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蔣筑英(1939—1982),出生于杭州市一個舊職員家庭。1956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精通英、俄、德、日、法五門外語。1962年大學畢業(yè)后來到長春,成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研究生。
1965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組建成了中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shù)測量裝置。以后又設計了中國第一臺電子分色機的分色特性和鍍膜要求,先后解決了國產鏡頭研制工作中的許多關鍵性技術難題。他撰寫的關于攝影物鏡光譜透過率一書,對中國的電影電視事業(y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蔣筑英是中國光學界的優(yōu)秀人才,他在科學研究中勇于探索,刻苦鉆研,任勞任怨,在光學機械檢測等領域做了大量工作。他那飽滿的進取精神和淡泊、坦蕩的高尚人格,給人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副研究員、第四研究室代主任。在老一輩光學專家的指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shù)測試裝置,建成了國內第一流的光學檢測實驗室。他是一個在光學傳遞函數(shù)的計算、裝置、測試以及編制程序、標準化等方面的專家。
生平
今日少年,明朝偉人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泵利惖暮贾菥褪鞘Y筑英的家鄉(xiāng)。但是他本應天真爛漫的童年,卻伴隨著日寇無情地踐踏而顛沛流離。
1938年冬,杭州遭到日寇敵機的狂轟濫炸,硝煙滾滾,戰(zhàn)火彌漫,頃刻間西湖人民平靜的生活被打亂,逃難的人呼兒喚女哭聲一片。在這其中,一個叫蔣樹敏的銀行職員,他帶著四個女眷——母親、妹妹以及懷有身孕的妻子和女兒,一家人歷經艱辛輾轉,通過步行、坐船、搭汽車、擠火車奔往內地,終于在第二年春天到了貴陽。蔣樹敏仰仗一位在國民黨政府蔣筑英任職的親戚,謀到了一個職員的差事,還在市內與人合資開了個生產藥棉紗布的小作坊,算是把家安頓下了。
陰歷七月十三這天,這個在母腹中就飽經戰(zhàn)亂之苦的小生命降生了,為了紀念這段躲避戰(zhàn)亂的流離生活,父親為其取名筑英,意為“英雄豪杰”。然而,苦難并沒有結束,小筑英還在襁褓中,媽媽就常抱著他到山洞里躲空襲。在一次恐怖的空襲來臨時,正在出疹子發(fā)高燒的姐姐在防空洞中被又潮又濕的腐氣奪去了生命,母親哭得死去活來。不懂事的小筑英驚異地瞪大眼睛,不懂為什么姐姐再也回不來了。
童年的筑英是與小他兩歲的妹妹健雄一起度過的,健雄活潑、好動,膽子也大,頗有點“小子氣”。筑英呢,文靜、寡言,做事細心,聲調也有點尖,倒像個小姑娘。所以媽媽常跟人家說,健雄是我家的“大兒子”,筑英是“大女兒”。兩人從小就熱愛學習,你追我趕,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家里人都很滿意。筑英對妹妹很照顧,教她幫助關愛他人。
“努力學習,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集體,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彪S著少先隊員高聲宣誓,隊伍中的蔣筑英神情莊重而興奮。帶上紅領巾后,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學習越發(fā)努力,參加班級的活動也十分積極。不久,就被選為少兒隊的中隊長。
在黨普及文化開展掃盲的號召下,學校開辦了夜校。筑英參加了小先生掃盲班,每天放學后和同學們一起,背起小黑板,為不識字的老幼居民上文化課,教唱解放區(qū)的天、您是燈塔等歌曲。后來為了宣傳掃盲的意義,蔣筑英還演過夫妻識字中的男主人公,詼諧幽默,深得人心。
幸福平靜的生活因為父親的政治歷史問題告一段落,父親被送往農場審查后被誤判勞改,一家七口人斷了經濟來源,這一年的筑英只有15歲。他擔起了照顧家里的重任,母子試了多種謀生之道,總算是聯(lián)系到糊火柴盒的活計。千萬不要小瞧一個個不起眼的火柴盒,要經過糊里框、粘底、糊外殼、貼商標等四五道工序。糊完以后還要碼齊、晾干,才能交貨。當時的加工費是每萬個兩萬元錢(合現(xiàn)在兩元錢),雖然微薄,但很穩(wěn)定。于是全家一齊下手,拼命地干,連幾歲的小弟弟也幫助晾曬,跑里跑外地忙活。特別是寒暑假,他們早晨一起來就投入緊張的勞動,因為兄妹幾個開學時繳的學雜費,要靠自己的雙手,在假期里一厘一分地賺出來呢。在困難的時候,蔣筑英并不只顧自己,還將自己并不富裕的紙張文具分給一些家境貧困的同學,令人感動。
捷報紛飛傳佳訊
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蔣筑英由于品學兼優(yōu)被招入杭州第一中學,并享受助學金待遇,那時,偉大的祖國正在建設宏偉藍圖,蔣筑英特別喜歡學習無線電知識,尤其是無線電工業(yè),電子管光電管的廣泛應用讓他確立了成為一名紅色工程師的理想。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祖國建設者,蔣筑英在多方面進行著準備。他不僅猛攻數(shù)理化等基礎知識課程,而且重視思想修養(yǎng),樹立為祖國而學習的思想。
1956年8月的一天,碧空如洗,風和日麗,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對于蔣筑英來說這天是神圣而光榮的,他被北大物理系錄取了,蔣筑英感到自己翱翔的天空更高了,馳騁的道路更寬了。他憧憬著未來,決心到大學里刻苦學習,努力深造,掌握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將來成為建設祖國的尖兵,為社會主義大廈添磚加瓦。
北京市西河沿有一座四合院,這家的主人林子揚醫(yī)生,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他早年留學德國,女主人劉堯厚是筑英母親中學時的同窗摯友,很少見面,但卻一直珍重當年的友情。蔣筑英帶著媽媽寫來的“介紹信”,找到了兩位老人。初次見面,就給兩位老人一個踏實好學的印象。林老夫婦待其如親生兒子,他也把兩位老人尊如父母。在長期的交往中,耳濡目染,老一輩人真誠無私的友誼,給筑英以溫暖;老一代知識分子秉正愛國的高尚情操,更給筑英以有益的熏陶和教育。三年困難時期,林老醫(yī)生給孩子們講舊中國的苦難和列強對中國人民的欺辱,鼓勵年輕人要有骨氣,做一個熱愛中華的錚錚硬漢。
劉阿姨知道筑英家當時正處逆境,生活非常困難,就每月都給他一定的資助。但是蔣筑英從來不拿去改善生活,而是全部用來購買參考書籍,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筑英和林家的孩子也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后來林老醫(yī)生的兩個兒子在北京醫(yī)學院校畢業(yè),先后分配到甘肅的農村工作,筑英還常給他們寫信,希望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煉自己,胸懷大志,努力工作,為發(fā)展我國的衛(wèi)生事業(yè)干出成績來。
蔣筑英到了大學后,先后學習了俄語和英語兩門外文。畢業(yè)前,又利用課余和假期,自行到西語系聽課。他學起外語來就像著魔似的,經??谥心钅钣性~。清晨圖書館沒開門,蔣筑英就背著書包在外面排隊等著,進圖書館一待就是一整天。寒暑假更有不少人不回家,埋頭在圖書館、實驗室里拼搏。蔣筑英讀了六年大學,只回過一次杭州的家鄉(xiāng)。
可是千萬不要以為蔣筑英是一個只啃書本的呆子。他的興趣廣泛,愛好攝影,還是北大棒球隊的隊員,三年困難時期,蔣筑英照樣活躍在賽場上。他后來又參加了樂隊,成了一個不錯的次中音號手。每到五一節(jié)、國慶節(jié),樂隊白天跟著學校隊伍到天安門游行,累了一天,晚上還得給舞會伴奏,但蔣筑英一直興致不減……
1959年,學校掀起了教育革命的浪潮,北大物理系光學專門化的師生們辦工廠、搞科研,承擔了研制紅外光譜儀的任務。蔣筑英和一位姓游的同學被分配搞熱電偶接收器。熱電偶工藝性很強,這對于喜歡實驗工作,擅長動手的蔣筑英來說,是很合適的。搞熱電偶需要點焊機,可學校沒有。于是,他們自己動手做了一臺點焊機。用點焊機焊白金絲是一項相當細致的工作,稍一疏忽就會焊壞。蔣筑英總是小心翼翼,焊得比較理想,后來他倆終于自制成功了,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編寫、刻印了有關熱電偶的講義。
畢業(yè)設計開始了,蔣筑英的題目是用轉鏡照相法研究放電火花光譜。做實驗需要一些設備和器材,得自己動手做。如投光反射鏡,從粗磨、細磨到拋光,全是手工操作,既單調又費工??墒?,這難不住蔣筑英。同學發(fā)現(xiàn)他躲在實驗室,邊磨邊背單詞,手不停,眼不閑,嘴在念,腦子還在背,把身體各部門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幾個星期后,反射鏡磨好了,那本英語書也背下來了。因為拋光反射鏡要抹一種紅粉,所以至今這本書上還印著蔣筑英當年翻書時留下的帶有紅粉的指紋呢!
鷹擊長空萬里闊
蔣筑英在北大度過了六個春秋的學習生活,眼看就要畢業(yè)了??墒?,他卻想繼續(xù)深造,報考了著名光學專家王大珩的研究生。1962年,國家還處在困難時期,王大珩所在的長春光機所地處東北,不僅氣候不如南方好,生活條件也較差,敢于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需要些勇氣的。
媽媽知道筑英的話有道理,看出筑英決心已定了。她不愿執(zhí)拗著改變孩子的想法,就沒再說什么。夜深了,媽媽還在燈下為遠行的兒子縫綴衣物,盡量縫得結實些、厚實些。針針線線,縫綴著一顆慈母的心!
1963年元旦,蔣筑英考取王大珩的研究生。清晨,他早早就到研究大樓攻讀,皚皚雪地留下他深深的腳?。灰龟@人靜,他經常十一二點,才回到宿舍。高粱米飯、窩窩頭,對于南方長大的蔣筑英,開始的確不適應。但他堅持吃,決心盡快改變飲食習慣,吃常了也覺得很香甜。他把整個身心完全沉浸在五彩斑斕的光學世界里了。
蔣筑英如此清苦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心中自有楷模在。他非常崇拜居里夫人,把她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他仰慕居里夫人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高尚情操。連有的生活細節(jié),也常模仿居里夫人,他多么希望能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對科學、對祖國有貢獻的人啊。
蔣筑英來到長春光機所,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導師王大珩逐漸發(fā)現(xiàn)這個研究生有許多可貴的長處。他樸實、正直、聰穎、勤奮。特別是他對事業(yè)有一股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鍥而不舍,不惜汗水,這對科研工作者是十分必要的。王大珩對蔣筑英加意培養(yǎng),并為他選定了光學傳遞函數(shù)這一具有開拓性的研究課題。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蔣筑英潛心鉆研,勇敢地敲擊著光學傳遞函數(shù)的神秘大門。1964年,蔣筑英寫出了第一篇學術論文,并被推薦到全國光學會議上宣讀。蔣筑英報告后,受到與會專家們的好評,人們對這個年輕人的才華倍加稱贊。王大珩卻說,這只是起步。叮囑蔣筑英戒驕戒躁,認真嚴謹。
蔣筑英在做研究生期間,和他的伙伴們一起,研制成功出我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shù)測試裝置。十多年來,一直在正常地運轉工作著,性能良好。但我國光學技術還是個空白,只有個別人做過基礎理論的研究。在導師王大珩的提議和指導下,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蔣筑英勇敢地向這個新領域進發(fā)了。當時資料很缺乏,有一篇關于光學傳遞函數(shù)的奠基性重要文獻,是一位法國科學家寫的。沒人懂法文,他就日夜攻讀法語。他自制了個法文單詞本,隨身攜帶,有空就學,甚至在食堂買飯排隊時,也掏出來看幾眼,終于降伏了語言這個攔路虎,把這份文獻全部翻譯過來,給課題組的同志共同閱讀。他們探討著,摸索著,試驗著,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光源穩(wěn)定性差,狹縫平行度不夠,正弦板曲線不清,移動機構太短,電子自動記錄儀跳動太大,曲線無法驗證。難題一個接著一個,又被他們一個又一個地予以解決。寒來暑往,冬去春歸。經過700多個晝夜的奮戰(zhàn),中國第一臺光學傳遞函數(shù)測試裝置,終于在蔣筑英和他的伙伴手中誕生了!人們贊揚這些年輕人,為祖國“做了一項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1975年,外貿的商檢部門改變“以用代驗”的做法,請長春光機所協(xié)助檢測一部分進口光學器材,其中有一批是日本的瑪米亞照相機。蔣筑英接受任務后,使用他們研制成功的光學傳遞函數(shù)測試裝置,認真地逐一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有些鏡頭質量不符合規(guī)定,存在著像散、劃傷、有霉點等問題,嚴重影響成像質量。蔣筑英寫出了檢測情況的報告,而且把鏡頭的問題做了放大拍照,提出詳細的索賠理由。外貿部門根據(jù)蔣筑英同志提出的材料,據(jù)理向外商進行交涉。外商沒想到中國這次檢驗得如此嚴格認真,只好同意對質量不好的鏡頭全部換貨,并賠償損失。外商贊嘆說:“中國有行家!”
“知識在于積累,時間是擠出來的。”這是蔣筑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當你高興地觀看電視時,可曾想到,為了使彩電熒光屏的圖像賞心悅目,顏色逼真,科技人員付出了多么艱苦的勞動。首先,彩色復原問題解決不了,人的皮膚就呈豬肝色,衣服像長了一層綠毛。為此蔣筑英參加了王大珩的學習班,奮勇地向色度學的新高峰攀登。白天,他用心聽王大珩講課,貪婪地吸吮著有關理論知識的甘露;晚上,他和光度學專家馮家璋先生一起,反復地用手搖計算機演算,尋找調配紅、藍、綠三色最佳區(qū)的數(shù)據(jù)。這里面,既有顏色光學的問題。顯像又有美學問題,而且還需要無線電電子學的先進技術,科學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登上峰巔。蔣筑英發(fā)揮他掌握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長處,根據(jù)王大珩提出的一些想法,繼續(xù)不屈不撓地向復雜險峻的地帶挺進。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終于算出了九個矩陣元,撰寫出我國第一篇彩色電視攝像機校色矩陣最優(yōu)化程序論文。并按照這個數(shù)據(jù),用電子學的方法,制成了校色矩陣的電路插板。
當用我國自己研制的彩色電視攝像機拍攝了玩具——西藏娃娃后那西藏小姑娘的臉粉紅粉紅的,五顏六色的衣服色彩分明,和實物一模一樣。室內頓時響起了歡呼聲。這時早有手快的,抓起電話,把喜訊傳給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各有關部門。
鵬程萬里任崎嶇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一提到光,除了色彩繽紛的太陽光、灼熱的火光、明亮的燈光等可見光。在神秘的大自然里,還有許多不可見光,隨著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可見光越來越涉入人類的生活,成為科學家研究的對象,需要用到的光學儀器的鏡面,要求用非常光滑的光學鏡面“超光滑表面”。檢查超光滑表面,需要用軟X線散射測量法。這是一種新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我們國家過去沒人搞過,蔣筑英知難而進。1979年,他到西德地外物理研究所學習這方面的理論和技術,日夜奮戰(zhàn),刻苦鉆研,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掌握了整個測量過程和儀器的操作。出國前,所學術委員會根據(jù)蔣筑英的才能和貢獻,推薦破格提升他為副研究員,讓他填寫職稱晉升申請表。提升職稱,跨入高級知識分子的行列,不僅可以改善物質生活待遇,也是自己的科學水平受到社會承認的一種標志,這當然是每個科學工作者向往的事??墒?,蔣筑英得到消息后,經過一番考慮,卻再三表示不同意。他滿懷激情地說:“我們肩負著繼往開來的重任。今后要多做鋪路的工作,為實現(xiàn)科技現(xiàn)代化,為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攀登世界高峰創(chuàng)造條件。”回國后,蔣筑英繼續(xù)相關的學術文章,在不可見光領域的研究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刻苦思索中的蔣筑英
蔣筑英的長春光機所實驗工廠的馮師傅,參加彩色合成儀的裝調工作。彩色合成儀是用于空間攝影的,但好多光學知識不懂,就向他請教。蔣筑英的科研工作很忙,但他肯花心血,幫助一個普通工人提高科學理論水平,實在難得。
北國初冬,寒氣襲人。在未送暖氣之前,情報室陰面的屋子冷得坐不住人。別人都到朝陽暖和的地方看書去了,只剩下蔣筑英一個人坐在大書案子旁邊,埋頭于一大堆外文圖書資料中,忘記了寒冷,忘記了時間……為了方便科研人員查找資料,情報室打算編一套有關光學機械方面的文獻索引,蔣筑英主動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幾千張資料卡片提供出來,還日復一日擠時間到情報室義務勞動,逐條逐字幫助審譯、核對了7000多條索引。經過許多天辛勤的勞動,終于完成了三冊文獻索引的編輯工作。人們稱他是情報室不在編的“義務資料員”。經常向領導和同志們介紹國外資料管理的先進經驗。
謙虛踏實、待人真誠是人們對蔣筑英的評價。1981年,在研究人員的住房問題上,中國科學院領導同志來長春視察時,蔣筑英把遲遲沒給老專家房子的事作為例子,當面陳辭,反映知識分子的生活困難情況,得到了領導同志的重視。事后,有人贊揚蔣筑英出于公心,敢于堅持原則,仗義執(zhí)言。也更深刻地了解了蔣筑英:他的血是熱的,心是熱的。除此之外,他與助理研究員齊鈺謙讓論文署名的故事,也在長春光機所已傳為佳話。
1982年3月,在廈門召開的一個全國光學會議上,有位中年科研人員宣讀了一篇有關色度學的論文,題目是攝影物鏡的光譜透過率和彩色還原特性的校正。蔣筑英在研究色度學的時候,曾提出用鍍膜的方法,解決國產鏡頭彩色還原不好的問題。齊鈺同志根據(jù)蔣筑英的想法,做了鍍膜實驗,獲得成功。他倆據(jù)此合寫了一篇學術論文,稿成后,卻在署名上發(fā)生了矛盾。蔣筑英從來不想得到報答,就是應該得到的榮譽,他也不愿享受。有時別人在他反復修改過的論文上加署他的名字,或者在文章中對他的幫助表示感謝,只要蔣筑英知道,他總是讓刪去,或者親筆勾掉。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蔣筑英因為父親的問題,在戀愛中有過不如意的事。到長春以后,同學、親友沒少給他介紹對象。有的姑娘對他的學識、才華、長相、為人,樣樣中意,可是一聽說他父親是個“反革命”、“勞改犯”就告吹了。一次次的挫折,傷了蔣筑英的心。但他是堅強的,并沒有為此而沮喪、消沉。雖然愛神到得遲了一些,而立之年終于遇到了獨具慧眼的姑娘路長琴,結為幸福的伴侶。
1968年3月的一天,碧波萬頃,海天一色。大連開往上海的輪船甲板上,站著一對親密的情侶。男的細高個,穿著平素的灰布對襟罩衣,灰卡其褲子,整潔而樸素,謙和中透著英俊之氣。女的上穿墨綠色暗花上衣,下面是一條銀灰色新褲,烏黑的短辮,紅潤的面頰,給人一種青春的健美感。他倆憑欄遠望,笑語纏綿,陶醉在天水相連的大海美景中。
看了大海,領略了西湖風光,又和弟弟妹妹等人歡聚了一些時日。4月初,蔣筑英和小路回到了長春,第二天就都上班了。他倆每人捧著一大包上海糖果,請研究室的同志們吃了點“喜糖”,就算辦完了這樁人生大事。
當時,結婚擺闊氣的風已經開始刮了,像他倆這樣啥啥沒有,有人可能覺得寒磣。這些事,路長琴也沒介意。反正沒有給房子,旅行結婚回來各住各的獨身宿舍,別說沒錢添置東西,就是買了還犯愁沒地方擱放呢。
蔣筑英婚后和愛人路長琴分別住在各自的單身宿舍里。直到小女兒六個多月了,才得到一間14平方米的屋子。蔣筑英的家陳設簡單,只有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兩屜桌?!八故锹?,唯吾德馨”,我們的中年科學家蔣筑英,同樣也是身居陋室,心懷天下,為祖國而拼搏。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967年年初,蔣筑英的媽媽得了癌癥,重病纏身,十分想念兒子。蔣筑英接到家書,請假從長春乘車南下,千里迢迢回到江南老家,探望母親。
他回到家后,一方面為母親尋醫(yī)問藥,抽空挎起菜籃子到市場上為母親選購愛吃的菜肴。他拿回家洗凈切好,把各種作料配全,然后用紗布蓋好。等媽媽想吃時,立即燒出來。接著他又提水,又收拾屋子。做完這些家務活,他才拿出一本書,守候在母親身邊,聽候母親差遣,總之,他不離開母親身邊。
妹妹健雄看哥哥晚上守半宿,白天又這樣操勞,太累了,就勸他去躺一會兒。蔣筑英則認為:“平常日子凈你們在家侍候,這次我回家住幾天,就讓我多干點兒吧,也算我對母親盡一份孝心?!闭f到這兒,他不由得回憶起往事:1954年父親被作為歷史反革命判刑入獄,兩年后,自己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母親一人帶著兩個弟弟和三個妹妹,依靠糊紙盒艱難度日,而自己靠助學金完成了歷時六年的學業(yè),他覺得母親太辛苦了。如今,他回到母親身邊,不僅滿足了母親日夜思兒之情,而且要多多侍奉母親,以盡孝母之情。蔣筑英假滿回單位后,還非常惦著母親的病,經常給家里寫信,了解母親的病情,要母親多多保重。不僅母親有病時如此,就是平常日子,他也總是惦著家里老人和弟妹,每月寄錢給家里。就是在他讀研究生的時候,也省吃儉用,從每月40元的助學金中,給媽媽寄回15元錢,貼補家用。1967年母親去世后,自己又成了家,他與愛人月收入百余元的工資,要維持四口之家,可他每月還給待業(yè)的妹妹寄去20元錢的生活費。1982年,他父親的錯案糾正了。他得到了消息,立即提筆給父親寫信。他在信中引用了一句德國諺語,大意是:結局好,就一切都好了。還勸父親,要向前看,爭取美好的未來,而且開導家人,不要有怨氣,父親的問題是歷史造成的,他體諒國家困難,告訴父親不要向組織要錢,父親的生活由他和弟妹負責。于是他每月給家里寄錢。用他自己的話說:“孝敬父母,補貼家里生活,是兒女應盡的義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美德?!?/p>
舐犢情深慈父情
蔣筑英把他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事業(yè)上的同時,也很關心妻子和孩子們。特別是對子女的教育。身教重于言傳,他有著很強的責任心,凡是要求孩子做的,他自己總是首先做到。他教育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工作再忙,只要孩子們有問題要問,他都百問不厭,啟發(fā)孩子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他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學風,要誠實,要實事求是,不懂就問,不能照抄別人的東西。燈下,蔣筑英細心地翻閱著女兒路平的作業(yè)本。給她講解做錯的題目,讓她養(yǎng)成嚴謹?shù)淖黠L。爸爸總是這樣循循善誘,通過講故事、說笑話,把要講的道理說清楚。小路平記得爸爸常給她和弟弟講周總理等革命領袖艱苦奮斗的故事,教育他們艱苦樸素。路平和弟弟穿的衣服,大多是媽媽用舊衣改制的,有時膝蓋頭打個補丁,也照樣高興地穿著去上學。他倆挺小就學著幫媽媽干家務活,爭著做掃地、刷碗、倒垃圾等力所能及的活兒。
每次爸爸出差,還經常給他們帶回些好看的畫報、少年兒童讀物,像居里夫人、愛迪生等描寫科學家的書,可好看了。
蔣筑英把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思想種子,早早地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里。后來,他的工作特別忙,不能抽很多的時間輔導孩子,就叮囑妻子多看些有關少兒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經常和孩子們談心,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知識、懂禮貌、誠實正直的人。
一心為公筑衷心
在1979年,蔣筑英發(fā)了一筆“洋財”。在西德進修學習期間,他省吃儉用,硬是從嘴里摳出一筆錢來,省下了一筆生活費。原來為了還一起工作的外國朋友請他去吃飯的禮,他決定充分發(fā)揮他“窮知識分子巧當家”練就的特殊本領。自己上街買了幾樣菜,請來了那些外國朋友。一番煎炒烹炸做了幾個地道的中國菜。外國朋友一一品嘗后,贊不絕口。這頓“家宴”給他省下了不少錢。在平日,他吃飯更是盡量湊合、對付,能簡單就簡單,能省事就省事。就這樣,短短半年的進修時間,他省下的大部分錢給所里買了一臺英文打字機、一部錄音機、19臺電子計算器和一些光學器材部件,剩下的錢也都交公了??粗@些儀器、設備,所里的同志們又感動,又興奮,這些都是他們急需的、渴求的東西??!他的心中始終裝著祖國,想著科研。他對工作總是傾注全力,工作時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乃至忘掉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心中永遠有一臺永不停止的發(fā)動機。中國貧窮,中國落后,每一個華夏子孫都要改變中國的這種面貌。改革開放,和外國人的交往增多,我們充分利用這一機遇,學習外國先進的東西,在科技文化生活各個方面取長補短,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1982年5月26日,是蔣筑英最幸福的一天,因為就在這一天,經過黨支部討論,同意他填寫入黨志愿書。這張表格對于蔣筑英來說,是來之不易的。蔣筑英讀中學、大學都享受人民助學金。從一個無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科技工作者,全靠黨的哺育和培養(yǎng)。他說:“沒有黨,沒有社會主義,就不會有我個人的一切?!彼麑h對人民的感情是無限的。他的努力終于得到了黨組織的充分肯定,這一天終于到來了!夜深了,蔣筑英懷著激動的心情填寫入黨志愿書。他深情地寫道:“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黨的事業(yè)是永存的。加入黨組織是我的歸宿……我愿意為實現(xiàn)黨提出的各項戰(zhàn)斗任務,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直至生命。”一紙入黨申請書,說明了他思想境界的升華。
與君一別淚雨傾盆
1982年6月12日,是個星期六。和往常一樣,蔣筑英又繁忙地工作了一整天。這一天的上午,他和同事們討論了一項新技術的方案。下午,領導讓他們去四川出差驗收一個裝置,擔任驗收組副組長的蔣筑英,曾到西德專門學習過這方面的技術,也操作過這類裝置。所以,這次去是否能夠驗收,在技術方面實際上將由他拍板定案。
晚年的蔣筑英
蔣筑英二話沒說,一口答應了下來,盡管他這一陣一直感到身體不太舒服?!鞍Γ@個老蔣……”同事望著他那張帶著疲憊的臉,萬分感慨。一聽說蔣筑英又要去出差,路長琴心里就不太高興。一個多月來,他多次說身體不舒服,肚子難受,小路幾次催他去醫(yī)院檢查一下,他總是那句話:“這陣子太忙,等忙過去再說吧?!毕铝孙w機到成都分院招待所住下時,已經是下午五點鐘了。剛剛吃完晚飯,蔣筑英就不顧疲勞,召集驗收組的幾位成員,一起開了個情況介紹會,直到深夜11點半才休息。
第二天上午,他和驗收組的其他成員一起,從招待所出發(fā),擠乘了兩次公共汽車,又步行了三段路程,用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生產那套裝置的成都南光機器廠。為了盡早工作,他在那臺70多米長的裝置前走了幾個來回,認真、仔細地觀察著每一個部位。這次測試整整進行了一上午,他一刻也沒有休息。下午,就是否驗收和如何驗收的問題,驗收組的成員又開了個討論會。蔣筑英認真地聽取大家的意見。不時彎下腰用手按住腹部,他感到一陣陣疼痛向他無情地襲來。就是這樣,他還是強忍著。晚飯后,回到招待所,蔣筑英還覺得腹痛難忍,就回到二樓他住的房間,很快躺在床上。深夜11點半,還沒入睡的驗收組成員、工程師劉仲元忽然聽到蔣筑英在叫:“老趙!老趙!”他馬上起來了,接著,老趙他們也起來了。一打開燈,就見蔣筑英蜷縮在床上,滿頭都是豆大的汗珠,面容極為憔悴。顯然,他正處在極度的痛苦之中。一看到這情景,同事們馬上就去科學院成都分院找醫(yī)生,而后又想辦法要車送他到四川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看了急診。醫(yī)生診斷是膽囊炎但不排除闌尾炎,為他打了慶大霉素、阿托品等消炎、止痛針。
回到招待所,蔣筑英的病情沒見一點緩解,仍然痛苦萬分。因為住不進醫(yī)院,驗收組的同志們一個個心急如焚。幾經周折之后,蔣筑英才住進了醫(yī)院。躺在病床上后,醫(yī)生帶著幾個實習學生對他的病史進行了詳盡的詢問,此時的蔣筑英,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萬分,但看到圍在他周圍的同事,他充滿感激地說:“你們?yōu)槲乙凰逈]睡,快回去休息吧!”又對南光廠的同志說:“謝謝你們,快回去工作吧?!蓖緜兺?,心里有說不出的難過:老蔣啊,你都病成這個樣子了,心里想的還是別人……
面對一瞬間襲來的疾病,蔣筑英用他正在壯年的、但已經累壞了、用垮了的身體奮力搏斗著,耐心地等待著醫(yī)學的判斷與行動。結果出來了,他患有多種疾病,此時此刻,他的色度學知識,五門外語,加上他的頑強意志、責任感,以及對事業(yè)和生活的一片摯愛,都已經無能為力了。6月15日下午3點半,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開始口吐鮮血。由于勞累過度,積勞成疾,病情急劇惡化搶救無效,他于下午5時03分去世,終年43歲。只有43歲,正當中年,他對生命、對生活、對事業(yè)都充滿了希望,唯獨沒有想到死,沒有來得及為這個有妻子、有孩子、有像生命一樣寶貴的工作的世界留下一句話……他是帶著希望離去的。
長春光機所的同志們含著熱淚,整理蔣筑英辦公桌上的遺物,辦公桌的抽屜里,整齊地放著2100多張文獻資料卡片,這是他多年心血的積累。辦公桌的上面,擺放著一摞書刊和材料:最上面的,是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旅程。書下面是蔣筑英為長春光機所建所30周年而寫的光學檢驗30年回顧和1982—1990年建立光學檢驗和像質評價實驗室規(guī)劃,既有對過去的總結,又有對未來的設想,藍圖在胸,卻不能親手去實現(xiàn)。辦公桌上還有蔣筑英摘譯的十多篇文章,有的與他自己工作有關,也有的是別人工作需要的。還有光學學報、光學機械雜志編輯部送來請他審閱的稿件,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求他幫助修改的論文,人們淚流滿面地說:蔣筑英廢寢忘食地拼搏勞作,他是累死的啊!
蔣筑英同志的追悼會,是在1982年7月8日舉行的。治喪單位是長春光機所,原安排500人參加,結果來了1000多人,把禮堂擠得滿滿的。
在擺滿鮮花和松柏的靈臺上,懸掛著蔣筑英的遺像,還是那么年輕,那么英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深情地望著大廳里低首垂淚的人們,好像他仍然和大家在一起。會場里擺滿花圈,墻上掛滿挽幛、挽聯(lián),全國各地100多個單位發(fā)來了唁電、唁函。長春光機所黨委的挽聯(lián),為蔣筑英的一生做了公正的評價:
堅持馬列,光明磊落,忘我工作,對祖國無限忠誠;
刻苦鉆研,才華橫溢,不計名利,為四化鞠躬盡瘁。
蔣筑英的導師、老專家王大珩親致悼詞,沒念幾句,就聲淚俱下。蔣筑英的父親也寄來了催人淚下的悼詞:“作為爸爸來追悼兒子,這心情是沉重悲痛的!但是,你一心為公,忠于科學事業(yè)以身殉職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向你學習!”做老師的追悼學生,做爸爸的追悼兒子,這心情該是多么悲痛,人們禁不住失聲慟哭。
哀樂低回,淚飛如雨。人們戴著素馨的白花,從各地趕來參加追悼會,這不僅僅是為了一掬哀婉之淚,重要的是為了表示對死者的懷念和敬重,對死者高尚人格的景仰和生活道路的肯定,對他開拓業(yè)績的追隨。
追悼會中,中共吉林省委根據(jù)蔣筑英生前的要求和表現(xiàn),追認他為中共正式黨員。不久,中國科學院黨組、中共吉林省省委又分別發(fā)出了開展向蔣筑英學習活動的通知和決定。吉林省人民政府追認蔣筑英為特等勞動模范。1983年2月,國務院做出決定:授予蔣筑英“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總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不過,你死得太早了。然而,人的生命的價值不是以年歲來衡量的。你活著,像一顆耀眼的新星存在;你逝去,也像一顆耀眼的新星隕落,在祖國的萬里長空劃出一道強烈的閃光。這閃光,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里,是永遠不會消逝的!
蔣筑英用他短短43年的時間,創(chuàng)下了很多后人無法逾越的奇跡。他用他那種與生俱來的刻苦精神,締造了光學史上一段奇幻無比的神話。即便是在他逝世的30多年后,他的名字仍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大家淡忘,在我們科學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老一輩革命家聶榮臻曾說:“蔣筑英同志是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
這是何其高的評價,蔣筑英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