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的安全感源于父母的無條件接納
孩子的安全感其實就是一種對父母的依賴,他一旦感覺父母不再愛他了,就會失去安全感,開始大哭、大鬧,或者躲在角落不說話。
我們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需要我們的接納,如果孩子能夠確認,無論他是什么樣子,父母都一成不變地愛著他,那么他就獲得了最牢固的安全感;如果孩子能夠確認,父母永遠鼓勵他自由地探索世界,接受他的獨立性,支持他開發(fā)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他就獲得了最堅實的自信心。如果孩子感受不到這些,就會失去安全感。
在日本的一家婦產(chǎn)科醫(yī)院里,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一個新生命呱呱墜地了。然而,令醫(yī)生和孩子的爸爸大驚失色的是,這個男嬰沒有胳膊和腿,只有一個頭和身軀。他們擔(dān)心孩子的母親受不了生下缺陷兒的打擊,便一直沒告訴她真相。直到一個月后,當(dāng)她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孩子時,在場的人都被她的表現(xiàn)驚呆了,只見她面帶微笑地望著躺在搖籃里的嬰兒,深情地說:“多可愛的孩子?。 ?/p>
這個孩子就是當(dāng)今日本著名的作家、演說家、優(yōu)秀教師——乙武洋匡。
愛,是從無條件接納孩子開始,不管孩子長相如何,天資、弱點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們的期望多高,或者孩子的表現(xiàn)有多不好,我們都要愛他們。但這并不表示我們喜歡孩子的所有行為,而是意味著我們對孩子永遠給予并表示愛,即使他們有缺點、有問題,為人父母者也要全方位地接納孩子。
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愛著他們,并且是無條件的。缺陷、缺點、毛病統(tǒng)統(tǒng)都不能成為阻礙,相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支持才行,否則就會讓孩子的心靈備受打擊。
有一個孩子牙齒不整齊,媽媽無意間說了一句:“你笑的時候要捂著嘴,牙齒太難看了?!睆拇酥筮@個孩子幾乎再也沒笑過,變得極為自卑。不要以為這個故事夸張,現(xiàn)實中這樣的事情是真實存在的,雖然只是無心之言,但越是這樣的孩子越是“玻璃心”,所以我們要非常注意這一點。
有些孩子可能會有一些小缺點、小毛病,我們要幫助孩子改掉它們,但是要注意方式。首先要端正心態(tài),我們不能苛求孩子每樣事情都做到最好,即便孩子總是做不好某件事,或者沒有獲得第一名,也不要對孩子動輒責(zé)罵、批評,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多批評、少鼓勵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如同父母的“眼中釘”,他們將感受不到一絲來自父母的認可和信任,那么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
小趙的兒子今年4歲了,本來這么大的孩子都很少尿床了,但是他兒子每個月都要尿幾次床。對此,小趙并沒有著急,他不厭其煩地為兒子換洗床單,后來他的兒子開始不好意思了,早上起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又尿床了,都要跟小趙道歉,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
這一次,兒子又在床上“畫了地圖”,小趙看到兒子臉紅紅的,就安慰道:“兒子,又尿床了?”兒子點點頭,小趙繼續(xù)說道:“沒事,小孩子哪兒有不尿床的,你爸我小時候也一樣啊,而且我‘畫地圖’的水平還不如你呢。”兒子瞪大眼睛:“真的?”小趙說道:“當(dāng)然了,尿床是每個小孩子的必經(jīng)之路嘛,不要緊張。”
兒子喜笑顏開,幾個月后就再也不尿床了。
如果我們苛求孩子完美,不僅會使孩子壓力變大,我們也跟著操心上火,又何必呢?教育是可以揚長避短的,孩子某些方面不好,那么可以夸贊他做得好的其他地方。不要因為孩子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否定他,改變對孩子的愛。很多家長都喜歡孩子聽話、懂事、聰明,但如果孩子沒有這些優(yōu)點的話,對孩子的愛還能從一而終嗎?如果能,那才是真正的愛自己的孩子。
有一句話叫“愛一個人就愛他的全部”,同理,愛孩子就是要愛他的全部,他的缺點、缺陷、不足等都是需要我們用愛來呵護的,那樣才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會整日惶恐不安,心理陰影擴大。孩子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判斷父母是否愛自己,所以在平日里說話、舉動都要照顧到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讓孩子放心。
應(yīng)該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給孩子以足夠的安全感。當(dāng)孩子對自己困惑、懷疑的時候,我們要毫不猶豫、發(fā)自內(nèi)心地告訴他:我愛你,你是獨一無二的,在我的眼中,你是寶貝,我無條件地愛你,無論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是如何評價你的。
2試著接納孩子的缺點與問題
家長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yōu)點多多,這當(dāng)然是不可能的,在要求孩子擁有各種優(yōu)點的同時,應(yīng)先想想那些優(yōu)點我們自己是否也具有。每個孩子身上,都是優(yōu)缺點并存,都難免會犯錯。孩子就是要在錯誤中逐漸成長,才會變得成熟。所以,愛他就要愛他的全部,在接納孩子優(yōu)點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接納孩子的缺點與問題,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一切。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美越戰(zhàn)爭后,一對美國老夫妻接到正在美軍服役的兒子的電話:“爸,媽,我馬上回國了,不過我想帶一位朋友回家?!?/p>
爸爸當(dāng)即說道:“沒問題,讓你的朋友嘗嘗你媽媽的廚藝,他一定會很榮幸能成為你的朋友?!?/p>
兒子在電話那邊繼續(xù)說道:“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zhàn)中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膊和一只腳,他現(xiàn)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p>
兩夫妻沉默了一會兒,說:“沒關(guān)系的,兒子,只要他是你的朋友,我們不在乎他是否少了一條胳膊和一只腳,還記得你小時候從街上撿來的流浪貓、流浪狗嗎?我們都替你養(yǎng)著,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和你的朋友成為一家人的?!?/p>
幾天過后,門鈴響起,兒子穿著軍裝站在門外,爸爸發(fā)現(xiàn)兒子居然少了一條胳膊和一只腳,原來他所說的“朋友”就是他自己,他說如果當(dāng)時父母表示不會接納殘疾人,那么他一定會選擇自殺。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孩子是多么需要父母的認可。接納孩子意味著不追求孩子完美無缺,意味著冷靜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缺陷和不足。常有家長擔(dān)心:孩子口吃怎么辦?孩子以后個子矮小怎么辦?孩子脾氣不好怎么辦?愛尿床怎么辦?學(xué)習(xí)成績差怎么辦?……其實這些問題很多時候都是杞人憂天,即便孩子真的出現(xiàn)了某些缺點和問題,幫助孩子改正就是了,任何焦慮都毫無正面作用。
家長要做的是用愛與包容進行接納,小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缺點”和“問題”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缺點和問題。比如有的孩子愛把手伸進嘴里,在我們看來是不衛(wèi)生的,但是在他們的眼里或許這個世界都是干凈的。家長不應(yīng)該用發(fā)怒、強行制止、不滿等方式來應(yīng)對此類問題,而是應(yīng)該循循善誘,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應(yīng)該告訴他錯在了哪里,為什么錯了,應(yīng)如何正確去做;如果孩子有一些身體缺陷,有可能會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家長要及時進行心理開導(dǎo),掃除孩子的心理陰影,要孩子知道他跟別人沒什么兩樣。
而且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刻意“糾正”他,而要順其自然地溝通、教育,就拿“吃手”這種不良習(xí)慣來說,輕輕拿開孩子的手就行了,不說教不評價,給孩子時間慢慢淡化。
有一位家長說,五歲的兒子很膽小,不敢冒險,不敢一個人睡,不敢上幼兒園,不敢玩公園的大型游樂項目。兒子過生日的時候,夫妻二人帶著孩子到公園玩,他看到大型玩具就害怕,根本不敢玩。二人非常生氣,罵了孩子一頓,強行讓孩子玩。結(jié)果孩子非常痛苦地玩了一次,后來更加不敢玩了。
孩子的膽量不是一夜之間就能變大的,而且也不是一夜之間變小的,肯定是之前家長對于孩子保護過度,孩子任何冒險的經(jīng)歷都沒有,所以才會如此。家長負有很大責(zé)任,又哪能將責(zé)任都推到孩子身上?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先接納孩子的“膽小”,不當(dāng)面議論他的缺點,不要讓孩子在你面前感受到他是膽小的,更不要強行讓孩子改變。當(dāng)你解除過度保護之后,孩子慢慢會膽子大起來,你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膽大”的細節(jié),并及時給予肯定,強化其“膽大”的一面,忽略其“膽小”的一面,這樣,孩子膽大的一面會慢慢放大,膽小的一面會慢慢縮小,在不知不覺中會有所改變。
(1)不把孩子的缺點看得太重
或許孩子有一些小缺點,但是如果用一種很正常的態(tài)度面對,或許這些缺點看起來會很可愛,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缺點也就消失了,所以不要看得太重,順其自然。
(2)不要跟人談?wù)撟约汉⒆拥娜秉c
有些家長習(xí)慣于跟其他家長抱怨自己孩子的問題,說他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最好不要這樣,那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當(dāng)與別人聊天的時候,談及孩子的問題,要用一種輕描淡寫又充滿希望的語氣來描述,給孩子減輕壓力。
(3)別強求孩子
對孩子缺點和問題的看輕不是坐視不理,孩子有了問題當(dāng)然要幫助他改掉,只不過不要急于求成,要慢慢來,對孩子抱有極大的信心和耐心,不能要求孩子一夜之間就改掉所有的缺點,欲速則不達,即便有些缺點暫時改不了,也要讓孩子體會到更多的愛,讓孩子能健康成長。