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兒童教育 >“騙”出最優(yōu)秀的孩子 > 多贊美,巧批評,才能培養(yǎng)自覺主動的孩子(四)
多贊美,巧批評,才能培養(yǎng)自覺主動的孩子(四)
作者:蘆芩   |  字數(shù):3413  |  更新時間:2016-07-09 15:16:56  |  分類:

兒童教育

7批評孩子之后要給孩子一定的安慰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犯了比較大的錯誤或者屢錯屢犯時,做家長的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在一時沖動之下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出的舉動,這都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chǎn)生極為不良的影響。如果不及時排解,就會像一顆不友好的種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發(fā)芽,影響孩子的心靈健康。

清早王太太打開女兒曼曼的房門,看到孩子還在睡覺,叫了幾次她也不起床,于是嘮叨開了:“怎么還不起床呀?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你怎么每天都是這樣,跟你說了多少次了都不改。你遲到被老師批評,我可不管了……”王太太一邊說著,一邊給孩子收拾書包、拿外套、準備早餐……直到孩子出門,嘮叨仍不絕于耳。日復一日,曼曼仍然早起不了。

這一天,王先生看不下去了,再加上他的脾氣暴躁,就沖到女兒的臥室大聲呵斥。王先生脾氣大,見女兒低著頭不說話,他就氣不打一處來:“怎么不說話了!你聾了!”曼曼有些害怕,哭了出來,王先生不依不饒:“哭什么哭!做錯了事還罵不得了?”從那以后曼曼起床不用人叫了,但是卻好像不愛跟爸爸媽媽說話了,王太太叫王先生勸勸孩子,王先生礙于面子也沒做,兩人的關(guān)系就一直僵持著……

首先,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要非常冷靜,即便是造成了很嚴重的后果也要保持冷靜,批評孩子之前把善后處理掉,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不要帶著怒火去批評孩子,那樣會口不擇言,對孩子傷害非常大。有調(diào)查顯示孩子的童年陰影中最多的就是父親咆哮的樣子。

只有冷靜,才能用正常地語氣跟孩子交談,才能對孩子所犯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

孩子犯錯后,情緒往往會比較低落,加之我們的批評,孩子受到的影響就會更大,所以批評過后的心理安慰是必不可少的?;蛟S孩子看上去點頭認錯,并無異樣,但實際上他的心里可能已經(jīng)埋下了不滿意的種子,這樣是不利于親子關(guān)系的,甚至還會引導孩子走向陰暗面。

在批評過后,我們可以用語言對孩子的心情進行疏解,比如說些“沒關(guān)系,知道錯了改正就行”“我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自己會知道怎么做”“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重新再來”之類的話,都可以讓孩子消解郁悶?;蛘哌€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比如用鼓勵的眼神看看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摸摸他的手,給他一個擁抱等,這樣的舉動都在表示我們愛他,或許孩子對我們有些怨氣,但這樣的舉動之后,怨氣就會煙消云散了。

馬修一直在玩電腦,媽媽提醒他:“別玩了,趕緊去寫作業(yè)?!瘪R修敷衍了一下還在玩。媽媽走過來告訴他:“我再給你一次機會,再玩10分鐘就要關(guān)機?!?/p>

5分鐘后,媽媽提醒了一次馬修,等到還有一分鐘的時候,媽媽又提醒了一次。這一次馬修激動起來,開始尖叫,站在椅子后面跟媽媽抗爭。媽媽一氣之下抱起馬修就走入了書房,并鎖上門,把自己和馬修關(guān)在里面,媽媽說道:“今天我已經(jīng)提醒你很多次了,但是你都不聽,我告訴你如果再有下一次,你在我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不關(guān)機,我就讓你3天之內(nèi)都不能碰電腦,明白了嗎?”

馬修看到媽媽氣得臉都紅了,不耐煩地點點頭。媽媽的態(tài)度軟了下來,說:“我其實并不是故意找你麻煩,我非常忙的,不可能一直看著你做什么,長時間玩電腦真的會對眼睛有害,如果你近視了怎么辦?你想想帶著個眼鏡多麻煩,媽媽是為了你著想,我從來沒逼過你學習吧,你應該理解我,我也理解你,每天給你時間玩電腦,時間到了就乖乖地關(guān)掉,讓媽媽省點心好嗎?”

馬修非常慚愧,一瞬間就理解了媽媽,對媽媽點了點頭,答應媽媽以后一定會聽話。

家長們應學會弱化批評的力度,運用得當?shù)脑?,看上去力度變小了,但是效果卻增強了,孩子又不會心里留下陰影。比如說,孩子犯了錯后不愿意跟我們溝通,那么這時候急是沒有用的,要告訴孩子這不是懲罰,也不是批評,只是想了解一下事情的經(jīng)過,這樣孩子才會放下心理包袱,跟我們進行更好的交流。

還有,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搞“一言堂”,不能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我們先讓孩子說話,即使自己被孩子打斷,那么也給他說話的機會,申訴的機會,以示尊重,因為真有可能是我們判斷錯誤,錯怪了孩子,讓孩子說明原因,也會對孩子的批評更加有針對性,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批評。

最后,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批評他也是因為愛他,是關(guān)心他的表現(xiàn),不妨在批評過后跟孩子說說“知心話”,讓孩子多了解一些我們,那樣孩子是會體諒我們的,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懂事。

8獎懲并用,教育效果才最好

德國教育家卡爾威特說過:“我們不能讓孩子在受責備的環(huán)境中成長,但是也不能讓他們整天泡在贊美里?!比祟惖谋灸芫褪窍矚g被人贊揚,懼怕受到懲罰。教育學也正是依據(jù)這一原理,通過表揚和懲罰這些刺激,來對孩子予以強化教育。

小斌最近越來越不聽話,迷上了玩植物大戰(zhàn)僵尸,為了游戲常常不寫作業(yè),而且連吃飯都要磨磨蹭蹭好久。這一天,媽媽回到家,看到小斌又在玩游戲,就問他:“你玩了多久了?是不是該關(guān)掉了?”小斌眼睛盯著屏幕,頭也不回:“嗯嗯,馬上就關(guān)?!?/p>

媽媽忍住了拔掉電源的沖動,跟小斌說:“再給你10分鐘時間,我做好飯你就放下電腦來吃飯?!毙”筮B連答應。媽媽給鬧鐘定了時間,然后就去做飯了。過了一會兒,鬧鐘開始響了,媽媽喊道:“小斌,把電腦關(guān)掉,去洗手,等一下吃飯了?!?/p>

小斌不耐煩地說:“還沒完呢?!眿寢屔鷼獾刈哌^去說:“小斌你要說話算數(shù),10分鐘的時間已經(jīng)到了,趕緊關(guān)掉電腦?!毙”笕耘f不愿意關(guān),媽媽把電源拔掉,小斌瞪著媽媽,媽媽氣不打一處來,對著小斌的屁股猛拍幾下,小斌“哇”地大聲哭起來。過了很長時間,小斌都坐在那里不肯吃飯,媽媽又過來哄小斌,承諾他吃完飯還可以再玩一會兒,小斌這才去吃飯。

相信上述情況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孩子的獎懲不明。哥倫比亞大學曾經(jīng)針對“獎懲在學習上的效果”做了一項心理實驗。實驗過程是在某校挑選一些學生進行考試,學生們分為A、B、C三組,第一次考試結(jié)束后,對A組學生加以獎勵;對B組學生予以批評,責怪他們考得不好;對于C組則不獎勵也不懲罰。隨即進行同樣的考試,結(jié)果,受到獎勵的A組成績最好,其次是B組,C組則最糟糕。

雖然這實驗并不能直接斷定獎勵效果要優(yōu)于懲罰,但是證明了獎懲對于孩子的影響。所以,家長們要學會獎懲并用,獎罰分明,通過這兩種方式“雙管齊下”,才能讓孩子更茁壯地成長。這兩種方式并不是簡單的“做好了就獎勵,做不好就懲罰”,而是有著深層次的含義,什么時候獎勵、什么時候懲罰、獎勵多少、懲罰多重、獎勵方式、懲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要針對事情做出判斷,這是很不容易的。

就像很多家長“求好心切”,孩子考了個好名次,家長看過試卷之后表示:“數(shù)學分數(shù)怎么還這么低……”然后開始針對數(shù)學成績進行一番說教,這種獎懲混淆不清的方式會很嚴重地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感到沮喪、失望、灰心。所以獎懲分明并不是那么容易分辨的,給孩子建立一個合理的獎懲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不建議用一種死板的方式把所有的規(guī)章制度都寫在紙上,那樣會限制孩子的自由。

舉個例子:孩子從小喜歡偷拿別人的東西,簡單地告訴他拿別人的東西不是好習慣,不一定起作用,孩子往往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時候就要采取一些措施,只有付出的成本高,他才會改掉壞毛病。絕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壞習慣,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一定要狠一點,但是要記住懲罰不是體罰。

每天早晨,媽媽都要喂小旭吃飯,否則小旭就哭鬧著不吃,媽媽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好喂一口表揚他一句:“小旭真棒,再吃一口?!毕M麜r間久了,小旭能夠自己嘗試吃飯,可是一直不見效。

有一天,小旭出去跟同學玩了,媽媽在家看電視,沒多大一會兒,小旭就回來了,媽媽很好奇,問他:“小旭你怎么不跟同學一起玩了?”小旭回答:“我把他推到了,他不聽我的話,我才不跟他玩呢。”

這就是“獎”過了不會罰的事例,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地膨脹,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其他的小朋友不聽他的話就跟人動起手來。其實當孩子已經(jīng)有能力卻不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就應該給予懲罰,否則孩子就會越來越嬌貴。由此可見,獎與罰不可偏頗,并且缺一不可,必須二者并重才行。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要看某某人家把孩子教育得乖乖的,就把對方的方法拿過來用,要因人而異,我們可以進行借鑒,然而適不適合仍舊要看效果,最重要的是自己摸索,才能找到一條真正屬于自己與孩子的合理溝通方式,給孩子找到一個獎、懲的平衡點,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