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這樣描寫:“1860年,咸豐皇帝繼位的第十年,也是斯特林·西格雷夫的30歲生日。然而,這個時候的咸豐帝,面對江山,卻沒有一點心思去慶祝。災難如巨浪般接踵而至,而他卻再也無法應對。對宮墻之外發(fā)生的那些將要席卷一切的事件,葉赫那拉一無所知,她不知道,她即將成為一個逃亡的難民。因為她使咸豐皇帝縱欲過度,精疲力竭,就是她,使得皇帝面對外國的入侵而無能為力??傊?,從1860年開始,葉赫那拉不得不忍受人們對她的名譽的攻擊,咸豐對另外一個女人的迷戀也被栽到了她的頭上,西方人沒能力弄清她們之間的區(qū)別?!?/p>
002
作家勞恩斯維爾·魏德邁在中國的門戶開放中這樣描寫光緒:“歷史應該為光緒皇帝這位一流叛逆者留有一席之地。他宣布,一個人的可用與否不能以此人寫一首詩的能力或此人書法的高妙為準,這使文人學士們從頭涼到腳。這太過分了。文人學士們指出這位皇帝照這種速度發(fā)展下去,也許會廢除筷子,剪掉辮子?!?/p>
003
美國作家何德蘭在慈禧與光緒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不想讓人以為光緒是個十全十美的孩子,他不是……如果他要什么東西而得不到,就會躺在骯臟的地上又是蹬腿又是大叫,鬧得沸反盈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光緒沒有父母的約束,成天受太監(jiān)和侍女們奉承,被慣壞是一點也不奇怪的?!?/p>
004
美國作家何德蘭在慈禧與光緒一書中還寫道:“園藝學家告訴我一件事,說明了皇上性格的另一個方面——即他沖動的性格和難以控制的脾氣。他要幾個小太監(jiān)到他身邊來,但大家當時都有別的事,沒有及時來,只來了一個小太監(jiān)。當那個小太監(jiān)跪下磕頭時,皇上飛起一腳,重重地踢在他嘴上,踢破了他的嘴唇,小太監(jiān)的鼻子也立馬流血不止?!?/p>
005
美國作家何德蘭在慈禧與光緒一書中還寫道:“我們有一架老式的腳踏式愛迪生留聲機,看上去十分像縫紉機。我們帶大清的官員到實驗室里來,讓其中一人對著留聲機說話,然后用留聲機把他的話復述出來。大清的這些官員感到很稀奇,沒多長時間他們又來了,而且是帶著銀子前來的,他們要把留聲機買下來,當作禮物敬獻給皇上。這是清朝官員邀寵和升官的捷徑?!?/p>
006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寫道:“自1644年以來,沒有哪個漢人被允許招募自己的軍隊,也沒有哪個漢人軍事指揮官會壽終正寢;他們全都是以虛構的大不敬的罪名被暗殺、斬首、賜死或者蓄意謀殺。但到了1862年,在恭親王的力薦之下,兩宮太后將王朝的命運交到了曾國藩的手里,正是這個人,改變了她們對漢人的成見,將瓦解太平軍叛亂的任務留給了他。這樣,她們無意之間給了顛覆勢力以可乘之機,而她們的先輩們早就警告過,這將會導致王朝的屈辱和崩潰。曾國藩本人當然不會和她們作對,但他的一位被保護人,狡詐絕頂?shù)睦铠櫿麻_始著手一項非凡的事業(yè),在這一事業(yè)中,他將成為王座背后真正的力量,而留下慈禧操弄一個日漸虛空的外殼?!?/p>
007
1875年1月9日,擔任晚清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羅伯特·赫德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慈禧應該對自八大臣受戮以來的濫刑負有責任。她是個聰明的女人,而慈安則是個溫和的女人。”
008
1875年2月12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和紐約時報同時在頭版刊發(fā)了一條極短的報道,報道稱:“來自中國的電訊表明,這個國家的內戰(zhàn)將無法避免?!贝稳?,這兩家報紙繼續(xù)關注中國的時局,報道稱:“雖然醇親王之子載湉已被選定為皇上的接班人,但同治皇后阿魯特卻身懷有孕,如果她將來誕下的是一位皇子,皇位之爭便會愈演愈烈?!眻蟮乐羞€說,傳言皇后吞黃金自盡了,但無法核實。這時,年輕的同治皇帝駕崩剛一個月,盡管大清政要竭力表現(xiàn)出形勢安好,但上述兩大報紙隨后還是在頭版同時刊發(fā)短消息:“因大統(tǒng)的繼承問題,北京已爆發(fā)騷亂?!?/p>
009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這樣寫道:“倘若說同治皇帝、皇后、榮安公主的死是一場巨大的陰謀的話,那最大的嫌疑人不是慈禧,而是恭親王,因為他有最大的動機。同治已經阻礙親王整整十年的光陰了。恭親王惱怒的不只是同治,慈禧也在其中,因為她沒有對她的兒子采取強硬手段,因而恭親王的利益受到了牽涉。無論是誰做出了這樣的安排,總歸有人下決心除掉同治,以及他的皇后,他的母親,還有他的異母姐姐。當然,恭親王是不會親自動手的,他怕臟了自己的手,如果真的有必要下狠手的話,自有李鴻章這把老練的利器替他完成這項秘密的外科手術。”
010
1875年,在美國駐北京公使館發(fā)回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慈禧太后,兩位攝政者中更有權勢的一位,病得很厲害。幾個月以來,皇太后病得如此嚴重,以至于紫禁城外每天都有人預期她會死掉,甚至有好幾次謠傳她已經死了。”
011
大英百科全書這樣評論同治的死:“據(jù)種種跡象表明,正是由于他母親的詭計而加速了他的死亡?!倍绹鴮W者費正清教授則在其著作中國:傳統(tǒng)和變革中這樣寫道:“據(jù)傳,慈禧甚至慫恿同治過一種無節(jié)制的生活,這導致了他的死亡?!?/p>
012
1884年5月2日,芝加哥論壇報報道:“中國的前總理恭親王奕自殺身亡?!眻蟮乐谢仡櫫斯вH王坎坷的政治生涯,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并聲稱,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為了強調自己的權威性,每當談起中美關系時,總會說:恭親王與我都認為……西華德藉此來強調自己的權威性。不過在大洋的彼岸,當時剛過了52歲生日的恭親王還活得好好的。
013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龍夫人——慈禧故事中記載:1884年,李鴻章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在緊要關頭,撤回了對恭親王的支持,選擇支持醇親王,眨眼間,他站在了死對頭一邊。就這樣,醇親王兵不血刃地將李鴻章收歸帳下。恭親王首席大臣的位置被皇帝的父親醇親王占了去。外交事務則交由48歲的慶親王奕劻處理。
014
1886年8月29日,紐約時報刊登了關于清朝皇帝選妃和侍寢的一些生活趣事:“皇帝的皇子一般15歲時就指婚,結婚。如果確立為皇儲后,還要為他選太子妃。選立正式的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為他選一位比他長一歲的宮女試用,皇子喜歡的話,這位宮女也可以立為太子妃。皇帝就寢時,床邊安排八名宮女侍候,還有十六名從內務府傳來的侍女在旁協(xié)助。她們的職責是保證皇帝在睡眠的過程中不受任何打擾。同時,她們自己更不能有一點動靜,打噴嚏、咳嗽等都是不允許的?!薄懊磕甑拇汗?jié),是中國最隆重的節(jié)日,皇帝陛下和皇后都要盛裝出席,主持一場宮內大宴。這是一年中最為熱鬧的一次大歡聚。”
015
美國作家何德蘭在其著作慈禧與光緒中寫道:“一位中國朋友很是神秘地來找我,說宮里發(fā)生了非同一般的大事,原來皇上正在學習路德福音?!?/p>
016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著作龍夫人——慈禧故事中這樣寫道:“1889年3月4日,光緒親政,這一年他17歲,同年,慈禧太后光榮退休。年過半百的皇太后表面上裝得很豁達,表示自己厭倦了宮廷斗爭和政治活動,回到頤和園去過一種簡樸無爭的生活。并且作為引退的標志,她頒發(fā)了半打以上的詔書,感謝所有在她聽政期間勤勉效力的人,活著的和死去的。有一篇諭旨,對我在中國期間的工作給予了贊揚,誥封三代一品封典。在外國人看來,沒有比這更古怪的了;但從中國人的立場上講,則沒有比這更榮耀的了?!?/p>
017
美國作家何德蘭在慈禧與光緒中這樣寫道:“光緒年間,清朝妃子的命運比起宮女來更糟糕,因為她一進宮就再也沒有離開的希望了。宮女的身份很尷尬,既不是主人,也不是仆人;既不是妻子也不是婢女,踏進紫禁城的宮門,她們就遠離了宮外喧鬧、美麗而誘人的世界。她們被限制在一平方英里磚鋪的、由二十五英尺高三十英尺厚的墻圍繞的狹窄范圍內。這里面只有一個不是父親、不是兄弟、不是丈夫、不是朋友的孤獨的男人,可這個男人她們可能根本連見也見不到一面?!?/p>
018
美國傳教士查爾斯·丹比在其作品中國和中國人民中這樣寫道:“1891年,光緒皇帝發(fā)布了一份措辭十分嚴厲的上諭,要求善待傳教士。在里面,他說了以下一些話:至泰西之教,本是勸人為善,即從教之人亦是中國子民,仍歸地方官管轄。民教本可相安。”
019
1888年,光緒已18虛歲了,到了結婚的年齡,美國作家何德蘭在慈禧與光緒一書中這樣寫道:“如果彼此有親戚關系,一位親王娶一位格格為妻是不被允許的,即使是一介平民,也不能娶他的堂表姊妹,這是規(guī)矩??墒羌扔幸?guī)矩,就總有打破規(guī)矩的。當光緒的訂婚期到來時,慈禧太后斷然決定讓她妹妹的兒子娶她弟弟的女兒。這是怎樣的婚配?年輕的光緒皇帝從始至終都反對這一結合,想要另一個女子做妻子,但反抗是沒有用的。慈禧太后出于種種考慮,一心一意要促成這門婚事,她不會讓自己的計劃受到阻撓。她頒發(fā)懿旨,叫老百姓在皇上大婚的晚上通通都閉不出戶,因為要用紅轎把新娘從她父親的府上抬到宮里來。無論是這件事情,還是其他事情,太后的意志是無人能改變的,她就是所有人的法律?!?/p>
020
1881年4月初,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慈安太后突然病倒了。不出幾日,病勢陡重,她死的時候才45歲,美國公使館的報告稱:“關于宮廷密謀的含糊曖昧的流言在北京城四處流傳,但到目前為止,還只是謠言,沒有確鑿的信息,不值得在此復述。”到了1910年,英國傳記作者濮蘭德和巴克斯對外宣稱:“慈安太后生了一場突如其來而又神秘莫測的疾病。在當時,人們普遍相信并坦言直陳,正是慈禧造成了她的同僚的死亡。”
021
1894年,22歲的光緒皇帝,不得不面對大清帝國自1860年以來最糟糕的軍事潰敗。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寫道:“1894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這讓本已千瘡百孔的大清國更加雪上加霜,這是光緒的宿命。對于慈禧來說,這場戰(zhàn)爭卻意味著又一場呼喚她出場的宮廷突發(fā)事件。對于大清國而言,她作為一個主宰者,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因為那些操持朝政國事的人,要么死掉了,要么被政敵趕下了臺,在政治的漩渦中,只有她幸存了下來。這就是慈禧的宿命?!?/p>
022
1898年元旦,出現(xiàn)了日食現(xiàn)象,這在中國是不詳?shù)恼髡?,也許是預示皇上有災難要降臨。作家何德蘭的慈禧與光緒中寫道:“那年夏天,光緒開始了他偉大的改革。到九月份,慈禧太后控制了國家事務,光緒被囚禁了起來,從此再未重登寶座……每天看守的人換過之后,連通小島和陸地的吊橋就被扯起,使得皇上只能在他宮室兼監(jiān)獄前的院子里漫步徘徊?;蛟S是他向康有為的最后一次呼救,光緒曾對康有為說:‘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出外國求救,不可遲延?!?/p>
023
1898年,恭親王去世,大清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這樣評價恭親王:“恭親王在整個大清國的權力架構中,地位不斷下降,他日益成為一個大管家,平衡著上、下,平衡著左、右,平衡著‘抓革命’與‘促生產’”。而美國傳教士明恩溥,也將恭親王形容為“朝廷統(tǒng)治機器重要的平衡輪”。
024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在龍夫人——慈禧故事中這樣寫道:“翁同龢給皇帝洗腦的結果,就是使得光緒在兩位太后面前總是呆若木雞。正進入青春期的光緒,對姨母的叛逆也更加凸顯,表面上看,光緒和姨母的關系比較融洽,事實上光緒一直在暗暗較量著。也許正是這種緊張關系,使得他承受了長時間的遺精之苦。這對他的自尊是極大的侮辱。當時,他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極度緊張是一種先天性的缺陷所帶來的后果。1898年以后的醫(yī)學報告顯示,正是他的這種極度緊張使他變得陽萎,他既無法做愛也不能生下一個孩子。一位法國醫(yī)生給他檢查完身體之后斷言說:這起因于一種腎病,清宮里的御醫(yī)由于沒人認識,所以也就無法及時有效地治療,最終因為他的極度緊張而更加惡化?!?/p>
025
1898年6月15日,在一次所有軍機大臣參加的朝會上,翁同龢喋喋不休地反復告誡讓皇帝很不高興。最后,光緒皇帝不顧所有王公大臣的反對,斷然解除了翁同龢的職務。然而,英國作家巴克斯和濮蘭德在合著的慈禧外傳一書中卻堅決認為,“翁同龢是被太后解職的,因為他領著皇帝走上了維新之路。”
026
1898年6月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收到一封來自AE希普斯萊(赫德在天津海關的一位雇員)寫的關于此次宮廷密謀的信。“1898年6月15日的詔書(翁同龢被革職)實際上是一場宮廷政變?!毕F账谷R在信中直言,這意味著皇帝要將身邊所有的反動分子一腳踢開?!爱斎?,太后也得到了報告,她的反應是皇帝的施政手段已經將中國帶到了毀滅的邊緣,不能再將國事交由他處理了,所以她必須重新執(zhí)政。我認為,這簡直就是要廢黜皇帝?!?/p>
027
1898年9月14日,光緒皇帝第一次秘密召見袁世凱。關于此次召見,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寫道:“自從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前夕,從朝鮮倉促回國之后,袁世凱就被賦予了很大的使命,全面負責制訂一項用西方技能和武器重新訓練中國陸軍的計劃。這件事導致了許多人,當然也包括激進的維新分子,誤認為他是一個自由主義者。39歲的袁督軍是個多面人,極會偽裝自己,特別善于討人歡心。年輕的光緒輕易相信了他的話,認為他對自己是忠心的。時刻準備著用他的新軍支持皇上的一切行動。兩天之后,袁世凱得到圣旨,皇帝十分器重他,已經欽授他為兵部侍郎。”
028
慈禧與光緒的母子之爭由來已久,1898年9月21日,清廷發(fā)生了一場慘烈的政變,太后和皇帝的爭斗,最終以皇帝失敗而告終。1898年10月3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一篇時任大英博物館漢文藏書部助理道格思爵士寫的文章,標題為中國的遺孀皇太后。在文中,道格思爵士認為,慈禧一貫的做法就是讓所有與她持不同政見的敵人統(tǒng)統(tǒng)消失。道格思爵士還舉例20年前同治皇帝的死與兩宮太后的宮廷爭斗有關,并列舉其他幾位皇族和官員的死亡事件,以證實凡與慈禧意見相左的人“都有可能消失”。
029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這樣寫道:“1898年9月18日凌晨,光緒在頤和園第二次秘密召見了袁世凱。這一回皇帝向他透露了一樁更大的秘密:他打算不惜任何代價繼續(xù)推行他的維新計劃,他已秘密會晤伊藤博文,并且打算征詢這位日本政治家的意見,看他是否愿意接受特別顧問的職位,這樣的安排可以解釋為:將中國整個行政機器交給一個野心勃勃的外國人控制,有了皇帝的特別許可,他就可以在中國施行他曾經介紹到日本的那些改革措施。召見完畢之后,袁世凱帶著他的衛(wèi)兵,按照事先的安排,朝著慶王府走去。李鴻章也在慶親王那里等著他。他把幾分鐘之前光緒透露給他的重大秘密全都告訴了李鴻章和慶親王?!?/p>
030
美國作家何德蘭在其作品慈禧與光緒中寫道:“1899年,隨著光緒被剝奪了皇位,許多詔書的字里行間透露出他不久就將為端王的兒子所取代之意。外國公使們也表現(xiàn)出對光緒皇帝日子無多的擔心,一再要求覲見。已遭到幽禁的光緒皇帝身體狀況十分不佳,但還是被帶了出來,坐在寶座上朝見了各國使臣。但外交官的夫人們請求覲見時被拒絕了。因為皇太后正忙于國事,不能分身。那些舞刀的義和團員們正在認真地考慮朝廷是否要跟拳民們合成一氣,把所有的洋人和洋貨都趕出中國?!?/p>
031
美國作家和學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這樣寫道:“1900年,百日維新垮臺,李鴻章是真正的勝利者。他的目標有一連串:替換掉曾經魯莽地讓自己既丟臉又丟錢的皇帝;恢復太后在政府中的仲裁者的角色。這樣,憑借他在太后心中的地位,就更容易收復自己的頭銜和特權。最后,樹立死敵,也就是那些鐵帽子們(鐵帽子是對清代世襲的王爵的俗稱)。李鴻章像他從前所干的那樣,操縱危機,使事情向盡可能糟糕的方向發(fā)展。當他被召喚去拯救大清王朝時,他的身價就會陡然上漲,以往一直是這樣的。而且,在他采取行動之前總會順其自然地敲詐,這在他手上幾乎上升為一門藝術?!?/p>
032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其作品龍夫人——慈禧故事中寫道:“1900年6月9日夜里11點,大沽口外,八國聯(lián)軍侵華首領西摩爾將軍根據(jù)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爵士發(fā)來的密報,立刻展開了行動。西摩爾將軍通知其他艦隊的司令,率領軍隊到北京和他一起行動。第二天清晨,晚清海關稅務司羅伯特·赫德爵士憂心忡忡地致電遠在廣州的李鴻章,向他說明了目前嚴峻的事態(tài),并要求他作為太后最年長也最信任的顧問,稟明太后:和義和團之間勾勾搭搭是一項危險的政策。也就在這一天,端郡王竟一反常態(tài)地對總理衙門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全面指控,而那些政策實際上正是他與沒有骨氣的慶親王聯(lián)合執(zhí)行的。這證實了竇納樂爵士的猜想:慶親王這回甚至連他自己的衙門也無權過問了。”
033
1908年6月14日,紐約時報刊載了特約撰稿人托馬斯·密勒寫的一篇文章,標題是袁世凱審慎攬權心懷機謀,文中這樣寫道:“袁世凱認識到,國內外輿論會造成各種政治機遇,并聰明地利用了它。而此時,比他職位更高的官員因怕得罪清廷而在一旁猶豫著,妄圖等待時機。袁自知機會難得,勇敢地向前邁進,直到大清國上下除了慈禧太后之外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爭鋒。他的勢力和影響越來越大,整個大清帝國幾乎要聽他的指揮了。時值中國的國際處境越來越危急,清廷政府需要他率領軍隊抵抗日本和沙俄的侵略。所以,袁被調任為軍機大臣,并被任命為外務部尚書?!?/p>
034
1909年1月8日,紐約時報獨家采訪了康有為,刊登了一篇驚人的社論:“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維新派領袖康有為為躲避追捕逃出京城,他透露袁世凱已經被罷免高等職位。原因是他在前皇帝的死亡中有脫不了的干系,袁世凱可能會因此而被審判?!?/p>
035
1909年8月28日,美國駐華公使館費萊齊發(fā)表言論說:“中國過快的政治改革將可能失控,慈禧太后和袁世凱的憲政改革正在由攝政王加以籌備,在執(zhí)行預備立憲上,他顯然是真誠的。也許攝政王已感到無力逆潮流而動,所以緩慢地往前走,試圖減少一些風險。但對大清國引入代議制,不僅保守派官員們急切不安,就連一些最開明的官員,由于了解中國人的性格,也擔心憲政運動很可能失控。此前,日本人伊藤博文也有預料:清國政府過快的政改將導致帝國的顛覆,民眾叛亂將在三年內發(fā)生?!?/p>
036
1911年10月13日,紐約時報報道:“記者已經掌握了一項重要的證據(jù),該證據(jù)恰與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有直接的關系。證據(jù)表明,革命事件并非偶然爆發(fā),而是在過去三至四年里,在孫逸仙的組織和領導下,一批最精明、最勇敢的清國進步人士秘密組成革命團體,經他們精心策劃和秘密組織才取得今天的結果。這項證據(jù)具有權威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037
1911年10月27日,泰晤士報駐京首席記者莫理循報道:“武昌起義的爆發(fā),對滿清皇室是沉重的一擊。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清廷不得不下旨,軍隊一切事務均由袁一人調配,軍隊將領和國防大臣禁止參與任何相關決議。在平亂的過程中,袁擁有指揮軍隊的絕對權力。類似事件只在曾國藩時期發(fā)生過,當時慈禧太后授予曾國藩絕對權力以平定太平天國叛亂。同時,皇室宗親也開始吐出囤積的財產,隆裕太后從她個人的金庫中調撥了一百萬兩白銀作為軍餉,以應付湖北境內的緊急需要?!?/p>
038
1911年11月,袁世凱應召回京,泰晤士報駐京記者莫理循報道:“袁世凱,皇位的覬覦者,抵達三年前自己被罷官的北京。今天,他在2000名士兵的護衛(wèi)下回京,并受到清廷的隆重接待。人們井然有序地站在道路兩旁,夾道歡迎他的到來。袁世凱身體很硬朗,絲毫看不出有足疾的樣子,之前關于他身體狀況不佳的報道,現(xiàn)在看來不過是他一再推遲滿清政府之邀,不肯出山回到北京的借口。政府,為了歡迎他的到來,還特此發(fā)布公告。”
039
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這樣評價袁世凱:“沒有人能比他更適合充當滿清皇室和漢人之間的調停人了,他是當下最受中國民眾信任的代表人物。”
040
1911年12月6日,攝政王載灃辭職。紐約時報就這件事作了報道:“皇太后今天頒發(fā)了一道懿旨,宣布年幼的皇帝的父親載灃辭去攝政王一職,同時由內閣成員簽字。懿旨中說,目前的政府不受人民歡迎,一個立憲的政府仍然沒有建立起來。攝政王覺得有失皇室的器重,哭求辭去攝政王一職,同時也表達了他最真誠的放棄政治的愿望。政府權衡之后,決定他的辭職被接受。辭官之后的攝政王每年仍將從國庫中得到一筆總數(shù)為五萬兩(大約三萬美元)的補貼?!?/p>
041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澳大利亞記者端納應邀參加了總統(tǒng)就職儀式,并將這一歷史時刻的重大新聞通報給全世界?;氐缴虾5牡诙?,端納就接到了孫中山的專電,邀請他起草共和政府宣言。幾天之后,全世界都看到了新生的中華民國要說的話。
042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凱軟硬兼施,迫使清室退位。隆裕太后以宣統(tǒng)皇帝的名義發(fā)布詔書,宣布清廷退位。泰晤士報發(fā)出了標題為帝國下詔宣布共和的通訊,最先報道了清帝遜位的消息,被譽為“當年的獨家新聞”。
043
1912年2月2日,紐約時報報道:“昨天,袁世凱的軍隊散發(fā)了傳單,威脅說倘若袁少了一根頭發(fā),士兵們將殺死那些應該負責的人?!泵绹v華公使嘉樂恒悲觀地宣稱:“民主共和制完全不適合中國國情,中國人普遍都不認識字,他們封建迷信,有地方偏見,還不了解自治的原則,注定了他們不可能成功建立一個穩(wěn)定的政府,如果沒有世襲統(tǒng)治者提供這種基礎的話?!?/p>
044
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龍夫人——慈禧故事中寫道:“1914年,也就是清廷垮臺的第二個年頭,英國傳記作者濮蘭德和巴克斯聲稱,發(fā)現(xiàn)了慈禧決意要除掉慈安的證據(jù)。據(jù)他們所說,這一陰謀是通過下了毒的糕餅來完成的。他們說,慈禧之所以下毒手,是因為慈安發(fā)現(xiàn)慈禧與一個男演員在床上。這種說法簡直是太荒謬了,因為慈禧當時有病在身,直到兩年多之后,她才逐漸好轉起來?!?/p>
045
1915年1月18日,在中國收回山東占領權的當晚,日本駐北京公使日置益來到天壇,面見袁世凱,宣讀了日本的“強烈不滿”,然后他無禮地用手杖重重地敲著桌子,并將一份威脅文件留了下來。澳大利亞記者端納就此向泰晤士報發(fā)出電稿,把日本提出的各項要求一一陳列出來,并在電稿中聲明,亞洲將重燃戰(zhàn)火。電文中還提到:日本向中國索要的種種利權還未經官方公布,但據(jù)報它們包括以下各項……
046
1915年1月19日晚,澳大利亞記者端納來到莫理循的寓所——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寓所。端納獲取了他一直最關注的“日本對中國二十一條要求”的全文譯本。端納第一時間擬就了另一篇電稿,將“二十一條”內容全部發(fā)給泰晤士報,報紙一出,輿論嘩然。正在日本留學的愛國人士李大釗,立即發(fā)出了告全國父老書,呼吁抵制“二十一條”。
047
1915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芝加哥每日新聞特派記者紀樂士發(fā)出電稿,通報了北京的抗議活動:“北京到處涌現(xiàn)出激昂的學生,他們氣勢磅礴,大聲疾呼,已經達到狂熱的程度,他們告訴路人,由于內閣中某些親日成員的過失,已為國家?guī)砟笄琛K麄兒苡欣碛砂堰@些閣僚稱為被日本收買的賣國賊。”
048
1923年,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引起了蘇聯(lián)真理報的密切關注。他們先后派出維金斯基和馬林這兩名記者,前往中國考察和報道中國革命??疾旃ぷ鹘Y束后不久,真理報報道了國民黨的局勢和發(fā)展情況,并指出:“在中國南方革命工會運動的基礎上,中共無疑將成長壯大?!边@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中共的報道。而此時,孫中山在紐約時報發(fā)表文章說:“我們從美英法和其他國家獲得援助幾乎是沒有任何希望,現(xiàn)在,向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只有蘇俄。”
049
1923年10月15日,美國時代周刊再次對中國的時局進行了報道,標題為新總統(tǒng),內容是:東方的速度令西方世界都難以置信。中國再次召開議會選舉新總統(tǒng)。北京城熱鬧非凡,士兵們晝夜巡邏,人民充滿期待。最終,直隸督軍曹錕將軍被選舉為新的大總統(tǒng),他以多出當選最低票數(shù)50票勝出。有報紙稱,曹錕將軍涉嫌賄選,每位給他投票的議員受賄5000大洋。
050
1925年,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哈雷特·阿班報道:1925年,國民黨創(chuàng)始人孫中山先生在過世前,已接受中共加入國民黨,對此莫斯科向他派出一大批俄國顧問。蘇聯(lián)正嘗試孕育整個世界范圍內的反帝反資本主義革命,于是那些在廣州的俄國人將中國人對“五卅慘案”的仇恨扇成熊熊烈火。香港也受到嚴重抵制,各階層憤怒的中國人棄島而去,導致了貿易和航運癱瘓。數(shù)十萬中國人離棄了他們的英國雇主,香港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皇家殖民地政府不得不從英國財政部調來數(shù)百萬英鎊,以應燃眉之急。
051
1927年,北伐大軍逼近北平、天津,身份特殊的溥儀重新浮出水面,接受記者采訪。1927年7月4日,美國時代周刊以謙恭的皇帝為題發(fā)表社論:“被廢黜的中國末代皇帝、謙恭的青年溥儀沉寂了數(shù)月之后,第一次接受了媒體的采訪。他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今天的中國,除了政局動蕩、戰(zhàn)爭、背叛、勾結、賄賂,人民除了忍受苦難之外,別無其他。這都是由太多腐敗將軍所致。他們到處都有,進攻、撤退、再進攻,不是為了國家,只是為了他們自己的私利。今天,當皇帝并不是享受,而是最勞神的差事。一個好皇帝要為百姓著想,讓他們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如臣民的慈父一般。我的能力尚不能勝任中國人民之父的重任。我確信國難當前,一定會有人出現(xiàn),成為一個統(tǒng)一中國的皇帝?!?/p>
052
1931年,美國時代周刊報道:“日本為溥儀先生和他的眾多隨從在天津的日租界安排了豪華的住宅,還為他們提供充裕的津貼,讓他享受現(xiàn)代化生活,將他牢牢控制。一旦中國的某一部分被分離出來,扶植他成為傀儡皇帝,日本便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侵略了。”
053
1934年3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發(fā)表了一篇關于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文章,文章中流露出對溥儀命運的感嘆:“溥儀一生軟弱無能,總是成為這個或那個代理人手中的一個工具?!?/p>
054
1934年3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報道:“溥儀登基儀式的籌備,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到上周,工匠們按照北平巨大的天壇的樣式,搭起一個臺子,有大典時的臺階?;使谏系窨讨蜩蛉缟凝埡吞m花。龍袍上鑲嵌著寶石,繡著朱雀。有占卜師言,屆時氣溫可能會降至零下20攝氏度左右,登基慶典應從日出進行至中午。溥儀將穿著龍袍,先朝他的列祖列宗的畫像跪拜,然后是接受滿洲人的朝拜。整個儀式中樂隊是少不了的。樂師們將頭戴蘑菇狀的帽子,帽子上飄著紅流蘇,外套顏色鮮艷。他們將在演奏中使用48面鼓、48張鑼,用玉錘敲打8根長長的硬木板,24支嗩吶高亢入云?!?/p>
055
1934年3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報道:“只有28歲的溥儀,對皇冠毫不陌生。此前,他已兩度被宣布為中國的皇帝,第一次時他只有兩歲。當時,自1861年以來一直統(tǒng)治中國的慈禧太后,1908年感覺到自己年事已高,來日無多。而她的外甥37歲的光緒皇帝被他關在紫禁城的一個湖島上,原因是他想實現(xiàn)中國的現(xiàn)代化,擺脫滿洲那些老朽們的欺壓。1908年11月14日,據(jù)說慈禧太后派遣兩個侍衛(wèi)潛進光緒的房間,秘密將他殺死。隨后,太后挑選了她的侄子,淳親王的小兒子溥儀繼任。小溥儀2歲被推上清朝皇位,他頭戴皇冠,是為宣統(tǒng)皇帝。第二天,慈禧太后突然去世。宣統(tǒng)皇帝的父王淳親王成為攝政王。溥儀6歲時,廣州地區(qū)的革命黨人孫逸仙領導的革命取得成功,大清朝覆滅,宣統(tǒng)皇帝被廢黜。溥儀繼續(xù)留在紫禁城,由英國人莊士敦先生執(zhí)教。1917年,溥儀再度穿上龍袍,成為宣統(tǒng)皇帝。當時依然留著辮子、虛張聲勢的張勛將軍占領了北京,7月的一個午夜,又為溥儀加冕。沒過幾天,段琪瑞總理在日本的資助下,在中國戰(zhàn)爭中第一次使用飛機,將張勛趕走,奪回了北京。段琪瑞只用了三十分鐘時間,即宣布宣統(tǒng)皇帝被廢黜。”
056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日本駐軍代表今井武夫上校自豪地對外宣稱:“到處都是太陽旗!北平城已經沒有一個中國兵在守衛(wèi)和保護它了?!比毡咀x賣新聞發(fā)表了今井武夫上校的發(fā)言,并補充說:“眾多有前途的中國政治家紛紛涌入日本軍隊的特種服務團,當日本在華北組織‘另一個國家’的時候,他們或許能夠當上未來的內閣部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