒?!?/p>
文帝說:“吉兇之事在于人不在于地。北齊后主高緯埋葬他的父親難道就沒有占卜嗎?但是北齊很快就亡國了。正如我家的墓地,如果說不吉,我就不應做天子,如果說不兇,我弟弟就不應戰(zhàn)死?!?/p>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邦親率大軍攻打謀反的韓王信,并且大獲全勝。韓王信見大勢已去,就投靠了匈奴,成了徹徹底底的“漢奸”。
白土(今青?;∫粠В┤寺鸪肌⑼觞S等與韓王信狼狽為奸,擁立趙王的后代趙利做了大王。他們收集自己的殘余部隊,一起投奔了匈奴,并和匈奴密謀攻打漢軍。匈奴單于冒頓見有利可圖,就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派出左右賢王率領一萬多騎兵與王黃等人駐扎在廣武(今甘肅省永登縣東南)以南,然后一起攻打晉陽(今山西太原一帶)。劉邦聽后氣得火冒三丈,馬上組織兵馬與他們對戰(zhàn)。結果,漢軍又一次取得了勝利,守住了晉陽。
連續(xù)兩次的勝利使得劉邦有些沾沾自喜,他得知此時的匈奴正把軍隊駐扎在代谷(今山西大同東北),就想派兵去攻打。為了保險起見,劉邦決定先派探子打探一下,然后再制訂作戰(zhàn)計劃。冒頓吃了一次虧后,變得精明起來。這時,他已經想好了如何編一個大口袋,讓劉邦老老實實地鉆進來。
幾天過去了,劉邦已經派出十幾批探子,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匈奴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軍中只剩下老弱殘兵,就連那些牲畜都瘦得皮包骨。劉邦聽后非常高興,決定攻打匈奴。這時有人說:“陛下,您不是又派劉敬去打探消息了嗎?他還沒有回來呢,還是等等吧!”
劉邦不以為然地說:“等什么?。渴畮着阶踊貓蟮亩际且粋€消息,難道那劉敬還能和他們不一樣?不管他,大軍馬上出發(fā)?!本瓦@樣,劉邦帶領著32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向代谷。當軍隊剛剛越過句注山時,劉敬突然回來了。只見他氣喘吁吁地說:“陛下,萬萬不可貿然進兵?。》駝t,我們將會一敗涂地?!?/p>
劉邦聽后很不滿意,問道:“怎么?難道你看到的和前面那些人看到的不一樣?”
劉敬回答說:“陛下,從表面上看,臣所看到的和那些人看到的是一樣的??墒牵瑑绍娊粦?zhàn),按常理推算雙方都應該顯示自己的長處??墒侨缃?,我們看到的卻是匈奴的短處,這一定是冒頓的詭計。陛下一定要三思?。 ?/p>
劉敬本來是一片好意,反倒把劉邦惹火了。劉邦生氣地說:“你懂什么用兵打仗。如今我大軍還沒有開戰(zhàn),你居然在那里說這些喪氣話,打擊士兵的氣勢。來人??!把他給我押下去。”
可憐的劉敬就這樣被戴上了枷鎖,押回了廣武。信心十足的劉邦處置完劉敬之后,帶領一部分軍隊,搶先一步抵達了平城(今山西大同)。結果,還沒等劉邦喘過氣來,匈奴的40萬騎兵就殺了過來。劉邦一下子慌了神,帶兵逃到了白登山。冒頓也不著急,下令軍隊把白登山圍住,想要活活困死漢軍。
就這樣,劉邦和手下的將士們被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這時的劉邦已經沒有往日的威風了,后悔自己沒聽劉敬的話。劉邦的手下陳平向劉邦獻計,讓劉邦從冒頓的妻子閼氏那兒想想辦法。
劉邦派人偷偷地給閼氏送去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大量的金銀財寶打動了冒頓的妻子閼氏的心。經過閼氏一陣勸說,冒頓開始有點猶豫了。正巧王黃和趙利的部隊沒有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時間趕到,冒頓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私通漢軍,于是他就命人打開了包圍圈的一角。
就在匈奴部隊剛剛有動靜的時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霧。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劉邦讓部隊秘密做好準備。匈奴的部隊見有大霧,也就放松了警惕。就這樣,劉邦帶領剩下的人終于沖出了包圍圈。
剛剛逃出來的劉邦正要慌慌張張地下令,讓部隊加快腳步,這時,太仆滕公對他說:“陛下,切不可著急!如果我們走得太快,匈奴一定會派兵追殺的。我們不如放慢腳步,那樣的話匈奴會有所顧忌,害怕中了我們的埋伏?!?/p>
劉邦聽從了這個建議,命令部隊不緊不慢地前進,終于平安地回到了長安。
天時地利固然對決定戰(zhàn)爭的勝負十分重要,但如果不善于利用,那也是一場空。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中,人和要遠比前兩者重要得多,天時、地利是死的,是不變的,而人是活的,是變動的,以變應不變,顯然變者勝。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應該作為做事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
天時地利不及人和
天時、地利,不及人和,況于手足肱支,豈可相害!今社稷危恥,創(chuàng)巨痛深,唯應剖心嘗膽,泣血枕戈,其余小忿,或宜容貰。若外難未除,家禍仍構,料今訪古,未或不亡。
天時、地利也比不上人和,何況弟兄猶如手足股肱,豈可相互損害!現(xiàn)在國家處于危難,蒙受恥辱,創(chuàng)傷巨大,痛苦殊深,我輩只有剖心嘗膽,泣血枕戈,發(fā)憤救危雪恥,其余的小怨恨,應該能互相諒解才是。如果外難未除,仍然在家族中構禍不止,觀今鑒古,沒有不滅亡的道理。
田單是齊國的一位大將軍,有一次,他決定去攻打狄國,臨行前,去請教魯仲子。
田單問魯仲子:“我準備帶兵去攻打狄國,先生認為此行會怎么樣?”
魯仲子搖搖頭:“恕我直言,此次出擊,不會順利?!?/p>
田單心中不快,卻依然心平氣和地問道:“此話怎講?”
魯仲子說:“將軍此番一定不能攻克城池?!?/p>
田單反問道:“上次攻打即墨,那么大的一個城池,用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尚且能打敗千軍萬馬的燕國,收復了齊國的失地。這一次攻打如此小的一個狄國有什么難的呢?”說完,田單也不告辭,拂袖而去。
田單率兵出發(fā)攻打狄國,一連苦苦戰(zhàn)斗了三個多月,仍不見分曉。田單的隊伍人閑馬乏,精神萎靡。
田單銅像
有一天,田單坐在帳內,心中煩悶,突然聽到帳外傳來孩子們唱的童謠。他仔細聽來,雖沒有聽清全部歌詞,但歌詞的大意卻聽明白了:“田單的軍隊,裝備很整齊,打仗卻不行,長槍如同燒火棍,士兵無用像狗熊……”
田單聽了這首歌,心里很納悶,坐立不安,在帳子里來回踱步,最后還是決定去請教一下魯仲子。
田單想起當初魯仲子曾說過一定攻不下狄城的預見,心里驚異魯仲子的明斷。因此,他誠心誠意地對魯仲子說:“先生請原諒我上次的無禮,你的預見果然不錯,請指教這究竟是為什么。”
魯仲子說:“上次攻打燕國,是為收復家園而背水一戰(zhàn),你和士兵皆士氣高昂。此次已不同以往,你金錢封地樣樣俱全,已習慣高高在上做大將軍,如何帶動起士兵沖鋒陷陣?”
田單心服口服,回到軍營后,和士兵同甘共苦,鼓舞士兵,果然很快攻下了城池,打敗了狄國。
天時、地利、人和皆是決定戰(zhàn)爭的重要因素,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理和天象上的有利態(tài)勢不如人力的有利態(tài)勢,這突出表現(xiàn)了人和的巨大力量。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萬物的主宰,蘊藏了巨大的能量,因此,以人為本才是做事的出發(fā)點和根本。
百姓安則樂其生,不安則輕其死
天下有危機,禍福因之而生,機靜則有福,機動則有禍,百姓是也。百姓安則樂其生,不安則輕其死,輕其死則無所不至,襖逆乘釁,天下亂矣!
天下有危機,禍福便因此而產生,“機”靜則有福,“機”動則有禍,這“機”就是百姓。百姓安定就對活著感到愉快,不安定就對死看得很輕,對死看得很輕就什么事都做得出來,邪惡叛逆之徒乘機而起,天下也就亂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國從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征發(fā)900名百姓前往漁陽(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駐守,陽城人陳勝和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吳廣被選為這隊人的隊長。當時正好是七月,這900人走到大澤鄉(xiāng)的時候(今安徽宿州東南),正好趕上天降暴雨,道路被雨水沖刷得不能前行,沒辦法他們只好在當地停留,等待雨停。可是老天似乎在捉弄他們,暴雨一連下了幾天,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照這種情形下去,肯定是不可能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到達漁陽了。秦朝的法律是非常嚴格的,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延誤了期限,一律斬首。
900名百姓心中清楚,不管怎么樣,都是必死無疑了。因此,他們更加怨恨起秦朝的暴虐。這時,陳勝和吳廣兩個人趁機殺掉了押送他們的兩個將尉,然后把那900人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如今已經延誤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我們都會掉腦袋的。退一步講,就算朝廷這次發(fā)了善心,老天爺保佑了我們,我們趕到漁陽的時候沒有被殺頭。可那又怎么樣呢?結果還不是一樣要死,有幾個駐守邊疆的人能活著回來呢?”
那些被征發(fā)的人聽完他們的話后,也都表示贊同。陳勝見他的話起了作用,接著說:“我們都是熱血男兒,大丈夫不應該怕死,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價值,也要為我們崇高的目標而死。大家想想,我們因為沒有生在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家,所以才會遭受到這樣的苦難。難道那些所謂的王侯將相,他們生下來就已經注定了嗎?我們一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和他們一樣?!?/p>
陳勝的一番話說得那些百姓熱血沸騰,他們紛紛表示,愿意和陳勝吳廣一起起義,推翻秦朝的統(tǒng)治。于是,陳勝和吳廣就假借公子扶蘇和楚國的大將軍項燕的名號,自己號稱“大楚”。同時,陳勝還把自己立為將軍,把吳廣封為都尉,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開始了。
陳勝他們是在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所以第一個攻打的也是大澤鄉(xiāng)。很快,大澤鄉(xiāng)就被起義軍攻克,很多人加入了起義軍。然后,陳勝帶領起義軍又殺向蘄縣,結果蘄縣也很快就被起義軍攻占。緊接著,陳勝命令葛嬰帶領一部分人馬,沿著蘄縣以東,接連攻下了铚、酂、苦、柘、譙等城池。在起義軍的號召下,很多人歸附了起義軍。當起義軍殺到陳縣(今安徽淮陽)時,已經擁有戰(zhàn)車六七百輛,戰(zhàn)馬1000多匹,士兵幾萬余人了。
大澤鄉(xiāng)起義
在攻打陳縣的時候,起義軍并沒有費多大力,因為陳縣的郡守和郡尉都不在,只有那可憐的郡丞帶著人在譙門苦苦地死守。區(qū)區(qū)一個郡丞,怎么能抵擋得住越戰(zhàn)越勇的起義軍呢?很快,陳勝就帶人攻下了陳縣,并把那里作為根據地。
起義軍在陳的勝利,鼓舞了分布在各地的革命力量,他們紛紛舉起反秦的義旗,各支起義隊伍很快匯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形成了以陳為中心的全國性偉大農民戰(zhàn)爭。在農民起義的推動下,六國貴族和中小官吏也紛紛投奔起義隊伍。農民軍迅速壯大以后,從起義中心陳縣出發(fā),兵分三路向秦王朝發(fā)起總攻。一路由假王(假為代理的意思)吳廣率軍沿著黃河向西推進,以打開通往咸陽的大道;另一路由宋留率領,取道南陽扣武關,分散關中敵人的兵力,策應吳廣的主力;還有一路由周文帶領,進攻關中,直取咸陽。
除此而外,還派武陽、張耳、陳倉攻趙地,周市攻魏地,鄧宗攻九江郡,召平取廣陵。各路起義軍的進攻,使秦王朝陷入農民起義的汪洋大海之中,并最終推翻了秦二世的統(tǒng)治。
人一旦到了山窮水盡,各種生路都被堵死的時候,不怕死的精神就被激發(fā)出來了,正所謂民不畏死。歷史上官逼民反的事情太多了,很多朝代的更迭也多半是苦難得無法生活下去的百姓自下而上反抗統(tǒng)治者殘暴的統(tǒng)治的結果。作為領導者要設身處地地多為下面的人著想,這樣才能上下一心,求得發(fā)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夫人之慕名,如水趨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陛下若取士以德行為先,文藝為末,則多士雷奔,四方風動矣!
人們羨慕聲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樣,在上位的人喜歡什么,在下位的人喜歡的程度就一定會超過他們。陛下如果選拔人才,首先考慮道德品行,寫作技巧只放在末位,則眾多的士人就會雷厲風行地修養(yǎng)德行,四方就會聞風響應。
春秋時期,齊國人豎刁在少年時進宮侍候齊桓公,深得齊桓公的寵愛。在桓公身邊,他處處留心觀察桓公的生活習性和內心活動,不久就把桓公的各種嗜好摸得一清二楚。于是他事事投其好,滿足其欲、迎其歡,使齊桓公非常滿意。齊桓公常在眾人面前夸贊豎刁,天長日久,豎刁就成了齊桓公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離的人物了。
豎刁深知齊桓公有兩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喜好女色。于是,豎刁就著力從這兩方面下手,投桓公之所好以取悅于他。宮中有一個叫易牙的人,為人奸詐,精于烹調之技。豎刁就設法與他結為朋友。易牙也深羨豎刁顯赫的勢力,不久兩人就成為莫逆之交。
有一天,豎刁向桓公舉薦了易牙。齊桓公聽說易牙很擅長烹調,就問他:“我對人間的鳥、獸、蟲、魚都吃膩了,只是沒吃過人肉,不知人肉的味道如何?”這本是齊桓公的一句戲言,可是言者無心,聞者有意,易牙便把這件事牢記在心,回到家里他把自己的兒子烹殺了。
幾天后的一次午膳上,齊桓公吃到了一盤嫩如乳羊、鮮美無比、從沒吃過的菜。當齊桓公知道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雖然心里感到很惡心,但又覺得易牙殺子是為了自己,可見他愛我勝于愛他的親骨肉啊。齊桓公同時也覺得推薦易牙的豎刁確有識人之才,此后,齊桓公不僅寵信易牙,對豎刁也更是恩寵有加了。
賢相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去看望他,并請教說:“仲父病了,請問您有什么事要囑咐我嗎?”管仲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就對齊桓公說:“我希望你離易牙、豎刁、常之巫、衛(wèi)公子這伙人遠一些,千萬不要接近他們?!?/p>
管仲畫像
齊桓公聽了管仲的“肺腑之言”,十分不理解地說:“易牙煮了自己兒子的肉來孝敬我,說明他愛我勝過愛他的兒子,難道這還不值得信任嗎?”管仲說:“人沒有不愛自己兒子的,如果他對兒子很殘忍,對自己的主人怎么能好?”
齊桓公說:“豎刁閹割自己來侍奉我,他愛我勝過愛自己的身體,難道還能懷疑他嗎?”管仲說:“人沒有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狠心毀壞自己身體的人,對君主又怎么能好呢?”
齊桓公又說:“常之巫能斷定人的死期,能治療我的頑固病癥,難道不能相信他嗎?”管仲說:“死生由命,頑癥是身體上的毛病,不去掌握自己的命數守住自己的根本,卻依靠常之巫來維系自己的健康,人就因此而為所欲為了!”
齊桓公說:“衛(wèi)公子侍奉我已十五年了,為了我,父親死了他都沒去奔喪,說明他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人還不應該信任嗎?”管仲說:“人最親的莫過于父母,他對父母尚且如此無情,又何況對其他人呢!”
齊桓公聽了他的這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說:“好,一切照您的話辦?!惫苤偎篮?,齊桓公驅逐了這四個人。過了三年,桓公說:“仲父的話太過分了吧!此四人有益而無害于國?!庇谑怯职阉麄冋倩爻?。
有一年齊桓公病了。常之巫利用自己的巫術造謠說:“桓公將在某日死去?!币籽?、豎刁、常之巫勾結起來作亂。他們把齊桓公的宮門堵塞住,不準任何人進去,在宮外筑起三丈高的墻,斷絕他的飲食,把他活活餓死。齊桓公臨死時流著眼淚說:“唉,我今天得到了這樣的下場,是我糊涂,沒有聽仲父的話。仲父實在是圣人,圣人的眼光是很長遠的??!”
居上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必定想方設法投其所好,以博得其歡喜。這就提醒為官者,居上者,要慎言慎行,對自己的不當行為要進行約束,以免使這種不正當之風盛行,同時,也不要給那些喜好這種逢迎的人以逢迎的機會。
王者無戲言
八月,戊午,堅遣陽平公融督張蠔、慕容垂等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以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堅謂萇曰:“昔朕以龍驤建業(yè),未嘗輕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將軍竇沖曰:“王者無戲言,此不祥之征也!”堅默然。
八月,戊午(初二),苻堅派遣陽平公苻融督帥張蠔、慕容垂等人的步、騎兵二十五萬人作為前鋒,任命兗州刺史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苻堅對姚萇說:“過去我靠龍驤將軍的官位建立了大業(yè),未曾輕易地把這個官位授予別人,你努力干吧!”左將軍竇沖說:“君王無戲言,這話是不祥之兆!”苻堅沉默不語。
商鞅輔佐秦孝公變法,使當時落后的秦國一躍而成為稱霸諸侯的強國,為秦國日后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在剛剛推行變法改革的時候并不順利。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觀念,并不容易在一時之間就改變,同時人們對國家也不信任,害怕這又是皇帝沒事搞新名堂來愚弄百姓。所以,改革的進度推行得很慢。商鞅作為變法的總負責人,很是著急,于是,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商鞅畫像
一天,他在成陽城南門立了一根木頭,人們紛紛圍過來看個究竟。商鞅對圍觀的人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10兩?!眹^的人紛紛議論。“這么簡單的事情,竟然給10兩銀子,這里面一定有問題,天下哪有這樣好的事情。”還有的人說:“說不定是當官的圈套,搬完了木頭,又不給錢,這種事情見多了?!比藗儾蛔〉亟活^接耳,就是不肯前來搬木頭。商鞅見沒有人行動,于是說:“你們是不是嫌少啊,這樣,誰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我給50兩銀子。”圍觀的人頓時炸開了鍋?!埃担皟桑敲炊喟?,長這么大都沒有見過那么多銀子。夠我們花一輩子的了。”圍觀的人議論道。也有的人按捺不住了,想去試試。但是馬上有人拉住他說:“別犯傻了,看看再說,說不定是假的,天上怎么會掉餡餅啊?!庇谑牵来烙麆拥娜艘簿涂s回來了,繼續(xù)觀望。
這時,有個年輕人路過這里,也擠到前面看熱鬧,他愣頭愣腦的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便問旁邊的人,這是在干什么,旁人告訴他:“把那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50兩?!毙』镒勇犝f有50兩銀子,不禁動了心。50兩銀子夠自己蓋多少房子,買多少地啊。他不住地盤算著50兩銀子能給他帶來多少東西,雖然有些將信將疑,但是50兩銀子的魅力實在太大了。他走到商鞅面前問:“你說的可是真的?”商鞅回答:“當然。你把它搬到北門,我就給你50兩銀子?!痹捯徽f完,小伙子就扛起木頭,大步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也好奇地跟隨著,還有的說:“傻小子,別搬,上當了。”小伙子顧不了那么多,心想:就算白搬也沒什么,反正我有的是力氣。不一會兒,北門到了,小伙子放下木頭,商鞅立刻命人端上賞金給小伙子,小伙子拿了錢,高高興興地走了。圍觀的人都后悔得要命,早知如此,自己搬該多好啊。
秦王聽說了這件事,就問商鞅:“搬一根木頭竟然給了50兩賞金,是不是太多了?”商鞅回答說:“大王要實行改革,必須先得到百姓的信任。只有百姓信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F(xiàn)在百姓已經知道大王是守信的,新法才可能推行啊。”
古時候有許多同家,比如晉、秦、齊、宋、鄭、楚等,這些國家之間常常發(fā)生戰(zhàn)爭,因為他們都想成為中原地區(qū)的霸主。
晉文公重耳是晉國的國王,他也希望自已的國家能夠稱霸。于是,他即位以后盡心盡力地治理同家,采取了許多措施使得國家漸漸地強盛起來。
后來,宋國的國王宋襄公派他的兒子到晉國去尋求幫助,因為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晉國的大臣們都向晉文公提議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其他一些弱小的國家,主公您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成就一番霸業(yè),現(xiàn)在就是時候了?!睍x文公也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于是,他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蕩蕩去救宋國。不久,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wèi)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
楚國的國王楚成王本來并不想同晉文公交戰(zhàn),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認為自己遲早可以打敗宋國,便違背了命令,不肯收兵,并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可以打勝仗,但一定要拼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但也沒有辦法,只派了少量兵力給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wèi)、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曹、衛(wèi)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沒想到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晉軍中有些將士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tǒng)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道理?”
大臣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有個理由,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zhàn),晉國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為了實現(xiàn)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么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也不遲?!?/p>
晉軍一口氣后撤了九十里,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后撤,想停止進攻??墒浅傻贸紖s不答應,一步一步緊追。
成得臣又派人向晉軍下戰(zhàn)書,言辭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F(xiàn)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么只好在戰(zhàn)場上比個高低了?!?/p>
在后來的戰(zhàn)爭中,成得臣驕傲自大,十分輕視敵人,最后中了晉軍的埋伏,被打得落花流水。晉文公又下令不再追殺逃兵,把敵人趕跑就可以了。
最后,晉文公受到其他國家的尊重和百姓的擁戴,實現(xiàn)了成就霸業(yè)的理想。
領導者的一言一行不但關乎自身,也關乎到自己所領導的群體,因此,領導者不要輕易許諾,也不要輕易對某事下斷言,正所謂君無戲言,領導者的一句戲言,可能會引發(fā)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其后果可能不是領導者所愿意看到的,因此,領導者一定要慎言慎行,并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