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認為“口水應(yīng)該是最金貴的東西”,不過事實上很多人卻棄之如敝帚,不重視自己的話語權(quán),總是習慣亂說、多說,最后導(dǎo)致說話變了味,失去了說話的價值,而且我們很容易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而招人嫉恨。
麥肯曾經(jīng)是摩根大通的員工,他工作勤快,為人很負責,對于公司內(nèi)部的事情盡心盡力,不過麥肯有一個缺陷就是為人太直率,只要有什么話,就一定非得說出來不可,這常常讓很多人覺得尷尬。有一次公司高層下來檢查和巡視,經(jīng)理領(lǐng)著眾人在大廳里接待,高層人員查看了業(yè)務(wù)報告后發(fā)現(xiàn)最近兩個月的業(yè)務(wù)量下滑了5個百分點,于是就追問原因。經(jīng)理一時之間急得不知道該說什么好,這時麥肯直接站出來說:“因為最近兩個月,我們正在嘗試開辟一些業(yè)務(wù),所以對原先的業(yè)務(wù)投資造成了一些影響,等到新業(yè)務(wù)成熟之后,總體的業(yè)務(wù)量會得到提升的?!?/p>
看到麥肯如此自信,高層人員于是忍不住問他:“你就那么有把握新業(yè)務(wù)一定能夠獲得成功?”麥肯非常自信地回答說:“是的,先生,因為這項業(yè)務(wù)還從來沒有公司實行過,我們是開創(chuàng)者,這是很重要的。”對方接著反問:“你不覺得開創(chuàng)者也有可能成為失敗者嗎?”麥肯于是將部門內(nèi)部的規(guī)劃和一些方案一五一十地全部說了出來,他還特意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改進方法。
高層聽了非常高興,最后的視察工作圓滿結(jié)束,但是經(jīng)理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事實上,向上級匯報工作原本應(yīng)該是自己的事情,還輪不到別人來插手,而且有關(guān)公司新計劃的事情,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定型,如今透露了那么多的內(nèi)容出去,這對部門的保密性也是一個打擊。幾天之后,經(jīng)理突然辭退了麥肯,而且沒有什么具體的原因,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麥肯壞了摩根大通的規(guī)矩,他說了不該說的話,而且話說得太多了。
說話是一種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但是說得越多并不代表你的價值就越高,你表現(xiàn)得就越好,很多時候,說話會攜帶很大的風險,不說或者少說反而更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丘吉爾是世界公認的演說家,很多人都很好奇他的口才,于是就問他的演講為什么總是能夠吸引大家的關(guān)注,丘吉爾笑著說:“因為我從來不說廢話,不該說的絕對不說,該說的盡量少說?!闭驗槟軌蚝侠碚瓶刈约旱脑捳Z權(quán),丘吉爾的演講總能夠抓住人心。
與人交往的時候,難免會有話語權(quán)上的沖突,這時候我們要盡量后退一步,不是自己應(yīng)該說的話,盡量不要去說,只要努力當好一個聽眾就好了,你站出來出頭,可是槍打出頭鳥,最終受傷害的往往是你。而對于自己應(yīng)該說的話,也沒有必要抓著機會不放,其實,做人要懂得惜字如金,只有善于控制說話的人,才有可能將話說的合理、無暇。
多說“我們”少說“我”更容易拉近關(guān)系
在日常交際的時候,很多人總是喜歡說“我”怎么樣,“我”能做什么。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表達方式其實是出于自我表現(xiàn)的一種沖動和需求。我們對自己的事情很感興趣,總是期望拿自己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并在分享的過程中獲得個人的滿足。可是我們很容易沉浸在個人的世界中而忽視別人的感受,事實上,你想過沒有,當你一直談?wù)撟约旱氖虑?,而對他人的事情漠不關(guān)心時,別人是否也會這樣對你。
這其實是一種過于主觀和個人的表現(xiàn),很多時候,“我”這個詞太過于狹隘和自我,因為從漢字的字體、語法結(jié)構(gòu)來看,“我”其實指的就是個人,這種指向性非常明確,讓人誤以為你是在自大自傲地表現(xiàn)自己。此外這種表達方式具有鮮明的界限,幾乎將自己和其他人完全區(qū)分開來,這樣就會讓他人覺得很陌生,反而不利于拉近彼此的關(guān)系。因此在平時的表達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千萬要注意措辭的合理性,要盡量把自己歸到對方那一類當中,而不是明確地排斥他人或者劃定界限。
如果想要消除誤會,想要拉近彼此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在很多時候,需要改變自己的用語習慣,最好是將“我”改成“我們”,尤其是在一些主觀性、個性不那么強烈的社會活動當中,就要懂得用“我們”來替代“我”。事實上,我們指的是一個群體,而且從感情的角度來說,還是一個比較親近的群體,能夠證明你和對方或者其他人是一類人,是同一個團體的人,或者是有著共同生活目標、生活背景、性格習慣的人。
生活就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并不是以你為中心的,世界也不是圍著你轉(zhuǎn)動的,所以你的言行舉止應(yīng)該有著更多的群體特征,尤其是和別人交際的時候,不要總是談?wù)撟约?,不要總是談?wù)撃切┖妥约合嚓P(guān)的事情,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被忽略了,對方會有一種被綁架的感覺。實際上也沒有人會對你個人的事情感興趣,他們也想同你講述自己的事情,這樣一來,彼此之間就會失去共鳴點。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說一些“我們”,說一些“我們”之間或者和“我們”有關(guān)的事,這樣能夠?qū)㈦p方拉回到共同的范疇之中,從而增加話題性。
此外,多說“我們”實際上帶有一種尊重的意味,證明你的心中有對方,有這樣一個團體。這種情況通常出現(xiàn)在提意見或者建議之中,出現(xiàn)在討論之中。比如有的人為了提出一個意見,常常會說“我們這樣做是不是更好一些”、“讓我們再考慮一下”、“我們還有什么需要去補充的”、“請問,我們的想法是不是足夠完美”等等。這樣說能夠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大家也都能夠感受到你的誠意,從而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將這些話換成“我”來表達,那么意思就會發(fā)生偏差,大家會覺得你這個人太自我、太強勢了,根本難以相處,于是可能會跟著起哄,或者干脆否定和排斥你。
扎克伯格是一個天才,但是他的性格和獨裁的喬布斯完全不同,個人生活很低調(diào)的他幾乎很少在媒體面前露面,而且在和朋友聚會的時候,他也很少講述自己的工作,講述自己的公司,因此很多人都覺得他非常好相處。很多媒體都認為扎克伯格是一個鄰家小男孩,是一個非常好相處的平民總裁。事實上,他非常不注意個人的外在形象,常常邋里邋遢,但是卻非常懂得維護公司的形象,他覺得這個公司是所有員工的,因此自己沒有理由像對待生活那樣隨意支配它。
每次開會的時候,他都會采用“我們”這樣的稱呼,偶爾提出什么建議,也會加上“我們”這個詞,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他曾經(jīng)對媒體說過,他想要做的就是盡量消除個人的印記,讓員工們感受到一件事:這個公司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我們”大家共有的。所以他會盡量避免使用“我”這樣的字眼,以免讓員工認為自己一家獨大,而“我們”則是一個更為大眾化,更加親切平和的稱呼,可以盡可能地拉近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
毫無疑問,從每個人的認知習慣和聽覺習慣上來說,“我們”無疑要比“我”更加親近一些,它消除了更多的個人色彩,反而加入了團體因素,所以往往能夠消除隔閡,從而達到收買人心的目的。因此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際技巧,我們在平時的交流和談話中,可以進行熟練運用,要盡可能把自己放在一個大的團體中來描述,把自己和對方捆綁在一起來表達,這樣就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尊重。更為具體地來說,就是要求我們在交談的時候,最好說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談?wù)撟约焊信d趣的話題,要盡可能讓大家都能夠參與進去的那些話題。
中國人說說話辦事不能太見外,如果一個人總是用“我”來表達某種看法和觀點,那么就是一種“見外”的表現(xiàn),你會在不經(jīng)意間將自己和對方的距離越拉越遠。而使用“我們”這樣的詞,就等于說將自己和對方劃入到了同一個圈子里,而這個圈子的劃定其實就是一種拉近關(guān)系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