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義?字典里是這樣解釋的,正義就是公正、正當(dāng)?shù)牡览?。那么,什么是善良?通俗來講,善良就是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
正義與善良是人類社會文明價值的核心,沒有任何一種文明不是以它們?yōu)槌霭l(fā)點,為核心的。一個以正義善良為核心價值觀的國度,就可以說是一個文明的國度。與人為善、多行善事、追求正義、保持公正等都是正義善良文明價值觀的寫照,也都是這種價值觀的具體體現(xiàn)。
孟孫請回秦西巴
名言
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故事
孟孫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位大夫,他特別喜歡打獵。那年秋天,又到了山林果實累累、野獸出來覓取冬儲食物的時節(jié),這也是打獵的好時候,孟孫帶著一幫人馬出發(fā)了。
忽然,孟孫發(fā)現(xiàn)前方樹叢中有一大一小兩只鹿,他喜出望外,策馬就追。那兩只鹿發(fā)現(xiàn)了動靜,飛快地跑起來逃命,孟孫哪里肯放過它們,猛追不舍。這時,小鹿?jié)u漸體力不支,落在后面,孟孫扔出一個套圈,把小鹿捉住了。他高興極了,告訴他的隨身部屬秦西巴,說:“今天運氣真好,逮住了這只鹿。你先把它裝進(jìn)籠子里,待會兒回家宰了,吃新鮮鹿肉。我再去追追那只大的!”說完,一揮鞭子,又往前追去。
秦西巴把鹿籠往馬背上一捆,翻身上馬就往回走。他想:我一定要妥善地把小鹿送到家,瞧今天主公多高興??!正走著,忽然聽到身后有蹄聲,而籠內(nèi)的小鹿也掙扎著喲呦地叫。秦西巴回頭一看,啊,那只大鹿正在十幾丈外的地方跟著呢,秦西巴調(diào)轉(zhuǎn)馬頭要追,那母鹿轉(zhuǎn)身就跑。秦西巴想:我哪能追得上???把這只小的好生送回家吧!他轉(zhuǎn)身往回走,可是母鹿又跟上來了,遠(yuǎn)遠(yuǎn)地“呦呦”叫著,籠子里的小鹿也不停地掙扎叫鬧。秦西巴聽著聽著,心中實在不忍,就把小鹿放了。小鹿飛快地跑到母鹿身邊,回頭望他一眼,兩只鹿一起跑了。
孟孫回到家,就向秦西巴要那只小鹿,可是一聽秦西巴把鹿放了,不禁勃然大怒!他把秦西巴鞭打一頓,趕出了家門。
孟孫正在生氣,他的夫人一手捧著簡冊,一手拉著孩子出來了,說:“夫君,我正在教孩子讀書,不知為何前廳這般吵鬧?”當(dāng)她知道孟孫為秦西巴生氣的時候,又問:“不知秦西巴為何將鹿放了?”孟孫說:“他說母鹿跟在身后一路啼叫,不忍心就把它放了。你說氣人不氣人?”夫人一聽,望了兒子一眼,便安慰說:“夫君息怒,秦西巴有此不忍之心,似乎可以原諒。我?guī)Ш⒆踊胤咳チ恕!闭f完,領(lǐng)著孩子離開了。
孟孫望著夫人和孩子的背影,品味著夫人這“不忍之心”的話,突然有所感悟:是啊,秦西巴有對鹿的不忍之心,自己便把他趕走了,這對嗎?再說,自己想到的,只是鹿肉的美味;秦西巴想到的,卻是不忍心母鹿和小鹿生死分離。一個有愛物之心的人,一定也有愛人之心,自己卻把他趕走了,錯了,錯了,大錯了!
孟孫對這件事想了好幾天,最后決定:把秦西巴請回來。秦西巴一見孟孫就說:“主公,我是有過錯的人?!泵蠈O說:“不,有過錯的是我。我請你回來,做我兒子的先生。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一定能當(dāng)好老師!”
解讀
孔子說過,人之初,性本善。行善不應(yīng)是一時的興起,更不應(yīng)該是出于迎合的想法,而應(yīng)該是本性使然。
改過自新的周處
名言
鋤一惡,長十善。
——宋史·畢士安傳
故事
周處,字子隱,東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縣)人。年輕的時候,長得個子高,力氣比一般小伙子大。他的父親很早就死了,他自小沒人管束,成天在外面游蕩,不肯讀書;而且個性強(qiáng)悍,動不動就揮拳打人,甚至動刀使槍,當(dāng)?shù)氐陌傩斩己ε滤?/p>
鄰近的南山有一只大老虎,經(jīng)常出來傷害百姓和家畜,當(dāng)?shù)氐墨C戶也制服不了它。
當(dāng)?shù)氐拈L橋下,有一條大蛟(一種鱷魚),出沒無常。當(dāng)?shù)厝税阎芴幒湍仙嚼匣ⅰ㈤L橋大蛟聯(lián)系起來,稱為“三害”。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頭痛的還是周處。
有一次,周處在外面走,看見人們都悶悶不樂。他找了一個老年人問:“今年年成挺不錯,為什么大伙那樣愁眉苦臉呢?”老人沒好氣地回答:“三害還沒有除掉,怎樣高興得起來!”周處第一次聽到“三害”這個名稱,就問:“你指的是什么三害?!崩先苏f:“南山的白額虎,長橋的蛟,加上你,不就是三害嗎?”周處吃了一驚。他想,原來鄉(xiāng)間百姓都把他當(dāng)作虎、蛟一般的大害了。他沉吟了一會,說:“這樣吧,既然大家都為‘三害’苦惱,我把它們除掉?!?/p>
過了一天,周處果然帶著弓箭,背著利劍,進(jìn)山找虎去了。到了密林深處,只聽見一陣虎嘯,從遠(yuǎn)處竄出了一只白額猛虎。周處閃在一邊,躲在大樹背面,拈弓搭箭,“嗖”的一下,射中猛虎前額,結(jié)果了它的性命。周處下山告訴村里的人,有幾個獵戶上山把死虎扛下山來。大家都挺高興地向周處祝賀,周處說:“別忙,還有長橋的蛟呢?!?/p>
又過了一天,周處換了緊身衣,帶了弓箭刀劍跳進(jìn)水里找蛟去了。那條蛟隱藏在水深處,發(fā)現(xiàn)有人下水,想跳上來咬。周處早就準(zhǔn)備好了,在蛟身上猛刺一刀。那蛟受了重傷,就往江的下游逃竄。周處一見蛟沒有死,緊緊在后面釘住,蛟往上浮,他就往水面游;蛟往下沉,他就往水底鉆。這樣一會兒沉,一會兒浮,一直追蹤到幾十里以外。三天三夜過去了,周處還沒有回來。大家議論紛紛,認(rèn)為這下子周處和蛟一定兩敗俱傷,都死在河底里了。本來,大家以為周處能殺死猛虎、大蛟,已經(jīng)不錯了;這回“三害”都死,大家喜出望外。街頭巷尾,一提起這件事,都是喜氣洋洋,互相慶賀。沒想到到了第四天,周處竟安然無恙地回家來了,人們大為驚奇。原來大蛟受傷以后,被周處一路追擊,最后流血過多,動彈不得,終于被周處殺死。
周處回到家里,知道他離家三天后,人們以為他死去,都挺高興。這件事使他認(rèn)識到,自己平時的行為被人們痛恨到什么程度了。
他痛下決心,離開家鄉(xiāng)到吳郡找老師學(xué)習(xí)。那時候吳郡有兩個很有名望的人,一個叫陸機(jī),一個叫陸云。周處去找他們,陸機(jī)出門去了,只有陸云在家。周處見到陸云,把自己決心改過的想法誠懇地向陸云談了。他說:“我后悔自己覺悟得太晚,把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掉?,F(xiàn)在想干一番事業(yè),只怕太晚了。”陸云勉勵他說:“別灰心,您有這樣的決心,前途還大有希望呢。一個人只怕沒有堅定的志氣,不怕沒有出息?!?/p>
打那以后,周處一面跟陸機(jī)、陸云學(xué)習(xí),刻苦讀書;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他的勤奮好學(xué)的精神受到大家的稱贊。過了一年,州郡的官府都征召他出來做官。東吳被晉朝滅掉以后,他就成為了晉朝的大臣。
當(dāng)了官的周處善良正直肯干實事。他擔(dān)任廣漢(今四川廣漢北)太守的時候,當(dāng)?shù)卦瓉淼墓倮舾瘮?,積下來的案件,有三十年沒有處理的。周處一到任,就把積案都認(rèn)真處理完了。后來調(diào)到京城做御史中丞,不管皇親國戚,凡是違法的,他都能大膽揭發(fā),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解讀
周處除“害”的故事千古流傳,它不但告訴我們浪子回頭金不換,還告訴我們保持一顆正義善良的心有多重要。正義善良是文明價值觀的核心所在,是最根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文明價值的內(nèi)涵。
張說不做假證
名言
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
——楊時
故事
張說,唐代人,武則天稱帝后,他是宰相魏元忠部下的官員。他為人正直,不畏權(quán)勢,不替權(quán)奸做偽證陷害忠良的行為,表現(xiàn)出高尚的品格。
公元690年,武則天即位以后,最寵幸“兩張”,即張昌宗和張易之。這兩個人十分奸佞,權(quán)勢很大,滿朝文武都怕他們?nèi)帧?墒窃紫辔涸覅s不把他們放在眼里。魏元忠還在洛州當(dāng)刺史的時候,張易之的一個仆人仗勢欺人,殘害百姓,洛陽官員因他是張易之的人,誰也不敢處置他。魏元忠知道了此事,就把他抓起來打死了。張易之懷恨在心。魏元忠當(dāng)了宰相以后,武則天想把張易之的弟弟張昌期任命為長史,一些大臣為了迎合武則天,都稱贊張昌期能干。魏元忠卻說張昌期不適合當(dāng)此重任,武則天因此就沒有提拔張昌期。因此,張昌宗、張易之把魏元忠視為眼中釘,千方百計想把他除掉。他們就在武則天面前誣告魏元忠,說魏元忠曾經(jīng)在背后說:“太后老了,不如跟太子靠得住。”武則天一聽大怒,就把魏元忠抓起來,打進(jìn)了監(jiān)牢,還要親自審訊他,并且要張昌宗、張易之當(dāng)面對證。
張昌宗怕此事敗露,又想出一個毒計,想找一個假證人陷害魏元忠。他們想來想去,最后物色到魏元忠部下的官員張說。他們派人把張說找來,逼迫他答應(yīng)此事,并答應(yīng)他事成之后,不僅給他重賞,還要提拔他。張說明知魏元忠冤枉,但是又害怕他們的權(quán)勢,雖然答應(yīng)了,但思想斗爭得很厲害,他知道這將關(guān)系到他個人的生死存亡。
第二天,武則天上朝,召集文武官員、太子和宰相,要張昌宗和魏元忠當(dāng)面對質(zhì)。魏元忠沒有說過這話,堅決不承認(rèn),二人爭論起來,半天沒有結(jié)果。于是張昌宗就對武則天說:“魏元忠部下的張說就聽到過這些話,可以把他找來作證?!蔽鋭t天立刻傳令讓張說進(jìn)宮。官員們都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聽說張說要上朝作證,大家都非常擔(dān)憂。一個叫宋璟的官員見到張說,對他說:“此事關(guān)系甚大,千萬不要附合奸臣,陷害好人??!一定要說真話,即使得罪了太后,被流放,臉上也光彩。一個人的名譽(yù)是最可貴的?!边€有一個叫劉知幾的史官也提醒張說道:“不要玷污你的清白,不要連累后代子孫!”
張說聽了大家的一番話,心里拿定了主意,膽氣也壯了起來。他神情嚴(yán)肅不慌不忙地上了朝堂。
武則天問他說:“你聽到魏元忠誹謗朝廷的話了嗎?”
張昌宗在旁邊威脅張說說:“趕快大膽作證!”張說一見這種情景,向武則天說道:“陛下請看,在陛下面前,他還敢這樣脅迫我,可以想見他在宮外是怎樣霸道了。我不能不說實話了,我確實沒有聽到魏元忠說過反對陛下的話,是張昌宗逼迫我來作假證人的?!?/p>
張昌宗一見張說變了卦,氣急敗壞地叫了起來:“好你個張說小子,你是魏元忠的同謀犯?!?/p>
武則天是個聰明的人,聽了張說的話,明知魏元忠的確冤枉,但她又不愿讓張昌宗他們下不了臺,就斥責(zé)張說說:“你真是反復(fù)無常的人?!辈⑾铝畎褟堈f也抓起來。
事后。武則天又多次派人審訊張說,可是張說已經(jīng)橫下一條心。堅決不做偽證。武則天雖然沒有抓住魏元忠謀反的證據(jù)。但還是撤了他的職務(wù),又把張說判了流放罪。雖然,張說被流放,但他一點都不后悔,反而為自己的選擇而欣慰。
解讀
做人要有一定的底線,尤其要保持正義感,要對得起事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為虎作倀,張說就是堅守住了做人的這條底線,贏得了后世的尊重,這給后人樹立了道德和文明的榜樣。
李沆不報密奏
名言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頤
故事
在封建時代,皇帝周圍的大臣在奏報公事之外,往往還要私下里向皇帝秘密報告一些事情。
從皇帝方面來說,是想通過這些秘密報告掌握宮內(nèi)外的一切動態(tài),監(jiān)視大臣們平時的言行和人品。從大臣們的方面來說,這樣做除了可以打擊自己的政敵,達(dá)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外,還能夠以此來贏得皇帝的信任和寵幸。
這些秘密報告的內(nèi)容,一般都是別人私下里的言談舉動。它們有時能夠起到揭露陰謀,打擊權(quán)貴的正面作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它們卻成了陷害他人,抬高自己的一種手段。在封建時代,由于皇帝的提倡和賞識,大臣們幾乎沒有不打秘密報告的,他們把這當(dāng)作一種榮耀,因為這就說明自己是皇帝的心腹大臣。相反,秉公處世、不私下打報告的人倒是極少數(shù)了。
宋真宗時的宰相李沆就是這少數(shù)人中的一個。
李沆在當(dāng)時是很受宋真宗信任的一位大臣,常常有機(jī)會單獨和皇帝討論國家大事,但是他從來沒有向皇帝秘密奏報過其他人的隱私。他在皇帝面前怎么說,在朝廷上照樣也怎么說,從沒做過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事情。
有一回,李沆和另一位大臣發(fā)生了意見分歧,起因是對一位官員的處罰問題。這個官員在宋朝與西夏國的戰(zhàn)爭中,未能將糧草及時運到軍中,按軍令該斬。李沆聽說后,對事情做了一番調(diào)查,認(rèn)為應(yīng)該免這人的死罪。他在朝廷上據(jù)理力爭,指出此人失職的真正原因是有人故意延誤發(fā)糧時間,嫁禍于他。就算他有一定的責(zé)任,也不該判死罪,何況此人很有才干,而且一向勤勉謹(jǐn)慎。功大于過,殺了他.是國家的一大損失。另一位大臣卻認(rèn)為:無論責(zé)任大小,都應(yīng)該斬首,這樣才能嚴(yán)明法紀(jì),警戒他人。李沆和這位大臣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誰也沒能說服誰,只好把此事送交刑部再去研究。
同李沆爭論的這位大臣平時就對李沆不滿。經(jīng)過這次爭論之后。他更是懷恨在心,認(rèn)為李沆是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為了報復(fù),他派人四處散布說:李沆和犯罪的官員有私人交情,所以徇私枉法,包庇壞人。他還暗地里向宋真宗告了一狀,說李沆不僅目無朝庭法紀(jì),而且一向獨斷專行,連皇上的話也不怎么聽。
與此同時,李沆卻正忙于其他公務(wù),早把爭論的不愉快忘記,所以,盡管朝中議論紛紛,他卻根本不知道。后來,有人提醒他防備暗算。他聽后笑了笑說:“我誠實辦事,誠實對人。既然問心無愧,怕什么暗算!”
宋真宗對李沆的人品還是比較了解和信任的。聽了那位大臣的密報之后,他半信半疑,很想聽聽李沆這一方面的意見。一天下朝之后,他吩咐太監(jiān)把李沆叫到偏殿。
等李沆來到以后,宋真宗身著便裝,神態(tài)安閑地叫李沆坐下,還叫太監(jiān)上茶。李沆知道皇上又要單獨和他談?wù)撜拢那橐草p松下來。果然,宋真宗先同他談起近來邊防上的戰(zhàn)事,又說起南方遭水災(zāi)等緊要的問題。說著說著,宋真宗話鋒一轉(zhuǎn),突然問起對那個官員的處罰來。李沆沒有準(zhǔn)備,愣了一下,說道:“此事臣已經(jīng)有詳細(xì)的奏報送上來。陛下還沒有看過嗎?”
宋真宗不動聲色地說:“朕只是想親自聽聽你的陳述?!?/p>
李沆就把自己的意見一一講了一遍,然后又強(qiáng)調(diào)了這人的才干,說眼下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應(yīng)該給他一個將功補(bǔ)過的機(jī)會。
李沆陳述完,見宋真宗似乎還想聽下去,便問道:陛下還有什么想了解的嗎?”
這一問倒把宋真宗問得愣了一下,他說:“你的意見都講完了嗎?是否還有什么不便說的,盡管說吧?!?/p>
李沆答道:“臣的想法都說了,此事就請陛下裁斷吧。”
宋真宗沉吟了一下,說道:“你看某某這人怎么樣?”宋真宗指的就是那個告李沆狀的大臣。
李沆認(rèn)真地答道:“此公有宰相之才,唯有一點缺憾,就是氣量狹窄,但還算是一位稱職的大臣。”
宋真宗點點頭說:“好吧,你先回去,那件事待朕再斟酌一下?!?/p>
李沆剛起身要走,宋真宗忽然又問了一句:“其他大臣都曾向朕密奏過事情,你為何從沒有過密奏呢?”
李沆轉(zhuǎn)身跪下答道:“臣以為,我輩身為朝廷大臣,所做的都是朝廷上的公事。即然是公事,為何不能公開在朝堂上講,而要密奏呢?凡是需要密奏的事情,我看除了為國家除掉謀反的奸臣之外,大都有不可告人的動機(jī)。臣一向反對這樣的行為,怎么敢學(xué)著去做呢?”
宋真宗聽后沒說什么,揮揮手讓李沆退下。
李沆走后,宋真宗站在那里,沉思了一會。他想:“像李沆這樣一個光明正大、正義善良的人,是決不會徇私枉法的。看來,我對那些打秘密報告的人倒是要警惕一下呢?!?/p>
從此,宋真宗更加信任和依靠李沆了。
解讀
人正不怕影子斜,做人只要把心放正了,行事就無所畏忌,光明磊落,奸佞之人無論再怎樣使壞,都定會無損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