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社科心理 >3歲決定女孩的一生 > 第四章 消除障礙,做女兒的心理師
第四章 消除障礙,做女兒的心理師
作者:宋云   |  字數(shù):11191  |  更新時間:2009-12-14 15:36:56  |  分類:

社科心理

不要以為給了寶寶漂亮的芭比娃娃、可愛的毛絨熊、好看的動畫片,她們就快樂了。也不要以為出生的小孩子除了吃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因為像每個成人一樣,她們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如果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她們也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第十八節(jié)小寶寶也會自卑的

有位2歲小寶寶,開始上幼兒園了,雖然哭鬧了一陣,但不久她就適應了幼兒園。不過,幾個月之后,媽媽發(fā)現(xiàn)寶寶開始又不愿意上幼兒園了。每天去幼兒園,寶寶都會找各種借口,拖延去幼兒園的時間,“肚子疼”、“我要小便”等理由層出不窮。有時,寶寶會在上幼兒園的路上問媽媽:“媽媽,我很笨嗎?”因為上班都快遲到了,媽媽總是對寶寶不大高興地說:“對啊,我們家寶寶最笨了,這么好玩的幼兒園都不愛去。”

如果你家的寶寶有了這種表現(xiàn),就要去查明真情了。因為你的寶寶很可能在幼兒園受到了打擊,漸漸出現(xiàn)了自卑的傾向。而這位小寶寶的表現(xiàn)正是自卑的早期狀況。因為她年紀比較小,和其他寶寶進行比賽的時候總是輸,別的小寶寶也就不喜歡她。因此她感到很難過,所以也不大喜歡說話了,不愿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許多家長都覺得奇怪,這么小的寶寶怎么可能會出現(xiàn)自卑呢?我們從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劃分的人格發(fā)展理論中可以找到原因,在他的人格理論發(fā)展第二個階段——兒童早期(1.5~3歲),指明了這個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和疑慮感。

如果此時期的寶寶疑慮得不到克服,對自己的疑慮增加,那么當這種疑慮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專家發(fā)現(xiàn),許多人的自卑心理都是從兒童時代開始的,上面的寶寶問媽媽自己是否笨就是對自己的疑慮。

下面是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發(fā)現(xiàn)的自卑寶寶的早期征兆,父母在教育自己寶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她有以下特點就要十分注意了:

過度怕羞

怕羞是女寶寶最常見的特點,但是如果你家女寶寶過度怕羞的話就很可能有自卑心理了。過度怕羞的寶寶有這樣的表現(xiàn):不敢當著別的小朋友面唱歌,不愿拋頭露面,對陌生人總是刻意的躲閃,雖然家長已經(jīng)告訴她不必害怕。

不交朋友

正常的寶寶喜歡與同齡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誼。自卑的寶寶總是自己一個人,對交朋友沒有興趣,甚至害怕交朋友。

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游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敏感,疑慮,不喜歡批評

自卑寶寶對別人的評論十分敏感,尤其是批評。他們還會因為別人批評而懷疑別人不喜歡自己,如果你的寶寶問:“媽媽,你不喜歡我嗎?”你就要考慮一下寶寶是不是最近受了批評,心理出現(xiàn)自卑傾向。

自暴自棄,不求上進

自卑寶寶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為自己不行,努力也沒用。所以就不去努力了。如果這種現(xiàn)象得不到制止,寶寶就會加深自己是“低人一等”的意識,甚至用此作為借口來對抗家長。

過分追求表揚

這是和拒絕評判相反的心理。為了追求表揚,寶寶可能會采用不誠實、不適當?shù)姆绞絹砬蟮冒职謰寢尩南矚g。

貶低、妒嫉別人

這是自卑寶寶很重要的反應。因為別人得了小紅花自己覺得不爽,甚至會在背后說別人壞話。

語言表達較差

自卑寶寶很少與別人交流,所以語言能力也就有限了。據(jù)統(tǒng)計,8成以上的自卑寶寶語言表達較差。有些專家認為,強烈的自卑感極有可能會阻礙寶寶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

回避競賽

每個人都有對勝利的渴望,自卑寶寶也是如此,但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否定,讓她以各種借口拒絕競賽。即使在別人的鼓勵下報名參賽,但總是在正式參賽時當“逃兵”。

自卑心理會影響寶寶的一生,長大后自卑的人很難去面對生活的困難,也很少成功。所以,當父母識得寶寶有自卑傾向時,就要努力將寶寶的自卑心理“扼殺”在搖籃里。

下面是家長幫助寶寶克服自卑的方法:

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

自卑寶寶對批評教育十分敏感,所以父母要對寶寶多進行鼓勵。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在鼓勵中走出失敗自卑的陰影,獲得信任,產(chǎn)生自信心。當然,即使不是自卑的寶寶也需要多肯定、鼓勵、少批評,因為多批評同樣會使寶寶產(chǎn)生自卑心理。

找優(yōu)點,體驗成功

找出寶寶優(yōu)點,慢慢地引導她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肯定自己,讓她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然后,父母再逐漸提高寶寶弱項上的能力,讓寶寶在不斷挑戰(zhàn)和自我成功中獲得自信。比如,給寶寶一個在小朋友面前表現(xiàn)的機會,當寶寶得到贊揚的時候,自信心就會很快得到強化,自卑也就不見了。

引導孩子,教寶寶不去攀比

這里攀比有兩個方面:其一,和其他寶寶的強項比較;其二,與其他寶寶財產(chǎn)的比較。

當寶寶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時,父母要告訴寶寶,自己也有長處,是別的寶寶不能比的。當寶寶相信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時,自卑感就大大降低了。

小寶寶在一起,總是會用漂亮衣服、爸爸的汽車、最新的玩具來挑戰(zhàn)其他小朋友。所以,這種比較會讓財產(chǎn)不多的小寶寶心理不舒服,此時父母要引導寶寶去比較技能或者是長處,而不是財產(chǎn)的多少。

提前了解,未雨綢繆

寶寶的情緒變化很微妙,父母只有多多注意寶寶的情緒,才能發(fā)現(xiàn)寶寶自卑心理。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工作或者是其他因素,忽視了寶寶的心理健康。上面那位寶寶的母親,就是因為工作原因忽視了寶寶的自卑。

第十九節(jié)女兒恐懼心的產(chǎn)生與克服

你的小女孩,是不是天生就膽小呢?她怕黑;她不敢單獨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覺;她害怕在地上爬來爬去的蟲子;她不敢爭取自己的正當利益;她總是受隔壁小男孩的欺負……膽小和懦弱似乎就成了她的代名詞。

其實害怕和恐懼是天生的,無論男寶寶還是女寶寶都會出現(xiàn)害怕。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寶寶剛出生時就有了害怕和恐懼的意識。他們的恐懼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其一,自然恐懼,如打雷、黑暗、動物;其二,社會恐懼,如上學、走失、與親人分開;其三,社交恐懼,如說話、陌生人。出生5~9個月的寶寶會害怕陌生人;2歲以內的寶寶會害怕巨大的聲響;2歲的寶寶害怕媽媽離開他;3~4歲的孩子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怕動物、怕孤獨……

當然,害怕和恐懼還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方式,并且恐懼也不會因為成長而消失,即使是成人,也會出現(xiàn)害怕恐懼的現(xiàn)象。

雖說害怕和恐懼與生俱來,并且還伴隨人的成長,但是并不是說,恐懼就不用去管,盡量逃避恐懼。因為恐懼、害怕是人類為了躲避傷害而表現(xiàn)出的自我防御反應,它不是一種可怕的不良行為習慣,相反有其積極的一面。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爾海姆研究發(fā)現(xiàn),寶寶必須和恐懼接觸,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克服恐懼。沒有恐懼,寶寶也是不可能成熟的。

所以,家長讓寶寶正確認識恐懼就十分重要了。在許多事情中,小男孩比小女孩更大膽,是因為他們被教育為男子漢就應該不害怕黑,不害怕毛毛蟲,勇敢的面對別人的挑戰(zhàn)……而女寶寶教育要顯得“溫柔”多了,當她們夜里害怕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和她在一起;當她們害怕毛毛蟲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把毛毛蟲弄走,并且以后再也不讓她見到毛毛蟲;當她們受到欺負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為她們撐腰……

可以說,不是女孩子天生膽小,是許多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女孩子膽小起來。如果你對你的女寶寶總是這樣做,那么就要改改了。當孩子表現(xiàn)出膽小畏懼時,父母不用過于擔心,這不會影響孩子的生活、行為與社會活動。

下面是一些寶寶害怕的對策:

害怕親人離開的寶寶

1~2歲的女寶寶因為媽媽離開害怕時,媽媽可以許諾在一定的時間內回來,減輕寶寶的不安全感。

害怕黑暗的寶寶

2~3歲女寶寶想象出來的東西或未知情況下的預想產(chǎn)生恐懼,如黑暗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父母可以告訴寶寶,黑暗是怎么回事,當寶寶明白原因就會減少恐懼了,另外,此時家長可以陪伴寶寶,但是不能讓寶寶依賴自己的陪伴。

害怕動物的寶寶

女寶寶害怕一些小兔子等動物,父母可以示范給她,告訴寶寶自己去摸摸兔子,寶寶摸到后,就不會再害怕兔子了。當然,有些動物,如老鼠之類的動物,是不能摸的,媽媽只要告訴寶寶,它們是害怕寶寶的,寶寶自然也就不害怕了。

另外,許多家長都會嚇寶寶,比如寶寶不好好吃飯,媽媽就說,不好好吃飯,一會兒怪物就來抓你了,這樣的恐嚇會刺激寶寶出現(xiàn)害怕心理,堅決不能去做。

父母注意了以上幾點,就可以得到一個勇敢的小女兒了!

第二十節(jié)女兒為什么會嫉妒

關于嫉妒的最好故事大概就是白雪公主了。在故事中那位嫉妒的王后,不允許世界上任何一個女孩的漂亮超過自己,因為嫉妒,王后變成殺手,內心出現(xiàn)了扭曲,去迫害那位漂亮、善良的小公主。而從另一方面,從小家長就給自己的孩子灌輸了嫉妒的思想,女性的嫉妒要強于男性。

在現(xiàn)實中,似乎女性表現(xiàn)嫉妒的地方也更多一些,女人容易嫉妒,大家也有了共識。而這些固有的觀念,讓女寶寶的嫉妒教育不是很成功。男寶寶如果嫉妒的話,家長會告訴他,身為男人,就要心胸開闊;而女寶寶嫉妒的話,家長大概不會這樣教育她,而是滿足她的嫉妒心理。

其實,寶寶嫉妒應該是與性別無關,而是與教育相關的。寶寶的嫉妒是在出生不久就出現(xiàn)了的。英國最近一份研究報告顯示,4個月大的嬰兒已經(jīng)具有嫉妒心了。作為一種心理活動,嫉妒是從人的早期情緒分化而來的。當寶寶看到別人比自己優(yōu)越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憎恨情緒,這就是嫉妒。所以,不要以為嬰兒生活就是無憂無慮的,因為他們不善于表達,所以才會被忽視。

不過雖然寶寶嫉妒表達不是很完善,但是,我們可以這樣來觀察寶寶是不是嫉妒:內向的寶寶會通過吮吸拇指,撫弄頭發(fā)來緩解嫉妒情緒;外向寶寶會用尖叫、哭鬧或其他具有攻擊性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不過,無論如何家長也不能讓原本可愛善良的小公主,變成了“嫉妒”女王。因為嫉妒,自己的小公主會缺少很多快樂和幸福:

家里來了別的小朋友,媽媽夸贊幾句或表示親昵些,寶寶就會耍性子,對外來的小朋友很不友好;

別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自己沒有,就會很不舒服;

和別的寶寶一起玩游戲,看到別人做的又快又好,自己就破壞游戲,“我做不好,你也別想做好!”

……

過分嫉妒心理的寶寶不會快樂,不會和小朋友交流,甚至還會因為嫉妒從事破壞行為。如果寶寶嫉妒情緒過多過強,時間一久,它就可能成為人格的一部分,從而使得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常會因嫉妒別人的成功而讓自己苦悶起來,甚至演變成對別人的仇恨,攻擊別人。

不過,雖然如此,家長也不要對孩子的嫉妒看得過重,其實,嫉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種情緒,是寶寶求得保護的一種本能。只要適當引導,寶寶仍會健康成長的。

下面是針對嫉妒防止和去除的一些措施,家長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寶寶進行指導:

轉化寶寶的嫉妒情緒

當寶寶有嫉妒別人的傾向時,家長不能用一些刺激性的語言:“人家怎么能做好,你真笨!”“沒出息”刺激寶寶,此時的寶寶已經(jīng)是妒火中燒了,再聽這些,不僅嫉妒不會消失,還會使得寶寶喪失自尊。

比較合理的應對方法是,用平和的語氣了解寶寶的嫉妒“背景”,如果寶寶是因為唱歌不如別人好,可以告訴寶寶“你會唱歌,而且唱得很好聽呢,媽媽很喜歡?!比缓螅o寶寶講些小故事,帶他出去散步等,使他用另一種情感沖淡或代替嫉妒心。

傾聽寶寶

寶寶嫉妒心很強時,家長可以認真地傾聽寶寶,如果寶寶因為喜歡別人的一個玩具而產(chǎn)生嫉妒,爸爸可以重復寶寶喜歡那個玩具的想法,讓寶寶和爸爸產(chǎn)生共鳴,那么,寶寶情緒得到了釋放,嫉妒心理也就緩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對寶寶說“那我也給你買一個更漂亮的玩具”,這很可能會刺激寶寶的攀比欲望。

家長是表率

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滿嫉妒心的家庭里的孩子,也往往嫉妒心較強。如果家長在孩子的面前總是說一些嫉妒的怨言,比如,鄰居發(fā)了橫財,自己對鄰居說些冷嘲熱諷的話,那么寶寶也會認為是爸爸媽媽的“正常行為”,然后效仿去嫉妒別的寶寶。

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心理學家認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所以家長在消除寶寶嫉妒情緒時可以強化寶寶的自信。

教育孩子積極向上力求轉化

如果你對孩子時不時冒出的嫉妒心很難予以撲滅,你可以聰明地將其轉化為激勵她前進的動力。嫉妒心強的孩子往往自尊心、虛榮心都很強,所以此時鼓勵寶寶的競爭意識,使寶寶積極努力,得到勝利,那么寶寶的嫉妒就會降低了。當然,有可能寶寶也會出現(xiàn)失敗,但是只要寶寶積極表現(xiàn),家長就要給予寶寶“雖敗猶榮”的心理,讓寶寶有動力去創(chuàng)造成功。

提高寶寶內省智能和自我認知能力

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徑之一就是幫助寶寶提高自我認知水平,發(fā)展寶寶的內省智能。當寶寶嫉妒別人時,家長可以指出寶寶的優(yōu)點,但也有不如人的方面。這樣寶寶就比較容易接受,嫉妒心的克服也比較有效。

隨著寶寶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她會知道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她不可能什么都比別人強。當寶寶學會經(jīng)常這樣去考慮問題,嫉妒心理就會慢慢打消,而且能夠客觀地評價自我、評價別人。

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消除寶寶嫉妒的方式,比如幫助孩子克服不足、培養(yǎng)寶寶移情能力、減少使寶寶產(chǎn)生嫉妒的環(huán)境刺激,和寶寶一道玩競賽型游戲等。家長也可以去嘗試,只要用心調教她,不久你就會看到一個幸福、快樂的小公主了!

第二十一節(jié)撒謊的女兒怎么辦

如果你家的小女孩有一天對你說了謊話,你會怎么樣呢?也許你現(xiàn)在還沒考慮好,那我們先看看一群撒謊的小朋友和一個撒謊的小朋友:

集體撒謊:

在幼兒園,老師問小朋友周末去哪玩了?一個小朋友說:“媽媽帶我去了荔枝公園……”接下來,七八個小朋友都會說,他們也去了荔枝公園。如果一個小朋友說“我去吃了肯德基”,結果,又有大批周末去吃了肯德基的小朋友……

天天撒謊:

周一,天天去幼兒園,媽媽給了天天一包糖果,讓她交給老師,分給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吃。天天回家后,媽媽問:“天天,你是不是和小朋友一起分糖果吃了?”“是啊?!睅滋旌?,媽媽遇到天天的老師,聊天時發(fā)現(xiàn)天天并沒有把糖果給小朋友,而是自己吃了。媽媽回家對天天說:“天天,老師說你沒有分糖果給小朋友。”“媽媽,我也是小朋友啊?!?/p>

從上面兩個撒謊事例我們看到這些寶寶顯然是明目張膽地撒謊了。我們也能感受到上面兩種撒謊是不同的,但是什么讓天真的小寶寶們撒謊呢?

其實撒謊是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必然經(jīng)歷的一種現(xiàn)象,寶寶撒謊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他的認識能力相關,關于寶寶撒謊專家總結了以下幾個類型:

撒謊為了滿足虛榮心;

撒謊為了開玩笑;

撒謊為了保護自己;

撒謊是為了自己的隱私權;

寶寶第一種“撒謊”是小錯誤,后面四種撒謊是有目的的撒謊,主要源于他們自我意識的成長。從這個角度來講,孩子們學會“撒謊”,也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在以上這些撒謊中,有些寶寶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撒謊,他們的撒謊帶有幻想性,而這多是3歲以內寶寶經(jīng)常發(fā)生的。比如,我們提到的幼兒園小寶寶集體撒謊,因為這時寶寶無法分清想象與現(xiàn)實,常常把想象的事物當做現(xiàn)實的事物來描述。當寶寶的時間概念、表述能力、記憶力等再發(fā)展成熟一些的時候,就不會再出現(xiàn)“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情況了。

我們可以看到寶寶這種撒謊帶有幻想性,他們將自己的幻想套用到現(xiàn)實的人或事上去,表達也出現(xiàn)沒有邏輯、不真實的、漏洞百出的特點。比如,有些小寶寶看到別人有漂亮的衣服,幻想自己也有,于是就“說謊”了。

被動性撒謊

為了保護自己,或者受到媽媽的贊賞,寶寶會撒謊。其實,他們天性純真、直率,根本不會隱瞞自己的意圖、情緒,和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

所以,無論是有目的的撒謊還是沒有目的的撒謊,家長都不用過于擔心,心理學證實:說謊者必須具備將自己未曾體驗的事,說得像確有其事的能力,這表示他們具有將語言與行為分離的能力。所以,家長只要適當?shù)匾龑?,寶寶都會養(yǎng)成誠實的好品質。

下面是一些應對撒謊的措施:

給予寶寶隱私空間

雖然寶寶小,但是她同樣有隱私權,當寶寶知道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時,就更加希望被他人承認自己是一個獨立自主、有思想的個體,在自己的內心保留一塊空間。

為了這個空間,寶寶也許會撒謊保留一下自己的小秘密,只要不涉及道德品質等原則問題,家長也就不必深究了。

讓責罰變得更策略些

當寶寶做錯事,為逃避責罰而撒謊的時候,家長不要對寶寶十分嚴酷。因為這樣會給寶寶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不但不會改變寶寶的撒謊行為,相反,還可能讓寶寶依賴撒謊來逃避責罰。

另外,3歲左右寶寶的撒謊,多半是他們的想象力發(fā)揮了作用,并非是孩子存心撒謊,所以爸爸媽媽不用高度戒備,也不必批評孩子。

聰明的父母可以利用寶寶的錯誤說些別的話,既讓寶寶明白自己的錯誤,又給了寶寶面子。

表揚誠實的行為

要改正孩子撒謊的行為,就要讓寶寶知道誠實是正確的,“如果你告訴媽媽實話,媽媽就不怪你”這句話雖然老套,但是十分管用。既然都不會責罰孩子,她還有什么可害怕的,自然是一五一十把真相都說出來了。

給予寶寶幻想性“撒謊”的空間

撒謊的過程其實就是寶寶想象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它對培養(yǎng)寶寶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當寶寶撒謊說自己有漂亮裙子時,父母可以這樣說:“寶寶,你沒有這樣的衣服,但是你確實很希望有一件這樣的裙子,對吧?你的想象力真豐富!”此時,千萬不要訓斥寶寶:“瞎說什么呢?你哪兒有這樣的裙子?”

給寶寶一次設法補救的機會

如果你的寶寶發(fā)生行為性撒謊,家長要相信寶寶會改正錯誤,并可給寶寶提供一個補救的方案。這樣,既可以讓寶寶自省,又讓她們開動腦筋自己解決問題,養(yǎng)成自己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的習慣。

第二十二節(jié)寶寶的心理需求

需要父母的認真傾聽當寶寶拿著彩筆在墻上亂畫的時候,你是否聽到了寶寶對色彩的關注?當寶寶甩開手,不聽話時,你是否看到了寶寶對獨立的向往?當寶寶黏著你不肯讓你工作的時候,你是否聽到了寶寶希望你的親吻和擁抱?寶寶有時還會悶悶不樂、大哭大鬧、發(fā)脾氣、不講道理,在他們每一個的表現(xiàn)背后,都有一個理由———渴望得到父母關注自己精神或身體上的需求……但是這些,你都讀懂了嗎?你知道寶寶的心里是怎樣想的嗎?

傾聽寶寶,先要知道寶寶需要什么,下面是不同階段寶寶的心理需求,父母可以據(jù)此初步傾聽寶寶的心聲了。

2~3個月的寶寶內心渴求撫摩交流

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有社會性的要求,他們需要父母的撫摩,需要與人交流,需要玩。

4~5個月的寶寶喜歡不受約束地“玩”

他們的手發(fā)育了,所以開始喜歡抓握、擺弄東西。當擺弄一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時他們會很愉快,但是如果他的要求受到限制,就會發(fā)脾氣。所以,這時,爸爸媽媽應該讓寶寶擺弄個夠。

6個月以后的寶寶分享愛心

寶寶離開媽媽或其他撫養(yǎng)者,就會焦慮、悲傷;與陌生人相處時,還會害怕。所以,當寶寶表現(xiàn)出對父母的強烈依戀時,要盡量滿足她,這樣寶寶才會有安全感,遇到陌生環(huán)境,也不至于過分懼怕和焦慮。

1~3歲的寶寶有了同情心

寶寶會看到別人笑而笑,看到別人哭而哭,這種簡單的共鳴是高級社會情感的基礎。所以,爸爸媽媽要根據(jù)寶寶的同情心,培養(yǎng)她對新事物的興趣。

當了解寶寶心理需求之后,在面對寶寶的表情變化、動作變化時,父母就能大致猜出他們想些什么了。由此,進一步去關愛寶寶就顯得游刃有余了。

因為寶寶1歲以內,不能進行語言交流,所以更需要父母去認真傾聽她的其他語言。下面是美國嬰兒心理學教授斯克佛在嬰兒面部表情與心理活動一書中總結的1歲以內嬰兒的面部表情語言,對父母傾聽寶寶、教育寶寶有很大的幫助:

1~6個月

癟嘴啼哭

哭聲是寶寶最初的心理語言。由于6個月前的嬰兒不能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所以,他們就用啼哭表示他的身體狀態(tài)和意愿。

好像受到委屈似的癟起小嘴,是啼哭的先兆,不久啼哭由小變大,很多情況,是因為她肚子餓了,寂寞了,厭煩了(要父母給她換個環(huán)境或姿勢)。

牽嘴而笑,表示興奮愉快

寶寶出生后就能發(fā)出“自發(fā)性的微笑”。母親的愛撫、父親的逗樂可以使她得到精神的滿足,這樣她還會手舞足蹈,給予爸爸媽媽“社會性的微笑”。這種笑是突然發(fā)出的,口角牽動,笑容驟現(xiàn),并且滿目發(fā)光,不久笑容停止,那是寶寶等待媽媽的鼓勵了。媽媽可以用手輕輕撫摸寶寶的面頰,或在其面、額部親吻一下,以示鼓勵。

咧嘴,要小便

據(jù)研究女寶寶經(jīng)常咧嘴或上唇緊合下唇來表示小便。父母若了解寶寶的小便信號,就能摸清寶寶的小便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那么寶寶的自控能力和良好小便習慣就會養(yǎng)成。

紅臉橫眉,要大便

寶寶如果眉筋突暴,然后臉部發(fā)紅,目光發(fā)呆,那就表示寶寶要大便了。

玩弄舌頭、嘴唇吐氣泡,自己玩

寶寶吃飽喝足、換干凈尿布后,沒有睡意的話,就會自得其樂地玩弄嘴唇和舌頭,吐氣泡、吮手指,大人此時最好不要去打擾她的興致。

6個月~1歲

寶寶過了6個月,感知能力和動作能力得到發(fā)展與增強,就會用各種動作和形態(tài)的體態(tài)語來表達自己的心理了。

6~7個月寶寶張開雙臂表示歡迎,轉頭避開表示拒絕。

7~8個月寶寶拍手微笑表示高興,搖頭哭喊表示厭煩。

9~10個月嬰兒用手指指點表示要求或示意。

11~12個月寶寶發(fā)出聲音表示意愿。

其實,父母對寶寶的心理傾聽不只在1~3歲,在寶寶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同樣需要父母去認真傾聽。

第二十三節(jié)寶寶不聽話,如何去批評

批評是引導寶寶改正缺點的一個很常用手段。但是不知什么時候“無批評教育”成了大家共同膜拜的教育方式。寶寶稍有成就,父母就大加贊揚,甚至有了錯誤也不敢批評,唯恐打消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認為寶寶有點小錯算不得什么。

從很多方面來說,小女孩相對小男孩要乖許多,很多時候她們都是聽話的乖寶寶,所以她們受批評的頻率低很多。再加上小女孩也比小男孩要敏感許多,所以當家里的小女孩犯錯誤的時候,家長往往因為她敏感、很少“犯錯誤”而不去批評。

不久,父母就會發(fā)現(xiàn),驕傲、任性、脾氣大的小公主光臨到家:還沒等你批評,她就開始哭鬧;你批評你的,她做她的;你批評她,她反駁你的理由比你還足,聲音比你的還大……于是此時家長就發(fā)現(xiàn)公主成魔女,難以管教了。

其實,小女孩的批評,不能因為敏感少犯錯而不去批評,而是要注意批評的方式,讓她們學會接受正確的批評教育。家長良好的批評不是劈頭蓋腦,而是像廚師烹飪一樣,要掌握好火候?;鹦×?,批評沒有作用,火大了,批評就成了寶寶的心理負擔。

那么家長如何掌握火候,適度批評家里小公主的錯誤、不聽話呢?

火候一:走在批評之前

在批評寶寶前,先要思考寶寶為什么犯錯誤,是不是有自己的原因。例如,寶寶沒有拿好杯子,牛奶灑了一地。你一定要冷靜地問問自己:在這之前,有沒有提醒過寶寶不要自己去拿盛有牛奶的杯子?在這之前,有沒有教過寶寶要輕輕地拿裝牛奶的杯子?因為這是作為父母應該做到的,如果你沒有做到就不要把錯誤全部推到寶寶身上。

此時你只要告訴寶寶以后要輕拿杯子,如果自己拿不了就要請爸爸媽媽來幫忙,避免以后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因為,此時教給寶寶避免犯錯,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教寶寶認識批評和表揚一樣重要。

教育孩子,當然應該堅持表揚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學語或學步時,就有意識地讓孩子既聽到正面肯定,也聽到反面的批評。比如,“寶寶昨天學走路一點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寶寶能夠接受認可批評,長大后才能正確對待來自他人的批評,甚至面對別人的非議也能夠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承受較強的挫折。

火候二:不能使用的批評方法

威脅恐嚇

寶寶吵鬧、不肯睡,媽媽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边@種方法會破壞了寶寶對家長的信任和依賴,使其膽小怕事,甚至導致恐懼癥或者焦慮癥。并且這還會使寶寶模仿這種行為去騙人、嚇唬人,讓別人答應自己的不正當要求。

輕視

這是家長拿寶寶和別人孩子比較后的失衡感引起的,別的寶寶拿到小紅花,自己寶寶沒有拿到,家長自己心理就有些嫉妒了,遷怒于寶寶:“寶寶不如明明,要是像明明那樣好,媽媽才會不生氣……”這樣批評寶寶,只能讓她變得更自卑,甚至自己的優(yōu)點都失去了。

羞辱斥責

有句話說,“童心不可辱”。寶寶也有自尊心,如果父母總是說:“寶寶笨,不聽話!”那么寶寶只能產(chǎn)生逆反心理,真的“不聽話了?!?/p>

火候三:正確批評的幾項原則

批評對事不對人:不要說“你總是不聽話!”

不作無根據(jù)的判斷:不要說“你說,不是你是誰?家里沒有別人!”

不搞“翻箱倒柜”:“上次你就打破了一個碗,現(xiàn)在又不小心。”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

批評要點到為止。

心情不好時勿批評孩子。

要注意尊重孩子。

對寶寶批評時要回憶她的優(yōu)點進行表揚。

一天之內對寶寶的批評不要超過兩次。

批評要及時。

總之,不管寶寶有什么樣的錯誤,我們都要平心靜氣地拿出最恰當?shù)?、最好的批評方式來,讓我們的寶寶健康成長。

0~3歲是寶寶人生的第一步,在這一時期,他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這時判斷寶寶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是看他能否達到這一時期大多數(shù)寶寶所具有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下面我們從五個方面對0~3歲寶寶心理健康進行評估。

標準一:智力正常

心理健康的寶寶智力是正常的,多數(shù)寶寶的智商(IQ)在85~115分之間。他們能夠適應一定的學習生活,與周圍環(huán)境取得平衡,并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觀察事物,記得快、記得住、記得對,能就具體直觀的事物進行概括。

天才寶寶的記憶力極強,識字多,學會說話早,對事物觀察細致,想象力豐富,有獨立的、獨創(chuàng)的、機敏的、充滿活力的人格特征,善于對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提出各種問題,并能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問題;智力低下的寶寶社會適應能力差,常常不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與學習,心理壓力大,需要特殊的教育。

標準二:情緒愉快、穩(wěn)定

心理健康的寶寶能比較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喜怒哀樂,不過他們的情緒以積極的為主,總是充滿了喜悅與歡樂。他們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xiàn)出焦慮不安或憂郁。這樣的情緒有助于提高活動的效率。當他們受到父母和鄰居的表揚與稱贊后,積極的情緒又得以強化,最終得到良性循環(huán)。

當然寶寶也有喜、怒、哀、樂,他們也會出現(xiàn)消極情緒,但消極情緒不會太頻繁。如果一個寶寶焦慮、恐懼、強迫、抑郁等情緒反復出現(xiàn),心理就不大健康了。

標準三:意志健全和行為協(xié)調

心理健康的兒童3歲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現(xiàn),能初步借助言語來支配自己的行動,出現(xiàn)獨立行動的愿望。他們意志力強,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跌跤或受點輕傷都不哭,游戲輸了不胡鬧。當然,3歲后,意志品質中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也得到發(fā)展,但總的來說,發(fā)展有限。

意志不健全的寶寶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難,摔倒了總是大哭,讓家長抱起來才作罷。他們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玩玩具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另外,他們行為上表現(xiàn)思維混亂,前后矛盾,變化無常的特點。他們會為一點小事大發(fā)脾氣,但是卻對強烈的刺激反應淡漠。

標準四:性格與自我意識良好

性格是人的個性中最本質的表現(xiàn),而自我意識在性格的形成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心理健康的兒童性格相對穩(wěn)定,開朗、熱情、大方、勇敢,他們對人有禮貌,會說禮貌用語,有同情心,適度怕羞。在自我意識上,開始正確認識與評價自己,自尊感在發(fā)展,尋求獨立性,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兒童性格發(fā)展不良,表現(xiàn)出膽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他們會破壞別人的游戲,因為別人比自己好而感到不舒服。

標準五:人際交往和諧

寶寶的人際關系是指他們和父母、教師以及小朋友之間的關系。心理健康的寶寶樂于與人交往,樂于幫助人,關心別人,富有同情心,常表現(xiàn)出“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他們與大家在一起時比一個人獨處時愉快,做游戲時遵守游戲規(guī)則和順序,不故意找別人的麻煩,肯幫助其他小朋友,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能為小朋友取得成績而高興。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縮現(xiàn)象,不能置身于集體,與人格格不入,在新環(huán)境或不熟悉的人面前過分的拘束害怕。

家長可以根據(jù)以上幾個方面對自己寶寶進行評估,讓寶寶得到更好的教育。,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