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季誠實公正,不因人而異
名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小國國君整日惶恐不安,不知道厄運哪天就會降臨。魯國有個寶貝,叫作岑鼎。這只岑鼎形體巨大,氣勢宏偉雄壯,鼎身上還由能工巧匠鑄上了精致美麗的花紋,讓人看了有種震懾心魄的感覺,不由得贊嘆不已。魯國的國君非??粗睾驼鋹坩?,把它看作鎮(zhèn)國之寶。
魯國的鄰國齊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國力很是強盛。為了爭奪霸權(quán),齊國向魯國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魯國較弱,勉強抵擋了一陣就全線潰敗了。魯國國君只得派出使者,去向齊國求和,齊國答應(yīng)了,但是有個條件:要求魯國獻上岑鼎以表誠意。
魯國的國君很是著急,不獻吧,齊國不愿講和;獻吧,又實在舍不得這個寶貝,如何是好呢?
正在左右為難之際,魯國有個大臣出了個主意:“大王,齊人從未見過岑鼎,我們何不另獻一只鼎去,量他們也不會看得出來。這樣既能簽訂和約,又能保住寶貝,難道不是個兩全之策嗎?”
“妙?。 濒攪鴩氖址Q是,大喜道,“就照你說的這么辦!”
于是,魯國悄悄地換了一只鼎,假說是岑鼎,獻給了齊國的國君。齊國國君得了鼎,左看右看,總覺得這只鼎雖也稱得上是巧奪天工,但似乎還是不如傳說中那樣好,再加上魯國答應(yīng)得這樣爽快,自己又沒親眼見過岑鼎,這只鼎會不會是假的呢?又能用什么方法才能驗證它的真?zhèn)文??要是弄得不好,到手的是一只假鼎,不僅自己受了愚弄,齊國的國威也會大大受損。
齊王思前想后沒有法子,只得召集左右一塊兒商量。一位聰明又熟悉魯國的大臣出點子說:“臣聽說魯國有個叫柳季的人,非常誠實,是魯國最講信用的人,畢生沒有說過半句謊話。我們讓魯國把柳季找來,如果他也說這只鼎是真的,那我們就可以放心地接受鼎了?!?/p>
齊王憂慮地說:“柳季再誠實也是魯國人?。∪f一他為了魯國的利益,對寡人撒謊怎么辦呢?”
大臣回答說:“臣聽說,這個柳季不但誠實,而且十分公正,絕對不會因為對象不同而欺騙自己的良心的。”
齊王同意了這個建議,派人把這個意思傳達給了魯國國君。
魯國國君沒有別的路可走,只得把柳季請來,對他把情況講明,然后央求他說:“就請先生破一回例,說一次假話,以保全寶物。”
柳季沉思了半晌,嚴肅地回答道:“您把岑鼎當作最重要的東西,而我則把公正誠信看得最為重要,它是我立身處世的根本,是我用一輩子的努力保持的東西?,F(xiàn)在大王想要微臣破壞自己做人的根本,來換取您的寶物,恕臣不可能辦到?!?/p>
魯國國君聽了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話,知道再說下去也沒有用了,就將真的岑鼎獻給了齊國,簽訂了停戰(zhàn)和約。
解讀
世間一切有形之寶物皆可以金錢來定價,但公正、誠實、平等則是無價的,任何寶貝都不能與之相比。正如柳季所言一樣,這些東西是做人之根本,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掉!當然,柳季的做法也是值得人們思考的一個命題。那就是當個人做人的原則與國家利益相沖突的時候,人們應(yīng)該如何取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名言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清劉鶚老殘游記
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封建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tǒng)治,秦始皇焚書坑儒,大肆推行慘刑酷法,弄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秦始皇死后,他的兒子胡亥繼位,是為秦二世。秦二世不知收斂,繼續(xù)推行暴政,終于引起了百姓的反抗。
公元前209年7月,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了。那一年,陽城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900名民夫到漁陽去防守。漁陽就是現(xiàn)在北京市郊的密云縣,在遙遠的北方,這其中便有陳勝和吳廣,漁陽離他們的家鄉(xiāng)有好幾千里,他們被指定為屯長,沒日沒夜地拼命向漁陽方向趕路,害怕耽誤了規(guī)定到達的日期。
陳勝年輕時,就是個有志氣的人。他跟別的長工一塊給地主種田,心里常常想:我年輕力壯,為什么這樣成年累月地給別人做牛做馬呢?總有一天,我也要干點大事業(yè)出來。
有一次,他跟伙伴們在田邊休息,對伙伴們說:“如果我將來富貴了,不會忘了老朋友的!”
大伙聽他這么一說,都禁不住笑了。有人對陳勝說:“你現(xiàn)在給人家當雇農(nóng),窮得不得了,連鋤頭犁耙都不是自己的,哪來的富貴呀?”
陳勝長長地嘆一口氣說:“躲在屋檐下的燕雀,怎會懂得鴻雁和天鵝的遠大志向呢?”
陳勝和吳廣本來不相識,碰在一塊兒,同病相憐,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只怕誤了日期,天天急著往北趕路。
當時正值夏日雨季,他們走到大澤鄉(xiāng)(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的時候,正趕上連降暴雨。大澤鄉(xiāng)靠近淮河的支流澮河,地勢低洼,大水淹沒了道路,沒法走了。他們只好停下來,等天晴了再走。
秦朝的法令很嚴酷,按照秦朝的法律,被征民夫如果誤了期,就要被殺頭。大伙兒看看雨下個不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陳勝、吳廣計算一下,估計無論如何也不能按期到達漁陽,已經(jīng)犯下了殺頭之罪。陳勝偷偷跟吳廣商量:“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里,怎么也趕不上限期了,難道我們就白白地去送死嗎?”
吳廣說:“那怎么行,咱們開小差逃吧?!?/p>
陳勝說:“如今要是逃走,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奪天下,頂多也是死。與其這樣等死,還不如為爭奪天下而死呢!”
吳廣問:“怎么去爭奪天下呢?”
陳勝說:“天下的老百姓吃夠了秦朝的苦頭。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按理不該他做皇帝,應(yīng)當做皇帝的是他的大哥公子扶蘇。扶蘇常常勸他老子不要殺人,他老子一生氣,就把他派到蒙恬那里去帶兵守城了。如今聽說二世已經(jīng)無緣無故地殺了公子扶蘇,老百姓只聽說扶蘇是個賢人,并不知道他被害的消息。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曾經(jīng)立下汗馬功勞,又很愛護士兵。有人說他已經(jīng)死了,也有人說他在楚國滅亡的時候逃走了,咱們楚國人都很想念他。如今要是咱們假借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人,反對二世,一定會有許多人起來響應(yīng)的?!?/p>
兩個人商量了一陣子,吳廣認為陳勝說得有道理。人們當時都非常迷信,想要號召群眾起來造反,除了借助扶蘇和項燕的名義之外,還得用裝神弄鬼一類的辦法,取得群眾的信任。
為了讓大伙兒相信他們,他們想出了一些計策。他們拿了一條白綢布,用朱砂在上面寫上“陳勝王”三個大字,把它塞在一條人家網(wǎng)起來的魚肚子里。
第三天,伙夫上街買魚回來,剖魚的時候,在魚肚子里發(fā)現(xiàn)一塊綢子,綢子上用朱砂寫著“陳勝王”三個大字。大伙兒一下子就傳開了,都認為這是老天爺?shù)闹家?,原來陳勝是真命天子呀?/p>
到了晚上,忽然有人看到破廟那邊的草木叢中,忽明忽暗的閃爍著鬼火,并且還隱隱約地聽到狐貍的叫聲:“大楚興,陳勝王。”
這事讓大伙兒又害怕,又奇怪。狐貍怎么會說人話?莫非是狐仙也知道陳勝是個真命天子,向人們來報信了!
第三天清早起來,大伙兒都跑來看陳勝,在背后點點戳戳地議論著這些奇怪的事,越看越覺得他長得的確與眾不同,是個真命天子的相貌。加上陳勝平日待人和氣,就更加尊敬陳勝了。
陳勝、吳廣利用迷信,在群眾中造成了成為領(lǐng)袖人物的輿論。吳廣平日的人緣最好,大伙兒都跟他合得來,愿意為他奔走效勞。有一天,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跑去激怒軍官,跟他們說,反正誤了期,還是讓大家散伙回去吧。那軍官果然大怒,先打了吳廣幾鞭子,接著又拔出劍要殺吳廣。大伙兒一擁而上,抓住軍官,吳廣倚仗人多勢眾,一個箭步竄上前去,奪下軍官手中的劍,把軍官刺死了。陳勝也乘機把另一個軍官打翻在地,一劍結(jié)束了他的性命。
陳勝、吳廣殺死了軍官,把大伙兒召集起來,說:“弟兄們!咱們遇上了大雨,已經(jīng)不能如期趕到漁陽了。按照法律,誤期是要殺頭的。即使能夠饒了我們的命,可是駐守邊防的人,到頭來十有八九都是要死的。反正是個死,死就得有個名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大伙兒一齊高喊說:“對呀,我們聽您的!”
陳勝他們派一部分人上山砍伐樹木、竹竿作為武器;又派一部分人用泥土壘個平臺,作為起義誓師的臺子;還做了一面大旗,旗上繡了一個大大的“楚”字。一切都準備妥當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著大伙兒撕下一只衣袖,露出右臂宣誓。他們倆順應(yīng)了廣大百姓擁護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心理,假稱奉了扶蘇、項燕的號令起兵。大伙兒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lǐng)。陳勝叫人把那兩個軍官的腦袋割下來祭旗,他宣布自己是將軍,封吳廣為都尉。900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xiāng)占領(lǐng)了。
臨近的農(nóng)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到營里來投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桿。就這樣,陳勝、吳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
解讀
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道出了千百年來人們所追求的政治理想。那些騎在人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爺并不是命中注定的。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追求平等和自由的權(quán)利。如果哪里有壓迫和不平等現(xiàn)象,哪里就出現(xiàn)反抗。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反抗的就是政治不平等現(xiàn)象。
蕭何以民為本,漢高祖納諫
名言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尚書·周官
故事
公元前202年,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公元前206年前195年在位)推翻了秦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漢高祖。然而,出身低微的漢高祖當了皇帝后,便逐漸開始追求起享樂來。一天,他命令手下人在京城長安附近強行圈了一大片山川土地,不許百姓在這片土地上種地,而把它變?yōu)閷9┳约捍颢C游樂的場所,還給它起了個美名叫“上林苑”。
漢高祖劉邦這樣做,很不得人心。當時的百姓經(jīng)過多年戰(zhàn)亂,生活非常窘迫,土地對人民來說,相當重要??捎捎谌藗兾窇只实鄣臋?quán)勢,對此事,誰也不敢說什么。這時,丞相蕭何考慮再三,便上書漢高祖,指出:“長安附近可耕的土地已經(jīng)很少了,陛下開辟‘上林’,使京城土地更緊張,希望陛下能體察民情,把‘上林’大片空地賜給無地的百姓耕種?!?/p>
高祖看了這封奏疏后,十分惱火,派人把蕭何找來。一見蕭何的面,便氣哼哼地說:“你明明知道‘上林’是專供我打獵用的,為什么有意讓我難堪,非讓我把它讓出來,給百姓耕種?我看,你一定是受了什么人的賄賂,才說出這樣的話。”
蕭何據(jù)理力爭,他從土地,談到民心;從民心,談到天下,希望劉邦能從大處著眼,把“上林”讓出來。
最后,蕭何說道:“陛下貴為天子,享用之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許多百姓身無長物,連賴以生存的東西都沒有。請陛下為江山社稷考慮,給他們一個平等的活命機會?!?/p>
劉邦見蕭何沒有絲毫服軟的表示,依然讓自己交出“上林”,更加氣惱。他厲聲道:“朕是皇帝,自然應(yīng)該享受這些。那些草民算什么呢?你怎么能把朕和他們相提并論?”
蕭何反駁道:“陛下還記得當初打天下時,您和將士們同甘共苦的情景嗎?平等地對待身邊的人,陛下能夠取得天下;但若一意孤行,對天下不公,天下恐怕也會被別人搶去?!?/p>
劉邦聞言大怒,當即命人把蕭何抓起來,并送到廷尉處治罪。
大臣王衛(wèi)尉覺得劉邦這樣做太過分了,便挺身而出,為蕭何爭辯。他責問高祖道:“蕭丞相如今身在牢獄,請問陛下,他到底犯了什么罪?”
漢高祖見王衛(wèi)尉這樣問自己,沒好氣地說:“蕭何為人過于狂妄。我聽說當年李斯輔佐秦王,處處總是替君主著想,有了功勞,也都歸于君主??墒捄问芰巳思业馁V賂,為了討好老百姓,竟要我把‘上林’讓出來給百姓種地。我就憑這個把他關(guān)了起來,我還要治他的罪呢!”
“陛下,臣認為您這樣待蕭丞相不公平!”王衛(wèi)尉聽了高祖的話,情緒激動地說。
“怎么不公平?”高祖很不滿地問道。
“陛下,臣認為,您說丞相接受了人家的財物,到底有什么根據(jù)?從前,陛下東征西戰(zhàn),蕭丞相在關(guān)中發(fā)展生產(chǎn),使關(guān)中變得十分富足。在那種情況下,丞相沒有干過一件為自己謀私利的事,現(xiàn)在陛下怎么能毫無根據(jù)地就隨便說蕭丞相受了人家的財物呢?陛下好好想一想,丞相讓陛下讓出‘上林’,這是不是替國家考慮?百姓有田種了,國家才能安寧。國家安寧了,陛下您的統(tǒng)治才能穩(wěn)固。丞相堅持辦有益于民的事,陛下本應(yīng)加以褒獎,為什么要治人家的罪呢?”王衛(wèi)尉越說越激動,他一口氣向高祖提出了一連串問題。
劉邦越聽越覺得理虧,他雖然心里還是很不高興,可王衛(wèi)尉的話說完了半天,他也沒想出一句反駁的話。最后,他一生氣,轉(zhuǎn)身回宮去了。
這天夜晚,劉邦一夜沒合眼,他反復(fù)想著白天發(fā)生的事。王衛(wèi)尉的話,像一根根針,刺痛著他的心。冷靜想來,王衛(wèi)尉的話雖然有些刺耳,但還是有道理的,自己對蕭何的確做得太過分了。但那天自己和蕭何爭得很厲害,現(xiàn)在突然放了人家,豈不是等于認輸?這太失面子了。想到這,他又猶豫起來。不過最后,他還是決定放了蕭何。他覺得,一個明智的國君,應(yīng)該是做錯了事就有勇氣承認,不能怕丟了面子,而誤了天下大事。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就派人釋放了蕭何。
蕭何被釋放后,劉邦親自接見了他。劉邦悔恨交加地向蕭何賠禮道:“丞相為民請命,是國家的賢相。我不僅不為民著想,反而隨心所欲無端抓了你。我這是在做昏君桀、紂的糊涂事?。∥乙煤梅词∽约?,并要讓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我的過失?!?/p>
蕭何見皇上能知錯改過,并親自向自己賠禮,十分感動。漢高祖將上林苑分給了無地的農(nóng)民,也受到了天下的頌揚!
解讀
西漢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也是歷時最長的封建王朝之一,主要原因就是大力貫徹了以民為本的思想。在當時的情況下,想要實現(xiàn)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以民為本思想的貫徹,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相對的平等,即蕭何所說的給天下人一個平等的生存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